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事令我颇感惊讶,那就是我跟丽莎的父亲法兰克建立了某种友谊。他是个高大,脾气坏,不说废话的那种人,至少外表是如此。但他内心却像是一个现代的理察‧巴克(Richard Maurice Bucke);一个灵性浪漫主义者,对於人类的未来所抱持的远景既是令人欣喜的可能,也是可笑的荒唐。他透过电子邮件自我介绍。先告诉我他的学术成就,令人印象深刻。然后,他以几段话称赞我的头两本书,说他已经退休,刚丧偶,有点疯狂,希望能够跟我讨论他从60年代早期就产生的一些想法,但在其学术生涯中一直无法尽情表达。
本来我们关系应该是到此为止。我很少跟他人通信。对灵性真的很认真的人并不需要我或其他人,他们只需找到下一个问题,进行下一步,找寻下一个敌人,去打下一场仗。对灵性不认真的人,他们能在其他地方找到许多可以占据他们让他们分心的事,不需要真正的迈出步伐或真正的战斗。像这样的人不需要我的帮助,他们也可以在很多其他地方找到帮助。现代灵修有各种方式来助长灵性的惰性:让停下来的求道者维持现状。在我写书计划展开的最初阶段,我就跟宇宙做了约定,我绝不让自己掉进个人的戏码跟灵性逃避主义之中,在这方面我们双方都有清楚共识。
但偶尔有些东西会打动我,像是法兰克。我浏览自己的电子邮件档案,发现他不断寄信给我。我记住他的名字,终於好奇地阅读他的邮件,想知道他为何写了三十一封信给我。
法兰克第一次发电邮给我是一年多前的事,有些徵兆开始逐渐明朗,於是,我确信他会在第三本书里扮演某个角色,我也决定接受他的不断邀约,去拜访他在墨西哥的住处并享用他的私人图书馆。还有一点是,他提到女儿目前遭遇的危机,跟我前两本书有些关连。另外,他提到欧威尔的《一九八四》这本书,我刚好一个月前才刚读了三、四遍,跟几年前我读《白鲸记》一样感到乐趣十足。或许《一九八四》是对政权压迫人性的激烈控诉,或关於个人隐私遭受严重侵犯的警世寓言,如大家所想的那样—好啦,当然是那样没错—但这本书就像《白鲸记》,有趣又细腻地呈现出自由对抗束缚、真实对抗虚幻、以及人类对抗玛雅的战争。
现在,我们就从法兰克说出重点的那封信开始。
麦肯纳先生,我们人类有两种心灵状态—有限心灵与无限心灵。更确切的说,我们是能够以有限形式来生活与运作的无限生命。
宏观来看,人类的处境是,我们完全抛弃无限心灵,并且只选择活在有限心灵中,有点像离开凡尔赛宫,钻进纸箱里面,虽然实际情况差距更剧,犹如弃天堂而就地狱。事实上,情况正是如此。我们是自我放逐,被赶出伊甸园。我们是堕落天使。人类是自己的魔鬼,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
现在我要偏离主题几行文字。
只要来信有引用圣经典故,我几乎都是会自动排斥;类似心理反射动作。事实上,引用任何权威人士或话语都会立刻让我反感。我确实喜欢引经据典以支援我个人的观点,但我绝不会信仰或依赖它们,当成权威的依据。因为世上唯一的权威就是我们自己的判断,我们的理性与理解能力。参考权威就代表省略了一步,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们需要了解的一切,都能靠自己来理解。我们不需将自主权托付给任何人、书籍或组织。我们成长过程所需要的东西全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从没有人能在这条路上投机取巧。
我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条与意识形态尤其有害。它们会深深影响与塑造我们的人格与思想,我们几乎难以察觉。不同背景的灵性追求者可能很自信地认为,他们已抛弃并超越年轻时的教条,不过说起来远比做起来容易。
每个人都能随时按照不同情况来调整其面貌—改变服饰与发型,姓名与住址,甚至国藉与宗教,但表面的改变只不过是粉饰。好比将一栋房子重新粉刷,然后说它是不同的房子。但其实不是,它还是同样的房子,同样的结构与基础,只是颜色不同罢了。我们可以为它添加装饰,挂上帷帘,重新设计花园景观,但没有实际上的差异。若我们想要不同的房屋,就必须将它整个拆毁,打掉地基,运走瓦砾,然后重新开始。
我们经常问一个问题:一个人真的能够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方法:拆毁与重建。死亡与重生。这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可以接受心理治疗或静坐几十年,结果依然在原地打转。尽管我们遍览各类自我成长的书籍,订阅各种杂志,参加种种团体与课程,尽一切努力,但其结构与基础依然相同,我们不管如何改变自己的外表与行为,仍然是同样的那个人。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表面之下,通常难以触及且深不可测,除非向下向内潜入自我的深处,我们不可能宣称了解自己或是能够自我掌控。除非我们展开旅程,否则那无形力量依然完全掌控,让我们像浮木一样在人世载浮载沈。但我们不愿踏上此旅程,因为我们轻易的就能说服自己相信,是我们的载浮载沈造成海面翻涌。
虚荣啊。
离题就此打住。
**********
以法兰克的情况,我很高兴我熬过了圣经的引喻部份,因为在这三十一封电邮里,他为全人类描绘了一幅另类又引人入胜的迷人图像,他半开玩笑地称为新世界,有时称为新美国。他虽然明知这绝不会实现,他对於人类的未来并不乐观,但他还是很好心,不仅提供一份新美国的蓝图,也告诉大家如何到达的工具,虽然是恶名昭彰且备受诋毁的工具。
不知怎麼的,一切都颠倒了。因为不知还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将琐碎的肉体生存活动提升为人类经验的高峰—饮食,感官愉悦,性与交配,交谊聚会—真是病态的慰藉啊!财富,权力,地位—这些字眼根本不会出现於完整生命(Whole Beings)的社会里,但对我们这些不完整的人来说,它们就是我们拥有的一切。
这说法太过份?我太夸张?我敢跟你打赌,麦肯纳先生,若你继续往下读,必然会完全同意我的看法。
法兰克的第一封电邮中,有两处吸引我的注意。第一是他非常肯定,所有人对所有事情的认知一直都是谬误的。此讯息打动我心弦。它听起来糟透了,但实际上非常棒。它是说并非有千百万的事物是错误的,真正错误的只有一个,就在源头处,其他的错误全都衍生於此核心谬误。表面看起来或许不是如此,但它是非常人性化、乐观的看法,而且我完全同意。
在法兰克的前几封电邮中,还有一件事引起我的注意,也是其整体讯息的核心,那就是我们都能够成佛,当下即是。
嗯,反正很快。他可不是在开玩笑。
我也赞同此看法。任何形式的灵性菁英主义都无可置疑是以盲导盲的症状。我们都只是意识。如果认为人有高下优劣之别,正显示出对此最简单道理的彻底无知。世间其实并无次等之人,没有任何博大精深的灵性教义或宗教,会认为人的本质有优劣之分。
但法兰克指的并非此意。他并不是说我们在意识中平等,而是说我们都能成佛。当下。这说法可真是了不起。
本来我们关系应该是到此为止。我很少跟他人通信。对灵性真的很认真的人并不需要我或其他人,他们只需找到下一个问题,进行下一步,找寻下一个敌人,去打下一场仗。对灵性不认真的人,他们能在其他地方找到许多可以占据他们让他们分心的事,不需要真正的迈出步伐或真正的战斗。像这样的人不需要我的帮助,他们也可以在很多其他地方找到帮助。现代灵修有各种方式来助长灵性的惰性:让停下来的求道者维持现状。在我写书计划展开的最初阶段,我就跟宇宙做了约定,我绝不让自己掉进个人的戏码跟灵性逃避主义之中,在这方面我们双方都有清楚共识。
但偶尔有些东西会打动我,像是法兰克。我浏览自己的电子邮件档案,发现他不断寄信给我。我记住他的名字,终於好奇地阅读他的邮件,想知道他为何写了三十一封信给我。
法兰克第一次发电邮给我是一年多前的事,有些徵兆开始逐渐明朗,於是,我确信他会在第三本书里扮演某个角色,我也决定接受他的不断邀约,去拜访他在墨西哥的住处并享用他的私人图书馆。还有一点是,他提到女儿目前遭遇的危机,跟我前两本书有些关连。另外,他提到欧威尔的《一九八四》这本书,我刚好一个月前才刚读了三、四遍,跟几年前我读《白鲸记》一样感到乐趣十足。或许《一九八四》是对政权压迫人性的激烈控诉,或关於个人隐私遭受严重侵犯的警世寓言,如大家所想的那样—好啦,当然是那样没错—但这本书就像《白鲸记》,有趣又细腻地呈现出自由对抗束缚、真实对抗虚幻、以及人类对抗玛雅的战争。
现在,我们就从法兰克说出重点的那封信开始。
麦肯纳先生,我们人类有两种心灵状态—有限心灵与无限心灵。更确切的说,我们是能够以有限形式来生活与运作的无限生命。
宏观来看,人类的处境是,我们完全抛弃无限心灵,并且只选择活在有限心灵中,有点像离开凡尔赛宫,钻进纸箱里面,虽然实际情况差距更剧,犹如弃天堂而就地狱。事实上,情况正是如此。我们是自我放逐,被赶出伊甸园。我们是堕落天使。人类是自己的魔鬼,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
现在我要偏离主题几行文字。
只要来信有引用圣经典故,我几乎都是会自动排斥;类似心理反射动作。事实上,引用任何权威人士或话语都会立刻让我反感。我确实喜欢引经据典以支援我个人的观点,但我绝不会信仰或依赖它们,当成权威的依据。因为世上唯一的权威就是我们自己的判断,我们的理性与理解能力。参考权威就代表省略了一步,这是不可能的事。我们需要了解的一切,都能靠自己来理解。我们不需将自主权托付给任何人、书籍或组织。我们成长过程所需要的东西全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从没有人能在这条路上投机取巧。
我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条与意识形态尤其有害。它们会深深影响与塑造我们的人格与思想,我们几乎难以察觉。不同背景的灵性追求者可能很自信地认为,他们已抛弃并超越年轻时的教条,不过说起来远比做起来容易。
每个人都能随时按照不同情况来调整其面貌—改变服饰与发型,姓名与住址,甚至国藉与宗教,但表面的改变只不过是粉饰。好比将一栋房子重新粉刷,然后说它是不同的房子。但其实不是,它还是同样的房子,同样的结构与基础,只是颜色不同罢了。我们可以为它添加装饰,挂上帷帘,重新设计花园景观,但没有实际上的差异。若我们想要不同的房屋,就必须将它整个拆毁,打掉地基,运走瓦砾,然后重新开始。
我们经常问一个问题:一个人真的能够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方法:拆毁与重建。死亡与重生。这是唯一的方法。我们可以接受心理治疗或静坐几十年,结果依然在原地打转。尽管我们遍览各类自我成长的书籍,订阅各种杂志,参加种种团体与课程,尽一切努力,但其结构与基础依然相同,我们不管如何改变自己的外表与行为,仍然是同样的那个人。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表面之下,通常难以触及且深不可测,除非向下向内潜入自我的深处,我们不可能宣称了解自己或是能够自我掌控。除非我们展开旅程,否则那无形力量依然完全掌控,让我们像浮木一样在人世载浮载沈。但我们不愿踏上此旅程,因为我们轻易的就能说服自己相信,是我们的载浮载沈造成海面翻涌。
虚荣啊。
离题就此打住。
**********
以法兰克的情况,我很高兴我熬过了圣经的引喻部份,因为在这三十一封电邮里,他为全人类描绘了一幅另类又引人入胜的迷人图像,他半开玩笑地称为新世界,有时称为新美国。他虽然明知这绝不会实现,他对於人类的未来并不乐观,但他还是很好心,不仅提供一份新美国的蓝图,也告诉大家如何到达的工具,虽然是恶名昭彰且备受诋毁的工具。
不知怎麼的,一切都颠倒了。因为不知还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将琐碎的肉体生存活动提升为人类经验的高峰—饮食,感官愉悦,性与交配,交谊聚会—真是病态的慰藉啊!财富,权力,地位—这些字眼根本不会出现於完整生命(Whole Beings)的社会里,但对我们这些不完整的人来说,它们就是我们拥有的一切。
这说法太过份?我太夸张?我敢跟你打赌,麦肯纳先生,若你继续往下读,必然会完全同意我的看法。
法兰克的第一封电邮中,有两处吸引我的注意。第一是他非常肯定,所有人对所有事情的认知一直都是谬误的。此讯息打动我心弦。它听起来糟透了,但实际上非常棒。它是说并非有千百万的事物是错误的,真正错误的只有一个,就在源头处,其他的错误全都衍生於此核心谬误。表面看起来或许不是如此,但它是非常人性化、乐观的看法,而且我完全同意。
在法兰克的前几封电邮中,还有一件事引起我的注意,也是其整体讯息的核心,那就是我们都能够成佛,当下即是。
嗯,反正很快。他可不是在开玩笑。
我也赞同此看法。任何形式的灵性菁英主义都无可置疑是以盲导盲的症状。我们都只是意识。如果认为人有高下优劣之别,正显示出对此最简单道理的彻底无知。世间其实并无次等之人,没有任何博大精深的灵性教义或宗教,会认为人的本质有优劣之分。
但法兰克指的并非此意。他并不是说我们在意识中平等,而是说我们都能成佛。当下。这说法可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