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瞳吧 关注:13,131贴子:227,140
  • 3回复贴,共1

物流费用高在哪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圳盐田坳——   每天两千多辆车拒交费强冲卡
  今年5月5日凌晨,深圳盐田坳收费站,一辆货柜车拒缴过路费冲卡,将站在车前的收费员胡某撞倒,碾轧致死。  据深圳当地媒体报道,这个收费站平均每天冲卡的车辆在2000辆以上,时间段大多集中在夜间,大多数是大型货柜车。“最疯狂的时候,50多辆货柜车排着队冲卡,就像过火车一样。”
  在当地媒体记者的调查中,早在2004年就已经有人大代表质疑盐田坳收费站的“高速”身份,并建议取消这个收费站。目前,这个收费站的收费标准为单程小车5元,大型拖车30元,即物流车辆在来回14公里的非高速公路上要付出60元的通行成本。在“百度地图”中敲入“收费站”三个字。这张布满红色标记的图片是在百度地图中搜索“收费站”的结果,在这张地图上标记的收费站有18900多个。其中,标记收费站最多的省区是广东省,共有收费站2030个;标记收费站最少的省区是青海省,99个;西藏自治区则没有“收费站”的标记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微博)先生,发出了一条记录在美国驾车游经历的微博:“最近从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出发,开车经伊、威、爱三州绕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共被收了5次费,一共是3.1美元,合人民币20块4毛。此前,从芝加哥自驾游到纽约,然后回来,往返五个州,行程3520公里,共被收了约10次费,总计32美元,合人民币204块8毛。”
  这条微博很快激起了人们的讨论热情,网友们也纷纷“晒”出自己在国内外的自驾经历,结果发现,咱们的过路费“有点儿”贵。
 “在美国自驾游,不用为过路费做预算”
  受访人:周逵  (麻省理工学院新媒体行动实验室研究员)
  今年春天的时候,我从拉斯韦加斯自驾到大峡谷南,这是美国最热门的旅游线路之一,单程五个半小时,来回一个收费站也没看见;另一趟是从波士顿往北到缅因州国家公园,更远,单程六个半到七个小时,中间有一个收费站,来回一共4美元,走的都是InterState——美国公路等级最高的州际高速。如果实在不想出这几块钱的话,可以把GPS设定一下,避免走收费公路,改走等级低一些的US路(美国第二等级公路,不一定全程都是高速)等,就不用交钱了。
  出发之前,我跟几个朋友打听了一下,发现他们出行的时候都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对在美国自驾出行的人来说,做计划时一般会算一下油费,而“过路费”比较少,他们就不大会在预算中考虑,对这个问题没什么概念。我一个朋友在中西部自驾游大约3000公里,基本全程高速,过路费一共十多美元;我平时在波士顿近郊往返比较多,都是两三个小时的路程,也没有过路费。
  美国的收费站和我们一样有手工收费的,但如果你车前面装了高速路充值卡的话,可以走E-pass通道,不用停车就可以快速通过。此外还有投硬币的。
  “富人捐钱修路能免税,过路费低超载车少”
  我曾经专门问过一个在哈佛学城市规划的朋友,为什么美国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都不收费,收费站这么稀疏?他说,因为美国当时建设高速公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收费多的话,会影响这个主要目的。而且美国修建高速公路的资金90%都来自联邦政府,也就是来自税收,只有10%来自州政府,所以他们不需要靠公路收费来收回成本。
  此外,美国还有私人捐赠资金修建公路的,因为这样可以免税,所以就有富人捐钱修路。
  有一年春节在国内,我没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就和一个朋友开车回扬州,后来算了一下钱,发现过路费加上油费要两三千块钱,赶上机票了。其实公路收费少也不光是减轻开车人的负担,还有一个好处是整个行驶环境更安全:公路收费太多的话,物流想要赚钱就会超载,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我就没有看到过那种超载很多的大车。
  另外,波士顿的公共交通很好,平时我出门都是乘公交,出去玩的时候就租车。这里租车也很方便,我从一个租车公司租车好多次,没见到过一个工作人员,都是先在网上用信用卡账号申请,然后自助取车,不需要押金;连加油的油费也算他们的钱——他们会在你申请的时候设一个大致的里程,如果超过这个里程数,你自己再花钱加油。



IP属地:福建1楼2012-02-03 09:40回复
    比比中美的道路政策,我们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上面头头能学以致用吗??


    IP属地:福建3楼2012-02-03 09:43
    回复
      再顶,让大家都了解下


      IP属地:福建4楼2012-02-03 15:31
      回复
        国内好的方面要保持、进步;不足的地方,我们该学的要虚心把别人好的方面采用合适的方法学过来,弥补我们的短处,那样社会才会更进一步,不然永远都是原地踏步,富者、权者愈强,而弱者永远都是弱者。


        IP属地:福建10楼2012-02-10 15: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