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佛门吧 关注:2,453贴子:61,526
  • 2回复贴,共1
(第一讲)
学人这一堂课,跟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佛教的忏悔法门。在正式讲到课程之前,我们先简要的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修学忏悔法门。
唯识学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它用一句话来作总持,说是“恒转如暴流”。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有两种特性:第一个,“恒”,就是恒常相续;“转”,就是前后变化。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相续而又变化的一个水流,它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会从现在流到未来。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前生是一个男人,今生因为业力的转变,变成一个女人。男人转成女人,从五蕴的角度,产生变化了。比方说男人的色身跟女人的色身,变化了;我们的思想产生变化了;我们的感受也产生变化了。但是在变化当中,我们内心的深处,我们传承了过去的业力——善恶的业力,我们传承了过去的性格倾向,乃至于我们人跟人之间的善恶的因缘,也相续的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在无量生命的水流当中,是有所传承,有所变化,这个就是生命的现象。
既然生命像一个水流,那表示什么?表示我们的生命是有轨迹的,因为水流走过的地方就有轨迹。所以佛法把我们生命的水流分成三种轨迹:
第一个,就是“正定聚”的众生。正定聚的众生,他的生命水流非常单纯,就是不断的增上。这指的是初果以上的圣人。不管遇到什么善恶的因缘,他的生命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断的增上。
第二种人,叫做“邪定聚”的。他内心当中邪恶的功能非常的坚定,所以他的生命也很单纯,就是稳定的向下堕落。因为这种人内心的邪知邪见非常坚固,很难改变,你很难去教化他。他只有一种情况会改变,就是堕落恶道,受到极大的痛苦,他才会产生惭愧心,产生生命的反转。所以这种,佛陀把他判作邪定聚,这是邪知邪见的众生。
前两种都是比较极端的,我们一般人都是属于“不定聚”。就是我们生命的曲线是抛物线的,有时候上升——当我们的善业起现行的时候,我们生命是往上的,我们感到身心的安稳。有时候是罪业起现行,我们的生命是往下坠的——我们的身心感到暗钝或者躁动不安,乃至于经常做恶梦,这就是罪业即将暴发的一个征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么这个时候是忏悔的最佳时机。所谓忏悔就是说,你的罪业已经形成了,形成一个强大的风暴,但是还没得果报。如果已经得果报了,那忏悔就只针对未来,因为这个果报已经成熟了,你很难忏悔了。比方说,你前生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女人障碍多,你说我忏悔。你忏悔,不可能从女人变成男人,这不可能,这个异熟果报已经成就了。那么忏悔的时机就是怎么样呢?当我们的罪业征兆出现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这个时候是忏悔的最佳时机。
要改变这个罪业的暴发有两种做法。一般人,就是没有学佛的人,他用取代、压制性的,他就积极的创造善业,他想用善业来取代、压制罪业。那结果呢?结果就是如石压草。因为,诸位!善业不能对治恶业,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两者共同存在。你看你这一片的草,你就把它铺上一片石头,当然你石头多的时候,它暂时的遮盖,但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当你石头变少了——我们造作善业不可能永远保持意乐,当你石头减少的时候,草又冒出来了。所以世间人面对罪业的方式是积极造善,这个是不根本的,这种就是压制性的忏悔,压制性的,对罪业产生压制。
那么佛法呢?佛法是从内心产生忏悔的善根。诸位!善根跟善业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善根对于烦恼、罪业有对治的力量,这个是佛法不共于世间法的地方。我们透过忏悔,是从根本上从罪业产生反转,就把这个根给除掉。
所以忏悔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消除我们平时修道的障碍。就是在罪业没有成熟之前,透过忏悔消除我们修道的障碍。第二个更重要,消除我们临终的障碍。愿我临终无障碍,我们才能够把正念提起来。
所以修学忏悔法门,就是透过忏悔的“善根”,配合修学忏悔的“法门”,这两个缺一不可,善根跟法门,然后从根本上把罪业给消灭掉,破除修学的障碍。这个就是我们修学忏悔的目的。
我们看讲义。
将述此义,大科分四:
我们分成四大科。先看甲一的“解释名义”。我们先解释忏悔的名称跟意义,以及忏悔所具足的善根是什么。这第一个。
第二个,“忏悔方法”。当我们具足了忏悔的善根,有哪些忏悔的方法呢?当然主要有事忏跟理忏这两个方法,我们在课程上会详细的说明,这两个怎么操作。
第三个,“罪除之相”。当我们如法的修学事忏跟理忏,如何判断我们罪障是否消除?这个地方有三品,下品的灭罪、中品的灭罪跟上品的灭罪。有三品的功德相,提供给大家参考,它如何判断。
第四个,“结示劝修”。最后我们用两个偈颂,把修学《忏悔法门》的整个内涵做一个总结。
甲一、解释名义(分二:初、释名。二、述义。)
我们先看第一科,甲一的“解释名义”。“解释名义”我们分两科:初、释名,二、述义。先看第一科的“释名”。
乙一、释名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
准《业疏》云:取其意义谓不造新,忏谓止断未来非,悔谓耻心于往犯。
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义虽通得,华梵须分。
我们加以解释。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最早在古印度的原文叫做“忏摩”。“忏摩”是一个梵文,早期的翻译,翻成中文叫“悔往”,就是对于过去已经造作的罪业,我们内心深深的悔过,就是“悔往”。“有言忏悔”,到了后代就直接把它翻成“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怎么来的呢?“华梵双举”,就是把印度“忏摩”里面的第一个字,跟中文的“悔往”的第一个字结合起来,叫做“忏悔”。所以这个词传到现在叫“忏悔”,怎么来的呢?“华梵双举”,取印度原文的第一个字,跟中文的第一个字结合起来的。这个地方先把“忏悔”这两个字做一个说明。
我们看第二段。“忏悔”的真实义是什么呢?“准《业疏》云:取其意义,谓不造新。”我们前面说过,佛教消除业障是从根本,所以你一定要有善根,不能只是造善业。什么样的善根呢?忏悔的善根它造成什么后果呢?“不造新”。就是我们透过忏悔以后,不但是把过去的罪业给灭掉,重点是什么?重点是你以后对这个罪业有免疫功能。就算遇到同样的境界,你真正如法忏悔的,你也不可能再造作了。这是佛教高明的地方,它可以把你的过去罪业灭掉,而且会让你至少在这个罪业里面得到了解脱,就“不造新”。
那么要满足这个“不造新”,有两个条件。第一个,“忏谓止断未来非”;第二个,“悔谓耻心于往犯”。所以我们今天要真诚的忏悔,要有两个善根成就。第一个,“忏”,就是针对未来,我们内心生起坚定的誓愿,决定不再造作,就是发愿。所以忏悔第一个善根,你针对未来要发愿永不造作。第二个,“悔,谓耻心于往犯”。这个是针对过去,对于已经造作的罪业,生起坚定的惭愧心而深深的悔过。针对过去叫做忏悔,针对未来叫发愿。
所以,诸位!你不管修什么法门,拜《大悲忏》也好,修《净土忏》也好,拜八十八佛也好,你要产生忏悔的效果,内心一定要两种善根,第一个,忏悔,第二个,发愿,你才能够把那种忏法的效果表现出来,形成一个“不造新”。
我们看总结。“有将忏字训首训鉴”,也有古人把忏悔这个词的“忏”字解释成“首”,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或者是“鉴”,就是表示你内心的观照智慧生起了,开始防非止恶了,这都是可以的。“义虽通得”,义理上是相通,但是“华梵须分”,就是“忏摩”是梵文,“忏悔”是华梵双举,这个要分清楚。
那么这段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它的意思是这样,就是说,我们佛法在修善,世间人也在修善,但是目标不一样。
世间人修善,是把重点放在善法这一块。比方说,他布施,重点在布施。他为什么布施呢?他是透过布施的善业去创造来生的福乐,他是要把布施转成来生的快乐的,所以他的重点在善业这一块。
那么佛法在修善法是什么目的?按照《法华经》是这样说,《法华经》一佛乘是说,“法法消归心性”。简单的讲就是说,借事修心。比方说,我们讲布施,你学过《法华经》再修布施的时候,你的重点不是要去创造布施的善业,你是怎么样?借事修心。你是透过布施,来强化你的无贪、施舍的善根。你在持戒,是透过持戒的操作,来强化你防非止恶的善根。你修忍辱,你为什么要修苦行呢?你是透过苦行,来坚定你的无瞋安忍的善根。这个地方不一样,诸位!我们是怎么样?我们是法法消归心性。我们是假借这个法门来强化自己内心的功能,一种善的功能。
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我们前面说过了,善法只能够生善,不能灭恶。你不断的布施,会创造善业,会强化你布施的善念,但是它不能调伏你悭贪的恶念,它没办法。你看,有很多人福报很大,那表示他前生有布施的善业,但他还是照样悭贪。善业不能对治烦恼,不能调伏罪业,所以他未来的果报就快乐中带有痛苦。世间人修善的后果就是这样,快乐中充满了忧虑跟痛苦,因为他没有善根力。那么佛法的善根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当你的无贪、施舍的善根生起以后,你是怎么样呢?永远远离贫穷的痛苦,而且创造福报。所以善根力跟善业力,第一个,善根能够灭恶生善,善业不行。
第二个,从时间上来说,你成就一个善业,那是一时的快乐,善业你把它花完就没了,就跟你平常没有造作一样,就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了。但是你一旦成就善根,你是怎么样?生生世世的受益。你这个人要是有无贪的善根,去哪里都有福报。你就算不幸,前生临终起颠倒,堕落到畜生道,你在畜生道跟一般的畜生道还不一样,因为你有无贪的善根,你的福德力还是在那里。因为一切唯心造,*****道的果报,多一个无贪的善根在加持你。
所以,诸位,成就善根那叫什么?生生世世的受益。到最后成佛的时候,那就是万德庄严。你看《法华经》后面讲到法身菩萨的三昧陀罗尼,他的因地都是从善根来的。《法华经》里面,佛陀说,你看某某菩萨他为什么这么庄严?他为什么那个光明中起这么多变化?因为他因地的时候栽培什么善根,所以果地就有这种三昧陀罗尼。当然,栽培善根相对困难,但是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它成就以后那是永恒的力量,它永远跟着你。所以佛法是重善根的,因为我们修善法的目的,是在强化自己的善根。
好,那么这个道理套在忏悔,忏悔的善根是什么?有两个善根。第一个,惭愧心,第二个,发愿的心,这两种。就是不管你拜什么忏,你之所以灭罪,这两个是正因,外面这个忏法只是一个助缘。就是你有惭愧心,你有发愿的心,你修什么忏法都能灭罪,就这个道理。所以讲,罪从心起将心忏。
那么这个“忏悔”的意思,我们先了解到底有哪些善根要具足:第一个,忏悔,第二个,发愿。
乙二、述义
我们看乙二的“述义”。
既识起因,能感后习,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
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于彼恶业,特生厌贱,发重惭愧,立对治过,洗心忏悔。
我们加以解释。先看第一段的总标。“既识起因,能感后习。”我们修忏之前要了解两个情况。第一个,为什么会有罪业?要了解罪业生起的原因。
罪业的生起当然跟我们内心有关系,因为身口是工具,当然是跟你的内心有关系。有两个原因,从粗浅的角度是烦恼,你有贪瞋痴的烦恼你才会造罪的,第一个。那么从深层原因呢,就是妄想。你为什么生起贪瞋痴的烦恼?就是你有贪瞋痴的妄想。所以这两个都是生起罪业的原因,一个是粗浅的,一个是深层的,简单讲就是这样。因为你有贪爱的妄想,没有对治,妄想打久了以后就变成烦恼,有了烦恼遇境逢缘就造罪,就这样。妄想、烦恼、罪业这三个是相续的。所以我们先了解这个罪业生起,是由烦恼跟妄想生起的。
接着让我们看最后的结果。你造了罪业以后有什么后果呢?两个后果:“一、感种类相续而起。二、招苦报生后当受。”
首先,我们造了一个罪,不管是杀生,不管偷盗、邪淫、妄语等等,你会产生等流果,这个是最可怕的。“感种类”,就是相同种类的妄想、烦恼跟罪业,“相续而起”。
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你可能有这方面的等流习性,产生了一个贪爱的妄想,然后你没有对治。反正妄想是这样,它生灭嘛,它不是增长就是调伏,它不可能保持原状的。凡夫没有保持原状,因为它是一个水流。好,这个妄想不断的增长,到一个程度就转成烦恼。有了烦恼,遇到恶因缘的刺激,就造罪了。造罪以后有什么后果呢?这个罪业又强化你的妄想,这个妄想又强化烦恼,这个烦恼让你更容易再造罪,就形成一个“滚雪球”。问题在这里。等流果就是,你本来是一个小小的火苗,结果越烧越大。
所以你不忏悔的后果就是“感种类相续而起”,你以后越来越难忏悔。如果你不忏悔,你说,我没有忏悔,但我也没有再造作,你只是缘缺不生!诸位,你内心的妄想跟烦恼的等流,不断的在增长。所以理论上,你越晚忏悔是越难忏悔,因为它怎么样呢?你一旦造了罪以后,它会产生一种展转相续的滚雪球作用。“感种类”,就是相同种类,你是贪烦恼,就强化了贪的罪业、贪的妄想,如果是瞋恚或者愚痴,亦复如是。这第一个,等流果。
第二个,“招苦报生后当受”。当我们内心的妄想、烦恼、罪业的等流不断的增长,因缘成熟的时候,开始算总账了,就是来生就必须要去承受,这三种相续的最后的痛苦的果报了。
那么我们忏悔的时机是什么情况呢?就是当这个“感种类相续而起”生起以后,但是还没有真正招感异熟果报之前,这个就是忏悔的最佳时机了。因为我前面说过,当果报出现了,那忏悔力量就有限了,因为这个果报已经成形了,那个总报成形了,只能改变别报了。
我们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是能对治,能够对治罪业的是忏悔跟发愿。那么现在我们说到所对治,所对治有三种:妄想、烦恼、罪业,三种。那么是这样:事忏是忏比较粗浅的,就是烦恼跟罪业;理忏就是正念真如,这个理观是忏悔比较深层的颠倒妄想。先知道有这个概念,我们后面会详细说明,有事忏跟理忏,各有各的对治。
我们看第二段。“今改前非,将修后是。从缘生灭,斯苦世法。”当我们面对了“感种类相续而起”,等流果现前,异熟果还没有成就的时候,赶快怎么办呢?“今改前非”,生起忏悔的心。“将修后是”,生起发愿的心,立定誓愿,永不再造作。
第三个,“从缘生灭,斯苦世法”,我们还要依止一个三宝的因缘,来消灭罪障。三宝因缘就是,修忏悔的法门当助行。这个地方有事忏跟理忏。事忏强调的是三业的皈依,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名、意业的恭敬。你看你拜八十八佛,你一定要怎么样?要“南无普光佛”,要拜下去,嘴巴要称念,内心要恭敬,对不对?所有的事忏,身口意三业都要具足皈依,因为他要求佛力加被。而理忏的重点在于正念真如,回光返照,忆念你的真如本性。你不断的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本来没有妄想”。这个是事忏跟理忏的重点,一个是强调“三业皈敬”,一个强调“正念真如”。----净界法师


IP属地:吉林1楼2024-12-29 15:26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9 22: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