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岁月吧 关注:2,639贴子:301,904
  • 5回复贴,共1

儿时随笔——货郎张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的商品根本不像现在这样能够自由流通,什么都是要凭票供应。唯一能让小商品流通的就是肩挑一副坦子, 手里拨浪鼓“咚咚响”走街串巷的货郎。
     那时候的我只有七、八岁,却清楚的记得常来我们村里的那位张姓货郎。家里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喊他“三儿”。



1楼2011-03-29 18:45回复
        被孩子们围着的张三不慌不忙的用手掐起一小块儿糖。分给几个看起来大点的孩子们,后面没分到的小孩儿们急的拼命往前挤。张三却不在从格栅里往外拿糖了,反而脸一绷的说道:“想吃糖的回家拿东西来换,快去快去。”
         孩子们一听这话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顿时一窝蜂的向着来路往家里疯跑。破铜烂铁,头发,破布条,烂棉花,像扫荡一样有什么拿什么。拿完转身就往回狂奔,一个个你推我挤的往张三手塞,小眼儿却盯着糖块,恨不能眼里伸出只小手抓一把了。
         货郎一边往筐里装着孩子们塞给他的东西,一边头摇的比他手里的波浪鼓还快,嘴里还连连说着:“不够、不够。这点哪能换糖吃啊!”脸上带着孩子们看不懂的表情。
         张三说不够,我们就再跑回去拿,一趟一趟的来回跑。直到被大人发现了从家里骂出来才罢。货郎这才露出满意的神态,从格栅里一阵忙活的拿出几块糖分给孩子们。
    


    3楼2011-03-29 18:45
    回复
         打发走孩子们张三又要忙着应付后面围过来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她们一般拿出来换东西的以头发居多。货郎则根据长短好坏作为标准。但一大柳儿头发一旦张三手里,就被他拿手一团,接着一攥就成一小团儿了。当然也就换不了多少东西了。姑娘媳妇们带着满肚子不情愿跟张三换完东西。
           就这样换完几波后,筐子就满当当的了。货郎满意的挑着担子,“咚咚”的鼓声又远远的向邻村传去。
          伴着出村的鼓声的是孩子们边吃着糖边唱着的歌儿
           “货郎张
           黒心肠
           一把头发换块糖………”
      


      4楼2011-03-29 18:46
      回复
        回复:5楼
        问吧主好!
        回复:6楼
        问铁兄好!


        10楼2011-03-31 18:06
        回复
          回复:8楼
          问心如潮水好!
          看到这首歌词,好像看到男女青年人,在激情对歌的情境,很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11楼2011-03-31 18:15
          回复
            回复:9楼
            吧主说的是!
            那时候的货郎走街串巷,事情做的多了变成了奸商,但比起现在那些奸商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12楼2011-03-31 1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