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吧 关注:291贴子:976
  • 6回复贴,共1

费孝通先生生平与著作(转自社会学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费孝通(19l0—2005),曾任民盟中央主席。祖籍江苏吴江。1910年11月2日,他出生于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费孝通在吴江县城读小学。1920年,随着全家迁居苏州,他转学入振华女校(现苏州十中)。小学毕业后,先在这所 女校附中就读一年,又转入附近的东吴大学附属一中。费孝通在 中学时期对文学产生兴趣。1924年,在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少年》杂志接连发表了3篇作品,他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1楼2009-05-21 22:36回复
    费孝通在东吴一中读到高中毕业,直接升入东吴大学医预科。 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专业。他在这时立下 了认识中国社会的远大志向。吴文藻从美国芝加哥大学请到燕京 大学讲学的派克教授,把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们从课堂和书 本中领到了实际社会生活当中,费孝通从中学到了注重实际的精 神和实地调查的社区研究方法并奉行终生。


    2楼2009-05-21 22:37
    回复
      1933年,费孝通从燕京大学毕业,并听从吴文藻老师的指导, 考进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史禄国,受到了严格的人类学训练。 1935年,他依照清华章程通过毕业考试,获得公费留学机会。史禄国建议他出国之前先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实习一年,他接受了建议,并于1936年秋季带着调查资料到英国留学。


      3楼2009-05-21 22:37
      回复
        在伦敦大学的经济政治学院,费孝通在马林诺斯基门下学习社会人类学。马林诺斯基指导他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并获得博士学位。《江村经济》一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4楼2009-05-21 22:38
        回复
          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漫天烽火中,费孝通回到国内,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并主持社会学研究室的工作。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着研究室的同人坚持进行内地农村调查,取得了不少成果,也培养了一批人才。1943年到1944年,费孝通应邀到美国讲学一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转入清华大学任教。1946 年,昆明发生李公朴、闻一多被暗杀事件,当时费孝通也在暗杀 黑名单上。他被美国领事馆暂时保护后,到英国讲学一个季度, 1947年春回到北平,继续在清华任教。费孝通学成归国后的10年间,是他的第一个学术丰收时期。他先后写出了《生育制度》、 《初访美国》、《重访英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等一系列大 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楼2009-05-21 22:38
          回复
            1979年,费孝通接受了重建中国社会学所的委托,并于是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1980年,费孝通的“右派问题”得到彻底改正,获得了“第二次学术生命”,并从当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 会学研究所所长。他在全力主持重建中国社会学工作的同时,也恢复了正常的国际学术交往。1980年,国际应用人类学会将该年度的马林诺斯基奖荣誉奖授予费孝通。1981年,他又荣获英国皇 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赫胥黎奖章。1982年,他被选为伦敦大 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又被澳门东亚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7楼2009-05-21 22:40
            回复
              在重建中国社会学的工作取得相当进展、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费孝通重新捡起20多年前被迫中断的学术研究课题,继续进行农村调查。他又回到1936年调查蚕农合作社和丝厂情况的那个村庄,再三再四地去观察、记录那里的历史变化,并写文章揭示 农村恢复家庭副业和兴办集体小工厂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在中国的国情下,多种多样的工业不宜集中在少数城市,而应当设法 尽量分散到广大农村中去。这样可使国家经济结构中增加工业比 重时人口不至于过分集中,在农工相辅、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实现 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这是费孝通40年代在《乡土重建》中 表达过的观点在80年代初期的重申,为此后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及时的理论支持。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中国农村出现的可喜变化,费孝通又敏锐地提出了研究小城镇的课题,并亲自带队进行专题调查。他在大量而深入的调查基础上写出的《小城镇,大问题》等系列文章,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学术界和高层决策人士的普遍重 视。10年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小城镇建设形成高潮。


              8楼2009-05-21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