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手工蒸压下关沱的历史图片
重庆沱,其实师出于下关沱
1951年以后,随着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全国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被完全统一到了中国茶叶公司(简称:中茶)之下,由国家统购统销,并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特点把茶叶的加工进行分区。
从这个时候开始,下关茶厂在国家计划里主要负责生产以心脏紧茶和砖茶为主的边销茶 ,而重庆因为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备受国家扶持,改建后的“重庆茶厂”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开始生产绿茶、花茶,以及沱茶。
“在此之前,重庆是从不生产沱茶的,主要是从云南大理进货,而从50年代开始,重庆就开始派人来下关茶厂学习沱茶制作技术,下关也派人去重庆传授沱茶工艺。”杜发源说。
1953年,重庆第一个沱茶诞生于重庆茶厂。而从重庆开始生产沱茶之后,下关的沱茶产量就越来越小,主攻边销茶,“每年可能只有10到20吨沱茶投放川渝市场。”
就这样,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主导下,原本属于下关沱的半壁茶叶江山,被迫拱手让给后来居上的重庆沱,而集计划经济体制荣宠于一身的重庆沱,也开始了它如日中天的30年。
上世纪50~70年代
下关沱退隐,重庆沱垄断川渝沱茶市场
沱茶属于普洱茶的一种,从传统普洱茶加工的角度来讲,在紧压茶中的沱茶、饼茶和砖茶中,沱茶是用最好的原料来制成的。“在传统普洱茶选料和加工中,一般是1~4级的原料做沱茶,4~7级甚至8级的原料做饼茶,然后7、8、9级以下的原料来做砖茶。”杜发源说:“当然,这种情况在进入新世纪后,有很大改变。”
虽然都属于优质紧压茶,而且重庆沱的制茶工艺也脱胎于下关沱,但是二者口感却不尽相同。
“相比之下,下关沱味道会更重,更耐泡,更香,而且有种云南茶代表性的烟香味。”茶龄30年的老茶客陈老先生说。“而重庆沱的特点是喝完有种沉香味,带点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