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开放:
但到了乾隆后期,中国人口突破三亿大观,但人口增长并不能说明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康乾时期也经常有大饥荒-「康熙四十二年冬,汶上、沂州、莒州、兖州、东昌、郓城大饥,人相食」、「康熙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饥,人相食,死者枕籍;肥城、东平大饥,人相食;武定、滨州、商河、阳信、利津、沾化饥;兖州、登州大饥,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县、高密、胶州、大饥,人相食。」、「雍正九年春,肥城大饥,死者相枕籍。」、「乾隆十四年春,安丘、诸城、黄县大饥,饿殍载到,鬻子女者无算。」、「乾隆四十三年,全蜀大饥,立人市鬻子女」、「乾隆五十一年春,山东各府、州、县大饥,人相食。」《清史稿.灾异志》-因此有许多无地的逃难汉人以各种方法逃入东北,在嘉庆时的辽东人口总算恢复到明末女真尚未入侵前的水平。所以满清被迫承认眼前的事实而退一步,改全面禁止汉人进入黑龙江与吉林地区,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因为面临沙俄的侵吞,黑龙江将军特普钦才呼吁清廷解禁开垦,鼓励移民,得到了清廷的认可,於是直隶、山东等无地与少地的汉族农民纷纷进入东北开垦,就是着名的”闯关东”。到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全面解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立黑龙江等省份,承认东北的汉化。
这个东北禁令严重耽误了东北的开发,造成东北的经济人口严重落后,更糟的是,当俄国的勘查队於19世纪时闯进外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发现那麽宽广的土地上人口竟然不到2万,大部分都是问不出首都在何处的小部落,什麽防备、维持秩序的设施都没有,军营就只有在瑷珲的一个,不到1千人,装备相当落后,因此清廷很难知道外东北发生了什麽事。到了签订瑷珲条约(1858年)与北京条约(1860年)后,俄国陆续移民了将近2万民人口,造成俄国人多过中国人的局面,不废吹灰之力的巩固对外东北的统治,此时清廷才开始移民实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