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衣冠吧 关注:6,511贴子:55,624
  • 6回复贴,共1

【转】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民主渊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古代是存在民主思想的,孟子就明确表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中国最为原始的存在民主思想的证据了。王阳明又解释了人之本质属性即是宇宙天理的延伸,人之本性平等,人人皆圣人,士农工商皆平等。基于王阳明的铺垫,才有了黄宗羲的发展。
从中我们就可理解到因为人性平等,所以人有自由自主参与权,有自主权,才能说主权在民的深层次真民主。再者,民主思想与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权的区别,如果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来说。应该是民主思想、民主制度、民主政权。
看到这个中国古代的民主渊源,有些说中国不适合民主不配民主的人可以闭嘴了吧。



1楼2012-04-11 08:16回复
    中 国明末既有具备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又有逐步宽松的政治环境(逐步膨胀的内阁制和文官集团),已有虚君的倾向,应该继续发展的。可惜被满清斩断,满族的前身 是东北辽东建州的女真族,由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名为满洲族。辽东建州本属明朝领土,女真族和汉族同属中华,汉满本一家。努尔哈赤身为明朝将军,不搞正 道起义,不促进民族和谐,却为私谋权建立满清这一中国历史中的腐朽朝代。阉割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根基,强化专制教条,阻碍汉满平等融合,阻碍中华文明现代 进程,最终导致汉满等中华各族近代落后于西方,陷入悲惨命运。中国人中国文化本是先进的,汉满本是一家的,满清确是中国历史之一个朝代,但满清是落后有罪的。
    


    2楼2012-04-11 08:17
    回复
      黄宗羲的民圌主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圌主君客”论:黄宗羲伸张了主圌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圌务的思想黄 宗羲提出了“民圌主君客”论,伸张人圌民圌主圌权的主张,猛烈批判封圌建君主专圌权制圌度。黄宗羲生活的时代,是激烈动圌荡即所谓“天崩地解”的时代,他经历了明王朝灭 亡、明末农圌民起圌义失败、清王朝在血圌腥镇圌压南方人圌民抗清斗圌争之后重新确立君主专圌制体圌制等政圌治大变动。这使他“痛圌定圌思圌痛”,不仅对明清两个政圌权的更替而且是对 整个中圌国历圌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于是,他从顺治十年(1653)到康熙二年(1663)的十年间,先后写作了《明夷留书》和《明夷待访录》这两 部以总结“治乱之故”、“条具为治大圌法”为宗旨的政圌治思想专著。
      黄宗羲在他的《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篇中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 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自秦王朝以来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圌制制圌度。他指出国圌家的真正主人是“天下”而不是君主,显然,这里面 所谓“天下”指的就是人圌民,所以这一句可以概括为“民圌主君客”论,伸张的正是主圌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圌务的思想,也就是我们时下所说的民众主圌权、Z.F为民众所 有、Z.F应当为民众之公圌仆为民众服圌务的思想。这种思想已经超越了封圌建时代的民本思想,是民本思想的升级,是体现了鲜明的民圌主思想的特征!
      


      3楼2012-04-11 08:20
      回复
        二、“藏天下于天下”:黄宗羲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人权平等
        他 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所谓“天下之法”,是为天下人民谋利防乱的公平之法,而 “一家之法”,则是专为帝王一家谋私利的专制之法。他说,“三代以上之法,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 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明夷待访录·原法》)。黄宗羲所谓 “藏天下于天下者”,一方面包含着天下是人民之天下,应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另一方面则包含了治理天下之法为万民之公法的思想。其所谓“贵不在朝 廷,贱不在草莽”之说,则提出了无论贵贱、在法律面前的权利是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而所谓“藏天下于筐箧者”,则必为专制帝王一家之私法,这在黄宗羲看来 是“非法之法”,因而必须加以反对与批判。
        他将封建专制君主称为"天下之大害",将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称为"一家之法",对其进行强烈地 揭露与批判。首先,黄宗羲明确反对"家天下"制度。他指出,天下属于天下所有人,君主凭借权力,将天下据为私有,作为自己的家产。而且将本属于天下的东 西,传给自己的子孙。其次,他以上下几千年的理论和事实为依据,指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第三,黄宗羲批判了君主的独断 与专横,不仅使天下百姓深受其害,而且给禁止自己和家族带来覆灭性的灾难。第四,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他认为只体现君主和家族利 益的法律是"非法之法",势必引起天下大乱。
        由此当中我们不难看出,黄宗羲已经不是仅对某个特定的君主进行抨击,而是把斗争矛头指 向了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他不是简单地对明王朝进行抨击或者对清王朝进行抨击,而是对整个封建国家的法制进行了批判。黄宗羲的揭露和批判,清算了封建专制主 义"法治"的罪恶,吹响了近代民主反封建斗争的号角。


        4楼2012-04-11 08:20
        回复

          三、“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强调从政治法律制度上解决社会治乱问题
          黄 宗羲的民治思想,还体现在他对君臣关系及其职能的阐述上。他认为,天下之大,事务纷繁复杂,并非一个人能够治理得了,而必须由众多臣工共同治理,于是有君 臣的分工。而君臣关系并非像父子那样是不可改变的亲情关系,而是像师友那样可以选择的平等关系。人们出来为臣做官,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 姓也”,即并非为君王一人一姓做奴仆,而是对人民负责,为大众服务。而天下的根本大事,“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所以,君臣之间就像前呼后应 共同拉木头的人一样,共同“以天下万民为事”,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这种以“万民之忧乐”为头等大事的思想,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 君主专制的批判与否定。在否定封建专制法律制度的同时,黄宗羲提出了具有鲜明民主特色的"法治"理论体系:
          首先,他认为立法必须体 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黄宗羲关于国家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公利"说,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的,法律应该 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国家和法律是适应统一协调"公利"和"私利"的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之法"要为民除害,应该严禁任何为 专制君主谋私利的行为。他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国有制和重赋政策、主张"工商皆本"、主张不分贫富,实行全民普及教育。
          其次,他主张立 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他认为,应该将"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作为立法的最高原则。黄宗羲解释批判了"君为天下之主"的片面 理解思维,强调"以天下为主",不仅在于反对封建纲常,更在于提出了一种新国家的新政体,是近代民主思想所初级形式。从"天下为主"出发,他主张统治者必 须忠实地为天下人民效劳,必须保障人民在政治上与官吏平等。
          第三,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利。黄宗羲认为,君主集立 法、司法、军事、行政等大权于一身,是"一家之法"的弊端,他主张以"天下之法"来减少、限制君主的专制权力,核心是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具体办 法是:一是恢复自明初废除的宰相制度,二是要实行地方分治,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从而限制君主的权力。
          第四,实行"有治 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政策。他认为法的作用大于人的作用,应该重视"治法"的定立和实行。法即"天下之法",代表天下人利益的平等的法律。君主、宰相 公卿、士大夫直到庶民百姓,都要遵守法律。黄宗羲的"法治"论,不仅要求君臣上下遵守法律,而且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为"天下之人"和法律的平等。这种"法 治"观点,渗入到法律本质,具有近代"法治"理论的特征。


          5楼2012-04-11 08:21
          回复
            古代对于“民主”这个词汇叫法不是这样叫的


            7楼2012-04-11 08:21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4-19 1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