
前言:本文不针对那些合理选将的刘焉玩家。
正文: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一个垃圾设计,何以得到这么多吹捧?为何这么多人不看主公选将、不看身份、不看位置孜孜不倦地点将?又为何这么多死忠粉容不得对于这个垃圾设计哪怕半点批评?
一,关于刘焉强度。
无论是从官方胜率,还是从上手后的实战体验,还是作为旁视角观察到的同局刘焉的实战发挥,都不难看出刘焉的强弱。或者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那些顶着刘焉秀+把把不间断点将刘焉的玩家,大多数人的胜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讨论刘焉的强度不是本帖的重点,不多赘述。
二,关于刘焉技能的设计。
好的设计应该是使得武将的实战发挥能与操作者本人的水平成正相关,换句话说,在控制“牌运”这一变量的前提下,使用者的游戏理解、牌序、大局观能对武将的实战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对操作要求颇严的族荀采等武将、要对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走向有清晰预判且对场上每名武将的性质有深入理解的曹丕等武将。当然,这么举例不算太严谨(荀采曹丕的熟手肯定觉得这俩将没难度),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此类武将交给高手和菜鸟来玩,呈现出的实战效果,定然天壤之别。
然而,刘焉,恕我眼拙,我实在是看不出这个武将吃操作的地方。起手刷丈八/多目标锦囊/方片的“技术”?手里有多目标锦囊图射时点“取消”的“大局观”?还是开局给曹叡主送花倒酒的“手速”?如果这些都算做三国杀技术范畴,那我无话可说。当然三国杀还有很多这种不吃牌技的武将,刘焉只是其中之一,但这并非刘焉招人厌恶的主要原因。
三,关于刘焉的狂热玩家。
一开始看到界董卓局的8号位刘焉反贼还会诧异于他们的选将思路,如今这种现象已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拿到从曹叡那里乞来的丈八后,把3位反贼队友杀光。我不理解,拿着一把获取过程和操作者本人技术毫无关系的丈八蛇矛然后7杀的感觉就这么吸引人?那张丈八蛇矛和那几张多目标锦囊能到玩家手中,是因为刘焉这个武将有定向检索能力?是因为操作者本人的娴熟牌技?是因为操作者本人深刻的游戏理解?是因为操作者本人独到的大局观?还是因为操作者本人熟练的大菊观?
那些看似风光无限的刘焉7杀局,细看下来,除了技术成分寥寥的重复操作,有多少局的走向是由操作者自身的高超技术所决定?极少见拿着刘焉7杀局来炫耀自身技术的人,因为就算对刘焉这个武将再死忠,7杀带来的肾上腺素也不会让他们狂热到觉得丈八和多指锦囊的获取和他本人的技术有哪怕半点关系。即使是在许靖辅助下扫清全场,那大家也只会感叹许靖机制的亮眼之处,而不会夸赞刘焉的操作者“有着高超的牌技知道把卡手的牌清出去”。
四,关于刘焉带来的风气。
三国杀是有着不容忽视的运气成分,但是三国杀这款游戏魅力的一部分难道不是体现在基于牌技和大局观的“博弈感”上面吗?然而有着刘焉的军八对局,无论其他玩家有着多么娴熟的牌技、多么精准的大局观,都要承担着被刘焉掀桌的风险,略显夸张地说,刘焉让军八到了今年原本就残余不多的博弈感荡然无存。当你开局看到刘焉,这局大概率和“质量局”已无关系,即使刘焉操作者本人是一名正常玩家,武将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其极大概率整局发挥平平甚至碌碌无为,然而可惜的是,合理选将的刘焉玩家并不多,有多少在后置位刷一手进攻锦囊然后成为主忠3张牌的刘焉,大家应该比我更清楚。为了那100局里唯一1局(还不一定有)和操作者水平关系不大的所谓“爽局”,甘愿舍弃另外99局自己和队友的游戏体验,这种风气的武将我原本天真地以为自从以陆逊春华为代表的神将教没落之后有幸不复存在,没想到在2024年还能出现,悲。
五,关于“爽感”。
如果在游戏内对握着丈八和一堆锦囊然后成为主公袁绍3张人头牌的反贼刘焉队友、董卓局后置位被队友盲死的刘焉队友提出批评,那么大概率会得到一句诸如“玩游戏不就是为了爽”之类的言论,当你想和他进一步交流时大概率其已离开/离线,不知道是这些大佬游戏理解高超到不屑于和芸芸众生讨论还是不敢正视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玩游戏为了爽,没错,可这些仿佛是为了送牌、为了被对面当成游戏体验而选出来的刘焉,他们的爽感在哪里?少数合理选将刘焉的正常玩家,因为这些逆天刘焉玩家的存在,在游戏中也和他们一起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游戏体验也遭到毁灭性打击,真替他们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