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吧 关注:152,447贴子:2,271,150
  • 22回复贴,共1

论新格伦为什么是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句话:什么都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格伦的整体设计目标:一级回收降低成本,二级氢氧提升高轨。
看起来很美好,是不是?
然而,问题来了
二级氢氧,就意味着级间比比较大,且二级的低空性能弱,这就需要一级提供更多的dv,以让二级发挥出在高空的优势,然而……新格伦要回收一级啊!想要回收,那一级的分离速度就不能太高,例如F9,还不到3km/s,这就与氢氧二级的需求冲突,于是,新格伦的分离速度不上不下,对于二级来说太低,对于一级来说太高,这也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先来说说一级。由于分离速度高,新格伦的一级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来减速,首先是利用大气来减速,就像别的可回收火箭那样,不过新格伦更进一步,通过加装大型边条翼和可动翼面来拉大攻角,这样就能减速得更彻底(其实超重助推上也有类似的操作)。但是,代价也很沉重,首先是为了防止在减速过程中因为过高的速度被烧坏,新格伦不得不双管齐下,同时使用隔热材料和减速点火两种手段来降低速度,这就导致死重和运力损失都比较大,再加上前面的大型边条翼,这干质比更是不用看了……
再说说二级。由于二级分离速度和高度都比较低,它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对抗重力,这就要求二级的推重比要比较高才行,可它偏偏还是个氢氧机……新格伦的二级推重比只有0.6(这还是多次改进后的结果),于是,氢氧二级的高比冲优势被低推力劣势抵消了一大半,打高轨时也就难以提供特别充足的dv,因此,新格伦的高轨运力可以说是直线衰减,多少有点暴殄天物,白瞎了那么好的be3u。
既然现阶段的新格伦有这么多的缺陷,以后自然要有所改进,首先是加大二级,这样既可以降低过高的级间比和分离速度,又能让二级发挥出氢氧机的优势,是不是很美好?且慢!如果降低了分离速度,二级就必须要在更低的高度,挣扎着逃脱重力,结果由于加大了二级,那两台be3u更带不动了,等到最后,高轨运力提升的还是很有限,不过无论如何,你就说提没提吧!所以这还是会作为将来新格伦改进的一个重要方向。
不过在加大二级之前,还需要提升一级的性能,尤其是推力,现阶段新格伦起飞推重比甚至还不到1.1,如果稍微一增重,怕不是直接飞不起来,这就得改进,措施有二,一是提升be4的推力,二是增加两台发动机变为九发并联(不过这也是以be4增推为前提的,不然九发并联死重更大)。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新格伦本质上就是建立在错误设计思路上的一个屎山代码,因此各个地方都十分别扭,也就载荷空间和颜值比较能打,其他部分的性能都比较一般,事实上,这也是国内民营航天鲜少有人模仿它的一个原因。
不过无论如何,新格伦仍然是一款比较强大的运载火箭(毕竟体量摆在那呢),希望它在未来能进一步提升性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22 08:45回复
    放弃回收就是一款优秀的火箭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1-22 08:52
    回复
      成年人啥都要是不可能的 只能各种妥协 be4更适合火神这种高轨专用,比氢氧机便宜又能高比冲,要做到回收be4还得做到单位推力高 减重推重比高 7米9机推重比起飞1.3过了maxq1.4。作为th11吹,二级搞个四个50吨的th11也不是不行


      IP属地:上海4楼2025-01-22 09:40
      回复
        可以如此设计,9BE4一级和3BE3U二级,适当增加小规模二级,还能加高性能上面级,星舰和新格伦组合也很有意思。
        还可以考虑加helios,新格伦二级把13.5t的helios和15t载荷送入轨道还能提供600dv,13.5t的helios以390s的比冲和超高干质比能把15t运到LTO,GTO也有18t。
        如果helios能为新格伦进行拉长适配就好了,25t的helios和20t的LTO载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22 10:03
        回复
          搞成超重那种构型的还可以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1-22 10:25
          回复
            所以单独说be4和be3u这俩引擎的话,他俩的性能该怎么评价呢之前我在别地方看讨论的时候,别人说到be4就喊是猛禽下位,被猛禽全方位压死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22 10:57
            收起回复
              关于“二级低空性能弱”这个问题。对发动机比冲(出口压力)敏感的高度,大概只有大气层底部30公里。再网上就可以换真空发动机了。即便把这个高度提到50公里。目前一级最“拉”的七飞版星舰(超重助推器最高点只飞到91公里),分离高度也在65公里以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22 11:09
              收起回复
                在发射频率不高的情况下。可回收貌似可能走偏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25-01-22 11:14
                收起回复
                  想了个鳖版新格伦
                  7米直径,1级9台yf135,LEO廉价型2级3台yf100m,GTO/TLO高速型2级2台yf91真空版,GEO/TMO直送型2级1台yf90真空版
                  (不知道相比现在新格伦的方案怎么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22 12:16
                  收起回复
                    新格伦最好的改进就是增加一个可回收甲烷二级 类似星舰 原来的氢氧二级做三级用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22 12:46
                    收起回复
                      还有个办法,二级改三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22 13:45
                      回复
                        你们有什么好的改进想法吗👀我没想出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5-01-22 19:25
                        回复
                          因为新格伦的思路是想要在二级可回收的情况下打大型GTO载荷,设计上肯定和现在主流的低轨优化打星座格格不入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25-01-22 20:06
                          回复
                            最小的那是啥玩意


                            IP属地:安徽19楼2025-01-22 20:49
                            回复
                              新格伦这火箭啊,说白了就是"既要又要"把自己给坑了。咱掰开揉碎了看,它身上那些毛病其实都互相较着劲呢!
                              先说它那个一级和二级发动机,简直像硬凑CP的两个人。一级用甲烷发动机喊着要回收省钱,二级偏要搞氢氧机冲高轨道性能。这就好比一个喝汽油的非要拖着充电的跑长途,两边节奏根本对不上。最要命的是,一级为了能返场着陆,分离速度不敢飙太高,结果搞得二级刚接手就得在低空哼哧哼哧干活——这时候氢氧机本该有的高空优势全废了,跟让游泳运动员在泥地里比赛似的。
                              再说它那个骚操作的减速设计。为了刹住速度回收一级,又是装超大边条翼又是玩空中刹车,活生生把火箭变成了变形金刚。但这套花活可不便宜啊!那些翅膀死沉死沉的,光是结构重量就占了火箭总重的2%还多(猎鹰9的格栅舵才0.8%)。更别说还要搞什么隔热层+反向点火双保险,这操作看着就肉疼,得吃掉多少运力啊?
                              最憋屈的还是那个氢氧二级。本来BE3U发动机是个好东西,结果因为推重比只有0.6(现在电动车加速都比它快),愣是让重力损耗吃掉1200米/秒的速度。好比开着超跑在早高峰堵车,再强的性能也发挥不出来。最后高轨道运力也就比甲烷机强个8%,白瞎了那么好的发动机。
                              说到回收经济账更是一把辛酸泪。为了留够返程燃料,一级直接砍掉40%运力不说,按蓝色起源自己算的账,这火箭得复用20次才能回本。可问题是现在设计寿命才10次,这不就跟办健身卡似的——总想着天天去才能回本,结果去两次就吃灰了。
                              不过话说回来,新格伦也不是全无亮点。那个3.7米的大脑袋整流罩是真能装,七台发动机并联的设计也给未来升级留了后路。要是能把BE4发动机真空版搞出来,再把飞控算法优化优化,说不定还能抢救一下。毕竟航天这行当,谁还不是在试错中成长呢?就是不知道资本市场还能给它多少试错机会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01-22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