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记者接触了北京、天津、湖北的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发现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极为关注,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身体健康,还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甚至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
北京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刚放寒假的时候,就接到了两名同学的邀请,一个是邀请她和父母到家里做客,举行一个Party;另一个是邀请几个好朋友一同去滑冰,然后再一起去饭店吃晚饭。
接到同学的邀请,这个孩子非常兴奋。因为时间原因,最后只去滑了冰,晚饭几个孩子和各自的家长到了一家西餐厅。发出邀请的同学父母招待周到热心,不仅点了孩子们爱吃的东西,每个孩子还得到了一盒巧克力当做春节礼物。
孩子高兴极了,与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可是这位小学生的母亲却感慨不已:家长太用心思了,不仅在学习上给孩子把关,还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在同学中获得好人缘树立威信,有些做法已经超出了孩子之间自然真实的友情表露。
邀请同学去滑冰的这个孩子是去年9月刚开学时老师指定的临时小班长,平时经常受到老师表扬。新年前夕,小班长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只是想到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贺卡,而是给班里每个同学都送了一份小礼物,所有男孩子都得到了一个玩具小车,女孩子得到的礼物是一个精巧的小娃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同学的评价相对感性,这个小班长在同学中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确实,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已经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人的成长成功非常重要。如今,城市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孤单的他们渴望同伴儿的友情,家长帮孩子创造交往环境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如果在这方面太费心思,而且投入不少资金和精力,就难说对孩子是好还是坏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过度关心。
其实,这位母亲遇到的情况只是目前家长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的表现之一,而更多的家长则是把心思用在了老师身上,目的是希望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机会。
北京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对学校和班级也很认同。春节期间本来想请老师吃个饭,聊聊天,表示一下感谢,但是被老师委婉地拒绝了。有好心的家长告诉他,好多家长都在请老师吃饭,老师根本排不开,许多家长都是把新年礼物或者消费卡直接寄给老师。这位家长感叹道,原来有那么多先知先觉的家长,怪不得孩子平时总是觉得老师给班里同学表演、讲故事或者其他表现的机会不平等,看来是有的家长在背后下了很大的力气。
这位家长反映,平时只要老师透露一点班级的需求,家长们都会立刻响应实施。孩子们在学校吃中午饭用的纸巾、湿纸巾、一次性水杯、垃圾袋,家长们都会争相“捐助”。一所小学开联欢会时,老师动员孩子们带一些拉花、彩灯布置教室。结果这个班里的家长们送来了一包又一包,几乎够3个班用的。
家长们也常常主动要求做“义工”。每当老师征集志愿者时,家长都会踊跃报名,只要稍迟一点儿,就会“名额已满”。有意思的是,一个幼儿园开联欢会,老师请家长帮忙布置教室,一位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竟然请了一男一女两个小时工到学校。不仅联欢会前帮忙布置教室,联欢会结束后还负责把彩条、彩灯拆下来,把教室恢复原样。
湖北的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在过去3年多里,孩子座位的调换就像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拉锯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教室前排,上课时尽量少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他的孩子个子不算太高,可是只要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一去老师那儿“做工作”,他孩子的座位就会向后调,有一次竟然坐到了倒数第二排。于是全家大人齐上阵,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轮流去学校找老师“谈话”。当然这种“谈话”是附带条件的,总是会给老师带一些礼物过去。后来,老师无法把这些家长摆平,想出来一个办法,班里的座位不仅每周以竖排为单位横向调一次,还时不时以横排为单位前后调整。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全方位关注,既要学习好,还要情商高,于是对孩子事事关心,在方方面面都想法设法帮着架路铺桥。这样的过度关注、暗中助战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有一些作用,但孩子早晚有一天要失去父母的庇护和扶助,独立面对这个世界,当他们面对困难无可奈何时,会对父母当年的做法心存感激吗?
北京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学校刚放寒假的时候,就接到了两名同学的邀请,一个是邀请她和父母到家里做客,举行一个Party;另一个是邀请几个好朋友一同去滑冰,然后再一起去饭店吃晚饭。
接到同学的邀请,这个孩子非常兴奋。因为时间原因,最后只去滑了冰,晚饭几个孩子和各自的家长到了一家西餐厅。发出邀请的同学父母招待周到热心,不仅点了孩子们爱吃的东西,每个孩子还得到了一盒巧克力当做春节礼物。
孩子高兴极了,与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可是这位小学生的母亲却感慨不已:家长太用心思了,不仅在学习上给孩子把关,还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自己的孩子在同学中获得好人缘树立威信,有些做法已经超出了孩子之间自然真实的友情表露。
邀请同学去滑冰的这个孩子是去年9月刚开学时老师指定的临时小班长,平时经常受到老师表扬。新年前夕,小班长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只是想到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贺卡,而是给班里每个同学都送了一份小礼物,所有男孩子都得到了一个玩具小车,女孩子得到的礼物是一个精巧的小娃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同学的评价相对感性,这个小班长在同学中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确实,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已经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人的成长成功非常重要。如今,城市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孤单的他们渴望同伴儿的友情,家长帮孩子创造交往环境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如果在这方面太费心思,而且投入不少资金和精力,就难说对孩子是好还是坏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过度关心。
其实,这位母亲遇到的情况只是目前家长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的表现之一,而更多的家长则是把心思用在了老师身上,目的是希望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机会。
北京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对学校和班级也很认同。春节期间本来想请老师吃个饭,聊聊天,表示一下感谢,但是被老师委婉地拒绝了。有好心的家长告诉他,好多家长都在请老师吃饭,老师根本排不开,许多家长都是把新年礼物或者消费卡直接寄给老师。这位家长感叹道,原来有那么多先知先觉的家长,怪不得孩子平时总是觉得老师给班里同学表演、讲故事或者其他表现的机会不平等,看来是有的家长在背后下了很大的力气。
这位家长反映,平时只要老师透露一点班级的需求,家长们都会立刻响应实施。孩子们在学校吃中午饭用的纸巾、湿纸巾、一次性水杯、垃圾袋,家长们都会争相“捐助”。一所小学开联欢会时,老师动员孩子们带一些拉花、彩灯布置教室。结果这个班里的家长们送来了一包又一包,几乎够3个班用的。
家长们也常常主动要求做“义工”。每当老师征集志愿者时,家长都会踊跃报名,只要稍迟一点儿,就会“名额已满”。有意思的是,一个幼儿园开联欢会,老师请家长帮忙布置教室,一位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竟然请了一男一女两个小时工到学校。不仅联欢会前帮忙布置教室,联欢会结束后还负责把彩条、彩灯拆下来,把教室恢复原样。
湖北的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在过去3年多里,孩子座位的调换就像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拉锯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坐在教室前排,上课时尽量少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他的孩子个子不算太高,可是只要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一去老师那儿“做工作”,他孩子的座位就会向后调,有一次竟然坐到了倒数第二排。于是全家大人齐上阵,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轮流去学校找老师“谈话”。当然这种“谈话”是附带条件的,总是会给老师带一些礼物过去。后来,老师无法把这些家长摆平,想出来一个办法,班里的座位不仅每周以竖排为单位横向调一次,还时不时以横排为单位前后调整。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全方位关注,既要学习好,还要情商高,于是对孩子事事关心,在方方面面都想法设法帮着架路铺桥。这样的过度关注、暗中助战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会有一些作用,但孩子早晚有一天要失去父母的庇护和扶助,独立面对这个世界,当他们面对困难无可奈何时,会对父母当年的做法心存感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