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分析文吧 关注:10,106贴子:89,796

【展望&漫谈】乱世如何可医~浅谈良子医乱世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难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之前先简单说说~蓉姐姐特别篇燕丹那句“医者医人,可谁医这乱世”还是挺有感触的~所谓乱世,要结束非要通过治国和管理,再加上改朝换代来解决。而说到治国,老秦里理念上完备的那就是良子了。说到改朝换代,唯一涉及的也是民贵君轻的理念(这可绝对不是空话,这个太重要,玄机后边肯定要说)。老秦里的也都是历史中人,良子也是一样,所以不可能超越历史限制的极限~但是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更好针对现实情况开药方。而从大秦的政策和管理来说国内问题多多,还是积弊很深不容易解决的,虽然法家有些地方可以借鉴,但是总体来说大方向都是错的,社会发展停滞,除桑海情况特殊,大部分民众温饱也成问题。外政的话虽然对付狼族还是很好,但是毕竟会受内政影响,且武将居然还有分裂,人心涣散,不容乐观。况且,立场不同,大秦毕竟无法代表统治阶级之外,民众的立场。所以,老秦里面要说治世,也只能是良子了~但是,良子毕竟还是个成长期的年轻人,他也是在奔波中找寻自己的答案,而且他理念虽然还挺完备(目前老秦里也没有别人比他完备,或者同时涉及医乱世两个方面),也能随时变通,还要看实践效果如何,理想和现实怎么平衡和抉择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好在也不只是良子一个人在想办法嘛~他也很会综合所有人的意见~这个贴就当是给良子探探路吧~细数一下如果医乱世到底会碰到哪些问题,要纠结哪些~回顾他想法的同时,也顺便说说一部分他以史为鉴已经纠结完毕有答案的事情~至于到底能不能解决好。。。只能看玄机后几部到底什么安排了,有生之年系列。。/(ㄒoㄒ)/~~ PS:不知道玄机主线和生存,反战民生等等话题的亲,跟不上节奏就不管了。。曲解玄机内涵立意和良子目的动机的也自动屏蔽~别问原因,自己看台词。不负责讲了~


IP属地:北京1楼2017-10-09 21:50回复
    先说一说良子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民心和齐心的问题
    第二个是:反战和解决战争矛盾的问题
    第三个是:生存问题
    第四个是:政策制度方面
    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目前良子开的药方就是:
    君子之道分别涉及民心向背,民贵君轻,明主仁君,仁政四点。【民心向背,国家政策是否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君王是否有道,是否是明主仁君等】,都是会变的。这肯定是一个【衡量动态的标准】。每一条其实都是最最基本的底线,不可动摇,不可后退,少了任何一条都不可以。再加上法家和其他百家可用的理念为辅。【所以他的理念,是以这个衡量动态的标准为准绳,从孟子国,民,君这三个最基本要素着手,融合百家其他可用的思想,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民众的生存。】那么,我就一条一条来说好了~


    IP属地:北京2楼2017-10-10 13:43
    回复
      终于等到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0-10 17:49
      回复
        开新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0-10 17:49
        收起回复
          第一,是民心和齐心问题。社会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是最必须也是最缺乏的短板。只要是天下人共同的愿望,就是值得努力的。民心不是空话,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最实际需求,就是会有严重的社会矛盾。齐心问题对于良子来说却是有些情况复杂了。良子联合诸子百家的基础是兼爱和利益。兼爱和侠义良子一直是把握的还可以。他重义,但是也不算是讲义气讲傻了,胡乱意气用事。兼爱的话和仁爱也都是爱,“兼”的公平良子也是一直在追求的。他也是很赞赏明宝宝侠义能够超越敌我关系的。但是,利益的话就是比较复杂了。良子虽然是主讲公利的,也讲公平,但是如果作为联合的话,也不可能时时刻刻总是能得利益,而且,如果超过他原则和底线的利益,他是绝对不会接受,也不会退让的,他也不会回避矛盾。对于最重利益的人来说,确实是很针锋相对。而且,关于私利和公利的权衡,有时候也是不能兼得的。齐心这个事,可不是统一就能如此简单一次性搞定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IP属地:北京5楼2017-10-10 18:26
          回复
            第二,是反战和解决战争矛盾的问题。首先良子肯定是反战的态度。有大秦先例在前,有春秋无义战的以史为鉴,他肯定会更加注意这方面。但是他和墨家非攻完全一点不要战争的态度还是不一样的。解决战争矛盾首先要找到源头。如果是从黄石天书的故事来看,他是主张民众争取正当权益的正义之战,方法以战止战也是可以的。然后打仗当然是要用兵法的。兵家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当然最好,或者像墨子那样,能通过和公输家的比试就能平息战争。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矛盾都能规避的。所以良子当然兵法方面是必备。他的水平虽然不能和纵横家和老江湖比,但是小五使用的一次也算是适合情况和准确的。兵法如果使用的好,即便是有战争,也可以加速战争过程,尽快结束,也可以把损失和代价降到最低~兵法也是可以通过实践和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和变通的。


            IP属地:北京6楼2017-10-10 18:46
            回复
              赞(≧▽≦)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0-10 20:06
              收起回复
                第三,生存问题。诸子百家的传承问题先不提。就只说民众的生存问题。
                生存是唯一的漫漫长路,也是良子最终的目标和要攀登的高峰。所谓民众的生存,也就是民众的利益,民众的生机,民生问题。如果民生问题解决了,那么乱世也就结束了。那么,按照良子的思路,无论想要解决哪方面,首先要做到齐心。齐心之后才能很好解决反战问题,如果看过电影梁鸣海战,就会明白军民齐心,以少胜多的奇迹里,齐心这点是多么重要。那么齐心之后,得道者多助,才能解决改朝换代问题,才能让和平不是一时的,才能以国家为基础,保障民众利益。制度基础改好了,才能用调整政策,重人事民生,才能支持社会发展前进。有了民心基础,国家也能存在。内部齐心,社稷才能正常运转。孟子也说过,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这一连串并非是独立的问题,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其中哪一环掉链子都会全盘崩溃~民生只是一个大的总问题,想要解决虽然千头万绪,但是是有规律可寻的。




                IP属地:北京8楼2017-10-10 20:23
                收起回复
                  第四个是:政策制度方面。
                  政策方面,良子已经调整的很好了,细节上还需要有待考量和变通,剧情暂时还没有提及。毕竟大秦的实践,有些很明显的弊端还是要解决,否则还是和以前没有解决的情况一样。他政策上,具体的想法就是:儒家的仁政是不可动摇的基础,然后法家为辅。”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身为诸侯如果不行仁政,就保不住他的国家,君王如果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只有仁政,社会才能稳定和发展,良子之所以呼吁仁政,也因为这是天下人的民心所向~只有仁政,民众才能切实得到保障和利益。顺应民心和民众需求,政策也才能更好执行~仁政也并非是无限度给民众福利,没有规矩,甚至是一种溺爱。《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孟子的仁政也并非绝对排斥律法。
                  而良子不仅有仁政的基础,也有法家为辅。“法的贯彻,就是为了安邦定国”,对他来说法最重要的还是国家范畴。大秦对于法家是一种没有任何取舍的笃信了,所以无法规避不足,弄得社会矛盾丛生。而良子对于法家,首先态度就是很理智的。他有肯定法家的地方,比如安邦定国方面,比如“明主之道在申子之劝独断也”,但是他也把法家弊端暴露无遗。法家最缺少的就是“仁”这个要素,而偏偏“仁爱”和仁政是儒家和良子要呼吁的。“治国之本,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君子之道他反驳的不仅是大秦也是法家。治国之本,并不是以法家为重,而是要以儒家“仁”这个要素为主。否则就是治国忘本。其次,儒法之争他已经纠结完毕,找到了互补不足的办法。儒家主张仁爱,仁政,但是落实到实效的管理政策上不如法家管用。法家安邦定国是合适的。但是法家就是缺少“仁”的要素,太过于强制性,而且就因为太过于有效所以才必须在用的时候慎之又慎。一旦偏离仁爱的方向,政策就会有损民生,阻碍社会发展,过犹不及会酿成大祸。况且法家的强硬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抛开权术,说白了就只是管理和强制的措施而已,多余的并没有什么作用。良子这样两相互补还是很靠谱。完全不用法家是对民众的不负责,过渡笃信法家也会弄得民不聊生。那么政策上良子是不是还是缺少一点什么呢?那就是仁爱和法家宽严度方面的调整。这可能是结合两种想法最为艰难的地方。与时俱进和灵活度方面还没有那么大冲突。这可能还得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不可能有一定之规。另外,政策执行度上,大秦的执行度也不是百分百,也是有白屠这种人,是躲不开人的因素的。所以,如何避免法家这个弊端也是要着手的地方。


                  IP属地:北京9楼2017-10-11 20:46
                  回复
                    制度方面。。。从现代角度来看,可能是超越所有各派先贤能力范畴的大问题了。。。这可是最基础的。没有制度就没有国家,没有政策,没法保障民众利益。但就是这个最基础的问题,可是最头痛的问题。当然也是超越良子身为历史中人的极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虽然并没说的那么压抑,但是事实上确实泰山压顶。法家最大的弊端,就是太过于依赖君王的个人能力了,太过于集中君王权力,大叔也说,却做了超越一个人的事。君主说白了只是一人之力,所以大秦肯定要失败。所以,良子才不想只依靠他一人之力,虽然他是愿意倾尽全力帮助天下人,但是他的一人之力也毕竟是有限的,还是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依靠天下人的团结。这也是他和法家的不同之处。那么,要解决这个弊端,而且还非得是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也只能是孟子的民本主义。但是民本主义也是有问题,也没法治根本。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强~孟子的民本主义是和法家为君王服务完全背道而驰的。民本主义并不是空话,除了国民君三个要素齐全,并且有先后顺序,也说明国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来源之外,改朝换代是必须的过程和环节。这种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上的制约,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轮。这是可以做到加强民权力度的。但是首先,民本主义并没有落实律法,当然当时所谓律法也不会管政权存亡。。。其次,民本主义并没有对制度上君王权利这个根本有所动摇。第三,民贵君轻对于改朝换代过程并没有太细致规定。“换”有时候也会有问题。在老秦的话,良子自己改朝换代的标准是:【民心向背,国家政策是否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君王是否有道,是否是明主仁君等】。虽然一般情况,这已经是不能再低再低的容底线了,低于这个标准确实要出多大事都有可能,但是只要是低于这个标准,什么情况都必须换吗?换也要讲求时机,换的不是时候怎么办?或者是应该尽快换又换不了怎么办?如果换完了还是不管用,政策和国家职能还是不行又当如何?而且换也是需要代价的。。最好的情况是天下人齐心协力,换的干净利落,代价能降到最低,然后换完了政策也能满足民众需求,但是,这种顺利的事情可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啊。。。
                    那么对于君王来说,良子的理想既然不可能脱离时代,也不可能完全架空不实际,那么君王这头肯定还是要从新想办法。那么他对于君王的要求,最基础的就是“唯仁者宜在高位”,要不然就会祸害广大民众。这个也是不能再低再低的标准了。是仁主明君方法上还不一定能顺顺利利给民众保障和福利,那暴君就更别了。。但是君主的仁爱并不可以是软弱,过于心慈手软也是要酿成大祸。“治国之本,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是关于君王治理国家的三个基本原则,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人民;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这也是仁君爱人的治国原则。目前良子对于君王另一个要求就是:明主之道,在申子之劝独断也。独断就是不被人利用,不被人左右,君王自己独自思考周详所做出的判断。君王如果一点心眼和戒备心没有,完全不懂权术,没有自己判断和决断,被利用,那么就成了昏君。君王不明,轻则被人利用,助长个人私利,重则祸国殃民,国破家亡自身难保。君王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很有限,所以,良子有法家的标准去要求还是必须的。但是,面对君王来说,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如果君王做的不妥,那么只能是建议和劝导,顶多也就是死谏,似乎也没有更多的办法。。。这也是限制比较大的地方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17-10-12 19:11
                    回复
                      第五,那就是变化方面。首先,良子定的标准就是一个动态的标准,那么既然是动态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就从最基本的来说,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人心善变的一面。那么人心变了,不再是明主仁君的话,就又要换。如果不靠谱的君王太多了,那么换的次数也肯定要多,这样也还是会有问题。然后,良子所坚持的四点,是必须一点也不少必须齐全吗?如果本来是四点都具备,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少了一两个基本要素,那也是必须换吗?哪怕是少一个基本点也不可以?国家社稷关乎民生,不可不慎重,不可不严格,但是是不是也有权宜的余地呢?不过,即便是有,估计也是积极特殊的情况吧~一般情况下,这四点只要少了一个早晚都会崩盘~民心的话,变化起来有时候也是很快的。民心又是良子最基础和重视的。那么作为国家社稷来说,如果适应不了这种需求和变化,那就要换了。但是这样会不会也加速了换的过程?


                      IP属地:北京11楼2017-10-13 17:35
                      回复
                        第六,良子这四点要求总体来说是大方向的,是笼统的,如果要求的更加细致一点呢?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一些必要的条件?如果可以调整也是可以的。


                        IP属地:北京12楼2017-10-13 18:38
                        回复
                          第七,就是比较极端的一个情况了。就是,无论是反战,还是国家内部运转方面,所有人齐心协力也是无能为力,没有办法。都说众志成城,但是要是所有人努力还是达不到的话,或者说非常之困难,也是非常棘手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0-13 21:00
                          回复
                            第八,说一说外政和反战问题的关系吧。大秦的话,基本上还是没有什么外交的。主要是镇压和战争为主。那么这种外政也是会影响内政的。和周边无法维持和平,那么始终是大问题和隐患。那么,要想要解决反战问题,那么外政也是要合适。外政的话,弄的好不仅可以维持和平,还可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外交的话,也是要平衡各方利益。按照良子讲公利的思路,利益用的好,各方都会有好处,也是可以达到一种平衡的。目前秦时这方面还没有任何涉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14 14:42
                            回复
                              第九,要说一说教育问题。基本上也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问题。国学上法家主张以吏为师,但是事实上律法只需要普及,以便执行和管理就可以。这不是真正的教育范畴。真正搞教育的还是儒家。教育不但是传承文化的一方面,不但是社会发展很重要的环节,而且也是让民众对自己权利能够有所意识的方式。如果不能让民众在文化上有接触的机会,甚至识字也是奢望,那么对于民众主张自己权利也是不利的。民本主义不能只是让统治阶级有所忌惮,更多还是要让天下人和民众有所醒悟。这样才算是落到实处。当然,在文化传承和包容度上,良子一向风格就是兼容并蓄。对各派没有任何偏见,包括权术。也都是非常公正公平的,扬长避短也是他的强项。要说文化包容度,他是要比大秦好的多了。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0-14 15: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