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 91,838 贴子: 1,140,332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 目录:
  • 古典文学
  • 0
    看《道德经》我们可以看翻译吗?还是说我们需要自行学习知识,自行理解
  • 57
    正言若反,可能很多人,不同这种讲法,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一样道理,这句话意思是讲,我们不断学习,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获得真知,当我们获得真知后就不用学了,不学时候就是我们获得真知的时候。为学日益是越学越多,为道日损,损去糟粕,吸取精华,如我吃饭不是获得营养,拉出来才是获得营养,加油汽车不动,减油汽车才能跑动。干活的不赚钱,不干活的赚钱。
    瓶子038 9-27
  • 6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希言自然,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掘,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6
    请尊重他人的命运,不然吃亏下一个倒霉的就是你 一个人见得多了,经历的多了,就不会随意同情谁,悯谁,帮助谁。 这不是冷漠 。 每个的身上都带着自己的认知,你渡不了任何人,人只能被疼醒。 无论对于任何人,要习惯的尊重他们的善或恶。 自己的底牌,不要告诉任何人。 越是向下的劣质圈层,你的善良、大度、无私、同情心,越容易激发对方人性的恶。 你对他越好,他越贪婪,越觉得理所应当。 当你无法满足他的贪婪或停止给予时,他们
  • 4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翻译 —————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自身不去生长,与万物争利,而没有生长就没有衰落(万物相争,就有生长衰落),所以,能长生。 因此,圣人在民利面前,不与民争,谦虚后退,反而能让自己领头;而在民利面前,又选择置身度外,不去争夺,反而让自己长存。 这就是
    哲丐 9-27
  • 2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翻译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是因为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善,是因为不善的存在。有和无是相生的,难和易是互相成就对方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出来的,高和下也
  • 9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离于民。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夫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碌碌如玉,硌硌如石。
  • 6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善者不辨,辨者不善 和大怨,必有馀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 3
    修行不在远处,生活就是道场。学习没有早晚,努力就有改变。相遇就是缘分,感恩即是修行。生活中父母、夫妻、子女的缘分,是你修行的第一道场。生活中一路的心酸与纠结都是你成道的资粮,随顺不执是你解脱的智慧,感恩利他是你成道的根本。修行就是用随顺的智慧接受生活中的一切酸甜苦辣,跳出对立不受观念的制约,回归一如就是相应道。跳出对立回归一如,没有对立的观念就会不执一切,凡所有相都不住着就是解脱的正见一如之道。生
  • 63
    要求:1,30岁以下。2,有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
  • 6
    《郭店楚简老子》有状蟲①成,先天地生,敓(脱②)穆(缪③),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安,王居一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①蟲:动物类总称。②脱:分离。③缪:缠绕。 感读:有一不可描摹的状态,是它形成了一切生命的初始形态,它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此物或分离或缠绕,它独立运作,机制恒定
  • 0
    要记住,提升自我修养有十四个方法。首先,要每天学佛,要读书。第二,要学习新的语言。第三,要改变你的心灵空间。也就是说,每一天要活在当下,要能够改变自己很多陈旧的观念。第四,要学会战胜你的恐惧。因为每个人都有害怕心理,害怕的人是不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学佛的人要有勇气。第五,要经常升级你的智慧。智慧要升级,不能把像小孩子的智慧用到晚年。第六,给未来的自己好好地写封信:你到底未来想干什么?你今天活着
    清觉净 9-26
  • 9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诸法空相
  • 9
    不有中有,不无中无。 不色中色,不空中空。 非有为有,非无为无。 非色为色,非空为空。 空即是空,色即是色。 色无定色,色即是空。 空无定空,空即是色。 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 0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翻译 —————— 天之道,看上去是不是很像一张弓?拉开弓(弓的角度略微往上),弓臂有往下的抑制力,弓弦有往上的举力。 有多余的损失它,不足的补充它。 天之道,总是减少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 人
    jhgyff 9-26
  • 94
    从道、德、名、有和无开始。大家一起边聊边想,边想边进步,争取共同跨入道的大门。
  • 29
    不敢称自己修行,只是意识到,生而为人能够修身修心,实为幸事。 只是修心的道路上多有困惑曲折,自己沉思困顿往往找不到出路,但又无法放下。 不求能得悟大道,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这世界和自己看得更清些,少些忧苦烦恼,更多随性自然。 深知道不可轻传的道理,所幸自己年轻,总还是想慢慢找到自己的道。 想请教各位有什么建议…
  • 1
    道法自然 清净 無为 前路漫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oct0r 9-26
  • 65
    道德经的道我大概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了,什么是德呢?????我看得懂道的那一个部分了大概,但是德是什么呢?
    Doct0r 9-26
  • 1
    做人一定要纯洁,不要有杂念。如果自己想与某人交流思想,而思想里却存在很多杂念,是绝对无法沟通的。在这个世界上不要以为别人是傻瓜,想法子去骗骗人家,其实,这样的人才是最傻的。现在的人个个都很聪明,有些人很有修为。
    Doct0r 9-26
  • 12
    上德不“得”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得”是以无德。
  • 0
    (三)、“武术”是破译《道德经》的一把钥匙 《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笔者解释为:当用“刚强胜柔弱”,即用“打勇”、“打力”的打法不能取胜的时候,就要采用“柔弱胜刚强”的打法,注重“打巧”、“打计”,即用“武术”,克敌制胜。那么,什么是老子的“武术”?这就是:以“柔弱胜刚强”为理念,以“阴阳”,及“有无”、“动静”、“虚实”等等范畴为条件,以“打桩”、“打机”为形
  • 0
    姚文俊 (五)、《道德经》究竟是一部什么书? 《道德经》基于“人道(人性的自我完善和提高)——王道(独裁和专制)——天地之道(柔弱刚强辩证法)——自然(阴阳)之道”的关亲,揭示了“社会”及“人”变化的动因和条件、走向和归宿。因此,《道德经》不是在讲“清静无为”、“修道成仙”,而是在讲社会如何从愚昧到智慧、从邪恶到正义、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法则、规律,以之与“天道”之“和”的要求相符。基于此,以下的对《道德经》的说
  • 14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 5
    第一章(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本校订今本) ——— (今本,个别有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
  • 0
    见天地,知敬畏,所以谦卑;见众生,懂怜悯,所以宽容;见自己,明归途,所以豁达。
    宗缘 9-25
  • 15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wù),孰知其故?是以圣人 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此两者,或利或害②。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③。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
  • 3
    道的状态是平静的,超越对立,不偏不倚,天道运行不息就是要万物回归到水一样的平静状态,故而,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
    梨花121 9-25
  • 0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 翻译: —————————— 道,涌现出来后,当人们去使用它,发现又用之不尽。道,是多么的深邃啊!似乎它是万物的根源。 道,它锉掉了自己的锐气,并与周围事物不产生关联纠纷,将它的光明遮挡,将自己装扮成尘埃一样,隐藏起来,不被人们发现。 但隐约之间,人们又觉得,它似
    jhgyff 9-25
  • 0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翻译 ———————— 如果天地不仁慈,就以万物为刍狗。 如果圣人不仁慈,就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冶铁用的鼓风风袋吗? 去压它,它缩扁了,但仍然坚挺,而压了后,风就从风口出来了。 这些事听多了,数都穷尽了,还不如守中道。 ———————— 讲解: ———————— 刍
    jhgyff 9-25
  • 14
    阴阳:2 三虚:2×2×2=2³=8 六虚:2×2×2×2×2×2=2⁶=64
  • 0
    【感悟】分享贴子
  • 33
    这是老子65章中的其中三句内容,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与物反矣。 意思是说:善于用道治国的圣人,不是以聪明的方法来统冶人民的,而是用愚笨的方法管理他们,这种愚笨的方法与事物发展是相反的,圣人越遇笨,事物的发展就越大。非以明民,不是翻译为不教人民智巧,将以遇之,不是翻释为将人民愚笨,与物反矣,不是译为与物一起反补归真。
  • 39
    因果,指先后发生的两件事之间具有必然联系,但这显然是一种迷信。 第一,从逻辑上来说,这种必然联系是无法推导的,因为缺少前提。 经常有人用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来说明因果存在,但很显然,如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那么豆和瓜就不会出现。如果豆和瓜不会出现,那么又如何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呢? 第二,从经验上来说,我们也无法把握因果关系,只能牵强附会。 人们对于因果的认识通常是在一件事情发生后再寻找原因,结果往往在原
    烤鹰翅 9-25
  • 0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翻译: ————— 生养万物的谷神是永恒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玄牝。 玄牝之门,就是天地生万物的根源。 玄牝之门的存在,绵绵不绝!它那种生养万物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讲解: —————— 谷神是生养万物之自然神。 天地生万物,地为阴,天为阳。万物从大地生长出来。玄牝,也有指玄阴。 在人体,肚脐於肾精中间的位置,人
    jhgyff 9-25
  • 9
    质真若渝 唯之与呵,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
  • 0
    爱其生,取其耗。心其善,偏其残,教于智,施其仁,未施之,空其位,再囚之。性乃伤,取其灰,不智不全之。后为其难。
  • 3
    《帛书版》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①;恒有欲也,以观其徼②。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①眇:细小,微小。②徼:边界,边境,本句意指和微观相对。 感读:道无恒道,有无相生 #道德经# 今译:道,可以用语言来阐释,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空间有不同的展现。名,可以用概念定义,但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涵义。无,定义为万物之初
  • 18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 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 162
    吧里有明心见性的吗?出来报个到。
  • 0
    无中生有:0=1+(-1) 0:无 1:阳 -1:阴
    Rebuol 9-24
  • 12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第一性,是客观实在,精神只是物质的投影,但这种认识却是基于意识的,用意识越过意识去谈论意识之外,将物质作为一种本体存在,岂不是一种悖论?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物质”与理念、绝对精神等唯心存在除了名字外毫无区别,也就是说,唯物主义也是一种唯心主义,其实根本没有唯物主义,有的只是名为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而且在唯心主义之中,这也是非常庸俗的认识。所以稍微有点后世影响力的、聪明的哲学家都
    烤鹰翅 9-24
  • 2
    先看关键的几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意思是祸福相依,相互对立又统一,本质上互离不开对方,不是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不是祸就是祸,福就是福,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正就是正,而是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循环转化,依对方存在而存在,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众人迷的就是这个道理,迷的是两者不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循环不已,认为善恶是绝对分开的,正邪绝对分开的,祸福绝对分
    灵梦 9-24
  • 25
    为不正,复归其正。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道友

目录: 古典文学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