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吧 关注:64,123贴子:423,047
  • 0回复贴,共1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从经文上来看,是刹那刹那念念之间的变化。
譬如你说我现在怎么样,其实你讲这个我已经是前一刹那的我,现在的我又是一个新的我。所以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样?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生灭没有所谓的静态,除了真如本性以外都在动,所有的因缘都在动;所以我们要觉悟,我们是活在一个变化动态的环境,这叫诸行无常。
第二,诸法无我,这就比较可怕,它在变化的时候,你做不了主。你说我不要变化,不可能!当你出生的时候,你对你身心世界的变化你做不了主。
佛法的观念是这样,我们对今生是做不了主,但是我们来生做得了主。佛法告诉我们要活在未来,因为来生可以创造,它还没有出现,但是今生的时候,那个业大概都成熟了,要变化有限,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因为你这个业造了,它在阿赖耶识当中它就要释放出来。所以我们这个今生是无我的,你很难主宰的,所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这一段如果我们好好的体会,能够产生出离心。因为佛教的苦谛是从无常无我安立的。
什么叫苦谛?什么叫做生命的苦呢?
是我们对眼前的因缘,我们没办法掌控。你看我们现在还不错啊!身体健康,今天中午还吃得到饭啊!但是问题点在哪里?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当我们在有漏生命的时候,我们跟圣人有一个差别就是,圣人的安乐是决定的安乐,我们凡夫的安乐是不决定的,现在会出现明天就消失,明天可能破坏了,没有主宰性。
所以苦的意思就是不安稳。
这地方是说明从变化当中,产生一个出离心。这地方也讲出一个消息,其实我们的变化还有相续,生命的变化还会相续。
诸位有没有想到你来生会变怎么样?
我们可以从这段经文得到二个结论:一、我们来生跟今生会不一样,会变化,但是也有一些相似点;其实我们看昨天跟今天比较你就知道,今天的你跟昨天的你是有变化,但也有几分相似,它变化又有点相似。所以来生的我肯定跟今生不一样,但是有几分相同,就像水流一样,你看这水流流到后面跟前面不一样,但是味道有几分相似,这就是生命观。
这个地方所强调的观念是无常变化,色身是无常变化的,我们能够对现前的因缘产生出离。----净界法师
-------
用心灵的力量来引导你的生命
净界法师
基本上佛教把众生分二类:一个叫觉悟的众生,一个叫颠倒的众生。觉悟的众生我们叫做菩萨,颠倒的众生我们叫众生。一个菩萨跟众生在面对生命的时候,他们二个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菩萨,他是活在未来,他是着眼在未来,所以他要的是他内在心地法门,他每一件事情,重视他心中所造的业力,他重视他的资粮。而众生是活在现在,所以他把果报看得很重要,他为了追求现在的果报,可以牺牲未来去造恶业。你看这种人是这样,他可以不管未来,他要的是现在快乐。
所以,菩萨跟众生这二个心态不同,当然我们从心态也可以看得出来未来的结果不同,所以我们讲生命的相貌你有二种选择:
一、如果你心随境转,做一个生死凡夫,即成生死轮回,无尽流转果报。
二、如果你境随心转,做一个菩萨,即产生一种还灭之解脱。
我们的生命受了二种力量的影响:第一个,外境的影响;第二个,心灵的影响。前面讲过,佛教是重视心灵力量的,所有的戒定慧都是从内心发出来的。
如果你放弃了心灵的力量,那你一生当中完全由外境来主导,你活在业力当中。所以,你这个人一出生,你的业就被算得准准的,你什么时候怎么样,什么时候怎么样,什么时候死掉,清清楚楚的。标准的生死凡夫——心随境转,因为你完全没有培养一种心灵的力量,你对未来没有一个愿望,没有培养一个好的思想来对治自己,这种人叫做活在过去,顶多活在现在。
身为一个菩萨,他心灵培养一种美好的力量,去创造未来。
我们前面讲过,我们今生是由很多的过去所累积成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很难摆脱过去的,真的是如此。我们内心当中很多是过去的等流习性,直到有一天,诸位知道你们生命真正变化是什么时候吗?对了!受戒的时候!
一个人产生最大方向改变的是受戒!你看你受戒的时候,你面对三宝的境界,发自内心地许下你心中的誓愿:我从今以后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而这个愿望的可贵,他是面对十法界的有情无情,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境界出现,不影响我断恶,不影响我修善,不影响我度众生。
你说一般人他也可以断恶,也可以修善啊,但是一般人断恶修善,那是靠外在的环境——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伤害我,我就伤害你。一般人断恶修善是心随境转。
受戒人不是这样,我不管外境怎么样地变化、别人怎么样地刺激我,我心中是断恶、修善、度众生,一点也没有改变,由心灵的力量来引导你的生命,他不是用外境来引导,这个人的生命就开始变化。
-------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净界法师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法:极乐世界听闻佛法是─随其志愿,自然得闻。他不一定要到讲堂,像我们在娑婆世界,你在你家里面,是听不到佛法的,很多的吵杂声、电视声,你听法一定要来到讲堂。在极乐世界,你到山边林下散步,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它是很自然的,你不一定到讲堂去的。
第二、具足五通:极乐世界它的五通,最重要的,当然是神足通,你能够依止神足,亲近十方诸佛;所有的善知识以佛陀最为圆满,他能够知道你善根的厚薄、知道你烦恼的轻重,有方便力来为你灭恶生善成就善根。蕅益大师说: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他说:你往生极乐世界,就等同于往生十方世界!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一个世界。他说:不对!你往生极乐世界就等同于往生药师佛的世界…往生到其它诸佛的世界。蕅益大师提出这个理由,就是约著神足无碍,因为你具足了神足通,你随时可以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所以你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要求你一定要待在极乐世界,你可以依止神足通,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当然也等于是亲近十方诸佛。
第三、功德圆满:这个一生补处愿就是说─你到了极乐世界,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说:我这个人不喜欢到处跑,我就一直在极乐世界待着。他会什么结果呢?你待到最后可以修到等觉菩萨,然后再回入娑婆跟众生结缘,结缘差不多了,然后再到你有缘的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这第一个,你可以究竟必至一生补处,你不用再去其它地方参学。其次,有些人他大悲心特别重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他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悟无生,他那个大悲心啊,就驱动他一定要回入娑婆。
那么这个菩萨成就法身以后,回入娑婆。在极乐世界参学的菩萨,有什么功德呢?在四十八愿说:这样的人…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从极乐世界出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成就普贤之德。普贤的功德是时空无尽的,他的神通辩才是没有时空障碍的。你看我们所有的菩萨的功德,以普贤菩萨最为殊胜,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你即便你不想一直待着,你回入娑婆的时候,你能够成就普贤之德;神通、辩才,随心自在,没有时空的障碍。这个是我们要忆念净土的庄严─安乐的功德、解脱的功德,来启发我们往生的愿力。
这个地方,就是说明【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
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净界法师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前面的感受是一个直觉的反应,这个想是一个想象,依止语言文字的一种想象。
比方说,一个人,他没有真正地吃到酸酢,他嘴巴也没有吃到梅子,但是他听到有人讲出酢,讲到梅子这个名词,他嘴巴就流出口水出来,其实他嘴巴并没有吃酢,也没有吃梅子,完全是想象出来的。那么当他思维自己站在一个很高的悬崖的时候,他足心就产生一种酸涩的现象,特别有惧高症的人。但事实上他也没有真正地站在悬崖,他就是想象。所以想象的道理亦复如是,是一种凭空的捏造,凭空的捏造。
我们一个人心灵的力量有两种力量是最大的,第一个是想象力,第二个是你的意志力,一个是观照力,一个是行动力。
比方说,我怎么知道你一个人,你快乐的时间会比较多,还是痛苦的时间会比较多呢?
其实,我们在受用今生的果报的时候,你的业力的部分其实只占到百分之五十,你的快乐跟痛苦跟你的想象力是有关系的,这个部分差不多占了百分之五十,就是依他起性,唯识学上说,依他起性占百分之五十。你的遍计执,加上你个人的想象,会把这个问题扩大,或者把问题减少。
比方说,当你看到半杯的咖啡,我不知道你会产生什么想象?如果你说,哎哟,还不错,还有半杯咖啡,你会珍惜你目前尚拥有的东西,你这个人快乐的时间会比较多,痛苦的时间会比较少。
如果你习惯性看到你所失掉的东西,啊,糟糕啊!只剩下半杯而已,那你人生痛苦的时间会比一般人多。
所以佛陀说,我们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不应该中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第一支箭没办法改变,业力所显现的因缘法,你肯定要接受的,那是受,那是直觉。但是你带动想象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你可以把它扩大,你也可以把它降低。如果你经常思维你所得的部分,你说还不错,我还有这些东西,那你的生命当中会创造快乐出来,知足,快乐。你经常思维你失去的东西,那你就是受到第二支箭、第三支箭、第四支箭、第五支箭……
以我们的感受这一部分也很重要,这个想阴,因为它会把我们的因缘加以扩大,或者加以减少。
当然这个地方的想阴,它也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也是因缘所生法,它也是在心性当中是本来没有想阴的。


IP属地:吉林1楼2024-12-22 15: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