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吧 关注:86贴子:3,854
  • 3回复贴,共1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如何理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21-06-26 13:26回复
      有人问了个貌似简单,其实很关键的问题:“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如何理解”?
      其实,这就是作者给出的上德定义。什么是上德?上德就是:“1、无为,2、无以为也,即没有自己的私欲。”
      这样,相反的下德当然就无需赘述了,因为这也就等于同时定义了下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即什么是下德?下德就是:“1、有为,2、有以为也,即有自己的私欲。”
      因此,不难看出,上德治天下,目的无私为公。所以,以百姓之心为心,大上,仅仅下知有之。而下德呢?恰恰相反,目的为私保皇,所以,以防止犯上作乱为纲,保皇权三纲五常,君叫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皇上圣旨下,则天下雌伏。
      到这里,已经不难看出,上德其实就是代指道学!而下德,则是儒学的代表。不过当时只有以礼制治国理论为代表的周公的周儒。
      两者明显公私对立,治世目的和路线完全相反。一个是:“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祭”,一个则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一个“百省”,一个“犯上作乱”,真可谓是立场对立鲜明,旗帜泾渭分明吧?!所以,太史公司马迁也毫不犹豫地断言:「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岂谓是邪?」
      具体到帛甲五千言,则第一章开门见山,白纸黑字:“故:去皮取此”!即去儒取道,去下德取上德,扬道绌儒。


    IP属地:北京2楼2021-06-26 13:27
    回复

        “老子天下第一”,这句话是唐太宗追根认祖的时候说的。见上图:
      其实,这是李世民的错觉。老子不过是为过关而默写出了《五千言》,交给关令尹喜交差而已。其真正的作者是西周周公时期,立论批判周公礼制并有过大治天下实践经验而“知天下之祭”的曾经王者:“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所以,李世民认过关的老聃为祖宗,这没问题,当然可以,但老聃并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乃属假冒伪劣。真正的第一,敢立论《五千言》全面批判否定周儒的礼治!以周公当时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而一言九鼎之西周开国元勋地位,敢与他唱反调者,不是曾经的王者,哪里可能有这种资格?不过,历史过于悠久,李世民公元598年,到周公活着的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间隔1700多年,认错祖宗,也算有情可原。
        只是老聃欺世盗名,被冒充《五千言》作者,已经2500多年了,连石头像都风化了,该去伪存真了吧?可惜始终不知敢与周公礼制唱反调的曾经王者也即作者到底是谁,几经探讨,始终难寻真相。为叙述方便,以后不妨就用“王道”代其名讳吧。这样,正本清源,《五千言》的作者就不再是冒名者老子,而是与周公同时代,华夏历史上真正的王者王道了。


      IP属地:北京3楼2021-06-26 13:31
      回复
        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1]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 [1] ,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建立管国,与蔡叔度、霍叔处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幼,由管叔鲜四弟周公旦摄政。管叔鲜与蔡叔度、霍叔处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管国灭亡。
          ——————
          确实有反对周公的,但不象有五千言作者这样的伟大先知。


        IP属地:北京4楼2021-06-26 13: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