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吧 关注:115,294贴子:600,753

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人逻辑思维混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28 17:10回复
    1 从文化角度考虑,两三千年来,中国人基本上是“散文式”思维,写文章只抒发情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几乎用不着论证。中国是散文、诗歌的大国,写这些东西不需要严格的论证。再加上中国人比较崇拜“圣人”,对圣人的话几乎从来不质疑。
    而西方人对逻辑学研究很深,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数学(主要是几何学)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们重视推理的过程。因此,总体上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比我们要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8-28 17:10
    收起回复
      2汉语的不确定性太严重。逻辑学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自己认为,逻辑学主要是使语言“变得”精确,避免不确定性的学说。但是,汉字太少。汉语是典型的单音节语言,单音节词汇占90%以上,所以,只能采用四声的方法来扩展词汇。采用四声后,也只能区分1千多个词汇,词汇的扩展余地十分有限。西方语言是多音节语言,多音节词汇占95%以上。多音节语言采用扩展音节的方法来扩展词汇,其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中国人只要学会6000个汉字,大概毕生就不会遇到多少生字了。而西方的大学毕业生,词汇量就已经达到3~5万个。5~10年之后,其词汇量要翻一番,达到8~10万个才能满足专业领域的需要。毛泽东选集四卷有66万多字,使用的全部单字只有2981个!
      用十分有限的词汇来表述无限的客观世界是汉语严重的不确定性之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8-28 17:13
      收起回复
        谐音字太多。汉语中99%以上是谐音字,只有16个汉字没有谐音字,如白(bai)、森(sen)、僧(seng)、佛(fo)等。语言学家赵元任(1892~1982)写过一篇《施氏食狮史》,讲了一个住在石室的诗士施氏,要食掉十个石狮的故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假如这个故事换用拼音文字来写,全篇都是shi,谁能读得出来?又有谁能听得懂?汉语严重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一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28 17:15
        收起回复
          多义词太多。汉语的词十有八九都是多义词,只有少量的单义词。“逻辑”一词传入中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就已经从单义词变成有6个意义的多义词了。
          汉语可以说是一个多义词的“染缸”,任何单义词经过这个“染缸”都会变成多义词。逻辑学是避免多义的学说,汉语却是制造多义的“染缸”。逻辑学与汉语背道而驰。汉语缺少逻辑基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8-28 17:17
          收起回复
            第三,汉语的语法太简单。与英语相比,中文强调意合,也就是意思上的连接,在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而英文强调形合,也就是形式上首先遵循严格的规范,句子和句子要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形式逻辑就源自于这种语法关系。汉语自古以来就没有语法学。现在的语法是1898年马建忠(1845~1900)按照西方语法学的模式,照葫芦画瓢地移植到汉语中来的。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学语法不如多读几篇范文。语法是逻辑思维之母,没有母亲,何来逻辑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8-28 17:19
            收起回复
              3,从历史角度来看,在人文进程中,汉字,做为象形文字,在进化成抽象的符号文字时错过了时机,所以,化石化地存在至今,被很多人认为成博大精深。其实它恰恰限制了中国人的抽象、逻辑思维,固化了国人的思考形态,使国人善于抒情而不善于推理,俗称脑子一盘浆糊。抽象能力决定智力程度,纯粹抽象决定更高的智慧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文明是比较原始的文明,与西方文明相比,从科学技术人文政治等创造性成果数量表象上都证明了这一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28 17:23
              收起回复
                中国古代没科学是由于没有形式逻辑,更没有产生非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所以也产生不出数学几何学。数学做为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抽象符号是大脑的体操”,数学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精准性,对于历来相信直觉、力求大概的国人而言,恰恰是非常宝贵、非常缺少的思维训练。数学思维的训练,是民族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个缺乏数学思维训练的民族,往往只能徘徊在前现代的思维状态之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8-28 17:24
                收起回复
                  看了《易经》,觉得中国人真聪明。那么几根横杠儿就能想出一套宏大的阴阳体系来解释世界。我相信这是他们的形式逻辑,象形文字制约了逻辑与实证的推演,祖先穷尽想象力发明了八卦,试图解释世界。想象力毕竟有限,八卦再完美,终究是陷入了思维的圈子。α,β,σ等符号才是上帝的礼物,是文明的密码、是文明的阶梯,从地心、日心 、天文望远镜、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大爆炸, 给人类一个机会造出通天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8-28 17:25
                  回复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哲人问了一个哲学问题:“什么是正确的思考?正确的思考和错误的思考怎么区分?”这个问题便产生了逻辑学。中国人从来没问过这个问题,所以是大家一块忽悠。谁也忽悠不倒谁,因为没有正确、错误的客观判断。“拿桔子和苹果比”。这就是国人的思维方式。逻辑混乱的一塌糊涂。思辨的结局是武力裁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8-28 17:28
                    收起回复
                      不讲逻辑,混乱的像一团麻,理不清、表面化、情绪化、无逻辑。却巧权谋、内阴毒、外仁义、内野蛮、是国人的特点。逻辑是法治的基础。当年有一句,领导句句是真理。逻辑何在?缺乏逻辑的语言,眼下处处可见。这就是民族的硬伤。也是文明发展最大的障碍。造成几千年来轮回、穷困、落后、无序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每到历史关键的十字路口,总是选择对自己最差的、危害最大的,说白了就是缺心眼。也正是没有逻辑,才产生出这样的自虐和虐人的两败俱伤的文化。西方人能质疑上帝,而我们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质疑,所以根本、也绝不可能产生逻辑思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8-28 17:28
                      收起回复
                        由于缺乏并且排斥严谨逻辑,中国一直以来只是个适应型民族,不是开拓型民族。我们那些以阴阳为标志的逻辑已经注定我们的命运。什么时候该阴,什么时候该阳,什么时候不阴不阳,什么时候又阴又阳。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庸之道。人人知道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根本达不成共识。世界乃至宇宙,普遍存在的真理,中国人因为没有逻辑,所以都敢蔑视,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悲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8-28 17:30
                        回复
                          几千年来,由于没有逻辑,让国人的意识变得主观意断、狂妄自大、贪婪无羁。黑格尔曾经说过,希腊文化是青年,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罗马文化是壮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那么,中国文化是什么呢?黑格尔认为是幼年。中国人在强者面前逆来顺受给了黑格尔极深的印象。“绝对忠诚,绝对正确”,占据了全部的头脑空间,已经缺乏思维能力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28 17:43
                          回复
                            最后做个总结吧!少数人逻辑混乱,可以理解为个体的智力问题。多数人逻辑混乱,可以理解为教育问题,整体环境的问题。而区域内几乎所有人都逻辑混乱,外界却不存在这个问题,那就完全是群体进化问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8-28 17:45
                            收起回复
                              我觉得我缺个首付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1-08-29 2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