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变前的寿宴
蒋在洛阳准备过50大寿的时候,因为大家到的比较整齐,就开了几次高级会议,有一次蒋又提起了攘外必先安内,他反复地说攘外安内,要说张学良这个人就是有些孩子气,他心里反对这个政策,其实反对这个政策的人也不少,但是别人都不说,张学良接过来说了句:“攘外安内,我看是让外安内差不多!”蒋介石跳了起来,也不顾什么领袖风范了,破口大骂张学良:“你小孩子懂什么!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最后冯玉祥把张学良劝了出来,大家是不欢而散。其实张能这么说话,就说明他对蒋的不满意已经到了极点!! 可是蒋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些话是谁教你的?看来他还是很相信张,他怀疑有人挑拨他们兄弟情谊。
寿筵当天气氛尚可,寿筵刚结束,张学良就拉着阎锡山追到了蒋介石的休息室,请求抗丅日,被蒋拒绝后就哭闹起来,阎怎么劝都劝不住,蒋气的浑身哆嗦着说:“ 你不要给我哭丧,我还没死呢!你再怎么闹,国策也不能变!!你,你!你别哭了,等我死了再哭也来的及!”后来蒋的卫队冲了进来,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蒋张的关系不一般,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最后是阎锡山揽着小张的肩,轻声地耳语,可以说是连哄带劝,张才安静下来和阎一起离开,临出门张又说了一句:“我知道今天是大寿,有些话我还没说了!”蒋差点气过去。
二。回西安
其实蒋对张真的是很细心,西安事变后,张随机来到洛阳,蒋第一个下机,紧随其后的是宋美龄,端纳,戴笠(也有说戴不是随机),最后是张学良,宋子文紧靠在张身边,宋子文很会照顾人啊,\"
西报文学\"上说他与妹妹到西安时是第一个下飞机,而且还故意放慢了一下脚步,不让后面的宋美龄过于紧张,此时他站在张身边大概也是想稳定张的情绪,同时怕有人拿东西扔张或者怕有人把张带走,(紧张气氛大概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知道蒋此时对着接机的官员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是这句话:\"好好照顾张副司令.\'(可能大家又会说蒋是在耍手段,搞阴谋,好,就算是吧,但要是换了我是张学良的话,我真要谢谢此时老蒋的\"阴谋虚伪\",至少我不在会受到身体上的虐待,我今天晚上能在好地方好好睡上一觉)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当时的形式就是如此,蒋的话就是圣旨,谁敢不听啊,难怪跟在后面的张学良感动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人象虚脱一样靠在宋子文身上.
政治是政治,感情是感情,以领袖之尊,之忙,对一个犯上做乱之部属如此关爱和照顾绝对超出常理.后来两人分乘两架飞机去的南京,蒋介石一行先到,蒋同样在飞机场对戴笠说:一定要照顾好张副司令.这句话在大陆都被用做是蒋指令戴将张囚禁的命令,用以控诉蒋的\"阴险\",但它也同样可以理解为:你要保护好他,不要让别人伤害和欺负他.也许我的分析不对,但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本人更倾向于后者.
至少蒋是不想给张人身虐待的,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繁的叮嘱\"照顾好张\",当时洛阳机场已有人高呼\"打倒张学良\"南京国民政丅府前张学良的画像已被拆除,在蒋面前对张学良落井下石者数不胜数,其实蒋只要什么都不说,张学良的处境就有可能很可怜,(比如被人扔石头,被拉去关一天黑屋子等等),
如果蒋是\"不敢杀张\",可以虐完张后在出来虚情假意的说\";谁让你们这么胡闹的,还不快停手(放了)等等.可惜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啊,蒋对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很护着,护着的已经有点不可思议,连陈诚都说:这一次(指西安事变),老头子是活该.
三。蒋其实是想哄小张的
以前这么惯着,一旦不惯了,必有祸端,何况小张从出生到现在就没受过什么气,西安事变前被脾气同样爆燥的蒋骂个狗血喷头焉能忍受,如果不是张对蒋有\"是君又父\"的感情,而蒋也得顾着\"领袖\"的风度,两人如成\"对打\"之势也不是没有可能.其实西安事变前,蒋也不是一谓的骂张,据说有一次蒋把张骂哭了以后,旋即把张拉在自己身边坐下,低声说:都多大的人了,还耍小孩子脾气.....可见蒋也是想缓和气氛的,但紧接着张又知哭着说了什么,蒋的火爆脾气就又发作了.大声嚷道:知道知道,你知道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