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寇准是民族英雄,秦桧就是历史罪人呢?
公元1005年,北宋真宗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史称澶渊之盟;宰相寇准因力促此次和谈有功,被誉为民族英雄;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南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领土,每年向金虏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向金虏纳贡称臣,并允诺必杀岳飞,钦定秦桧为南宋宰相不得更换;宰相秦桧因力促此次和谈有功,成为了历史罪人;到这某些替秦桧翻案的人就会说了:同样是议和,为何寇准是民族英雄,秦桧就是历史罪人呢?
先说寇准:有的人可能觉得澶渊之盟有个“岁币”就是丧权辱国了,但是,综合澶渊之盟发生时宋军所遇到的困境(第一,宋廷不知道契丹萧挞览阵亡;第二,宋军大将王超拥兵观望,对寇准来说,对于谈判是一点底都没有,宋神宗跟一大帮求和派又在后面死命催)来看,这个结果还算可以接受。
在宋真宗和谈判代表曹利用都是软蛋的情况下,寇准是这样操作的:辽国第一次请和,寇准打肿脸充胖子,假装不同意;辽国第二次请和,寇准漫天要价,要辽国称臣、并且献上幽州;第三,在我方投降派捣乱的情况下,寇准被迫同意议和,让步为“羁縻不绝”;第四,在皇帝已定底线为100百万的时候,寇准坐地还钱,重定谈判底线为30万,并对曹利用说,超过这个底线,提头来见。
澶渊之盟后的结果是:宋、辽此后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380多次,辽国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宋仁宗死后,辽道宗大哭,辽国的百姓听到以后,也悲痛的大哭起来,所以,寇准是当之无愧的汉人民族英雄。
再来看看秦桧:上面的《绍兴和议》就不说了,太恶心,彻头彻尾的丧权辱国条约,说说稍微好点的——绍兴8年宋金合议,主持合议的一开始是宰相赵鼎,后来,宋徽宗朝参加过宋金海上之盟的谈判专家马扩也参与进了谈判中,这两人是这样做的。
金国的谈判代表是宋金海上之盟的亲历者乌陵思谋,一开始咄咄逼人,要求宋方屈尊到金国使馆谈判,然而赵鼎决不让步,拖到乌陵思谋迫于归期,才不得不来到南宋的主场——宰相议事堂谈判,这回合南宋胜;随后,赵鼎马扩入临安,让他直奔金国使馆,与乌陵思谋叙旧,探得:金国有名望,能打的将领全部死光光了。
最后弄得乌陵思谋非常心虚,第二回合南宋小胜;正式谈判时,乌陵思谋气焰十分嚣张,但是赵鼎仍然硬着头皮和他互怼,最后平等的国书,金使已“气稍夺”,第三回合,双方打平;后来,当乌陵思谋正式面见赵构后,赵构没能像赵鼎一样在气势上回击对方,直接同意考虑其无理要求。
赵鼎、马扩之前好不容易争取的优势全部作废,一夜回到解放前,第四回合金大胜;即使到这个时候,南宋也没有完全落于下风;中场休息期,赵构与两位宰相(赵鼎和秦桧)讨论,赵鼎坚持现阶段的结果不可接受,然而一直在打酱油的秦桧突然跳出来同意议和条件。
赵鼎为了坚定赵构的谈判决心,提出如果这时答应议和,他就会请辞宰相,赵构这时才答应以赵鼎的意思做。然后谈着谈着,就快谈成时,秦桧突然在内部发力,三次在朝议后独留问对,最终说服赵构要乾坤独断,以秦桧为唯一代表,并且不许群臣干预,其结果就是:赵构对于金国提的条件全部接受,赵鼎被罢免宰相之职。
此次和谈的结果是,造成了上文提过的更为屈辱的绍兴十一年《绍兴和议》,所以,秦桧是当之无愧的历史罪人;还有,主和未必都是耻辱;而且寇准不是以丧权辱国杀害忠良为代价去求和,人家虽然是个文官,却是个爱国忠良;秦桧不是主和派,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也是汉奸卖国贼,更是金虏女真安插在南宋的代理人。
公元1005年,北宋真宗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史称澶渊之盟;宰相寇准因力促此次和谈有功,被誉为民族英雄;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
南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领土,每年向金虏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向金虏纳贡称臣,并允诺必杀岳飞,钦定秦桧为南宋宰相不得更换;宰相秦桧因力促此次和谈有功,成为了历史罪人;到这某些替秦桧翻案的人就会说了:同样是议和,为何寇准是民族英雄,秦桧就是历史罪人呢?
先说寇准:有的人可能觉得澶渊之盟有个“岁币”就是丧权辱国了,但是,综合澶渊之盟发生时宋军所遇到的困境(第一,宋廷不知道契丹萧挞览阵亡;第二,宋军大将王超拥兵观望,对寇准来说,对于谈判是一点底都没有,宋神宗跟一大帮求和派又在后面死命催)来看,这个结果还算可以接受。
在宋真宗和谈判代表曹利用都是软蛋的情况下,寇准是这样操作的:辽国第一次请和,寇准打肿脸充胖子,假装不同意;辽国第二次请和,寇准漫天要价,要辽国称臣、并且献上幽州;第三,在我方投降派捣乱的情况下,寇准被迫同意议和,让步为“羁縻不绝”;第四,在皇帝已定底线为100百万的时候,寇准坐地还钱,重定谈判底线为30万,并对曹利用说,超过这个底线,提头来见。
澶渊之盟后的结果是:宋、辽此后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380多次,辽国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宋仁宗死后,辽道宗大哭,辽国的百姓听到以后,也悲痛的大哭起来,所以,寇准是当之无愧的汉人民族英雄。
再来看看秦桧:上面的《绍兴和议》就不说了,太恶心,彻头彻尾的丧权辱国条约,说说稍微好点的——绍兴8年宋金合议,主持合议的一开始是宰相赵鼎,后来,宋徽宗朝参加过宋金海上之盟的谈判专家马扩也参与进了谈判中,这两人是这样做的。
金国的谈判代表是宋金海上之盟的亲历者乌陵思谋,一开始咄咄逼人,要求宋方屈尊到金国使馆谈判,然而赵鼎决不让步,拖到乌陵思谋迫于归期,才不得不来到南宋的主场——宰相议事堂谈判,这回合南宋胜;随后,赵鼎马扩入临安,让他直奔金国使馆,与乌陵思谋叙旧,探得:金国有名望,能打的将领全部死光光了。
最后弄得乌陵思谋非常心虚,第二回合南宋小胜;正式谈判时,乌陵思谋气焰十分嚣张,但是赵鼎仍然硬着头皮和他互怼,最后平等的国书,金使已“气稍夺”,第三回合,双方打平;后来,当乌陵思谋正式面见赵构后,赵构没能像赵鼎一样在气势上回击对方,直接同意考虑其无理要求。
赵鼎、马扩之前好不容易争取的优势全部作废,一夜回到解放前,第四回合金大胜;即使到这个时候,南宋也没有完全落于下风;中场休息期,赵构与两位宰相(赵鼎和秦桧)讨论,赵鼎坚持现阶段的结果不可接受,然而一直在打酱油的秦桧突然跳出来同意议和条件。
赵鼎为了坚定赵构的谈判决心,提出如果这时答应议和,他就会请辞宰相,赵构这时才答应以赵鼎的意思做。然后谈着谈着,就快谈成时,秦桧突然在内部发力,三次在朝议后独留问对,最终说服赵构要乾坤独断,以秦桧为唯一代表,并且不许群臣干预,其结果就是:赵构对于金国提的条件全部接受,赵鼎被罢免宰相之职。
此次和谈的结果是,造成了上文提过的更为屈辱的绍兴十一年《绍兴和议》,所以,秦桧是当之无愧的历史罪人;还有,主和未必都是耻辱;而且寇准不是以丧权辱国杀害忠良为代价去求和,人家虽然是个文官,却是个爱国忠良;秦桧不是主和派,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也是汉奸卖国贼,更是金虏女真安插在南宋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