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吧 关注:28,794贴子:195,160

【阿弥陀佛】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文字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重庆1楼2020-10-13 09:04回复
    《妙法莲华经》讲记001
    目录
    【001】本经修行的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
    【002】你要把所有的修行拉到你一念心性上
    【003】本经强调的是莲花式的修学
    【004】我们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来掌握什么是妙法?
    【005】我们这次的课程,大概就分六大科
    【006】佛陀为什么要讲这么多不同的法?
    【007】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008】华严时,直说大法,摄受根熟菩萨
    【009】我们凡夫修六度与圣人修六度有什么不一样?
    【010】读《华严经》是大开眼界,为什么我们凡夫只有随喜赞叹的份儿
    【011】为什么渐教跟成就功德没有太大关系?
    【012】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
    【013】业力不处理,你修行就永远没办法上路
    【014】阿含经对治生死业障有哪三帖药?
    【015】为什么处理业障与净土宗带业往生关系密切?
    【016】处理业力最好的方式——放弃主宰
    【017】晚年你对人生还在主宰,那是非常不吉祥
    【018】整个阿含经,就是修无我观,调伏业力,趋向涅槃
    【019】方等时,佛陀为什么要“弹偏斥小,叹大褒圆”?
    【020】解脱与自在,有什么不一样?


    IP属地:重庆5楼2020-10-13 09:14
    回复
      【001】本经修行的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
      我们净土教观学苑这次有殊胜的因缘,在三宝的加被之下,跟大家共同地 学习《妙法莲华经》。因为是第一堂课,所以我们按照惯例,要把本经的修学 特色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我们整部经典的修行内涵,只有两个字,就是妙法。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 正确的方法来修学这个妙法,这样一个微妙不可思议的法门。 那么什么是妙法呢?天台智者大师他老人家讲得很详细,九旬谈妙。我们 把他的整个核心思想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智者大师的“妙法”思想,讲三个重 点:一个是众生法,一个是佛法,一个是心法,以及这三个法的关系。你把这 三个法的关系弄清楚了,你就知道什么是妙法。 这个众生法界、佛法界跟心法界,我们现在的定位就是众生法界。我们的身口意有很多的烦恼障、业障、老病死的报障,三种障碍。现在,如果我们选 择从众生法界直接修六度法门,通过布施、持戒等等来趋向佛法界,就是从众 生法界直接超越佛法界,这样的法门叫做不妙!不是好,不好!因为你直接从 众生法界修学法力,通过法力的摄受趋向佛法界,障碍重重,而且容易退转, 这可不妙。


      IP属地:重庆7楼2020-10-13 09:20
      回复
        【002】你要把所有的修行拉到你一念心性上
        天台宗的意思就是说,你要从众生法界趋向佛法界,要先结合心法。就是 说,凡是用外来的东西来对治我们的烦恼,一定会产生抗拒,作用力等于反作 用力。你说,欸,你悭贪,是吧?我就用布施对治你。它会反弹的,因为你这 个对立嘛!所以智者大师说这个法不妙。 但是,诸位想一想,如果这个力量是来自于你自己,你用你自己的力量来对治你自己的烦恼,你不会反弹。没有人会跟自己反弹,对不对?所以,如果 我们的修行只是一昧地靠着外在的法的力量来改变自己,这个是一个不好的法 门。 所以,天台宗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要双向修学,内观真如,外修六度。 就是一方面启动我们内在的善根,我们告诉自己,我们内心本来就具足布施的 善根,布施是正常的。我们把东西施舍给别人,我们启动内心的无贪的善根, 这是再正常也不过的,没有什么对不对治的问题。所以,智者大师的妙法是: 启动内心心灵的力量来带动外在法门的力量,用自己布施的善根来带动这个布 施的法。 所以它这个妙法的思想是,从众生法界,你不能直接趋佛法界,因为你在 因缘所生法里面活动,有很多问题。你要把所有的修行拉到你一念心性上。就 是,生命的改变,你在什么平台上修学是很关键的,这影响到你未来的成就。就是要把所有的修学往内心中走。这样讲的话,妙法的思想就是内观真如、外 修六度,那么就形成一种莲花式的修学。


        IP属地:重庆8楼2020-10-13 09:21
        回复
          系统已删、将删的部分请有缘同修自行官网搜索查看


          IP属地:重庆13楼2020-10-13 09:47
          回复
            【004】我们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来掌握什么是妙法?
            所以诸位,作为一个凡夫,我们无量劫来在生死里面打滚到现在,时至今 日,其实每一个人的烦恼业障都差不了太多,关键是你用什么方法修学。就是, 我们今天在生死的此岸,要到达涅槃的彼岸,距离都差不了多少。你说你今生 表现好一点,但是,虽然你今生好,无量劫来加起来大家都差不多。那么这个 时候,你用什么工具来渡过生死大海——就是你用什么样的乘、什么样的法门, 就是成败关键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花很多时间来掌握什么是妙法,因为这 个影响到你的未来。就是,你花同样的时间,你可以达到更大的生命反转的效果,这个就是妙法。 好,我们先简单这样讲,详细的我们来看经文。


            IP属地:重庆14楼2020-10-13 09:55
            回复
              【005】我们这次的课程,大概就分六大科
              将述本经,大分为六。 为了要讲述本经的经文,我们將它分成六大科:
              第一个,我们先谈谈本经的生起因缘。天台宗讲经之前一定要先判教,就 是我们先了解整部《妙法莲华经》在佛陀一代时教的定位,这部经在成佛之道 扮演什么角色。这个地方我们先了解,这个教起因缘,佛陀在什么因缘之下讲 这部经的。 第二个,解释经题。一部经的经题,当然是总持一部经的要义。那么整部 经的经题主要就是两个字:妙法。用莲花来譬喻。 第三个,经文纲要。就是本经的妙法,落实到本经有哪些主要的内容,佛 陀在经典里面是怎么去诠释妙法的。有两个重点,按照天台的判教就是:初品 到十四品叫做开权显实;从十五品<从地涌出品>到<普贤菩萨劝发品>,叫做 开近显远。 第四个,修学方法。我们的宗旨,怎么样修学妙法。如何通过一种正确的观照来启动自性的功德。 第五个,随文释义。正式进入经文,来消文释义。 第六个,结示劝修。我们把整部《法华经》二十八品的经文讲完以后,做 一个回顾跟总结。 我们这次的课程,大概就分这六大科。


              IP属地:重庆15楼2020-10-13 10:08
              回复
                【007】怎么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那么这个根机就有两个重点了。什么叫根机呢?我怎么知道我根机好呢? 当然,你根机好就表示你进步快。根机好,从天台的判教有两个指标:
                第一,看你的障碍。你看有些人,他善根很深,却障碍很多。他要不修行 就没事,一修行自己身体的病痛、家庭的因素、人事关系……各式各样的障碍 接踵而来。这种人是有障碍的,必须要破障。 你看,你隔壁的跟你同样去受菩萨戒,为什么你修行的时候那叫个一帆风 顺,隔壁的人整天拜八十八佛、持大悲咒,他还是障碍很多?没办法,这个先 天带来的。所以,第一个,你成败的关键,你怎么知道你会往生呢?为什么他 需要念一千声佛号,不表示你也需要念一千声佛号?因为各人障碍不一样。这 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善根的问题了,你的悟性。有些方法,你操作起来,你可以! 你在进步的时候操作什么样的方法,这第二个,善根问题。 所以,佛陀出世以后他要解决两种问题:第一个,为众生破障,所谓的破妄;第二个,是显真。破除障碍,开显功德。


                IP属地:重庆17楼2020-10-13 10:10
                回复
                  【008】华严时,直说大法,摄受根熟菩萨
                  甲二、别明 分五:乙一、华严时;乙二、阿含时;乙三、方等时;乙四、 般若时;乙五、法华时 好,我们知道佛陀说法是两个重点,我们就来看这个五时的判教。它这个 是完全从破障跟显真来开显的。
                  乙一、华严时 我们看第一个,华严时。
                  一、华严时。坐菩提场,直说大法。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摄受界外根熟 菩萨。小机绝分,不见不闻。
                  佛陀出世以后,他老人家在菩提树下,说是见到月亮,然后就朗然开悟。 开悟以后,佛陀并没有出定。佛陀是在三昧当中宣讲《华严经》 ,说“华严最 初三七日”。 那么《华严经》的时候是怎么个情况呢?是“坐菩提场,直说大法” ,佛 陀在成佛之场直接说大乘法门。那么这个时候佛陀现的是什么身呢?叫做千丈 的卢舍那身。佛陀是把他的真身——真实的身,真实的相貌——经过长时间的 无量劫的六波罗蜜的修学,把无量功德庄严的报身现出来。 这种情况“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我们看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山顶有一 种光明,太阳是从下面往上照,先照高山。那么他摄受的根机是谁呢?摄受已 经超越三界以外的大乘根熟菩萨。 这个时候,凡夫、二乘可以说是“不见不闻”。你看《华严经》,阿罗汉也在座,凡夫也在座,但是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有眼不见庐舍身,有耳不闻 圆顿教”,完全没有得到受益。因为佛陀这个法宴是为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来 宣说的,就是这个人已经没有障碍。


                  IP属地:重庆18楼2020-10-13 10:11
                  回复
                    【009】我们凡夫修六度与圣人修六度有什么不一样?
                    诸位!所以《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 凡夫的六度。因为我们修六度很痛苦的,我们有内在的烦恼业力来抗拒。就好 像佛陀在《华严经》上说,凡夫修学,就像船要离开陆地,刚开始很辛苦,你 要用力地划,因为地心引力会把你吸回来;等到你离开三界以后,你修行就没 那么辛苦了,你拜佛也很轻松,修六度也是很自在。就是这个船已经怎么样? 离开地心引力的范围。你只要做一件事:把风帆拉起来。这个船自然前进。所 以,界外的菩萨修学六度那叫一帆风顺,他要修布施也很自在,修持戒也很自在。


                    IP属地:重庆19楼2020-10-13 10:13
                    回复
                      【010】读《华严经》是大开眼界,为什么我们凡夫只有随喜赞叹的份儿?
                      所以《华严经》什么意思啊?这个“华”就是大乘的因地,以六度的妙花 成就庄严无上的佛果;这个“严”就是果地的功德。所以古人说,不读《华严》 不知佛之富贵。讲到十地菩萨的修学,他修布施那叫一个“一即一切” ,他修 布施具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功德。它的十地菩萨,初地什么功德,二地 什么功德……所以说读《华严经》是大开眼界。但是,跟我们一点都没有关系, 我们只能够随喜赞叹。你读《华严经》 ,从头到尾只有四个字,那叫“随喜赞 叹”,因为你都做不到。 但是,佛陀他也知道,他老人家来到人世间,时间很匆促,也只有四十九 年,要做的事很多。所以,就像一个农夫,他有那么多田地,他肯定是把肥沃的田先种下去,因为这个肥沃的田他用力少、效果多。要是你是佛陀,你也一 定是。这么多弟子,先把上根人给度了,肯定是这样子。佛陀度化众生,第一 件事情,把那些已经初地以上的菩萨先摄受了,教他们怎么样增上,怎么从初 地到二地、从二地到十地等等。那我们凡夫就在旁边随喜赞叹。


                      IP属地:重庆20楼2020-10-13 10:14
                      回复
                        【011】为什么渐教跟成就功德没有太大关系?
                        好,那跟我们凡夫有关的,就从后面的第二个开始了,就是渐教,就是渐 初、渐中、渐后,也就是阿含、方等、般若。严格来说,阿含、方等、般若跟 成就功德没有太大关系,只是破除障碍,这三个法门是破障。你要想成就功德, 要么就修《华严》 ,要么就修《法华》 。你要是圣人,就从《华严》进去直接修 功德;而《法华经》,它必须要带有权法的修学,它要先破障,它把破障跟成 就功德一起修。


                        IP属地:重庆21楼2020-10-13 10:15
                        回复
                          【012】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
                          乙二、阿含时 那么当然先修破障。我们看第一个破障,阿含时。
                          二、阿含时。示游鹿野,说四谛法。次照幽谷。但被界内钝根,令其转凡 成圣。 好,我们解释“阿含”这两个字。阿含就是无比殊胜,超越一切世间有漏 之法。 那么佛陀说阿含是什么情况呢?叫做“示游鹿野,说四谛法”。这个“示” 是因为佛陀度完初地的法身菩萨以后,他必须要把他的报身收起来,现出丈六 的比丘相,就是应化身。因为摄受凡夫,用那么大的报身他也没办法受用。说四谛、十二因缘,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就好像“次照幽谷”。太阳出 来之前先照高山,照完以后,照到最低的幽谷,就是山下。他加被界内的钝根 菩萨,就是我们这些烦恼又重、善根又浅薄的。干什么呢?做一件事——转凡 成圣,了生脱死。所以,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的障 碍;第二个,怎么解决这个障碍。就讲两件事。


                          IP属地:重庆22楼2020-10-13 10:16
                          回复
                            【013】业力不处理,你修行就永远没办法上路
                            佛陀把《华严经》这种理想化的、佛陀的功德报身收起来以后,开始面对 我们凡夫的身口意。我们凡夫最大的问题叫做生死业障,这个业力太麻烦,弄 得我们非常被动:一修行,欸,有病痛;修得很好,结果死掉了;死掉以后, 业力就把你带到其他地方去了。这个业力不处理,你修行就永远没办法上路。 所以,解决生死业障是第一个课题。咱们先不谈什么功德庄严,这个都太遥远了。所以,佛陀在阿含经强调业力的不可思议。 比方说,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怎么死的?被外道乱棒 打死。为什么?因为神通难抵业力!比方说,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是怎么灭的? 被琉璃王灭掉的。佛陀三次用神通阻碍,没用!为什么?业力不可思议。乃至 于佛陀本身,贵为佛陀,都有金枪马麦的余报。 当然,佛陀的报身那是不得了, “佛为法王,于法自在。 ”但是佛陀如果现 出了因缘所生、感同众生法界的这个应化身,他也是有老病死的问题。一定说, 过去生因为怎么样了,所以今天怎么样,也还是有这个余报。所以整个阿含经 强调一个观念: “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你业力不处理,你就是障碍重重。 先强调这个观念,先把敌人找出来。


                            IP属地:重庆23楼2020-10-13 10:17
                            回复
                              【014】阿含经对治生死业障有哪三帖药?
                              那怎么办呢?阿含经讲三个法门,叫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佛陀讲三帖药: 第一个,观察因缘是无常的。说你现在福报很大,对不起,不决定!就像 你做梦,你今生这个是好梦,你可能下一个就是一个不好的梦。所以生命是动 态的,它不是一条直线的,人生是拋物线的。你有得意的时候,你也会有失意 的时候,这是生命的常态。你今生得意,你来生可能福报享尽了,可能就不好 了,所以人生是变化的。 更可怕是下面那句话, “诸法无我”。这个变化的情况你没法掌控,就“无 常故苦,苦即无我”。这个地方怎么办呢?那只能够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厌 恶生死,欣求涅槃。所以,阿含经对治生死业障,三个重点:无常、无我、涅 槃。当然它的核心思想在无我。


                              IP属地:重庆24楼2020-10-13 1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