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是毋庸置疑的罪魁祸首,绝不是谁的替罪羊
“主和派”还是“投降派?
1142年,随着岳飞的死,南宋收复中原的可能烟消云散;两宋之际,并不缺名将,这是宋室南渡之后,能对金国展开反攻的底气。
其实,因为岳飞被视为主战派,而想当然把秦桧称作主和派,并不恰当;当时的主和派文臣,只是战略相对于主战派显得更加保守,并非意味着这就是卖国求荣之辈。
按秦桧的所作所为,称之为“投降派”的野心家,才名副其实;他不仅摧毁了南宋收复故土的可能,甚至包藏篡夺皇位之心。
最直接的证据,即一贯被视为主和派,曾两度拜相且跟岳飞相交匪浅的赵鼎,同样被秦桧视为眼中钉。
在与金国议和过程中,赵鼎坚决反对向金虏称臣并要求索回中原故地,因此秦桧私下鼓动皇帝赵构“独断”,将赵鼎罢免外放绍兴府:
【金人许和,上与二相议之,赵鼎坚执不可。一日奏事退,秦桧留身奏以讲和说,且曰:‘臣以为讲和便’。上曰:‘然。’桧曰:‘讲和之议,臣僚之说皆不同,各持两端,畏首畏尾,此不足与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乞陛下英断,独与臣议其事,不许群臣干预,其事乃可成,不然,无益也。’上曰:‘朕独与卿。’】
后来,赵鼎接连遭到贬斥,移居被视作不毛之地的吉阳军(今海南三亚),秦桧还命当地官员每月呈报赵鼎生死。
知道秦桧必欲置他死地,为了不牵连家人,赵鼎便在1147年绝食而终,他的死讯传开后,“天下闻而悲之”。
“主和派”还是“投降派?
1142年,随着岳飞的死,南宋收复中原的可能烟消云散;两宋之际,并不缺名将,这是宋室南渡之后,能对金国展开反攻的底气。
其实,因为岳飞被视为主战派,而想当然把秦桧称作主和派,并不恰当;当时的主和派文臣,只是战略相对于主战派显得更加保守,并非意味着这就是卖国求荣之辈。
按秦桧的所作所为,称之为“投降派”的野心家,才名副其实;他不仅摧毁了南宋收复故土的可能,甚至包藏篡夺皇位之心。
最直接的证据,即一贯被视为主和派,曾两度拜相且跟岳飞相交匪浅的赵鼎,同样被秦桧视为眼中钉。
在与金国议和过程中,赵鼎坚决反对向金虏称臣并要求索回中原故地,因此秦桧私下鼓动皇帝赵构“独断”,将赵鼎罢免外放绍兴府:
【金人许和,上与二相议之,赵鼎坚执不可。一日奏事退,秦桧留身奏以讲和说,且曰:‘臣以为讲和便’。上曰:‘然。’桧曰:‘讲和之议,臣僚之说皆不同,各持两端,畏首畏尾,此不足与断大事。若陛下决欲讲和,乞陛下英断,独与臣议其事,不许群臣干预,其事乃可成,不然,无益也。’上曰:‘朕独与卿。’】
后来,赵鼎接连遭到贬斥,移居被视作不毛之地的吉阳军(今海南三亚),秦桧还命当地官员每月呈报赵鼎生死。
知道秦桧必欲置他死地,为了不牵连家人,赵鼎便在1147年绝食而终,他的死讯传开后,“天下闻而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