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吧 关注:35,768贴子:24,694

回复:普通人的中年危机日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立自命
我发现一个现象,“人被赋予各种意义而活“
长成阶段:被赋予求知,小学高考大学,应试而活。
入世阶段:被赋予合群,求职升职加薪,恋爱结婚生娃,生活而活。
打个比方,就好比玩游戏,游戏里会有各种任务需要完成,完成之后给与”奖励“与新的挑战,奖励又激励你去完成新的任务。
那么是什么赋予人各种意义?
游戏里的任务奖励爽快感?
生活里的金钱欲望成就感?
发现都是“他者”赋予人意义?
如果没有被赋予”意义“,抑或没有“他者”的存在,人是不是不能好好活了。
反之,如果自己赋予自我意义呢?可以做到吗?


IP属地:浙江151楼2022-10-12 14:04
回复
    同事怀孕有感
    我们单位是需要上夜班的,三人一组轮流休息值班。
    其他组有位女同事怀孕了。因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无法安排行政岗工作,她退而求其次想要固定一个稍微轻松一点的班次,从而又与同组成员产生矛盾。
    换做是我,既要忍受妊娠反应,又要应对工作辛苦及同事的压力,定然身心俱疲。
    叹女人不易。
    猛然一惊。
    回想自己的母亲,也曾边工作边带我,以至于被领导罚钱。每当母亲提起往事,我心中竟未曾觉其不易之处,而更多的是自怜家境不够殷实,不能和他人一样幸福。
    时至今日也是如此,看母爱题材电影感动地泪流满面。回到家却无法对等“回应”对方的付出。
    为何我会看得见同事的辛苦而忽视身边的至亲?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22-10-27 21:17
    回复
      如果力不从心,那就先睡一觉
      最近我在玩《戴森球计划》,这是一款建造类游戏。
      先人工采集资源=》造工厂自动化(生产率↑)=》消耗资源投入研发(科技↑)=》扩大生产线(生产率↑+)=》消耗资源投入研发(科技↑+)。。。(循环)=》直至科技全部点完通关游戏。
      就是这么简单的游戏逻辑,我玩了110多小时才接近通关。我回顾了下自己的游戏时间,这110多小时,将近60%的时间是处于“挂机”状态。游戏本来的宗旨是让玩家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从而获得攀升科技所需的资源。而我呢,设计好一条生产线后,就不想再想方法升级扩大了。而是选择了挂机,用耗时间积累资源。
      为什么会这样?
      我大脑宕机了。
      举个例子,咱们把大脑比作CPU,身体里有个“电源”来给它供能。
      假定普通人的最高CPU算力值是100,其最高所消耗“电源”的能量值也为100。(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普通人“电源”给CPU供能,能耗比是1:1。高智商的人拥有更高的算力,强壮的身体拥有更多的能量可以用于超频或者多次计算)
      假定有一件任务需要CPU去解决。比如1+1等于几?
      在100算力以内,它可以立马得出2的结论。
      如果在算力以外呢?比如100+11=?
      那可以通过消耗更多的能量(身体弱的人会感觉到累,吃点东西又会恢复些),让CPU的算力超频到111,来解决问题。
      那如果超过其算力1个数量级1000呢?10个数量级10亿呢?超频显然不现实。若想一次性解决问题,大脑就会宕机,无法思考出解决方案。
      这时候就要用到《分割法》
      把10亿的计算量,分割成1000万个100来计算,其中的间隔时间为“能量”的恢复时间。这样任务就被分割成大脑可以轻易处理的量,逐步完成了。
      附:关于大脑的另一个例子。
      很多动作游戏里都有一个精力槽的设定。角色每次做出动作打击敌人,都会消耗自身一定的精力值,不同的动作消耗不同程度的精力值。精力槽就是精力的最大值。而当咱们做出动作消耗超过精力槽最大值时,人物就会陷入“硬直”状态一段时间,呆滞在那里任由敌人宰割。那怎么恢复精力值呢,游戏里的设定,就是停止动作,精力就会慢慢恢复。
      我之前说的“宕机”,就是我的大脑耗尽了“精力”(我也不知道大脑消耗啥,但肯定是有所消耗的,姑且称之为精力吧),脑力里充满了像浆糊一样的东西,不想动脑。
      巧的是。像游戏设计的一样,停止动作,去好好的睡上一觉,往往能恢复精力,使大脑清空泥泞思想畅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3-01-28 01:38
      回复
        人口下降元年,竞争压力真的会变小嘛?
        先说结论:岗位下降速度快于劳动者下降速度。
        其一,资本是逐利的,且是全球范围内。 人口下降意味着用工成本上升,当初美国低端产业链转移的源动力也是因为其他国家用工成本大大低于本土。资本逐利的嗅觉使它能先于人口下降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前,转移至低成本国家。
        其二,人口不仅仅是劳动力,也是消费者。人口下降意味着,本土消费能力的下降。以婴幼儿举例,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2021年为1062万,净减少了100万人。那往后妇产科将减少相应的岗位,婴幼儿疫苗,奶粉减少相应的销量,几年后,幼教,小初高,大学减少相应的师资配备。这还不论明年出生率是否还会进一步下降。
        其三,老龄化加剧与延迟退休。老人的消费力低于年轻人,延迟退休岗位轮替减缓,社会总体岗位减少。
        那怎么办呢?
        走出去。
        纵观历史,人类人口数量急剧攀升的几次,都与发展有关。要么是发现新大陆,要么是科技生产力飞跃。
        如果可以,全人类应该停止在地球内互相竞争内卷,而是把目标望向无垠的星辰大海。加快星际探索,向外太空发展。
        退而求其次,联合欧亚大陆,建立陆上共荣圈。产业与人口输出。先从周边地区向外辐射,加大开放力度,鼓励国人走出去,在东南亚生根发芽。将低端产业转移至周边国家,在其建立工业区生活区,鼓励国人在当地娶妻生子。
        文化输出。学习汉语等
        制度输出。铁路同轨互通,通关手续减免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6楼2023-02-04 18:45
        收起回复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前段时间在看王德峰教授的《资本论》视频,受益匪浅,把以前懵懵懂懂的概念,重新提炼领会,焕然一新。学生时代的课本理解和工作后的理解,完全不同。后者跟实际经验结合后,能够更加理解了我们身处现在的世界。
          最近有个新技术的问世异常火爆,就是chatGPT。它能够根据用户的提问,回答问题。什么概念呢,简而言之就是具备了人工智能的雏形。以往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的AlphaGo,还是游戏里能自动操作角色/单位的AI(王者荣耀的AI,星际争霸2里的单位精准操作),都只是“封闭式”的程序,简单的讲就是在“特定的空间”够通过“穷举法”把所有的输入输出都囊括进来。而chatGPT可以根据人的输入(开放式)来输出(开放式)答案(目前都是文字形式),未来经过迭代,它可以应用在任何领域,只要人输入文字,图片,数据,它都可以输出答案。在科研,医疗,创作等等领域将大放光彩,人类可以借助它缩短探索未知领域的时间。
          而我又想到,为什么每次出现技术革新都是在西方社会,而不是在我们这里呢?
          这又让我联系到了《资本论》里讲的一点。
          资本,利润增值是它的唯一目的。
          那如何获取利润呢?
          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东西进行改进,降低它的成本。
          二是开创新的需求,市场(利润)的增量。
          不管是降低成本还是开创新需求,科技研发在里面扮演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也就是说科技在资本世界里,两者契合度很高,相互成就。
          但是资本主义的缺陷也异常明显,资本的自我增值为唯一目的,也就是说它会把“所有”异化为可增值利润的元素,包括人本身。我们常说的资本家也不过是被资本异化的产物。
          是否有新的生产关系,既可以使人类快速发展,又不致使人类被异化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IP属地:浙江157楼2023-02-11 14:14
          回复
            最近在想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享受独处,而有些人则享受交际。联想到自己的行为(稍后在讲)我想到一个假设:
            即信息亦为“食粮”。
            我是赞同“人”包含“动物性”和“知性”这种观点的,前者是包括食欲、性欲等生物基本特征,后者包括”爱、共情、虚构“等高级特征(网上有人说,现存的人种就是因为会”虚构“,从而把种群繁衍至地球第一,参考高與小茉 Mr & Mrs Gao的《最多只能說到這了,請反覆體會》)
            扯远了,说回来。
            人的动物特征,吃是维持自身活动的必须。
            那人的另外一种独有特征,是不是也有维持它活动的必须呢?
            我想是有的,那就是人必须获取“信息”,作为一种精神食粮。
            我把所有的精神需求都包含在了这里面,爱,怜悯,交流,自我实现等。
            我最近表现欲有点强,别人碰到工作问题问我的时候,我就喜欢跟对方分析,探讨,且越来越激动,要是对方表现出“确实如此”,我就感觉到很“满足”。(联想到了那种肚子饿,然后吃饱后那种饱腹感)
            我常常羡慕那种“沉着冷静”的人(最近网络的流行语叫“情绪稳定”),处事不惊,遇事不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可惜自己至今都未曾做到半分。
            回到开头的假设,我认为这些“情绪稳定”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丰沛的。
            就拿上面的我自己举例子,我的表现欲其实是想获得外界的反馈(信息),而这些”正反馈“即是我的精神食粮。就好比蝙蝠发出超声波(表现自己),这些超声波信号如果遇到其他如树枝、墙壁、昆虫等(表现的对方),就会立刻反射回来(对方的回应)
            而内心丰沛的人,他们不需要”特地“去向某人表现自己或则“狂热”地追求某事的反馈而获取信息,他们有自己稳定的途径(如信仰、书本,家庭,朋友等)
            就像食物有多种,单独吃肉不吃素菜会营养不良一样。
            作为精神食粮的信息也有很多种。有些让我们心情愉悦,有些让我们活得有意义。
            PS:有人愿意看我胡言乱语,今日份很满足~


            IP属地:浙江162楼2023-11-22 20:15
            回复
              今天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我觉得很有道理。要是我能够早10年悟到,或许会有不一定的境遇。
              分享给迷茫的人。











              IP属地:浙江163楼2023-12-02 23:09
              收起回复
                最近又重新背起单词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发现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工具,可以让事情更顺畅。

                之前我背单词只坚持了2个多月,用这个软件已经坚持了93天了。
                为什么又重新拿起单词背呢。
                一是了增加“可能性”。利用蝴蝶效应理论,在不变的生活中寻找变数。
                二是为了乐趣。学习英语,我可以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IP属地:浙江166楼2024-02-16 11:04
                回复
                  人至中年,心性本该沉稳一些,看淡了些。
                  事与愿违,还是被情绪左右。
                  人也愈来愈懒,坚持读书,锻炼,修身等事也没坚持下来。
                  目前也就是背单词还在继续(3个月前重拾),现在想来能够坚持下去的,要么是学以致用,要么兴趣使然(玩游戏这件事倒是“坚持”这么多年:))。
                  最近在看一本小说《赘婿》,作者是85年的,穿越爽文,不过文笔细腻。
                  好久没看小说了,自从高中大学时代看了许多,已然对很多套路情节免疫,再拿起些小说都看不太下去。阈值高了,快乐少了。前日在网站上搜电视剧,看排行榜《赘婿》历史第一,好奇之下搜了小说。一看便不可收拾。
                  我一直想成为书里那个主角一样,淡泊,有才,幽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啊~真是满足了个人幻想,代入感很强(权当自己在另一平行世界的际遇把)。
                  目前看了几十章节奏很慢,慢慢品尝。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7楼2024-02-18 11:24
                  回复
                    前几天跟同事聊天。
                    他:你炒股嘛?
                    我:当然炒了。网上有云,人到中年很多人都会选择炒股。
                    他:炒到现在有挣钱嘛。
                    我:之前挣了点,现在倒亏了。
                    他:那你还炒?
                    我兴致一来,表达欲爆棚回到:人将出生的时候,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当你生在了什么家庭,世界线就收束了一点。也就是说选择就少了一点。
                    当你一点点长大,每每遇到选择的岔口,往左,往右,没被选的那部分的未来就消失了。
                    又当你入了什么学校,择了什么业,周围影响你得是什么人,世界线进一步收束了。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普通人差不多也就那样了。
                    所以我炒股就是让自己多一个选择,多一个可能性。
                    我望向我的同事,内心稍有期盼能被我这深邃的话语折服。
                    他:。。。。。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8楼2024-02-26 10:54
                    收起回复
                      最近跟单位的一个同事杠上了。
                      单位每个月都会有考核,因为我们的岗位工作都一样,比较简单重复,所以考核基本上就是看谁犯的小错多,那这个人此月就评C等,扣月绩效工资(也跟年度优秀有玄学关系)。所以难免会有人特意举报同事的问题,避免自身被评C。
                      上个月因为比较忙嘛,所以小错小漏有些多。
                      但是!集中在我个人身上的问题就特别多。。有些问题很隐晦不是特意去找,不会发现的。
                      我当时就火了,宁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我这个小人,我可是睚眦必报的,哼!
                      然后,逐一找各个同事对峙,又找考核的人旁敲侧击,最终锁定了报复目标。(以下简称目标)
                      在单位的时候思考报复的手段。
                      1、以攻代守。梳理工作流程。把目前的工作模块化。针对单一模块容易犯的错误,每天快速历遍对方的工作内容,发现错误,并举报。
                      2、击其要害。目标非常在意年度评优,去年就是TA。既然TA这么想要,我偏不能让TA得逞。与领导沟通,谈评优制度应该些许优化,适当增加同事们投票的权重会更加体现公平性(前年就有投票选举,去年取消了)。在年底考核前,给一些想评优的其他同事做做工作,让他们去领导那吹吹风。只要评优不是一个人定的,那这件事就有可操作性(目标领导关系深,但同事间风评不好)
                      3、扬其恶名。将目标特意举报同事的事迹告知所有同事,让大家对其更加厌恶。
                      制定好计划后,随即开始实施了几天。
                      起初还是有些许兴奋的,在原本重复机械无聊似水的工作,加入了谍战的味道。
                      在揪出目标几个错漏举报后,有天夜里思考人生时,颓然发觉说自己好失败,毫无意义。
                      因为这份工作是我自己选择的,是我选择与身边这样的人共事,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费周章。
                      而我也渐渐成为了这样的人!
                      我反观己身。
                      问题在哪?问题是在单位的那个找我茬的同事么?
                      不,问题是我被这样的事情左右了我的情绪。
                      我焦虑了。我害怕了。
                      如果我没了这份工作收入,我能活下去么?或者我这样的年纪,还可以再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么?
                      假如工作占据了你生活50%,那么它就能影响你50%的情绪。
                      假如工作的收入占据了你生存的100%,那么它就能影响你100%的情绪。
                      生存焦虑。
                      我得出这个结论。


                      IP属地:浙江169楼2024-04-09 08:25
                      回复
                        昨天在等公交车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女同事。她在前,我在后,我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几步,低头去看手机,期间我有看了她几眼,想确认对方是否看到我,她从我前方左边走到右边去等车,我等的那辆公交车正好来了,便侧身背对着她上了车。有种心中石落地之感。
                        我为什么不主动去打招呼?现在想来,或许我是有轻微社恐。不知道是不是属于社恐,就是有点怕麻烦。工作中的我和生活中的我属于两类人。生活中我现在有一起吃饭的朋友,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当然了聚会上的一群人都是认识的,但不是那种只有2个人面对面时也有话题的熟悉程度)工作上,我会主动去和同事交流。但下班后,就很少牵扯到生活中来。(刚工作的时候,倒是和同事交往挺密集的,但换了几次工作后,身边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心思也淡了)
                        再深入自我刨析下。工作上为什么我能做到侃侃而谈?因为工作上是相处的是职位,我不是我,我代表的是单位赋予我的职能,工作就事论事,大家“相对平等”。私底下遇见为什么会避而不见?因为生活中的我不自信,甚至有些自卑。生活中没有可以支撑我自信的亮点,金钱,外表,气质,才学,等等。
                        上个月的事件得出了“生存焦虑”这个结论,这次的事件让我得出“精神匮乏”这个结论。
                        生存焦虑与其说是物质不富裕导致,不如说是内心不充实导致精神“焦虑”。而这个精神匮乏也恰好也是精神层面的。
                        提升精神财富,让自己“富足”起来。
                        如何才能让自己精神富足呢?这值得思考与探讨。


                        IP属地:浙江171楼2024-05-14 21:34
                        回复
                          存在即“合理”
                          当下现象的存在,是所有“理”合力的结果。
                          所谓的不合理,要么就是不合你所认知的道理,要么就是其他“理”占据主体。
                          合理是动态平衡的,一旦维持理的因消失,果也将消失。(不过消失是立即消失,还是缓慢消失,有待观察验证)
                          社会的兴衰更替,都遵循某种规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均值回归,正态分布等等)
                          这种规律我让我想起了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我喜欢称之为天道(听着霸气
                          天道无穷尽,人道有尽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73楼2024-09-01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