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林区论坛吧 关注:1,611贴子:4,179
  • 3回复贴,共1
。。。。。。(文摘)
孔子对他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一引文中的“言”是什么意思?它肯定
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尤其是述谓意义上的言,比如以上所引的。。。。。。
《论语,阳货,予欲无言》中的“言”,因为人们似乎到处都是在将语言当作一个
交流手断,而不涉及到诗。对于孔子,这“诗之言”必能表明语言的本性,并因此
而先行地表达出所有其他的言语方式所依据的真理。所以,这种诗言的首要功能
不会是指称对象,而是开启一个语言的境域,在其中那些非对象化的理解被适时
地唤起,而说着这种语言的人们则发现了自己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孔子坚持
认为,不学诗,就不能像君子那样原本地,发生式地言说。
但什么是孔夫子心目中的诗的言说方式呢?要回答它,以下的引文是至关重要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小子何莫夫学《诗》?《诗》可以兴,。。。。
很明显,对于孔子而言,“兴”是理解诗的表达方式的关键。
。。。。。。


1楼2014-12-10 14:40回复
    在古文中,“兴”有这样一些含意:“举起”,“共举”,“发端”,“(被)唤起”,
    “发动”,“创作”,“流行”,“昌盛”,“趣味”,“喜悦”,等等。它还是《诗经》
    的三种构成方式之一,即“赋,比,兴”之“兴”。秦火之后传承《诗经》的
    西汉毛亨,在其著名的“诗大序”中写道:“故诗有六艺焉,一曰风,二曰
    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六艺里,第一,五,六艺指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而二至四艺则是作诗的三种主要方式,
    赋(直陈)比(比喻)和兴(起兴)。相比于“赋”与“比”“兴”是相当独特的
    也是对象化最少的作诗方式。兴的更具体含义是:先言自然物事或情境,
    以引起后文:而且,这先言者一般与后言者没有多少内容上的联系,似乎
    只是个单纯的起头或韵脚的起头。《诗》中有不少诗起于兴,比如第一首
    著名的《关睢》的开头;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我们可以将每一段中的前一行(含两个短句)称“兴句”。。后一行称继句
    。。。现在的问题是,它们之间有无联系,或有什么联系呢?


    2楼2014-12-10 20:14
    回复
      汉代以来的不少学者将“兴”解释为“间接的比喻”例如孔安国说它是“引譬连类”
      郑司农说它是“取譬引类”而现代的一些学者如何定生,。。。等则否认兴句
      与继句的任何意义联系。如何定生讲:“兴的定义就是:歌谣上与本意没有
      干系的趁声。”这也就是兴句与继句之间只有韵脚(“趁声”)的联系。这是很
      有新意的观察,但断之过猛了。我们可以说它们之间没有对象内容的联系,
      前者相对于后者是如李泽厚讲的“毫不相干的形象描绘”,但这并不等于否认
      它们之间的一切联系,不等于说它们“毫不相干”。这样,相对于以上这两种
      观点,即或肯定或否定兴句与继句之间有某种对象内容的联系,还有第三种
      可能,即“兴”与“被兴”之间存在着某种非对象内容的或前对象内容的联系。
      换句话说,兴可以是一种深刻意义上的语言游戏,完全凭借它唤起的非对象
      内容的纯语境力量,它发动了或创造出了使全诗得到充分领会的气韵和氛围。
      想象一下,如果这《关睢》诗失去了每一段开头处的兴句,会成什么样子,
      我们就能大略感受到兴的“举起”之伟力了。多半就是在对于这样一种微妙
      “共举”的感受中,孔子由衷地赞美这首诗;
      。。。。。。


      3楼2014-12-11 20:06
      回复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润泽思想的中道力量,它不可能只来自继句中的
        具体的,可形象化的内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不管你像“毛诗序”那样称它们是在言说“后妃之德“、“哀窈窕,思贤才”还是
        如现代人那样称它们为“民间恋歌”,认为可以用现代文翻译为“纯洁美丽好
        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相反,只有由兴句所唤起的前对象的,自然
        而然的和谐,才可能激活具有拯救力的“A而不a","A"指天然的发动(“乐”、
        “哀”),而“a”则是它的对象化和对于原发语境的偏离(“淫”、“伤”)。
        。。。。。。


        4楼2014-12-12 2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