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人吧 关注:62,658贴子:11,691,508
  • 12回复贴,共1
前两天去看了《敦刻尔克》,影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一个真实的军事行动,历史上称为敦刻尔克大撤退。
影片台词不多,更多的是演员们用肢体语言和眼神的表达,结合逼真的音效和高清晰的画面以及画龙点睛的背景音乐,再现了那一段历史事件。
带鱼不在这里做过多的剧透,对于影片人设也不做过多的分析,这对还没观看而有心想要观看这部片子的吧友略显不厚道。
为了能看懂这部片子,带鱼也是稍微做了点功课。
百度一点文字内容,以方便想看这部片的的吧友对此有所了解。
二楼开始从度娘那里搬砖盖楼~~~~~~


IP属地:上海1楼2017-09-08 15:53回复
    1、英法联军为何选择自敦刻尔克大撤退?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随后,德军攻陷丹麦、挪威、荷兰。英法联军在比利时、法国境内阻击德军失利。在德军攻势下,法国政府丧失斗志。英国为保存实力,计划从法国撤军。其间,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反对同德国谈判,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1940年5月20日,丘吉尔曾建议,“作为一个预防性措施,海军部应该准备好大量能去法国港口的小船”。此后战局持续恶化,“5月25日,所有的交通线完全被切断,我们微弱的反攻被击退……我们逃往南方的全部希望都成为了泡影”(丘吉尔之回忆),剩下的只有海路。26日,英国海军部正式下令,实行“发电机”行动,命令部队向法国东北部港口敦刻尔克聚集,并在这里渡过英吉利海峡,撤回英国。


    IP属地:上海2楼2017-09-08 15:54
    回复
      2、希特勒为何突然停止进攻?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有一个至今未解的谜团,那就是:希特勒为何要在1940年5月24日下达一个“停止进攻”的命令,使英法联军得以先行占领敦刻尔克。
      迄今为止,德军将领及各国史学家对这个问题,已做出过多种阐释。有人说,希特勒停止进攻,是想放英国远征军一条生路,以便于和英国展开谈判。还有人说,是希特勒给戈林一个建功的机会,让他麾下空军在没有地面部队支持的情况下,重创联军。这两种说法都停留在揣测层面,缺少史料方面的证据。
      最可信的解释是:龙德施泰德向希特勒建议,“装甲部队已前进了那么远,速度那么快,力量已大大减弱,需要停下来整顿,重新部署,以便对敌人进行最后的打击”。曾任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也说,希特勒“为这些装甲部队担心,因为他们进入一个运河交错、处境不利的地区,要冒很大的危险,可是得不到任何重大收获”,认为仅靠空中力量,即能阻止英法联军从海路大规模撤退。部分德军将领(包括前线将领)对这道命令表示不满,认为错失了战机。
      当德军恢复进攻时,英法联军已经抢先占领敦刻尔克,开始部署“发电机”行动。


      IP属地:上海3楼2017-09-08 15:55
      回复
        3、联军如何阻击德军,保障大撤退?
        为保证敦刻尔克大撤退顺利进行,在外围阻击德军的英法联军,付出了很大牺牲。
        比如在加来海峡(Calais),英军的一个步兵旅和一个坦克营奉命协助法军驻守,他们被严令禁止撤退。事后,英国政府高度评价了他们的功劳,“在这生死攸关的四天里,驻军殊死拼杀,牵制了德军至少两个装甲师,否则英军退往海边的道路就可能被切断。德军装甲师如长镰横扫所向披靡,却在加来打了个磕绊……”此战为大撤退争取了时间。
        法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布尔夏尔拒绝后撤,其部下5个师在里尔英勇抵抗,保障了敦刻尔克的安全。这些法军后来全部被德军俘虏。在敦刻尔克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由法加尔德率领的法军第16军团负责防守。大撤退结束后,法加尔德及其部下4万余人全部被俘。如丘吉尔后来说的那样,“请让我们铭记: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后卫部队坚持战斗。我们在英国重建一支保卫本土和争取最后胜利军队的工作,就会大受挫折”。


        IP属地:上海4楼2017-09-08 15:55
        回复
          4、英国陆军为何不满英国空军?
          英国皇家空军为掩护大撤退,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他们每天出动300架次,从英国本土机场起飞,到敦刻尔克上空同德军飞机激烈交战。丘吉尔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冲入德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群,把它们打得七零八散,逐出上空,予敌重创。”掩护大撤退期间,皇家空军损失飞机106架,但打下了156架德军飞机。
          但是,滞留在沙滩上的英国远征军士兵,只能感受到自己饱受德军飞机轰炸,很难看到本国飞机在几英里以外或者云层之上与德国空军殊死搏斗,故一度对英国空军极为不满。
          丘吉尔对此也很无奈:“由于不了解情况,陆军中甚至对空军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有些部队在多佛尔或泰晤士河港口登岸时,还侮辱了穿着空军制服的人。他们原本应当和空军紧紧握手的,但他们又怎么能知道这些呢?”他只好在议会中,“千方百计地向大家说明这一事实”,强调敦刻尔克“这个胜利是空军获得的”。


          IP属地:上海5楼2017-09-08 15:55
          回复
            5、英军撤退时,有没有不顾法军?
            法国人是在“发电机”行动已经将要开始时,才被英国人告知撤军计划的。
            虽然丘吉尔曾下令,“应尽量使法军和我们共同从敦刻尔克撤退”“不要让法军仅仅依靠自己的航运工具”,但在实际行动中,被优先撤退的依旧是英军,法军士兵常常被拒载。至5月30日为止,在撤往英国的12万联军中,仅包括6000名法军。
            为应对政治、舆论压力,丘吉尔不得不再次重申,“要撤退更多的法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对我们和盟国的关系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害”。留下的英军被要求“应坚守阵地,能守多久就要守多久,以便法军得以继续撤退。”6月1日~4日,有约9.8万名法军,被撤往英国。


            IP属地:上海6楼2017-09-08 15:56
            回复
              6、平民援救了多少联军士兵?
              丘吉尔从建议撤军开始,即命人征集船只,以作准备。
              除英国海军的驱逐舰、布雷舰等战舰外,英国民众自发提供了游艇、蒸汽船、拖船、救生艇、渔船等400艘船。包括渔夫、码头工人、汽车司机、快艇运动员在内的各行业之人,驾船参与到了撤退行动中。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拯救了大量聚集在敦刻尔克的联军士兵。行动中,有125名平民牺牲。
              丘吉尔在回忆中说,“小船来往于海岸与大船之间,他们停在海滩边接应士兵,运走涉水登船的、救起落水的,全然不顾敌人的轰炸,虽然常常使其遭受牺牲。但是船只的数量优势,足以弥补空袭造成的损失。就整个‘蚊式’舰队来说,它们是打不沉的。”他赞扬说,“正当我们遭受失败之时,敦刻尔克海滩的战斗经过传到了我们团结一致、不可战胜的岛国人民的耳里。这一光荣之举将被我们所有的史册所永远铭记。”
              大约有10万名士兵,是乘坐这些小船回到英国的。


              IP属地:上海7楼2017-09-08 15:56
              回复
                7、气候因素对大撤退的顺利实施,有多大帮助?
                除希特勒下达的“停止进攻”命令外,气候也帮了英法联军大忙。
                从1940年5月26日~6月4日,至少有半数时间在下酸雨,加上炸药带来的滚滚浓烟,使得沙滩上能见度很低,德军的空袭效果大打折扣。如常子仪所说,糟糕的天气也成了德军飞机的一大敌人。
                同时,原本风暴频发的英吉利海峡,在这几天时间里也颇为平静。
                英军士兵回忆,“突然好几天,海面变得比储水池还平静,在大规模运送的整个过程中,海面上几乎见不到一丝波纹。这大大缓解了水手们的压力,保证了他们在船只已经超载一倍或两倍的情况下,仍能再水中或船上操纵船只,在水面距船舷仅有几英尺的情况下顺利地航行”。


                IP属地:上海8楼2017-09-08 15:57
                回复
                  8、大撤退的真实景象,是怎样的?
                  电影《敦刻尔克》重点刻画了人们在撤退时的种种表现。从当年那些士兵的回忆中,今人其实不难获知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现场情境。
                  比如,英军坦克团的威廉·瑞弗斯少校回忆沙滩上的情状:“敦刻尔克充斥着大量的噪音,四处都冒着黑烟,天上还一直有德军的飞机不断地扔炸弹。很多士兵都往码头的方向移动,而沙滩上也有大量的士兵。有人试图把士兵们组织起来,按区域划分,以便能让更多的士兵搭上驱逐舰或是小船返回英国。这里真是一片混乱!”

                  被德军俘虏的英法联军士兵
                  由于船只缺少,士兵们的登船秩序很难维持。英军信号兵威尔弗雷德·沃尔特斯回忆:“当我开着摩托艇赶到时,船还差三英寸就要沉到水里了,场面很混乱,士兵们推推搡搡,都想立刻上船。过了一会儿,船翻了,因为船上的人实在太多了。”炮兵团的威尔伯·库克中尉得益于有一位好长官,“我们的长官很厉害,当有不明身份的士兵想强行插队的时候,他就拔出他的左轮手枪,在他们面前开枪。”好在大多数时候,士兵们都肯遵守纪律。
                  即使登上了船,也不意味着安全。英军弗兰克·赫雷尔中士回忆,“在船上时,我们遭到了德军的空袭。我们三十多个人一起掉进了水里。由于我的腿受了伤,所以我只能用狗刨式游泳。我用力地划着水,终于回到了沙滩上……等待下一次登船的机会”。


                  IP属地:上海9楼2017-09-08 15:57
                  回复
                    9、大撤退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毫无疑问,敦刻尔克大撤退确属奇迹,至于其历史影响,也早有定论。英国史学家吉尔斯·麦克多诺在其《世界战役史》一书中的评论很有代表性,他说,“尽管英国远征军损失了所有装备,而且只有训练有素的部队得以成功撤离,但是这次撤退为英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同时,大撤退的成功也大大振奋了士气。”
                    如果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全军覆没,后果将极为严重。如中国学者常子仪在《奇迹般的撤退:敦刻尔克战役》中分析的那样,“不仅武器装备难以为继,可能就连士兵和军官也无法凑齐了”“由于这支军队几乎囊括了英国陆军的所有精华……因此它的损失可以说是无法弥补的”。后来“二战”中的英军著名将领,蒙哥马利、亚历山大等基本都在远征军中,一旦这些人战死或被俘,英军指挥系统将遭到无法恢复的损失。
                    此外,英国远征军若没有在敦刻尔克撤出中的话,对英国民众心理将是极大打击,以丘吉尔为首的主战内阁,很可能就此倒台。在内阁中主和的外交大臣哈利**斯勋爵,是最有可能的继任者,在他看来,“假如希特勒开出了并不会妨碍我们独立自主的条件,那我们就应该加以接受,否则就太愚蠢了”。假若英德结盟,那么“二战”历史必将改写


                    IP属地:上海10楼2017-09-08 15:58
                    回复
                      10、电影《敦刻尔克》为何引起法国不满?
                      如前文所说,为保证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法军做出了很大牺牲。
                      然而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中,表现法军的镜头只有区区数十秒。
                      法国《世界报》发表文章,批评说,“12万一同撤退的法兵在哪里?4万法军拚命守城,因抵抗军备更精良、人数更多的敌人而牺牲,他们又在哪里?”法国《赫芬顿邮报》指责电影《敦刻尔克》“抹走了法国为掩护英军所作的牺牲”“英国人有这种恶劣倾向,他们歌颂英军功德,只字不提法军”。
                      法国历史学者也表达了对《敦刻尔克》的不满,说“英国人对待历史有个坏习惯,就是大肆吹嘘自身军功,对法军贡献视而不见”。
                      一个丘吉尔的传记作者则如此回击:“诺兰毫不掩饰对英国的偏袒,正如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片偏袒美国”“若法国人希望讲述正确版本的故事,就要拍自己的电影”。

                      抵达伦敦的法国士兵


                      IP属地:上海11楼2017-09-08 15:59
                      回复
                        搬砖完毕,感谢度娘,感谢原文作者!
                        打倒希特勒!打到法西斯!
                        顺便再拽出小日本一起批斗下:打倒小日本儿法西斯侵略者!


                        IP属地:上海12楼2017-09-08 16:02
                        回复
                          over~~~~~~


                          IP属地:上海13楼2017-09-08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