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宝宝说话,学问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宝宝发出ba-ba或ma-ma的音时,你是不是欣喜若狂地大叫“我的宝宝会叫爸爸、妈妈了!”但是,宝宝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还是只是无意义的发声呢?宝宝这耐人寻味的第一句话,背后其实不简单喔!
  一、0~1岁:语言发展的4大阶段
  阶段1:0~2个月
  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感觉,可能是饿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当宝宝感到开心、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哭声和愉悦声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阶段2:2~3个月
  宝宝进入「gooing」时期,所谓「gooing」是指当宝宝吃饱、睡足,呈现满足状态时,出现探索声音,发出「呵呵」声响的情形。到了3个月大左右,宝宝开始会发出一些元音,像是a、ya之类的声音。
  阶段3:4~6个月
  宝宝进入「babbling」时期,就是俗称的牙牙学语期,此时宝宝会发出ba-ba、ma-ma的声音。爸妈可能以为宝宝会叫“爸爸”或“妈妈”,但专家表示,事实上这只是宝宝在探索声音时,不小心发出来且无意义的声音,他并不知道这个声音代表什么意义,而是爸妈赋予这个声音意义而已,但宝宝也会由此得知,自己发出ba-ba的声音,原来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阶段4:8~12个月
  宝宝开始会模仿了,学习大人的音调、语气,有些宝宝在此阶段,会出现像疑问句的上扬音调,或命令句的语调,但因语汇还不够多,所以他讲出来的会是夹杂着乱语的语调。到9~10个月大时,宝宝对于声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开始进入「jargon」(胡言乱语)时期,他可能会拿着车子,发出「叭叭、叭叭」的声音,又接着叽哩瓜啦说了一堆大人听不懂的话。
  二、好玩的语言游戏
  游戏1:多跟宝宝说话
  想要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跟他边玩边说话是很重要的环节。专家表示,爸妈不断地跟宝宝说话并鼓励他发声,能带给他吸收各种讯息的机会,如此才有足够的刺激,让宝宝说出第一句话。千万不要存有“跟宝宝说话,他又听不懂”的想法,因为对宝宝而言,爸妈跟他说话是吸收信息的最佳来源。
  游戏2:用图像连结
  在跟宝宝玩玩具、讲话的时候,爸妈说到这个词汇时,也要拿着这个物品,让他摸一摸、看一看,影像和声音共同连结的做法,能帮助宝宝学习的速度更快。
  游戏3:帮宝宝把行为说出来
  由于宝宝的操作能力还不是很好,爸妈可以多“看”宝宝怎么玩,假如他把车子翻过来,爸妈可以响应他“哇!你把车车翻过来了!”,或是宝宝把车子推走,爸妈则可以跟他说“喔!车车滚走了!”。从游戏中加强这个动作所赋予的语言,藉由平常重复的累积,增加宝宝对这些话的印象,等到时机成熟,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口了。
  游戏4:哼哼唱唱加强互动
  爸妈除了亲自和宝宝说话,用哼唱的方式,唱歌给宝宝听,也是一个能促进语言发展的方法。专家认为,家长不用担心自己唱得不好听,因为哼唱的重点在于和宝宝有互动和沟通,毕竟广播或音乐儿歌,只能藉由听力,传达到宝宝的大脑再解释,但他又还没有足够能力完整解读,然而亲子面对面的交流,不但可以听,还可以从对方的表情,得到更多的讯息,这将为宝宝未来的人际沟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语言发展迟缓判断法
  方法1:环境刺激够吗?
  每个宝宝说话的时间早晚不一,必须视其发展历程而定,但若是到了1岁半或2岁,还没有发出声音,或说出一些语汇,爸妈就要特别留意了。专家指出,宝宝不说话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响外,环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宝宝说话,他也会觉得没有必要说话,也就失去了想说话的动力。”爸妈应该让宝宝知道,说话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当他说话时会有人给予响应、会让他人开心,才会激起宝宝想要发声的欲望。
  方法2:保姆或照顾者跟宝宝的互动多吗?
  现在的上班族妈妈很多,宝宝大多托由保姆照顾,有的保姆比较内向,不爱说活,如果宝宝又属于安静、内向型,保姆可能除了喂牛奶、换尿片之外,并不会特别理会他,宝宝所接受到的刺激就比较少,如此一来,语言发展迟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方法3:出现语汇或句子了吗?
  如果宝宝到了2岁,依然没有出现语汇或是简单的句子,还停留在发出a-a、en-en声音的阶段,专家建议爸妈,应该赶紧带宝宝就医,让耳鼻喉科医师或语言治疗师帮宝宝检查、评估,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宝宝说话发展较慢。“很多情况只是因为刺激不够,只要稍加改变环境就能改善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让他的发展能追上同年龄的宝宝。”因此宝宝2、3岁时,家长就要留心他的发展情形,早期发现异状,才能早期治疗。
  方法4:发音有问题吗?
  倘若宝宝到了4、5岁,还是不能正确发音,就要立即就医了。不过专家呼吁父母不用过度担心,因为一般来说,发音器官像是舌头、口腔等,发展完成的年龄,大约是6岁左右,所以在经过治疗之后,这些构音问题大多都能解决。
  四、宝宝学说话的Q&A
  Q:使用叠语会阻碍宝宝日后语文能力的发展吗?
  A:因为1岁以前的宝宝,学习能力有限,因此能真正吸收的信息也有限,当他看到奶瓶时,虽然能理解这是喝的奶,但却还无法完整表达意思,这时使用叠语帮助宝宝认知是可行的方式,因为很难的话语,宝宝根本听不懂。但若是等到宝宝3、4岁,还是使用叠语教他说话,就有可能影响宝宝日后的语文发展能力。所以3、4岁之后,就要尽量减少叠语的使用,换句话说,爸妈必须按照宝宝的发展进度,配合适当的教导方法,才能让宝宝顺利学会说话。
  Q:放广播或儿歌音乐给宝宝听,能帮助他学习说话吗?
  A:音乐可以让心灵沉静,轻柔的曲调能舒缓心情,不过当宝宝听音乐时,会有旋律进入脑海,但语言的部分相对较少,专家认为,广播或儿歌音乐说话的速度很快,也不会随着宝宝的喜怒哀乐,而改变音调、速度或词汇,可是爸妈在跟宝宝互动时,很自然地会因宝宝哭或笑,有不同的反应和表情,说话的声音和用字也会跟着变化,所以刺激宝宝说话的最佳方法,还是透过爸妈和宝宝边玩边说话在一起最有效果。
  Q:宝宝的第一句话会随照顾者的用语或腔调不同而改变吗?
  A:通常宝宝最先发出的声音是「双唇音」,例如:b、p、m的音,所以宝宝最常见的第一句话,会是「爸爸、妈妈」。专家表示,由于宝宝还听不懂很多话,只能靠着触摸或观察来学习,而双唇音的嘴型最容易辨别,也较易模仿,但如果宝宝是由爷爷、奶奶照顾,他第一句话也可能是“爷爷、奶奶”而非“爸爸、妈妈”,这就是环境带给宝宝的影响。在临床个案中,就曾经遇过爸爸每句话前面,都会加一个不好听的语助词,结果宝宝说的第一句话,竟然就是这个字,让全家人都吓了一跳,可见言教的影响力有多大。
  Q:照顾者说方言或讲话腔调较重,会影响宝宝说话吗?
  A:这一定多少会有影响,但说话有些许腔调,并不会妨碍与人沟通的能力,别人还是听得懂,等到进入幼儿园、小学之后,宝宝开始走出家庭,接触外在环境,跟他讲话的人也更多,这时宝宝所处的环境,也会改变他的说话习惯与方式。专家表示,学习是一连串的过程,家庭是一个主要的部分,但学校、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并不会因为宝宝小时候的环境里有方言,就影响宝宝说话。当然,如果宝宝的语言环境里完全是方言,没有其他语言环境,成人后才接触到其他语言环境,有部分人会不能完全改变方言的腔调。


1楼2015-04-21 09:3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