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吧 关注:2,598贴子:34,331
  • 8回复贴,共1

战国田齐悼子至田侯剡纪年考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田齐悼子至田侯剡纪年考订
作者:谭晓斌
吕齐宣公四十五年,相当于西元前411年,田齐庄子去世,田齐太公继位。吕齐康公二十年,相当于西元前385年,田齐太公去世,田齐桓公继位。吕齐康公二十六年,相当于西元前379年,田齐桓公去世,田齐威王继位。这是太史公在《史记》中告诉我们的。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云:
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伐晋,毁黄城,围阳狐。明年,伐鲁、葛及安陵。明年,取鲁之一城。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取鲁之郕。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伐卫,取毌丘。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明年,鲁败齐平陆。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桓公召大臣而谋曰:“蚤救之孰与晚救之?”驺忌曰:“不若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若救之。”田臣思曰:“过矣,君之谋也!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桓公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韩自以为得齐之救,因与秦、魏战。楚、赵闻之,果起兵而救之。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六年,救卫。桓公卒,子威王因齐立。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
我们知道,《史记》中的战国部分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吕齐宣公和吕齐康公的纪年是正确的,但是田齐的世系和纪年都有错误。
西晋初年,在一座战国时代的魏墓中出土了《竹书纪年》,这是魏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记事止于魏襄王二十年,相当于西元前299年,帮助研究者解决了不少问题。
《竹书纪年》未能流传下来,现在只能看到一些佚文。
唐朝的历史学家司马贞为《史记》作注,写成了《史记索隐》一书,里面有《竹书纪年》的信息,他在注解“庄子卒,子太公和立”时写道:
《纪年》“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明年,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是庄子后有悼子。盖立年无几,所以作《系本》及记史者不得录也。而庄周及鬼谷子亦云“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今据《系本》、《系家》,自成子至王建之灭,唯祇十代;若如《纪年》,则悼子及侯剡即有十二代,乃与庄子、鬼谷说同,明《纪年》亦非妄。
在注解“田会自廪丘反”时写道:
《纪年》“宣公五十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十二月,宣公薨”。于周正为明年二月。
在注解“子桓公午立”时写道:
《纪年》“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春秋后传亦云“田午弑田侯及其孺子喜而兼齐,是为桓侯”。与此《系家》不同也。
在注解“桓公卒”时写道:
案:《纪年》,梁惠王十二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十九年而卒,与此不同。(以上均见《史记三家注》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在注解《魏世家》中的“齐威王初立”时写道:
按:《纪年》,齐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见《史记三家注》卷四十四《魏世家》)
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用了不少《竹书纪年》中的内容,他在《水经注》卷二十四《瓠子河》中引《竹书纪年》云:
晋烈公十一年,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邱叛于赵,田布围廪邱,翟角、赵孔屑、韩师救廪邱,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布败逋是也。
我们由《竹书纪年》中的信息可知,《史记》中漏掉了田齐悼子和田侯剡,继承田齐庄子之位的是田齐悼子,继承田齐太公之位的是田侯剡。


IP属地:江西1楼2018-05-12 14:06回复
    现在的问题是纪年的修复。
    “齐宣公十五年,田庄子卒”中的“十五年”肯定有误,这可能是司马贞不小心写错了,也有可能是在后世传抄的过程中产生了讹误。清代学者雷学淇认为“十五年”应作“四十五年”,也就是说,关于田齐庄子的卒年,《史记》中的记载与《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是一致的,杨守敬、陈梦家、钱穆、杨宽、方诗铭等学者都赞同他的看法。
    田齐悼子卒于晋烈公十一年,而晋烈公十一年相当于吕齐宣公五十一年,吕齐宣公四十六年是其元年,因此他在位六年,相当于从西元前410年到西元前405年。
    但是,《战国时期鲁史系年》一文的作者陈东认为《史记》称田齐庄子卒于吕齐宣公四十五年是错误的。
    在《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中,鲁穆公元年相当于西元前407年。
    《礼记》卷八《檀弓上》云:
    陈庄子死,赴于鲁,鲁人欲勿哭,君无哭邻国大夫之礼。缪公召县子而问焉。县子曰:“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竟,虽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且臣闻之,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公曰:“然,然则如之何而可?”县子曰:“请哭诸异姓之庙。”于是与哭诸县氏。
    “陈庄子”即田齐庄子,“缪公”即鲁穆公。
    钱穆在其所著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一书中引用了这条记载,其目的是为了证明《六国年表》中的鲁纪年是有问题的。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二《第四十七鲁缪公元乃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云:
    又《檀弓》:“陈庄子死,赴于鲁。鲁缪公召县子而问。”余考陈庄子卒,在齐宣公四十五年。(详《考辨》第五十一。)依《年表》,缪公元在齐宣四十九年,相差已四年。据今《世家》缪公元移前两年,在齐宣公四十七年,亦与庄子卒岁相隔一年,与《檀弓》所记皆不符。檀弓鲁人,记鲁事,又檀公乃七十子弟子,与缪公世隔非遥,不应有误。若改悼公在位三十一年,则缪公元乃齐宣公四十一年,田庄子卒,乃缪公之五年。
    《战国时期鲁史系年》一文中的观点是《六国年表》中的鲁纪年是可信的,既然鲁穆公元年在西元前407年,田齐庄子就不能卒于西元前411年,因此陈东认为“十五”不是“四十五”之误,而应是“五十”之倒:
    第一,《索隐》引《纪年》注《史记》全是注异不注同。《史记》既已明言田庄子卒于齐宣公四十五年,《索隐》再引《纪年》注云“齐宣公四十五年田庄子卒”,无疑是一句废话。如是“齐宣公五十年田庄子卒”,正是为纠正《史记》“四十五年”之误。《索隐》在下条注中紧接着又引《纪年》文云:“齐宣公五十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此在《竹书纪年》中当正是前后两条。
    第二,定田悼子于齐宣公四十六年即位,五十一年卒,年数为六年。虽与“立年无几”合,但并不能成为“作《系本》及《史记》者不得录”的理由。何况这六年当中有宣公四十八年伐鲁,取郕,宣公四十九年伐卫,取贯丘等赫赫战功,《世本》及《史记》作者不应忽略不计。如定田庄子卒于齐宣公五十年,同年,悼子即位,元年(即齐宣公五十一年)即卒,齐内乱。依此悼子之立不足一年,故而司马迁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从齐国史实看:齐宣公四十四年(前412年),齐伐鲁莒及安阳;四十五年(前411年),再伐鲁,取一城;四十八年,又伐鲁,取郕;四十九年,伐卫,取贯丘。完全是按一定计划顺利推进。田悼子无论是从在位年数(即便以六年计)还是从谥号看,实难为田庄子之继。以上连续对外作战当都是田庄子所为。齐宣公五十年(前406),田庄子死,次年(田悼子元年),齐发生内乱。内乱的起因大概就是因争夺继承权而起。齐公孙会以廪丘叛入赵国,田布攻廪丘。三晋联合代齐,大败齐军。时正当鲁穆公二、三年,故有“陈庄子死,赴于鲁,鲁人欲勿哭”(《礼记·檀弓》)之事。
    第四,定田庄子卒于齐宣公四十五年(前411年),不仅与《六国年表》鲁国史实有矛盾,与越国史实也不合。《吕氏春秋·顺民》载:“齐庄子请攻越,问于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林春溥《战国纪年》云:“田庄子之时,越王死者惟朱勾。而朱勾灭滕灭郯,故有猛虎之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索隐注云:“《纪年》:於粤子朱句三十四年灭滕,三十五年灭郯,三十七年朱句卒。”依扬宽《战国史》,越灭滕在公元前414年,灭郯在公元前412年。朱句卒当在公元前411年(齐宣公四十五年)。由此足证田庄子于齐宣公四十五年(前411年)时尚健在,应是卒于齐宣公五十年,时当鲁穆公二年。(见《战国时期鲁史系年》)
    我认为,这是毫无道理的。
    谁规定《史记》称庄子卒于宣公四十五年,司马贞就不能引《纪年》称庄子卒于宣公四十五年?司马贞引这段话,毫无疑问,是为了告诉我们庄子去世后,继位的不是太公,而是悼子,这难道不是注异吗?《史记》明言“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但是司马贞引《纪年》“宣公五十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十二月,宣公薨”,看到这句话了吗?这是不是一句废话?是注同,还是注异?
    《史记》中失载田齐悼子的原因有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料匮乏,太史公写不写田齐悼子,跟他的在位时间有何关系?跟他是否取得过赫赫战功有何关系?所谓“盖立年无几,所以作《系本》及记史者不得录也”只是司马贞的猜测。如果太史公对悼子忽略不计的原因是庄子卒于宣公五十年,悼子之立不足一年,那么他为何不在《史记》中写下“宣公五十年,庄子卒”?
    连续对外作战为何一定是庄子所为?庄子去世了,悼子就不能进行对外作战了?况且四十六年和四十七年没有对外作战,为何称“连续对外作战”?如果四十五年,庄子在“伐鲁,取一城”之后去世,那么四十六年和四十七年无伐鲁之事完全合乎情理。为何称“田悼子无论是从在位年数(即便以六年计)还是从谥号看,实难为田庄子之继”?难道在位时间不超过六年的就不能进行对外作战了?难道谥号中有“悼”字的,是因为其生前没有进行对外作战?


    IP属地:江西2楼2018-05-12 14:11
    回复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云:
      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夏,哀公患三桓,将欲因诸侯以劫之,三桓亦患公作难,故君臣多间。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街,曰:“请问余及死乎?”对曰:“不知也。”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邹,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子宁立,是为悼公。
      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十三年,三晋灭智伯,分其地有之。三十七年,悼公卒,子嘉立,是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卒,子显立,是为穆公。穆公三十三年卒,子奋立,是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卒,子屯立,是为康公。康公九年卒,子匽立,是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卒,子叔立,是为平公。是时六国皆称王。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二十年,平公卒,子贾立,是为文公。文公七年,楚怀王死于秦。二十三年,文公卒,子雠立,是为顷公。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十九年,楚伐我,取徐州。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于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顷公卒于柯。
      如果我们将这段记载中的鲁国君主的在位年数制成一个年表,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平公十二年”与“秦惠王卒”不合、“文公七年”与“楚怀王死于秦”、“顷公二年”与“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不合,这意味着《鲁周公世家》中的纪年是有问题的。
      在《六国年表》中,哀公二十八年、悼公三十八年、元公二十一年、穆公三十一年、共公二十四年、康公九年、景公二十九年、平公十九年、文公二十三年、顷公二十四年,与《鲁周公世家》中的战国鲁纪年区别很大,但是同样无法满足“平公十二年,秦惠王卒”、“文公七年,楚怀王死于秦”和“顷公二年,秦拔楚之郢,楚顷王东徙于陈”等条件。
      毫无疑问,钱穆引用《礼记》中的相关记载,只是增加了一条证据来证明《六国年表》中的鲁纪年是有问题的,即使他不引这条记载,《六国年表》中的鲁纪年也是有问题的。
      陈东在未能证明《六国年表》中鲁穆公元年正确的情况下,怎能以庄子卒于宣公四十五年与之有矛盾来证明“四十五”是错误的?
      《吕氏春秋》卷九《顺民》云:
      齐庄子请攻越,问于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庄子曰:“ 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和子曰:“以告鸮子。”鸮子曰:“已死矣,以为生。”故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引用了这条记载,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一条证据来证明田齐庄子卒于吕齐宣公四十五年。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卷二《第五十一田庄子卒年考》云:
      《吕氏春秋·顺民篇》:“齐庄子请攻越,问于和子。和子曰: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庄子曰: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林春溥《战国纪年》云:“田庄子之时,越王死者惟朱勾。而朱勾灭滕、灭郯,故有猛虎之喻。”(严可均《三代文》以猛虎指勾践,相距太远,盖误。)今按朱勾卒在齐宣公四十四年,此越朱勾卒而田庄子尚在之证一。
      钱穆和陈东都认为“越,猛虎也”中的“越”指的是越王朱句,区别是钱穆认为朱句卒于吕齐宣公四十四年,陈东认为朱句卒于吕齐宣公四十五年,于是二人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IP属地:江西3楼2018-05-12 14:16
      回复
        其实,《吕氏春秋》中的这条记载是无法作为证据的。
        “越”为什么一定是指朱句呢?为何在灭滕、灭郯之后,他才有了猛虎之喻?在此之前,他就不会有猛虎之喻吗?
        为何不能指其他越王呢?
        为何不能指越国呢?
        就算是指朱句,也不能证明这番对话一定是在他死后进行的。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可以吗?
        毫无疑问,我们根本无法证明这番对话是在朱句死后发生的,它既不会对田齐庄子卒于吕齐宣公四十五年产生有利的影响,也不会对其产生不利的影响。
        田齐庄子卒年的问题结束了。
        接下来,是田侯剡元年的问题。
        根据《竹书纪年》中的信息,吕齐康公二十二年,“田侯剡立”。但是,“田侯剡立”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吕齐康公二十二年为田侯剡的元年吗?还是指田齐太公在这一年去世,田侯剡继位?如果田齐太公在这一年去世,那么吕齐康公二十三年才是田侯剡的元年。
        《竹书纪年》在提到田齐悼子时,先写“田庄子卒”,然后写“明年,立田悼子”,从这一点来看,我倾向于田齐太公卒于吕齐康公二十一年,吕齐康公二十二年是田侯剡的元年。
        吕齐康公二十一年相当于西元前384年,既然田齐太公卒于这一年,那么他在位二十一年,相当于从西元前404年到西元前384年。
        最后,是田侯剡卒年的问题。
        根据《竹书纪年》中的信息,“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
        吕齐康公二十二年相当于西元前383年,“后十年”相当于西元前373年。
        “齐田午”即田齐桓公。田齐桓公去世后,继位的是田齐威王。
        “齐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这是司马贞根据《竹书纪年》得出的,“幽”字应该是“桓”字之误,虽然田齐桓公的谥号不是单字谥,但是根据出土器物上的铭文是“孝武桓”,并无“幽”字,田侯剡按理说,应该有谥号,不知“幽”字是不是他的谥号,期待更多资料的出现。
        “梁惠王十二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十九年而卒”,这也是司马贞根据《竹书纪年》得出的。
        将这两条信息结合起来看,田齐桓公在位十八年,他也是逾年改元的,因此加上他改元前的一年,首尾共计十九年。
        “梁惠王十二年当齐桓公十八年”中的“十二”,在有的版本中作“十三”,我认为应作“十四”,在传抄的过程中讹为“十二”或“十三”了。
        田齐桓公和田齐威王的纪年,我都已经考订过了,田齐桓公的元年相当于西元前373年。


        IP属地:江西4楼2018-05-12 14:20
        回复
          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看拙文《战国田齐桓公威王纪年考订》。
          既然田齐桓公的元年相当于西元前373年,那么田侯剡的卒年相当于西元前374年,在位十年,相当于从西元前383年到西元前374年。
          田侯剡属于非正常死亡。田齐桓公在西元前374年弑杀田侯剡,立孺子喜为国君,然后又将孺子喜弑杀,自立为国君,第二年改元。司马贞将这些事件连在一块儿说了,所以称“后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
          田齐悼子元年,相当于西元前410年;
          田齐悼子六年,相当于西元前405年;
          田齐太公元年,相当于西元前404年;
          田齐太公二十一年,相当于西元前384年;
          田侯剡元年,相当于西元前383年;
          田侯剡十年,相当于西元前374年。


          IP属地:江西5楼2018-05-12 14:29
          回复
            这种好帖为什么不顶上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10-22 10:48
            回复
              继续顶一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1-21 11:5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1-21 1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