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吧 关注:1,476,005贴子:11,372,613
  • 5回复贴,共1

我总结了一下我所能搜罗到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溶质和溶剂自身性质
1.化学组成和结构
- 溶质官能团种类和数量影响溶解度,亲水或疏水基团决定在水中的溶解倾向(羟醛羧)。
- 遵循“相似相溶”原则,溶质和溶剂的极性匹配程度影响溶解情况。
- 固体溶质的晶型结构(晶格能不同)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难易程度。
- 溶质分子的空间位阻(复杂结构、庞大支链等)限制溶解,尤其在高分子材料中明显。
2.溶质 - 溶剂相互作用
-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范德华力(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有助于溶解,其强度受分子极性影响。
- 溶剂化作用(如离子的水合作用、氢键形成等)强时,溶质更容易溶解。
- 溶剂的微观结构(如氢键网络)与溶质相互作用影响溶解度,溶质插入或破坏氢键网络的能力很关键。
二.环境条件改变影响平衡移动
1.温度
- 多数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相反。
- 气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压强
- 对固体和液体溶质溶解度通常影响不大。
- 气体溶质溶解度与分压成正比,压强增大溶解度增大。
3.酸碱度
- 两性物质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溶解度增大,中性溶液中较小。
- 难溶性弱酸盐或弱碱盐的溶解度受溶液氢离子浓度影响,氢离子浓度变化使溶解平衡移动。
4.同离子效应
- 难溶性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含相同离子的易溶电解质使溶解度降低。
5.氧化还原反应或配位反应等化学反应
- 溶质在溶剂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溶解度,如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
- 溶质与溶剂发生配位反应使溶解度增大,如形成配合物的情况。
三.生物因素等其他太复杂的(在生物体系相关溶剂中)
1.酶催化溶质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和溶解度,如生物体内的脂肪分解。
2.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与溶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相互作用改变溶解度,如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3.体系的组成复杂性(在多元体系中)
- 溶质之间相互聚集或竞争溶剂化作用,如胶体溶液中胶体粒子相互作用,或复杂生物溶液中溶质争夺水分子。
四.外部能量场和其他特殊因素
1.光照和电磁辐射频率(除可见光外)
- 对于光敏性溶质,光照改变化学结构或物理状态影响溶解度。
- 特定频率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改变溶质分子能量状态,影响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和溶解度。
2.表面性质(在界面体系中)
- 在液 - 液或固 - 液界面,界面性质(如乳化剂形成保护膜)改变溶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和溶解度(或分散程度)。最著名的就是乳化作用。
3.晶体缺陷(针对固体溶质)
- 固体溶质晶体存在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等)时,溶质原子或离子更容易离开晶体进入溶剂,可能使溶解度略高。
4.流变学性质(对于高粘度溶剂)
- 高粘度溶剂(如高分子凝胶)内部摩擦力大,溶质分子扩散慢,其流变学参数(凝胶交联程度、孔径大小等)影响溶质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10 02:15回复
    路过的各位看有什么需要改正和补充的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10 02:15
    回复
      本人只是普通非化竞高中生,确实啥也不懂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10 02:17
      回复
        1.1我有问题哈 复杂结构 庞大支链不应该更好溶嘛 比如本征微孔聚合物 引入三氟甲基的聚合物 为什么会限制溶解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11 00: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