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苍穹吧 关注:813贴子:267,510

回复:【转帖】九十年代日本流行音乐概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UNICORN继承了BOOWY,成为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摇滚乐团的代表。但其实他
们两者皆崇日式摇滚,但实质上颇有分别。BOOY以「型格」见称,UNICORN则标榜
「性格」。而UNICORN的性格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形象上,更能体现在他们的音乐
上。在专辑『服部』中的「人生 上上」是十分有性格的典型,奥田民生创作出了一
首要不断升key的歌曲,令阿部喊破喉咙地唱,而且更落得连续走音的收场。这种不断
升调是用以说出人生的不同阶段,实实在在的“曲如其名” 。
这种巧妙的技巧运用在音乐上正正是数个广岛县出身的小子所做出来的,而那种豁
达而不轻挑的态度刚好是关西和中国出身的人的音乐所相近之处。但若片面地说两地
人的流行音乐观是相同却又并不尽然。照我看来,在UNICORN的音乐世界中是豁达中
看出深意的。
在他们的革命作『服部』之内,精彩作品可谓多不胜举,而Debut Single「The
Game」是是最令人注目。「The Game」以Bass引导我们进入沉郁的世界中,而歌词
却是讲述棒球这种日本最流行的运动。而这首歌却令我想起大江健三郎的力作「万延
元年的足球队」,同样以球类运动为主题,同样以讽刺作为背后目标,当然不是说这
首歌能拿下诺贝尔奖,但好像是一脉相承吧。
而『服部』中对男女划分像是一种对日本女性歧视的反动,对爱情观亦有一番独特
见解;而;后来的「自转车泥棒」亦是一首令人啧啧称奇的作品,不仅编曲高妙,而
且词中乡土味极重,对那个“泥棒” 的描述,将听者带进一个乌托邦式的梦幻世界,
可知道手岛的创作才华并不亚於奥田。最后的单曲「素晴 日日」内隐藏了主人
翁那厌世的态度,他们即将解散可谓呼之欲出,可能奥田已对当时乐团那不和的气氛
而感到不耐烦吧。


70楼2013-06-29 23:15
回复
    第五十三章:木村拓哉90年代主演电视连续剧主题歌的策略。
    Text:相马
    木村拓哉,1972年11月13日出生,东京都人。身为偶像组合SMAP的其中一员,
    他的歌唱成就远不及上他作为演员。在90年代这十年间,木村拓哉拍摄了不少烩炙
    人口的电视连续剧,不仅近年来收视率一部比一部高,而且电视剧的主题歌也是备
    受瞩目的。究竟在90年代这些电视剧如何去选择一首出色的主题歌,达致互惠互
    利的局面呢?
    SMAP贵为最当红的偶像团体,而木村拓哉在SMAP亦举足轻重,不过SMAP在
    90年代木村主演的连续剧中,只是唱过一次主题歌而已,那就是「人生 上上 !」
    的主题歌,这首歌的成绩虽不甚突出(最高1位,78.5万),但已经是SMAP在当年
    的最高销量作品。在95年时木村拓哉正值崛起,在碰上大热的滨田雅功,两人合演
    了一出热血青年励志剧,但木村碰上的不是女孩子,就好像发挥不了出来。
    在90年代木村拓哉主演的电视剧,我们可以以「爱情白皮书」作为开始,因为虽
    然「爱情白皮书」中他所作的仍然不是主角,但已比起之前的戏分多了不少。而以
    「沉睡森林」作结,在这时候他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演员,再加上中山美穗实在是使
    人憧憬的。而在「爱情白皮书」至「沉睡森林」期间,木村主演的电视剧计有
    「年轻人的一切(或译青春无悔)」「人生 上上 !」「LONG VACATION」
    「协奏曲」「GIFT」「LOVE GENERATION」,我们或可分开几点讨论一下。
    首先是大HIT歌曲的问题。木村主演的电视剧中丨,共制造出两首销量超过200万的
    作品,就是藤井郁弥的「TRUE LOVE」及Mr. Children的「Tomorrow never knows」
    。当然这首两歌都有着电视剧主题歌以外的大HIT因素:「TRUE LOVE」的细腻在加
    上这是藤井自Checkers解散后首张单曲、红白的动人演绎都是这首歌迈向高峰。
    「Tomorrow never knows」是Mr. Children自「innocent world」之后的作品,
    「innocent world」的成功,造就了日后他们数首歌曲的热卖。而且「Tomorrow never
    knows」比「TRUE LOVE」更具独立的成功因素。在「青春无悔」中,木村、 原
    直人、武田真治、铃木杏树、深津绘里合演的青春剧,以五人为单位是一次又一次沿
    用的模式,在剧本亦不算出众的情况下,收视亦不见得理想,因此「Tomorrow never
    knows」可算靠Mr. Children的独力支撑。「爱情白皮书」亦是集中5人的故事,但
    「东京爱的故事」的成功已为「爱情白皮书」铺下康庄大道,而北川悦吏子再在柴门
    文的漫画故事变成剧本,成为一个很动人的连续剧。因此「爱情白皮书」的平均收视
    在20%以上,「TRUE LOVE」又极配合故事,造就了「TRUE LOVE」的大HIT。


    71楼2013-06-29 23:15
    回复
      大物演绎是另外一个要点。从木村近四出连续剧可以轻易看出。「LOVE
      GENERATION」的主题歌由阔别了乐界十三年的大泷咏一唱出、「沉睡森林」唱主题
      歌的是竹内玛利亚、「BEAUTIFUL LIFE」的是虽然盛极而衰,但仍很具影响力的
      B’ z、「HERO」则是当时得令的宇多田光。可以说出,在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的
      电视剧,木村已是收视的保证,谁也不敢说自己的电视剧能够有超过30%的收视率,
      最近他和松岛菜菜子可以说是收视的保证,而当然,木村则更厉害。所以,除了剧本
      之外,主题歌曲更不可掉以轻心,於是一概找来大物演绎。但找B’ z和宇多田光唱主
      题歌可算是失败的,因为这些最强的歌手,必然会守着自己的音乐,然而个人的风格
      可以和电视剧完全配合吗,绝对不能的。最后,结果互无得益。
      因此,电视剧主题歌其实是要溶入电视剧之中,要将观众「洗脑」,因此「LA LA
      因此,电视剧主题歌其实是要溶入电视剧之中,要将观众「洗脑」,因此「LA LA
      LA LOVE SONG」和「幸福的结末」可算得上是非常成功。因为它们都做到一个电视
      剧主题歌的必要因素,就是辅助电视剧,使它更上一层楼。「LA LA LA LOVE SONG」
      的美式时代感和钢琴、外向的叶山南、“Don’t worry,Be Happy” 连成一线,而
      「幸福的结末」的和风,则将「L.G. 」的地道东京文化完全表露无遗。就这样,这两
      首歌曲可以说得上是和电视剧完全配合,制作人员亦乐得在电视剧中播完又播,不像
      「BEAUTIFUL LIFE」和「HERO」那样,要在片末才能听到主题歌。
      剩下的只馀下「协奏曲」和「GIFT」。它们的共通点是主题歌都是找「外人」所唱
      的,分别是Vennisa Williams和Brian Ferry。这两套电视剧所营造的都是欧洲式的
      浪漫气氛,尤以「协奏曲」为甚,以田村正和及宫泽理惠作主角并结成夫妇已经是童
      话式的,在加上木村那经年而成教堂作品更是欧洲式的浪漫所在,顾此用外国人唱主
      题个亦无可厚非。但是这两出的影响力不及其他,故也不早多谈。
      北泽曾数次说出「LONG VACATION」的精彩,是有别於木村的其他作品的,我绝
      对同意。从濑名秀俊和叶山南在性格上的根本对立,剧本上数次的前后呼应,都可看
      出北村悦吏子的细致笔法。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令人身同感受,濑名和南在事业上的
      失意,在当时的日本人看了已经无法不想自身,现在的香港人看了不知又怎样想呢?
      没有了「LONG VACATION」,在剧中的数个主角和现在的命运可能并大相同,包
      括木村。 (...山下智久让御三团焕发了第二春)
      下一章会谈谈CHAGE & ASKA如何称霸於90年代初。


      72楼2013-06-29 23:16
      回复
        其后C&A在11月推出了单丨曲「仆はこの瞳で嘘をつく」,那是『TREE』已收录过
        的,为了配合松下电器的广告而推出的单丨曲,这首歌就成为了C&A的第二首冠军作品,
        销量为83.1万张,是ORICON史上最Album Cut的最高销售数字。而在年末,C&A夺得
        日本Record大赏,其唱片销量是101亿日圆,也是第一次有歌手唱片总销量卖得超越
        100亿圆。在那时,C&A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
        92年是C&A与B’z正面对决的一年,在单丨曲方面,C&A重发了89年的单丨曲「WALK」
        「LOVE SONG」、全新单丨曲「if」「no no darlin’ 」,而B’z则只发了「BLOWIN’ 」
        以及「ZERO」,其中「no no darlin’ 」与「ZERO」同周对决,结果B’z顺利胜出,从
        而看出C&A的单丨曲销量方面实可能欠缺稳定性。专辑方面C&A与B’z皆有两张专辑在年
        终榜单内,而因为『Super BestⅡ』是C&A待望已久的精选专辑,故顺利成为年间的第
        一位专辑。其实C&A与B’z其实在92年皆迅促上位,所以他们以前的专辑皆能进入榜
        内,如B’z在92年,全部的专辑都进入过流行榜的头二十位。因此其实只看他们在92年
        发卖唱片而论他们当年的成绩,是并不全面的。而C&A以及B’z在总销量分别获得185
        和180亿日圆,C&A在这里胜出一仗,而且双双再突破以往的总销量记录。
        93年C&A的「YAH YAH YAH」再为他们带来另外一次的高峰。这首歌最后突破了
        240万张,成为首队能够获得两张二百万单丨曲的歌手,而到现在为止也只有Mr. Children可以与C&A媲美。虽然B’z的单丨曲也在93年达成了他们自身最高销量的单丨曲,但因为
        「YAH YAH YAH」这歌曲的优秀(可看本连载的15章),故可接连数年击退B’z这
        队宿敌。
        虽然93年末的『Red Hill』是被称为C&A最高杰作,但是成绩仅是一般。这张专辑可
        以视为C&A衰落的起点。在94年的单丨曲推出了两张百万单丨曲「HEART」和「めぐり逢い」
        ,不过本人认为这两首歌曲只是「YAH YAH YAH」和「Say Yes」的翻版,能够热卖也
        只不过是假象而已。由於日本经济每况愈下,使PONY CANYON陷入经济危机,对C&A
        的支援也越来越少。而当然,C&A的乐曲不能带来突破才是他们在95年开始衰落的主
        因。而随着C&A的衰落,PONY CANYON在80年代所建立的王国亦因此而破灭。
        下一章的话题是Idol歌手在90年代的落脚点。


        74楼2013-06-29 23:17
        回复
          第五十五章:偶像歌手在90年代的落脚点
          Text:相马
          「偶像」一直是日本乐界的一个大课题,如果日本乐界好像香港乐界,满是充斥着
          以偶像为名的歌手,当然就没有问题了。但事实上,偶像歌手与非偶像歌手在日本乐
          界,似是每每处於对立的局面。
          在整个80年代,由数位偶像称霸於乐界,Johnny事务所的近藤真彦、田原俊彦、光
          GENJI,女性偶像有松田圣子、小泉今日子、中山美穗、工藤静香等,都是不可多得
          的偶像歌手。而他们在这十年间分别创造了多个记录,更使其他实力歌手难於踏足。
          但自90年代初偶像没落之后,有很多有实力的歌手抬头的时候,在这时,偶像想得
          到较好的成积倒又是难於登天。於是这种对立的情况就好像是有趣地存在。
          其实应该说说怎样才是偶像,这个名词在日本音乐实力与噱头并存的地方,偶像
          的分野好像是很难。某些音乐杂志似是为我们分辨那些歌手是偶像,如Kinki Kids、
          SMAP都不会在这些杂志里出现。但是它们里面却又收入了SPEED、安室奈丨美惠等资
          料,她们又明显是偶像。不过根据本人最近的领悟,我对偶像的箪释又好像多了
          一重见解。
          无可否认,流行音乐虽然是给大众的一种娱乐,但也可称这是一种艺术。只要是
          艺术,都离不开一个大范畴,就是对「美」的要求。每种艺术都是在追求「美」的
          。乐迷对偶像那「美」的追求是有两方面的,第一:偶像是以「自然美」为卖点的
          。明白点说就是偶像是以自己的样貌、身材等各方面作为吸引乐迷的本钱(当然他
          们的样貌身材有否经过「艺术化」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而非偶像的歌手则是
          以音乐的「艺术美」来吸纳乐迷;第二:即使偶像表现出「艺术美」,但那不会是
          音乐的艺术美,而是其他方面的,如舞蹈等等。大体上经过了这两重解释,我们可
          以了解到谁是真正的偶像。


          75楼2013-06-29 23:17
          回复
            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两个解释我们只可以来分辨那些「纯粹的偶像」,不过
            「纯粹的偶像」在90年代已难以再见到,究竟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个答丨案就正是本文的题目的要旨。因为「纯粹的偶像」只能在80年代或以前生
            存,90年代偶像为了能够在乐界里分一杯羹,必须「自我增值」。这点在80年代末
            由盛而衰的偶像们可以看出。工藤静香自90年的单曲「千流の雫」开始,大部分作品
            都是由爱绘里作词的,而这「爱绘里」亦即是工藤静香的笔名;松田圣子自离婚后
            ,幕前工作除了低调了很多外,而且她还开始参加了创作的工作,96年她的唯一一
            首百万单曲「あなたに逢いたくて-Missing You」就是出自她的手笔;而盛产男性
            偶像的Johnny事务所,在当时亦理解到再创造一对像光Genji、SMAP的组合,只不
            过是重复作业而已,於是便造出一队到现在为止仍是Johnny事务所唯一的乐团组合
            ,那就是TOKIO,虽然TOKIO的成绩一直未如理想,但Johnny事务所的想法其实
            是正确的,因为TOKIO做法的确能洗掉一点偶像的味道。这种做法是屡见不鲜。
            如能够「自我增值」,当然是最好;但即使自问没有音乐天分,那不要紧,一
            样可以「假手於人」。偶像的好处是传递快,能够以最短的时间使乐迷自己的存
            在。像CHAGE & ASKA那样等了十多年才能出头、SPITZ在出道初连续数张单曲
            CHART OUT的情况,偶像一定尝试不到这种滋味,因为偶像永远不会低调的。而
            这种情况就跟很多监制一拍即合,因为监制们的角色很简单:我自己有创作及监制
            的才能,但必须要找一个人来演绎。那个演绎者需要很高的唱歌技巧、音乐才能
            吗?答丨案应是不需要的。样子甜美或是英俊是他们首要的条件,有一定的人气度更
            合他们的心意。偶像歌手在音乐上所缺乏的,监制都会给予他们。就这样互补长短
            的情况下,造就了很多90年代有名的偶像。在90年代的后期,位高权重的监制自
            己提携偶像上位,主动权已落在监制身上,那又并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了。
            所以在该段时间,即使偶像们受欢迎程度有多高,还不能不靠监制。Kinki Kids是
            Johnny事务所之中,音乐成就最高的,他们的连续冠军记录,已登录在健力士
            (吉尼斯)大全之中。他们在Debut前已极具人气,但事务所仍帮他们找来极具份量
            的山下达郎为他们监制唱片,使得「硝子の少年」成为Johnny事务所历史以来最高
            销售数字的唱片。可见事务所知道自己旗下偶像的人气,但仍然深诣监制在当时
            来说的影响力。
            本文某些论点尽管在之前本人已经说过,可是现在说又别具意义。以前很多监制
            当红时,的确是只手遮天。但时至今日,hitomi「靠自己」时可以做得有声有色、滨
            崎步的词作虽肤浅但仍有自己的特色。靠那些所谓大牌监制还有用吗?求人不如求
            己吧。
            下一章的话题是「Automatic」所带来的影响。


            76楼2013-06-29 23:18
            回复
              对80年代末期的乐界来说,最大的变迁可说是黑胶唱片的息微和CD的全面取
              代;而90年代末期的变迁,本人在以前也说过,是日本单曲的「大碟化」,即
              单曲由以前的8cm唱片,转化成现在的12cm。首先将此变化带来的应该是福山
              雅治的「HELLO」(若有更早的即管告诉我),当时是由於「HELLO」中收录
              了三首歌,再加上instrumental一张8cm的唱片便不够容量收录。而在9丨8、99年间
              ,12cm的单曲开始流行,而「Aut丨omatic」就奠定了12cm唱片完全取代8cm唱片
              作为单曲的地位。
              这样说是因为「Aut丨omatic」对这两种唱片作了一个比赛,在同日发售的「Aut丨omatic」
              ,价钱、歌曲数目以及曲顺、发卖日期都是一样的,唯有有所不同的就是它分开
              了以8cm CD及12cm CD的形式所推出,还有就是唱片的cover的不同而已。当然在
              「Aut丨omatic」上升至流行榜十大的时候,不乏有歌迷同时买下了两个不同Size(这
              样说可能是十分贴切)的「Aut丨omatic」,可是即使我假设若买下8 cm版本的八十多
              万位乐迷,同时也买下了12 cm版本的「Aut丨omatic」,仍然有另外的40多万位乐迷
              只是卖下了12 cm的版本。从这里可以看出「Aut丨omatic」似是为8cm和12cm的单曲的
              比赛作了一个胜负的判断,而当然,各位在看这一篇连载的时候,8cm单曲在日本
              乐界已经完全地被淘汰了,因此「Aut丨omatic」倒真是一个日本乐界的法官。而其后
              的「Movin’ on without you」以及「FIRST LOVE」皆以两个Size的唱片同时推出,
              12cm版本的销量都比8cm的版本优胜,而且歌者更是在当时炙手可热的宇多田,唱
              片生产商们自然认为她的确能够试验出乐迷的取向,於是8cm的单曲便在一年后
              差不多在乐界中消失。若要数到目前为止最后一首以8cm形式推出的单曲而获得
              ORICON的冠军,已经是「TSUNAMI」了。
              我不能说这个转变是好或是不好,但「Aut丨omatic」是这个转变的「见证人」,
              倒是不争的事实。
              下一章的话题是90年代的「电视系」乐团歌手。


              78楼2013-06-29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