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359贴子:93,933
  • 1回复贴,共1

功夫本自然,明知始天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明朝阳明子开心学之说,初涉此门者,均有不得要领之惑,今以自家观识,再提要领。
明时读书之人,官学均根植在孔孟四书五经,故而,阳明教人也大都以四书五经入手,疏通大义,从而反于学人自家真觉,真体,由此分渐悟,顿悟之资而讲说心学之要。
今日国人读书开蒙筑基,文字随简体中文,哲思随西哲之概念,技艺均依科技之便宜。故,世事周流,若直以古文随讲,不免又费注译思量。然心学终是自体自觉之学,本依人类古今中外之自然灵觉,辨由对错,好坏,你我,正反而生。在心学语境中,统摄为善恶两端,非只单立何善,何恶定义为固论。初学的朋友务必要注意,莫要单单流于字面名相而纷争。应以纯然本能之感,随书中古文体悟。方不流于纸面,不迷于烦思纠缠。
故而,阳明授学,常以静坐考验学人天资之能。静坐非是根本方式目的,而是教学人有一个自觉纯然的作为,何以?人本生于静,而终归于静。静乃随人终生体感,圣凡同此。静中能明觉此良知,动时方体会真切。若学人根本无此毅力去理会自家真觉,口说笔写的心学只能是拆东补西的文辞之能,并不能通达此心。
提领一,人凡思考,均依赖概念周全,然心学中论“知”,非只是一个思虑所得,人生而能吃,能动,非是思量而能,故而初学者务必注意,思与知,在心学论述中,有精微分辨,需待自家分辨,莫流于各家感念纷扰。
提领二,人本良知自足,阳明留此一学,乃是惠及学人的千古之言,《传习录》有言:于大事功者亦有大裨益。能窥其门径着,还需从此事事体觉真切,非是一蹴而就,也莫陷入有用无用之滞。
提领三,此心本无其体,论体、论用,一时同发,发而有端,牵连万绪。故而阳明又有言在先,发而中节谓之和。中,和之道,便是,体用一如。知为体,心便为用,心为体,知便尽其用。天下中外古今,无一人不是如此,无能知一事不是如此,故而,文辞只是外显,贩夫走卒、帝王将相日间运用,均此良知。明者无有自高之觉,但有自知之明,便是复了上古先民之清净真觉,并非自立一个圣贤标准去牵强模仿,此乃自明朝之后,阳明之说开人心智无数之根本所在。


IP属地:江苏1楼2021-10-15 18:12回复
    千经万学,日间琐事,均依此一知,能安于此知,至于诸事,便是致知格物,不需要另寻一个事物来格,既是所谓“事上磨”。知痛,便是知痛,知进便是知进,说痛,说痒,说进,说退,均是说此良知。故,阳明谓之“主一天理”。此知乃中外古今共体,人我圣愚无别,因已无所对,故再添一“良”,是谓阳明为困学者发明本觉。亦是天下之学精进之大头脑。于学科学,学物理,学化学,学农耕,学业务,并无丝毫阻碍。
    天下文辞,落笔有形,其形均取人意,而意本无一形,一念之间,百绪缠绕,如流星过隙,只是就形盛意,西哲,谓之“概念”,相概而论。而人有自好之能,言对,言错,只是万念参杂之结论。固于私念,则不能通人之意。故而有争,其实均是在自念之中自争,觉好,便已生了不好之隐伏之不好。故而,阳明曰,良知不明,是谓私欲蒙蔽。如,自觉钱好,便以为外物之钱本身就好的,便是固着于外。非是此钱真有如何之好,只是意随钱之流通,妄作种种消费,其实并为发生,只是一个知己所欲。故而阳明又云“人欲既天理”。天理流畅,千年一 往,若执着于一念,便好恶自生。


    IP属地:江苏3楼2021-10-15 2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