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吧 关注:1,848贴子:177,155

记信之死与荥阳假史更进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纪信之死
高祖和项羽本纪提到刘邦靠纪信替死逃出荥阳,结果功臣表里,纪信(纪成)却“战好畤,死事”战死在了讨伐章邯的战斗当中, 更不要提根据灌婴的列传里还提到此时灌婴送汉王至洛阳了
纪信替死不存在
《汉书·高帝纪》: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
反而史记写的是纪信。
《史记·项羽本纪》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因为史记写的是名,汉书写的是字,所以有别,其实是一个人。史记功臣侯者表里又称纪成,这才契合了汉书的纪成。也可知班固在写汉书时参考了史记的功臣表,故而此处写纪成而非纪信。因此纪信纪成是一个人无疑 反而史记写的是纪信。
《史记·项羽本纪》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因为史记写的是名,汉书写的是字,所以有别,其实是一个人。史记功臣侯者表里又称纪成,这才契合了汉书的纪成。也可知班固在写汉书时参考了史记的功臣表,故而此处写纪成而非纪信。因此纪信纪成是一个人无疑 结合汉书可知,纪成纪信乃一个人。
《汉书》里纪成与其子的封侯情况与《史记》一致:
襄平侯纪通 父城以将军从击破秦,入汉,定三秦,功比平定侯,战好畤,死事,子侯。九月丙午封,五十二年薨。
《史记》和《汉书》中的“纪信”均不是人名,而是侯爵名,其封爵者为陈仓,且与替死无关。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纪信匡侯 以中涓从起丰,以骑将入汉,以将军击籍,后攻卢绾,侯,七百户。 十二年六月壬辰,匡侯陈仓元年。
《汉书·高惠高后功臣表》
纪信匡侯陈仓 以中涓从起丰,以骑将入汉,以将军击项籍,后攻庐绾,侯,七百户。六月壬辰封,十年薨。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纪信脱离纪成作为一个单独的人物存在且上演过替死一说,故而纪信替死可断为伪。
即便退一步而言,司马迁写作失误,错把纪信匡侯陈仓简写成了纪信,陈仓也未有过替死举动。而纪信匡侯陈仓则是在刘邦称帝攻打卢绾叛乱后才封的侯,换句话说这个侯爵名是此时才有,之前根本不存在。
据考证即可知,纪成(纪信)曾忠实追随刘邦攻打三秦,后战死。从刘邦封其儿子为侯来看,对纪成十分宠爱。等到陈仓随刘邦攻卢绾建功后,刘邦为了嘉奖陈仓,特以纪信匡侯表彰陈仓之忠勇
很显然,不管是史记汉书还是前汉纪,只有替死一说才有纪信记录,除了史记,其余均无纪信记载
战好畤,死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内容很简单,就是指的纪成参与好畤之战,战死。
而好畤之战,自然就是指的汉军定三秦之战。
按照史书关于好畤之战的记录: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史记·高祖本纪》
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刘邦定三秦之战,是从陈仓开始,而后章邯军败,并退到好畤。再从“止战”二字中,则可以看出当时汉军与章邯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且也是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其后章邯再次败退后,才退到废丘,由此雍国才算基本平定。
所以说,刘邦定三秦之战,好畤之战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役
再根据其他有关好畤之战的人物的具体记录
曹参:击章平军于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章平出好畤走。
周勃:攻槐里、好畤,最。
樊哙:从攻雍、斄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
从这里三人的记录中就可以理清楚好畤之战的具体过程:
首先,汉军应该是在好畤南与章邯军发生激烈交战,而后在击败其后,包围好畤城,但却无能攻下。其后在肃清好畤周围一带的章邯军后,章邯军统帅章平遂出城逃走,而后,好畤城遂下。
在其中,周勃的功劳应该是最大的,毕竟史书中记录是“最”。又因为此时曹参和周勃都已经是将军了,所以他们应该是负责前线指挥的人员,而其中周勃应该是前敌总指挥,所以说其功劳最大。至于曹参应该是先锋将军,所以率先在好畤南与章邯军开始交战。另外樊哙则是具体冲锋陷阵的人,所以在先登攻陷好畤后,随即就被刘邦升迁为了郎中骑将。
尤其是在《高祖本纪》中记载的“止战好畤”这一条记录。恐怕纪成战死,应该就和这四个字有关。
那么再还原一下,当陈仓之战汉军大破章邯军后,是发生了什么事件才能让章邯在好畤迅速拉起一道勉强挡住汉军的防线呢?
如此,其中最大的可能,或许就是纪成的战死了。
再按照纪成之前跟随刘邦反楚之时便是将军的记录,那么其人在反攻三秦中的角色,或许要更加重要。而这种重要性的表现形式就是,会因为其人的战死而影响汉军的整体进攻态势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9-10-30 19:30回复
    那们如何知道记成也就是记信有没战死呢?
    有韩信吹搞笑的说“战好畤,死事 ,并不是指战好畤的时候 ,纪成死了 。而是说 ,纪成曾在好畤战斗过 ;死事 ,是说纪成为汉室的革命事业而死 。”
    简直脑 残的令人无语。死事指的是战斗结果,战役加战斗结果单独放在一起简述完全就是一个整句,况且战好畤者在汉军中甚多,倘若纪成既没有死,也没有表功,又在其他地方战死,压根没必要提好畤。但是若在好畤战死了,这种短句就能连成一整个军功了。而且还定三秦之战是刘邦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没有之一。好畤之战也是汉革命事业由守转攻的极为关键的战役,死于这种战役,怎么就不是为了刘邦的革命事业牺牲了?


    IP属地:中国台湾2楼2019-10-30 19:32
    收起回复
      纪成为什么受刘邦如此重视?因为他是刘邦在还定三秦时战死的唯一亲将。为什么这么说?当年刘邦去鸿门宴跟项羽谈判时还只带了几个亲将,其中就有纪成(纪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项羽本纪》)而这些人在还定三秦的战役中还只有纪成战死了,所以刘邦给予了特别表彰。也正因为鸿门宴的故事本身就有捏造嫌疑,所以在鸿门宴出现而在好畤战死的纪成,又被司马老狗移花接木到了荥阳一战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IP属地:中国台湾3楼2019-10-30 19:32
      收起回复
        至于阿q韩信吹所谓的“史记里经常有这种断句 ,譬如 ,功臣表周緤 : 擊項羽軍滎陽,絕甬道,從出,度平陰,遇淮陰侯軍襄國 。这是五句话,并不能连着读 。
        这就完全是无耻无知的偷换概念了。《功臣表》里记载周緤的人生轨迹都交代了不同的时间、事件和地点,而纪成的战好畤和死事没有其他时间地点事件的说明或者语言隔断,说明是因果直接关联的。而战役后面接续死的记录,比比皆是,如《项羽本纪》记载项梁死就是“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从来没有所谓项梁不是在定陶战死,是后来因为别的事死在了别的地方这种可笑逻辑


        IP属地:中国台湾4楼2019-10-30 19:33
        回复
          别说《功臣表》没有写纪成是替死的,就是连荥阳这个地点都没提到。如果纪成是在荥阳之战后死的,至少也应该简言,“战好畤,从攻项羽彭城,守荥阳,死事。”,比如靳彊的《功臣表》就写道: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羽。比如樊哙的《功臣表》就写到:以舍人起沛,从至霸上,为侯。入汉,定三秦,为将军,击项籍。身为一个跟靳彊和樊哙类似的常从刘邦的亲将,连攻打项羽彭城这么重要的战役都没提,连荥阳这么与“替死”有关联的战役都没提,理由很简单,纪成压根没出现在彭城之战和荥阳之战中。另外,诸如靳彊和樊哙陈述功劳时都是“定三秦”,唯独写纪成的三秦之功时细说为“战好畤”(这种表述在《高祖功臣表》里也是独一份),完全说明汉朝官方是有意表彰纪成在定三秦中的好畤之战这一局部战役中战死了,所以纪成没有挺到刘邦定三秦的那一天,自然也就没有跟着刘邦“定三秦”这个表述


          IP属地:中国台湾5楼2019-10-30 19:33
          回复
            最打司马迁吹 项羽吹韩信吹的脸的就是周苛的事迹在《功臣表》同样记载了,但人家是怎么写的呢?
            《功臣表》:周苛起兵,以内史从,击破秦,为御史大夫,入汉,围取诸侯,坚守荥阳,功比辟阳。苛以御史大夫死事。子成为后,袭侯。
            不但交代了周苛坚守荥阳之功,而且坚守荥阳这句话之后明言周苛是以御史大夫的身份被杀,由其子袭侯。同样是某一战役后面接续了死事,说明周苛是在坚守荥阳时被杀。如果按照这**的断句逻辑,那么周苛就不是死在荥阳,而是在其他地方死于其他事件,这都什么狗屁逻辑。
            故而再回过头来看,纪成为了刘邦还定三秦的事业,在好似战死,怎么就不能由其子代为侯了?


            IP属地:中国台湾6楼2019-10-30 19:34
            收起回复
              IP属地:中国台湾7楼2019-10-30 19:36
              收起回复
                是的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0-30 20:26
                回复
                  司马大神经常自相矛盾 ,偷换概念等事件,大家都明白的啦!司马迁写纪信替刘邦死 意图很明显 就是让人觉得刘邦小人 项羽爱人才啦


                  IP属地:广东10楼2019-10-30 21:40
                  收起回复
                    扒得很详细,厉害!


                    IP属地:江苏11楼2019-10-31 09:37
                    回复
                      转去朋友圈科普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10-31 10:12
                      回复
                        @石家庄电缆


                        IP属地:中国台湾14楼2020-05-23 19:45
                        回复
                          纪信是汉营真正的主公,刘邦的老师,为刘邦打造真龙天子。纪成将军是主公纪信提拔的。所以韩信刚投汉营,不得重用!因为纪信城隍爷知道韩信不忠,政审不合格而靠边站。直到纪成战死,刘邦彭城大败,不得不起用备胎韩信!


                          IP属地:吉林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3-05-08 23:35
                          回复
                            秦楚数据的挖掘与清洗:纪信救汉王居然子虚乌有
                            感天动地的纪信以身殉汉王故事已流传了两千多年,纪信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因不见刘邦没有封赏纪信后人的记录,便被无数历史看客当作刘邦刻薄寡恩的例证。清儒钱大昕《纪王庙碑》以为汉固然有少恩之名实,但纪信后人不赏可能是记录疏漏,或纪信根本无后,不宜作为刘邦刻薄寡恩例证(《潜研堂文集》卷四十一)。可惜如果追寻史实,则钱大昕可贵的公允态度极有可能枉费了。这个枉费,不是说刘邦的刻薄少恩货真价实,而是纪信救汉王的事可能根本不成立。
                            看来这个菜九段又要闯祸了,打假居然打到纪信殉难上来了。菜子上了年纪还特别忙,真没空闯祸,这个事是真是伪,也无需枉费口舌,只要互联互通一番就可以知道究竟。
                            纪信死难这个事件两个本纪都记了,并且被安置在相同时段与背景,但都令人感觉突兀。事件紧接着范增告老还乡后面,
                            纪信诳楚、刘邦逃出荥阳、纪信以身殉职的场面,真是千钧一发或间不容发,好象再不逃就逃不掉了,但与当时的史实一互联互通,就会发现明显的投不上。
                            《项羽本纪》杀纪信之后紧接着攻陷荥阳杀守将周苛。
                            《高祖本纪》记汉王出荥阳后入关,听袁生建议出武关,项羽随后也到南阳一带寻求与汉王作战。汉王坚壁消耗项羽不与战。待项羽去战彭越,汉王回到成皋,成皋与荥阳都是现在的郑州一带,算是邻近地区。然后项羽才攻克荥阳杀周苛。
                            《秦楚之际月表》:三年七月,王出荥阳。八月,周苛杀魏豹。而到四年三月才记周苛死(周苛入楚),又记魏豹死于四月(有误。魏豹不可能死于周苛之后,或者司马迁因表格限制,记错位了)。从汉王出荥阳到周苛死,至少有八个月。
                            按《项羽本纪》的记载,刘邦前脚走,荥阳紧接着陷落,但各记载表明汉王牵着项羽南阳转了一圈,荥阳才失陷。所以,荥阳无论如何也没有到朝夕不保、危在旦夕的地步。既然刘邦不是非逃不可,纪信的殉难则毫无必要。刘邦的出荥阳并非即将失陷,而是有其他的战略考量,在刘邦看来,南阳一带比荥阳更需要加强,所以才有出荥阳之举,所以汉王出荥阳的狼狈状属于文学创作而非实情。
                            重要的话说三遍:
                            刘邦不是非逃不可,纪信的殉难毫无必要。
                            刘邦不是非逃不可,纪信的殉难毫无必要。
                            刘邦不是非逃不可,纪信的殉难毫无必要。
                            《高祖本纪》汉王牵着项羽南阳转了一圈,荥阳才失陷;《项羽本纪》则记攻陷荥阳后,汉王才去南阳。显然《高祖本纪》的记录更合理。
                            如果是文学创作的话,会不会纪信这个人物也是如李左车一样是虚构的呢?很有可能,但不能断定,因为保护刘邦从鸿门宴逃回军营的四将中有纪信。不过《高帝纪》里纪信作纪成。这个纪成在定三秦时战好畤死事,没有活到荥阳被困。不详班固的纪成是如实摘自《史记》,还是臆改,如果是如实,即参加鸿门宴的真是纪成,则纪信有可能是虚构的人物。如果是臆改,则纪信是真实人物,但也不代表荥阳殉难是真实的。
                            《陈丞相世家》就没有提纪信殉难的事,是陈平设计让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吸引楚军,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这很符合荥阳不甚紧急、汉王突围后仍能坚持很久的状态。
                            说汉王突围很象创作的另一个原因是舞台效果太强了,《高帝纪》里记载到最强的舞台效果: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
                            这个舞台效果非常类似韩信款步走上拜将台。两军交战,又没有通报投降,怎么能这样表现?只有创作可以不管这些。
                            史料中纪信死后,就是汉安排周苛主持荥阳守城及死难事,也是一个有问题的记载。周苛只是属于文职的御史大夫,当时在荥阳的汉方高爵位者有王者韩王信和侯者吕泽、张良、孙赤,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周苛主事。《功臣表》以周苛之功比辟阳侯,辟阳侯为审食其,其功劳只是与太公、吕后同为楚俘数年。以此相较,可以窥出周苛之守荥阳的性质。项羽也不可能为了让周苛投降开出很高的价码,周苛一个文官仅仅投降就出任楚军最高武官,绝无此理。那么让韩王信与孙赤投降又要出多高的价码?所以周苛死难过程也是文学创作。
                            司马迁作史有述而不作的自律,即重在存旧说,纪信、周苛死难应该是市面上既有作品,被司马迁整齐到相应部分了。《项羽本纪》所记应该最接近这个市面既有作品原型的完整记载,即杀纪信后破城杀周苛: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谋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乃共杀魏豹。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并杀枞公。(《项羽本纪》)
                            《高帝纪》的记载在杀魏豹与此接近,出入在于多了一个楚“之城东观”,少了“楚兵四面击之”。《高帝纪》还画蛇添足把时间定在五月,因为《月表》四月记“楚围王荥阳”,所以明明《月表》记七月汉王出荥阳也顾不上了。因纪信殉难的急迫,所以汉王必须在楚围荥阳后就出逃。班固没有想到,他这一提速,整个历史记载都前提了,与《月表》脱节了。《高帝纪》没有将周苛之死紧接着纪信死后,而是项羽到南阳转了一圈之后才攻破荥阳杀周苛,时间是五月后的六月。
                            这样一来,《高帝纪》五月安排的事也太多了——汉王入关,汉王出武关去南阳,项羽去南阳,彭越渡睢战下邳破杀薛公。项羽使终公守成皋自东击彭越。汉王击破终公,复军成皋——项羽此处还有分身法,在南阳与汉王相持,还能安排终公守成皋,荥阳还没有拿下,周苛还活着,怎么成皋陷落了?所以菜子说班固一思考,司马迁就要笑,岂虚言哉?
                            归纳一下纪信殉难事件,整个传闻创作痕迹明显。因为在刘邦出逃后(汉三年七月),荥阳至少又支撑了八个月(汉四年三月才陷落),纪信之死毫无必要,整个事件的可信度就可疑。而刘邦旋即转战南阳,项羽随后又追到南阳作战,出逃更象是战略转移,则整个事件不成立。综合纪信、周苛殉难事件,应该是司马迁采用了一个市面传闻。这个传闻固然生动,但过于偏离实际——因荥阳没有危在旦夕,纪信之死没价值,不可信。因周苛不可能是荥阳防务的主要负责,所以周苛故事不可信。需要说明的是周苛只是承担了杀魏豹的任务,还执行的不好,应该在城将破之际动手,而不是危机远未发生时行凶。
                            《项羽本纪》所载内容最为接近当时的传闻。因要迁就这个传闻,刘邦的轨迹也有偏差,在项羽离开南阳去战彭越后,刘邦应该是回到荥阳而不是成皋,因为荥阳没有陷落。但前面记录刘邦狼狈出逃,然后纪信、周苛相继死亡,所以此时刘邦明明回到荥阳,也不能如实记,只讲他进了成皋。项羽战彭越回来后,非常生气,一口气连克荥阳、成皋。刘邦应该仓促逃出荥阳,紧接着又逃出成皋。而魏豹在这个时候被杀更加符合实际,所以《月表》在汉四年三月周苛入楚后有四月“王出荥阳。豹死”。虽然汉王不可能在周苛死后才出逃,但魏豹之死的时间在汉四年汉王出荥阳之后或同时是合理的。更可能的,王出荥阳、周苛入楚“豹死”诸事均在汉四年三月发生。可以肯定,汉王确实有逃出荥阳之举,但汉三年所谓的“纪信殉难”出荥阳是主动的,而汉四年的出荥阳才是出逃。魏豹也是汉王出逃前指示周苛处置的。所以真实的历史,与史料呈现的模样出入甚大,但精彩程度绝不在文学创作之下。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纪信殉难事件毫无可信之处。而菜子说纪信殉难事件是编造的,肯定会伤了无数历史看客的玻璃心。但菜子以追求事实真相为己任,对是否弄碎了广大看客的玻璃心,根本不予考虑。尽管如此,还是要还原当时的情状,就以《高祖本纪》为底本复原一下: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汉王出荥阳入关,收兵欲复东。袁生说汉王曰:“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愿君王出武关,项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城皋间且得休。使韩信等辑河北赵地,连燕、齐,君王乃复走荥阳,未晚也。如此,则楚所备者多,力分,汉得休,复与之战,破楚必矣。”汉王从其计,出军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是时彭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彭越大破楚军。项羽乃引兵东击彭越。汉王乃还军荥阳、成皋。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入荥阳,乃复引兵西,急攻荥阳,汉王奔成皋,周苛杀魏豹。项王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最后部分是《项羽本纪》。)
                            这段历史的上述表述应该比较接近实际。汉王在荥阳与项羽相持吃力,回到关内拟征调人马到荥阳与项羽再战。袁生献计,调动项羽。汉王依计而行,项羽果然被调离荥阳。汉王如计返回荥阳,项羽再尾随而来,然后拔荥阳、成皋。貌似项羽占了上风,实际上非常被动,肯定汉更占便宜。所以历史考据剥离假史很重要,只有剥离假史,历史的真面目才能显现。
                            菜子从肾泰网学到数据的挖掘与清洗,数据的互联互通,原本指出假史所在,又升级为做还原直史的尝试。因为指出假史是个低端的事,也是个吊胃口的半拉子事。还原真史虽然不现实,但不作尝试也不是负责任的态度。现将这个功课奉献给大家,希望能有人认可。
                            具体考据与详细内容可以百度《高祖本纪汇注》《古史杂识》增补本《菜九段集2017卷》等相关研究。





                            IP属地:江苏17楼2023-05-29 06: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