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63,467贴子:1,240,494

宋朝只有二十二岁出嫁的大姑娘李清照而无五十三岁再嫁的老婆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了张汝舟编管案的简单过程:
“(绍兴二年九月戊子朔)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州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其后有司当汝州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十月己酉行遣),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号易安居士。”
绍兴二年九月初一,”张汝舟属吏(属吏:被移交执法官吏处理)“,此前(具体时间不详),”汝州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李心传补充说明:”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号易安居士。“
然而,李清照本人在《金石录后序》落款:“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落款时间为:绍兴二年八月初一甲寅时(该日为戊子日,寅时为甲寅),按李清照自述可知:绍兴二年七月二十九日晚至八月初一鸡鸣五更时分,通宵孜孜不倦地校阅《金石录》,写作完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金石录后序》!丝毫没有已嫁作匪人妻,不堪忍受虐打凌辱之迹象。显然,李心传所谓”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号易安居士。“属于误记,这个本不记录名字的”汝州妻李氏”实非李清照。
当时,由于李清照坚决主张抵抗和反击金兵入侵,对逃跑、卖国人物和行径无情嘲讽和声讨;也由于李清照文才高,提出过自己文学上的见解和主张,李清照作为一个后辈女子,在《词论》中批评了前辈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李清照同时受到投降派、前辈大文豪铁杆粉丝的忌恨和中伤。有人造谣李清照夫妇“颁金通敌”,有人造谣李清照再嫁,很快就打官司离婚。这两个谣言都不知道是谁最先造出来的,前一个谣言被人秘密呈报朝廷;后一个谣言,被某大文豪铁杆粉丝、男尊女卑封建思想顽固的王灼和胡仔恶意记录成文字。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张汝舟编管案,乃据胡仔笔记而将”汝州妻李氏”指为李清照。


IP属地:广东1楼2018-08-08 20:57回复
    赵构为了掩盖其生母韦氏嫁金人之事,将韦氏于公元1127年北狩时的年龄,由三十八(虚)岁改为四十八(虚)岁,也就是将韦氏出生年由公元1090年改为公元1080年。大概赵构也认为:当时不会有超过四十八(虚)岁的寡妇再嫁的例子了。赵构将其生母年龄夸大10岁,才跟李清照真实年龄一样。宋朝53虚岁的老婆子再嫁,这说法也太奇葩了,想来当时皇帝也不会相信。如果当时发生过53虚岁的老婆子再嫁,旋离婚的轰动官司,恐怕南宋朝廷要将赵构生母年龄夸大16岁以上了。
    本人斗胆武断地说:那些认定李清照曾经再嫁的学者,绝对找不出宋代53虚岁的老婆子再嫁的例子。


    IP属地:广东2楼2018-08-08 20:58
    收起回复
      宋人有7家记载李清照再嫁,但只有1家即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张汝舟编管案”,“张汝舟编管案”发生在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成书于嘉定三年(公元1209年),距“张汝舟编管案”已经77年。
      李清照同时代,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张汝舟编管案”是由李清照告发,只有闪烁其词的“讼而离之”。
      若”汝州妻李氏”即李清照,那些恶意中伤李清照之徒如王灼、胡仔等人,早就详细记录“张汝舟编管案”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哪轮得到七十多年后的李心传第一个记载该案?


      IP属地:广东3楼2018-08-08 20:59
      回复(3)
        洪适《隶释》:“易安居士表上于朝。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隶释》成书于 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距“张汝舟编管案”已经34年,其时李清照极可能已经辞世。洪适没有提及李清照离婚官司,只是据传闻记“李又更嫁。”。


        IP属地:广东4楼2018-08-08 21:01
        回复
          朱彧《萍洲可谈》:”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
          《萍洲可谈》成书于宣和元年(公元1119),时赵明诚、李清照都是39周岁,尚在世。上面文字不知何年由谁补录入,《萍洲可谈》原书已不传。今本《萍洲可谈》系从《永乐大典》中抽出,也就是说,上面文字实际见于《永乐大典》。


          IP属地:广东5楼2018-08-08 21:01
          收起回复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名士李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
            陈振孙(1186~约1262),《直斋书录解题》是陈振孙私人藏书目录,成书时间不详,当距绍兴二年100多年之后。陈振孙没有提及李清照离婚官司,只是含糊地说:”晚岁颇失节“。


            IP属地:广东6楼2018-08-08 21:02
            回复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格非之女,先嫁赵诚之,……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成书于绍兴二十一年,李清照尚在人世,并未”以卒“。显然,晁公武是误录谣言。
              网上见香港某学者云:”如果說李清照被人誹謗,照道理說,晁公武不可能誹謗李清照,因為晁公武是趙李兩家的親戚或世交。晁氏、趙氏有親戚關係;晁公武的伯叔晁補之與李清照父親李格非同出自蘇軾之門,非常讚賞李清照的詩,因此晁公武不可能誹謗李清照。“——此无道理!我这里不根究晁公武是否借谣言诽谤李清照,但是最先记录”李清照再嫁“谣言并自发言词毁伤李清照的正是蘇軾的两个铁杆粉丝王灼和胡仔。


              IP属地:广东7楼2018-08-08 21:02
              回复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 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碧鸡漫志》成书于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时李清照尚在人世。王灼谓:“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某氏”——无姓无名,“讼”无时间、地点、亦不明谁告谁。显然,王灼是借谣言而恶意中伤李清照。
                李清照本人就批判柳永的词“词语尘下”,我们今天见不到一句李清照写的“词语尘下”的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礼教卫道士朱熹也对李清照诗词作正面评价而无微词,朱熹也没有采信“李清照再嫁”之说。显然,王灼所谓“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是恶意中伤李清照。
                王灼推崇豪放,认为苏轼的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但也不排斥婉约派词作,但特别批评李清照和柳永,体现了儒家礼教的偏见,也体现了王灼对苏轼的为尊者讳,对大文豪狎妓无顾籍视而不见。


                IP属地:广东8楼2018-08-08 21:05
                回复(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撰成于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时李清照尚在世,但该书撰成后多年才出版,不排除其记载"易安再适张汝舟"为后来补录入,后集四十卷撰成于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前后卷没有分别付印,最初刻本即为整书,刻于绍熙甲寅(公元1194年),其时距“张汝舟编管案”已经62年。
                  胡仔谓:《词论》中“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吾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退之诗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正为此辈发也。”,胡仔拿韩愈诗来攻击李清照,已经脱离文艺批评了。胡仔丝毫不掩饰自己抑贬李清照而推崇某大文豪之意,胡仔袒护某大文豪人品和文品上的缺点到了无理性的地步。


                  IP属地:广东9楼2018-08-08 21:09
                  回复
                    所谓”宋人有7家记载李清照再嫁“,是指上面7家。
                    另有,所谓李清照自己的《上内翰綦公启》。
                    现在存世的《上内翰綦公启》,见于赵彦卫著的《云麓漫抄》,《云麓漫抄》成书于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距“张汝舟编管案”已经74年。
                    《上内翰綦公启》却写得闪烁其词,含含糊糊,一坨糊涂酱似的不知所云;又前辞不接后语,前面自述“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 后面却又说“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愿赐品题,与加湔洗。”——自己交待事实,如何能说别人对自己“无根之谤”?自己深感耻辱,为何还要“与加湔洗”?且古今感谢信,岂得无落款时间?隐去落款时间即有心存不轨之嫌;时间不明的材料,焉可作证据?
                    反观《金石录后序》全文从起语至落款收笔,逻辑严谨,条分缕析,理清义明,毫不含糊,表达能力与《上内翰綦公启》判如云泥。李清照其他存世文章:《打马图经序》、《打马赋》、《打马图经命词》、《词论》,全都表达能力极强,哪有似《上内翰綦公启》写得夹脓带血的?《金石录后序》所叙绍兴二年,根本没有《上内翰綦公启》所写之事;前文已述:绍兴二年七月二十九日晚至八月初一鸡鸣五更时分,李清照通宵孜孜不倦地校阅《金石录》,写作完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金石录后序》!丝毫没有天天挨打,遍体鳞伤,心力交瘁,正在谋划打官司之迹象。
                    以现在存世的《上内翰綦公启》作李清照再嫁之证据,不值一驳!


                    IP属地:广东10楼2018-08-08 21:23
                    回复
                      在封建时代,“李清照再嫁”谣言对李清照的个人形象造成很大的毁伤,也严重影响了封建文人对李清照作品的评价。若李清照被视为封建时代的“节妇”,则《李易安文集》、《潄玉集》、《易安词》断不至于失传。


                      IP属地:广东11楼2018-08-08 21:24
                      回复
                        感情用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8-09 08:55
                        回复
                          关于李清照生年,见本吧拙帖《求教大神: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日的寅时是否甲寅?》。


                          IP属地:广东15楼2018-08-09 0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