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研究吧 关注:25贴子:121
  • 0回复贴,共1

梁鼎芬与葵霜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敖藏书十万册,号称私人藏书“冠军之家”。桀骜不驯的他却自称有一个令其着迷、肃然起敬的人,这个人就是曾经做过末代皇帝溥仪老师、张之洞幕僚的近代学者、藏书家梁鼎芬。

  梁鼎芬(1859-1919),字海星,号节庵,番禺人,18岁中举人,光绪七年(1881)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弹劾李鸿章六大可杀之罪,被罢官。南归后任广东丰湖、端溪书院院长。张之洞督粤,聘主广雅、两湖、钟山书院。清帝逊位后,与陈宝琛同为末代帝师。又以遗老自居,参与张勋复辟。

  梁鼎芬祖父原有“玉山草堂”藏书,散失后,由其父重新搜集,传至节庵已家藏十万余卷,故设葵霜阁专储之。葵霜阁今址在德政中路与仓边路之间,坊间名之梁太史第。

  梁鼎芬平生所寓之处,均建有专门藏书室,并据当时心境,起以不同名称。好书之心,可见一斑。光绪年间,他中进士,居于京师米市胡同,以隋朝勤于读书解经的何妥(字栖凤)自比,命书室为“栖凤楼”;在武昌时则称为“食鱼斋”;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请罢庆亲王奕勖及奏劾直隶总督袁世凯不成后,书室改为“精卫庵”,则明其弹劾权贵之决心。民国后因溥仪曾颁赏一幅岁寒贞松匾给他,于是又改室为“寒松馆”,表其忠贞。最后在他完成光绪崇陵的种树任务时,表明“为芟恶草护忠葵”的耿耿之心,遂将书室题称“葵霜阁”。梁氏葵霜阁藏书与一般藏书家不同的,是他不重宋元精椠,而以收藏丛书、地方志书及清人文集为多。因他在湖北长达20年之久,故湖北省地方志的搜罗大致完备。

  由于梁鼎芬一生多执掌书院,故十分重视书院藏书及图书馆建设。徐信符《广东藏书纪事诗》记载“节庵掌教端溪,创设‘书库’;掌教丰湖,创设‘书藏’;掌教广雅,扩充‘冠冕楼’;游镇江,又捐书焦山书藏。所至之地,均倡导藏书。”他曾在京自捐、劝捐书籍二万余卷,以供旅京学子之用。又亲自制订丰湖书藏图书管理制度,雇请专人管理;后编有《丰湖藏书目》8卷。他说:“有书不借,谓之鄙吝;借书不还,谓之无耻。今之书藏乃一府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务使人人保护,人人发愤,历时概久,沾溉斯多。若许慈胡,潜莫相通。”又说:“数百年后,征求文献,必有到我丰湖者也。”由此可见梁氏创办丰湖书藏的宗旨和自信。

  1911年,梁鼎芬毅然在私第成立了“梁祠图书馆”,将自己的藏书向社会开放,为广州各学堂的学生提供了借阅的图书。梁祠图书馆于当年4月1日开馆。他亲自制订《梁祠图书馆章程》共42条。其中观书约8条,抄书约5条,借书约7条,读书约8条,捐书约14条。主张办馆为公,此举备受粤省学林推崇。

    8年后,五四运动当年,梁鼎芬病逝,以忠臣自居的他就葬在崇陵右旁的小山上,永远地为光绪帝守陵。至于他心爱的藏书,由茂名林朴山、惠阳许鹤俦两先生发起动员梁氏后嗣将书捐给图书馆。其子梁思孝果然将葵霜阁(即梁祠图书馆)全数600余箱,连同他原藏光绪崇陵园中署名“敝牛斋藏书”的10余箱,一并捐给广东省立图书馆。至于留在北京寓所的,自梁氏死后为仆人陆续窃售,所剩由其子全部卖给同乡伦明在京开设的通学斋书店,后为日人购去。


1楼2005-11-17 14: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