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宗明吧
关注: 15 贴子: 375

来时来 去时去 终须有 莫强求

  • 目录:
  • 其他
  • 1
    人生如苦海,每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着与痛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生命终结那一刻,听到的还是围在自己身边的亲人那充满悲苦的抽泣声。 难道人生来仅仅就是为了受苦而来的吗?为解开这个疑问,我将自己的学佛经历记录下来,希望有遭一日能够有所觉悟,用智慧的佛法来寻找答案,从而减少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烦恼和痛苦,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粗陋的文字来抛砖引玉,得到更多善知识的指点,在学佛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 0
      人们在世界上生存是需要因缘合和的,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必须要有很多力量组合起来,具备很多的因缘,并不是我们有能力做就可以做得到的。   我们经常说“有缘分”。有没有缘分,并不是别人说来的,是需要自己去努力的。在努力过程中,你如果排斥别人协助,认为单靠个人力量会成功,绝对就错了。缘分是需要合力的。   从一个人的成长到一个家庭的圆满,都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也要有很多的牺牲和付出。无论是事业、人际关系
  • 0
    在佛教经论中,形容每个生命都是“常被四瀑流所冲”。这四种瀑流,就是欲望、烦恼、知见和无明的力量。欲望,就是对财色名食睡的希求,对色声香味触的希求。烦恼,就是贪婪、嗔恨、嫉妒、自私等不良心行。知见,就是左右我们的观念和想法。无明,就是不觉的力量,令我们看不清自己,看不清内在的起心动念。对于没有经过禅修训练的人来说,每当念头生起,心就会粘着其上,追随不舍,进而把这个念头当作自己。 不知念头只是因缘所生
  • 1
      问:弟子最近感觉心里好像有个恶魔,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干扰正常的思维,请问法师如何才能将这个恶魔赶走?   答:不必太在意,心缘善法,多念佛,行善,恶魔自然远离等。(学诚法师)
  • 0
      一句话毁了你的福报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学生就对身旁的老师说:“您听,他们在讲道。”      王阳明说:“不,他们在骂人。”      用天理、良心要求自己是讲道,要求别人就是骂人。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深入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善行。是非常因讲者、听者、第三者无心地搬弄,而产
  • 0
      居士问: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   大安法师答:我们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昔的恶业由阿弥陀佛承担,这个不是为我在这儿说,是有圣言量的依据,也有祖师大德的原则立场。净土一法是一个特别法门,它跟通途法门的因果法则有很大的不同。通途佛法是修因证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断一
  • 2
    17岁了,身边要好的朋友同学并不多。感觉有点寂寞。形单只影。
  • 0
      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是财布施,极乐世界是干什么用的?是接引十方三途六道的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求学的,那是财布施。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是法布施,无畏布施在两者当中全都有了。所以阿弥陀佛的福报那么大,一切诸佛都不能跟他相比。他是乐此不疲,喜欢干,愈干愈高兴,愈干世界愈庄严,每天到那个地方学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些都是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发心向他学习。   布施由近而远,先对你的家人大方慷
  • 0
      证严上人述说《贤愚经》故事叮咛大众,在凡夫地修行,境界复杂、诱惑繁多,要守护单纯的初发心,坚定道心、言行谨慎。      都市边缘有一洼大池,城里所有的秽物、粪便皆集中于此,人们经过时总是掩鼻快步通行。一日,佛陀带着比丘来到池边,见一只四脚大虫经年在污秽脏臭不堪的池中生活,遂向弟子们讲述这条大虫的业报因缘——      过去久远劫前,毘婆尸佛教化十万名修行者,人人精进用功,成就果位,直到佛入灭后,
  • 0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气,只是佛陀的生气,跟一般人的生气不一样。我们生气,是因为别人欺负我,障碍我,为了保卫自己,所以会生气。佛陀不是,我们对佛陀不好,佛陀不会计较,但是我们对待别人不好,佛陀就会生气了。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群比丘弟子出外弘法,弟子中有性情急躁的,也有迟缓的。到达休息处所,急性的弟子抢先把床位占用了,还说道:“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所有的
  • 0
      末学生活在广东的一个小山村,前几天在这个平静安逸的小山村却发生了令人惊悚的事情,一男一女因为无钱可使,竟然跑到隔壁县里去偷了一个男孩子要卖了他......      所幸的是,孩子被找回来了,这一男一女也被抓起来了。经过深入了解以后,才发现这些都是邪淫惹得祸!      话说此女今年四十好几了,而男的也三十好几的人了,这个女人因为常年丈夫不在家,在十多年前就和这个男人的父亲因为建房子一来二往就发生了不该有
  • 1
      问:人的八字是注定的,念佛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有些人有些神通及神婆之类,他们真是可以将人的命运改变,作为佛弟子如何才能战胜神婆施的法术,把握自己的命运?命运是注定的,神婆又为什么能够将人的命运改变,好命变坏命,好运变坏运?   大安法师答:首先你是一个佛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对这些神婆神汉你不要太在意他们,他们没有多少本事,他们都是一些小法术;虽然可以算点卦,有点小神通,那些都属于邪的范围
    152222q 9-19
  • 0
      旁人念佛,怨鬼远离   圣心法师,台湾人,生于日据时代,其兄长曾当日本军夫,前往大陆广东参战。在广东过失害死一个女子,此女子怨气未消,跟随来到台湾报仇。      一日,圣心法师之兄长,饮食不慎,引起疾病,医药罔效。乃请人写信要圣心法师回来见最后一面,于是圣心法师回来照顾兄长。      其兄长看到广东女子站在门边,似要讨命,头发散落,全身流血。圣心法师虽然看不到,然其兄长则清楚看到,而且非常惊惶不
  • 0
    一个女儿对她的父亲抱怨,说她的生命是如何痛苦、无助,她是多么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个人惶惶然,只想放弃。她已厌烦了抗拒、挣扎,但是问题似乎一个接着一个,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当厨师的父亲,二话不说,拉起心爱女儿的手,走向厨房。 他烧了三锅水。当水滚了之后,他在第一个锅子里放进萝卜,第二个锅子里放了一颗蛋,第三个锅子里则放进了咖啡。 狐疑的女儿望着父亲,不知所以,而父亲只是温柔地握着她的手
  • 0
      马卡连柯说:“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的批评,体现了人生的真谛。而在批评别人之前,我们应先反思一下自己。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说话的一部分,批评不会例外。批评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懂得如何去批评,更能提高下属的绩效。当然,我们自始至终都会强调,我们所说的批评,是一种委婉的批评,让别人听了之后,很乐意地接受,并在行动中改正错误。   心理学家在
  • 2
    求吧主解答? 我有一个班长暑假放假时间,喜欢去酒吧或者网上招嫖信息,请问他这样做,得什麼报应,他还在读书中。
  • 2
      人要学会放弃,放弃昨日的烦恼,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学会放弃,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感情就像一条橡皮筋,你牵一头,我牵一头,两人互相承诺永不分开。后来有一天,有一个人违背了承诺,松开了手,伤得最深的是那个死拉着感情不放的人!   有时候希望得太多,反而会生出许多的烦恼。 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些无谓的执著
  • 0
      人,总是要学会慢慢长大的。在成长中的每一个脚印,都或深或浅记录着您成长的尺度。阅历的广度,经历的厚度,沧桑的深度,悟性的高度,决定了成熟的程度。   成熟不是三两天的事情,它需要时间与亲身经历的沉淀才能转变思想和观念。在沧海横流中“历事练心”,事是“境界”,心是“平常心”。在历练中提升人的心性,磨炼人的心智,使得人生道路上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更加坦然,更加笃定。   成熟是一面明亮而又不刺眼的镜
  • 5
      经常有人这样问我,师兄:“我的心静不下来,我心烦,我莫明其妙的闹心。请你告诉我怎么静下来呢,怎样修行心不烦呢?”   或是有人这样告诉我:“我最近闹心事特别多,等这事过去了,我再修行。”   “水必有源头,树必有根基”没有无源无顾的爱,也没有无源无顾的恨,万事都因缘而起。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烦有烦的因,人的起心动念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心就是这样随我们在世间的喜,怒,哀,乐中不停歇的变化着
    禅心宗明 14:30
  • 1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的文字游戏,能讲几段佛经更不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宏才。人们不能为了学佛而学佛,为了诵经而诵经。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如果说学佛有什么密诀,学佛的密诀就是实践。   佛为人们指出一条
  • 26
    1. 利害关系考虑得不周到,不彻底,也没有什么防备心。 2. 愚忠于道德与各种社会信条,殊不知人世间的变化莫测谁都预料不到,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 3. 过于感性,理性占下风,所以会变得单纯,冲动与片面化。 4. 社会经验较为贫乏,没有经历过很多悲欢离合,所以也就无法理解这世界的复杂性。 5. 不懂得抓别人的把柄,不懂得隐藏真实的自我,不懂得怎样狠心,不懂得怎样骗人,不懂得如何用计施诈,不懂得留一手,不懂得还手,不懂得报
    1a34394 9-10
  • 2
      禅的领悟      牟木      禅,是一种承担      当我们在喧闹松散的周末,选择在安静的屋子里,安心于冥想。闭眼间,开始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心,如何面对情绪的造作。一座又一座,腿疼,腿麻,几乎没有停止过。好像第一次这么真实地面对疼痛,面对无聊,面对一个又一个念头,理不清头绪,但纪律要求我们:只是坐着,不动。慢慢发现:比疼痛更难忍的,是心的纠结和散乱。一次次数着呼吸,好像从来没有这么有数地面对自
    1a34394 9-10
  • 1
      一粥一饭      仰山禅师问师父沩山禅师:「和尚您圆寂之后,如果有人问师父的道法是什么,我该如何回答?」沩山说:「一粥一饭。」      这个禅语的主题是日常生活。以平常心过日子就是最好的修道的方法和弘法的内容。      为什么说一粥一饭呢?因为在禅宗的寺院,早上吃一餐粥,中午吃一餐饭,晚上不吃东西,一天的生活就是两餐。沩山禅师这样回答,是不是说他只吃粥吃饭,其他什么事也没有做?是不是说他只是个粥
  • 1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这座达摩祖师的坟墓,唐代宗时,曾赐颁“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有一次,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边,临济禅师应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
  • 1
      禅宗与《楞严经》---方海权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主流,而《楞严经》讲的是明了佛性和觉了能知之心,故两者之间自然出现了最密切的关系。     
  • 0
      信众:卧室床上方可挂佛像吗?      师父:可以。但是这个要单人床,一般是没结过婚的。放在你的床的床头,放头这方,不要放在你的脚那边。可
  • 1
      (一)公案本文      僧问:「如何是密室?」      (识起迷情於何是密室?密室中关住何物?其形象如何?缘起於现象界,欲探知密室里之行相
  • 0
      禅定的“发功“效应   佛教认为,禅定功深特别是证得神通者,意念力特别强大,可以作用于外在世界,表现出《楞严经》所谓的“心能转物”。《杂
  • 0
      问:在装饰店买的艺术佛像,没开光,摔坏了,怎么办?对身体有影响吗?   玄若法师答:开光或者不开光,都是佛像,摔坏了,都是有过失的。   首
  • 0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
  • 0
      野狐精      唐肃宗时,西天大耳三藏来到东土,自称有他心通,肃宗要慧忠国师加以试验。慧忠国师连问两次:「你说老僧此刻在什么地方?」大耳
  • 0
      烦恼即菩提      此句出自《六祖坛经》。在《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大意是,前念如
  • 4
      心经揭谛咒与禅宗三关      杨佛兴      学佛与人生,“路线要明!”才能顺利达到目的。不少人持诵《心经》揭谛咒,但它的密意究竟为何?
  • 0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重要宗派,其特色就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帮助学人契入空性上有着特殊手段。但经历隋唐一花开五叶的鼎盛之后,虽然法脉一直
  • 0
      摘录自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 》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松。因此,追求定乐的人常常喜欢回到定中,不喜
  • 0
      问:老师,您好,我有个心结,望您能帮我解开。我发现,我总是那么轻易的去相信一个人,以至于,在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之后,心里面难过后悔,请问我
  • 0
      问:师父,业障和业力有什么区别?   答:业障是往昔所造的不善业积聚而成为现在修行的障碍;业力则是指业感缘起,由因感果的一种力量。(学诚
  • 0
      问:顶礼法师!恳请法师慈悲开示:应该怎样面对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走出阴影自卑,找到自信!   答:如果明白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就
  • 0
      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3、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
  • 0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   一真一切真。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
  • 0
     不要因为早已不存在的“过去”,让今天成为“明天”无法排遣的遗憾。
  • 0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 0
      问:师父如何可以避免好心帮人结果害了对方?这样的业是恶业还善业?   答:把握好助人的动机,更要善观对方缘起,有利他心,更要有智慧善巧,
  • 0
      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2、智者记住别人的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记住。   3、智者了解别人的心思,愚者表示自己的需要。   4、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