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吧 关注:237,572贴子:2,839,229
  • 11回复贴,共1
自从人类从恩典状态中堕落,坠入了时间和心智的领域,便被痛苦折磨了亿万年之久。在陌生的宇宙中,我们视自己为孤立的残椽断瓦,再也看不到自己和源头以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联系。--Tolle


1楼2011-05-14 21:08回复
    每个人都是为一种完满感而活着。 有的人在过去追寻完满感而坠入了抑郁的牢笼,因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蚍蜉撼大树,唤醒的永远是矛盾之身; 有的人想在未来得到完满感而被焦虑所束缚, 因为未来无法直接触摸,舍弃实物追逐影子,在摇摇欲坠的幻相中得到的只有惊恐的体验。 其实, 完满感只属于当下, 当下才是立身之本,立心之地,立命之时, 不是因为未来寄托着希望而凸现了当下的重要, 那也只把当下当作了阶梯而失落了万物的本原。 当下, 它本身就是完整的世界, 你还需要什么来填充当下这一刻呢?    遗弃当下, 就是遗弃自己,遗弃本心。
    


    2楼2011-05-14 21:20
    回复
      每个人都在追逐着什么, 事业,爱情, 生命, 财产, 地位, 自我实现的体验。。。 这些都是生命的砝码, 而不是生命本身。 生命本身是空旷的,是寂寥的,是恬淡的,是安详的。 它不需要你去填充些什么, 不需要你去神经质般的改变些什么。 它,生命, 就是它本身; 你, 世界的感受者, 就是你自己。 闭上眼睛, 平静心灵, 减弱眩晕的灯火, 屏蔽诱人的歌谣, 不去滞于快乐的感觉, 不去认同悲哀的神色, 忘记视力,忘记听觉, 世界在那里, 你在这里, 但没有任何矛盾, 没有任何痛苦, 这一刻, 你找回了生命, 被你遗弃许久的自己, 它就在你心里, 永恒, 至一。 在寂寞中与自己独处, 与天地共鸣。 于万物的共振, 才是生命的音响, 无以言表的喜悦, 才是生命的快乐。 当你一个人,不需要任何外物也能快乐淡然的安处于每一个当下, 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让你痛苦,让你焦虑的呢? 你不要与他们认同了, 外物, 生命的砝码而已。 生命, 本就该是一场轻松的游戏。
      


      4楼2011-05-14 21:33
      回复
        焦虑,就是害怕完满感在未来丧失。


        5楼2011-05-14 21:37
        回复
          同伴和同病相连的病友的安慰也许能缓解你一时之痛, 但最终的还是要靠你自己来启动救赎的力量, 救赎你的原罪, 哪些你早习以为常的心灵陋习, 你可以改变, 你必须改变。


          6楼2011-05-14 21:40
          回复
            你真的觉知到一朵花的美丽了吗?鲜艳的色调,浓郁的芳香,动人的形貌, 这些都是花的外在, 你需要澄澈你的心, 平静心灵之海的浮想联翩的涟漪, 用灵魂来感受它, 感受一朵花的整体, 感受它的灵魂, 你不需要语言, 不需要照相, 不需要联想, 你需要的, 只是“不需要”这个状态, 这时, 花的美丽才会真正显现, 那和树,和鸟鸣,和溪流,和云彩,甚至和你的同胞一样的本体, 在本体上, 你和万物是一体的, 这就是美,快乐和创造力的源头。  
            


            7楼2011-05-14 21:46
            回复
              就我自己来说,我经常在校园的林荫道漫步, 与绿树一起, 与鸟鸣一道, 甚是在我不经意哼起歌谣的时候, 在那无意识的刹那, 总会有灵光闪过, 那些困扰我很久的科研中的难题和疑惑会突然变得明朗起来, 我总能得到一些巧妙却宏大的研究思路, 这是一种灵魂震荡,天地于我合一的终极感受。 我对自然心存感恩, 对天地的美用心去感应, 创造力就是天地对我馈赠。 所谓创造力, 就是人为的刻意思索,也就是99%的汗水, 外加宇宙赐予的神来之笔,也就是1%的灵感的结果。
              


              8楼2011-05-14 21:56
              回复
                世界,存在,一切都是毫不娇饰的, 自然, 如是, 散发着美与快乐, 而你,你的心智,还在抗拒这一切吗? 那些心之所见, 始终是扭曲了存在本身的幻影, 借这个幻影生活, 便离开真实越发遥远了。


                9楼2011-05-14 22:00
                回复
                  科学的时代,我们似乎误解了“物”这个词本来的意义。 事实上, 科学再发达, 技术再进步, 我们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心之世界中, 一切都是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而已。 一块石头, 我看到是红色的, 红绿色盲看到是灰色的, 视力不好的老人看到是模糊没有棱角的,天生没有视力的人连“色”,“形”这样的概念都没有, 那么我们还坚持自己所见的“石头”是石头本身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我们对“物”误解了太久, “物”本来就是描述我们所感的一个层面的东西, 那个理性的, 能够推理和互相交流的意识层面, 但太多的人不但把理性贯注, 而且把感性, 把感情,把神性,把本体一并贯注在心智的思考里面, 于是天下就有了躺在床上还控制不了自己想明天的考试的失眠, 就有了身在教室,心在操场的心不在焉。
                  明天的考试, 操场的比赛,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吗? 当然是实实在在的, 但只是理性层面的实实在在, 只具有理性的真实, 在灵性和感性层面, 他们就是幻相, 灵性的实相只有当下而已, 不管是睡觉和上课本身。 把自己的身份, 自己的执着, 自己的焦虑担忧兴奋恐惧欢快全部贯注在这些“外物”上, 这就是心灵沉沦, 当下失落的开始, 从此, 主管推理和思考的心智不在是被你使用的工具, 而成为了使用“你”的魔鬼, 让你痛苦不堪的源泉。
                  


                  10楼2011-05-14 22:18
                  回复
                    《庄子》里有个故事, 一个小国的国君到另一个国家去出访, 下棋正欢, 突然手下报告说他的国家已经被攻破了。 这个国君说: 我国家的存在不足以让我感到开心, 国家的灭亡不足以让我感到痛苦, 所以, 从这点来说, 我国家未曾存在, 也未曾灭亡。
                    打乱心的层次,把感性并入了理性, 这就是痛苦的来源。 事实上, 也只有分清两者, 辩乎物我, 分明内外, 才能想东晋谢安一样, 面对肥水捷报和告急, 都面不改色, 这才是将才的心胸, 才是全人的心境, 才能有指挥千军万马的力量。
                    


                    11楼2011-05-14 22:26
                    回复
                      11L的寓言记错了,抱歉,原文如下: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凡侯和楚王坐着聊天。楚国身边的人几次报告说:“凡国灭亡了。”凡侯说:“凡国的存在,不能保障自我的存在。凡国的灭亡也不会丧失真我的存在。那么,楚国不正是这样吗?所以,我们不妨说,凡国不曾灭亡,楚国不曾存在。”

                      不过意思差不多。
                      


                      12楼2011-05-14 22:33
                      回复
                        我们需要砝码,但我们更要觉知到being


                        14楼2011-05-14 2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