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570贴子:1,807,442
  • 3回复贴,共1

【转】真正的好戏应像《失空斩》一样精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赵令仪
 精简节约的口号提出来以后,戏曲界联系自己,也提出了一些应加精简的意见,其中有一项即是有关剧本方面的。  大家都觉得新创作的剧本太长了。起码五幕若干景,演出决不会少于四五小时。观众一吃完饭就得坐在戏院里,要一直坐到深夜才能看完戏。疲劳可想!如果这真是精心结撰的力作,从头到尾没有空隙,没有败笔,倒也罢了。不过这样的戏是很少见的。于是,我们就不能不考虑一下观众的意见,向编剧导演提出精简一下的呼吁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有的编者因为材料过多(尤其是历史剧往往是有很丰富的素材的),不善剪裁,于是就发生了记流水账的情况。结果是没有了任何突出之点,整个地成为堆砌,造成冗长可厌的局面。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5-02-16 04:44回复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有的相反,是材料太少,编者却拼命企图使它成为“巨作”。那就只好“揠苗助长”。这样被硬拉长了的戏,就一定是没有生气的。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种情况。如果我们想向我们固有的文化遗产学习一下技巧的话,我以为“失空斩”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整个是一个描写战役、指出战略的重要性的戏。这中间应该是有充分的战争场面的了。照庸俗的编剧者的看法,这戏起码要有三分之二的场子描写激烈的战斗,才能逼出那紧张的气氛来的吧!  然而不然。我们的剧作者却只用了最少的笔墨来写战争。照我的估计,整个失街亭之役,从张郃发兵到马谡失守街亭不过十五分——即一刻钟的戏而已。  更何况这中间还有马谡与王平的争论——是交待马谡骄纵的重要笔墨——与王平画地理图的这些场子呢!  战争的气氛是不是就稀薄了呢?一些都不!相反地,倒是非常紧张的。  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写出这气氛来的呢?
     首先是它的紧凑的场子。从王平战败到马谡战败,到最后的张郃马谡两人彼此双手交枪走过山头,表示街亭之易手,这许多情节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演出。特别是有一场,蜀兵方退尚未下场,魏兵即已从上场门出来,场子之经济,交待之紧凑,都是造成紧张气氛的最大因素。
     其次,作者利用生动的舞台条件写出战局变化之速,这就是那著名的“三报”。诸葛亮连接“三报”,从观画开始即已感到不妥的形势,在这“三报”中间发展得如此迅速,只凭探子这样一个角色的出现,与诸葛亮的感情的转变,就生动地烘出了紧张的局面,这手法是极为高妙的
      马谡的由骄而怯,在临行之顷的身段,用手势做出将被处刑的情景,回首四顾,惶惧不已。最后是战战兢兢地拖枪而下,没有一句说白,只凭锣鼓与身段写出复杂的心理转变,这真可以算是京戏里的精粹!
     在这样短短的场子里,编者交待了如许事物,这实在值得我们的编导同志细心体会。
     《新民晚报》1951年11月28、29日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5-02-16 04:45
    回复


      IP属地:上海3楼2025-02-16 08:37
      回复
        这都排了多少新戏了,有一出好戏吗?能让人记住的也就一出《曹操与杨修》,看看国京排那些戏,浪费钱


        IP属地:北京4楼2025-02-17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