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吧 关注:16,956贴子:219,498

《五代十国全史》第八部分“三贤帝时代”(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制地图:951年天下形势


IP属地:云南1楼2023-04-17 22:25回复
    01、郭威治国
    破汉平慕容 一
    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十月(也就是边镐进潭州,马楚灭亡的当月),刚刚经历了火神淀之乱的辽国没有改变对后周的敌对政策,全面南侵虽然被叫停了,但还是派了一支五万人的辽国大军南下,与刘崇亲自率领的两万北汉军会合,取道阴地关,进攻晋州(今山西临汾)。
    后周的原建雄节度使王晏已经离任,新节度使王彦超还没有到职,于是由巡检使王万敢暂代晋州知州,与龙捷都指挥使史彦超、虎捷指挥使何徽等共守晋州。这三人中,王万敢曾任密州刺史(今山东诸城),在与南唐的交战中小有战绩,但要对垒辽兵,能力略显不足。何徽的记载比较少,应该是禁军中一个资格较老,但能力不算突出的将领,几年后,他将以一次非常糟糕的实战表现,为自己的戎马生涯画上一个耻辱的句号。所以,守军的真正核心是史彦超。史彦超性情粗犷,作战骁勇,胆气过人,可能是因为他的故乡云州,如今已沦陷为辽土的缘故,他在与辽军交战时,好像总有一种国仇家恨涌上心头的凶狠。
    十月十九日,辽、汉联军在晋州城北设下大营,三面包围了晋州。刘崇想赶在后周救兵到达前拿下城池,所以一到城下就将军队分成几个批次,昼夜不停地攻打。然而,晋州果然是块硬骨头,王万敢在史彦超等协助下军令森严,布置有方,不但一次又一次挫败联军的攻势,而且让城中百姓也相信晋州能够守住,全城因此秩序井然。眼看对晋州的攻打连连受挫,刘崇既着急又担心:后周援军什么时候会来呢?他请辽军大将萧禹厥派出大量游骑,南下直至绛州(今山西新绛)附近,进行侦察和骚扰。传来的消息让刘崇稍稍心安:游骑在前方迟迟没有见到后周的军队。
    郭威大约在十一月初,得知晋州正在遭受围攻,当时便决定出兵救援。不过由谁来担任主帅呢?在后周开国过程中,功居第一的宰相王峻自告奋勇,表示愿意率军出征。王峻这个人可能是年轻的时候靠唱戏谋生,委屈求全的人下人当太久了,现在终于大富大贵,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弹,行事非常高调,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嚣张。王峻有什么建言,通常都要郭威马上批准,稍有延迟就会露出非常不高兴的样子。郭威与王峻相知日久,以前还称大自己两岁的王峻为兄,自然深知这位老兄弟的为人,也时时包容,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这次也同样爽快答应。
    经过短暂而紧张的准备,郭威于十一月六日,正式任命王峻为主帅,尚未到晋州上任的节度使王彦超为副,指挥晋州战事。临行前,不知是王峻的要求,还是郭威的主动,这位大周皇帝还特别吩咐诸将:一、在前方,王峻就代表我,所有参战将领都要完全服从王峻的指挥;二、王峻有权根据战况,临机应变,不必死守出兵前制定的计划;三、王峻有权挑选自己满意的人员,建立指挥部班子,不用向朝廷报告!
    历史上,得到皇帝如此高强度授权的前方主帅并不常见,王峻可能把这当作了军中老弟郭威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但郭威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会和王峻的看法一样吗?
    很快,就出现了让后周皇帝不安的迹像。手握全权的王峻,好像对于晋州面临的危局丝毫不放在心上,他带着大军刚刚走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就停下了,一连十多天只是摆酒设宴,吃吃喝喝,再不向前方挪动半分。郭威很焦急,如果王峻迟迟不动,晋州失守怎么办?于是他派使节到陕州,通知王峻:自己将于十二月三日御驾亲征,经河内,出泽州,与王峻在晋州城下会师,与敌决战!
    朕都要亲至晋州,你总不能再拖延了吧?
    王峻将使节叫到身边,悄悄对他说:“晋州城池坚固,守军也不弱,刘崇不可能轻易拿下。辽兵善于野战,但攻城能力不强,现在他们初至战场,士气还比较旺盛,仓促与他们野战,没有足够的胜算。我现在驻军于陕州,并不是胆怯,而是要等待时机。汉、辽联军顿兵坚城,久攻不下,士气必然再而衰,三而竭,那时我军再出战,可保必胜!另外,陛下开国不久,决不能轻易离开京城。倘若大驾一过汜水关,慕容彦超在后方突然起兵,杀进汴梁!大事就完蛋了!”
    使者回报,郭威猛然醒悟,狠狠给了自己一记耳光:“这个蠢货,几乎坏了我的大事!”


    IP属地:云南2楼2023-04-17 22:25
    回复
      破汉平慕容 二
      果不其然,此时此刻,不久前被郭威盛赞为“危乱见忠臣之节,疾风知劲草之心”的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正在兖州城内为造反做着兢兢业业的准备。招兵买马,囤积粮草这些常规操作就不说了,他还在府库内制作了大量的“银子”,以备为有功的部下赏赐之用。
      为什么这里的“银子”要加引号呢?这涉及到慕容彦超与一位古代科研技术人员的故事。从前面我们写到过的那些事迹,朋友们可能以为慕容彦超就只是个自大没谱的楞头青,但其实在另外一些方面,刘知远这位同母异父的弟弟是个智商很高的机灵鬼。
      比如说,为了多渠道的增加收入,慕容彦超出资开设了一家当铺。有个懂技术,胆子又特别大的骗子,居然在铁块的表面镀了一层银,然后冒充银子去节度使大人开的当铺里典当换钱。当铺打烊后清点财物,不小心磕碰了一下,蹭掉了表层的镀银,这才露出里面的黑铁本色!当铺主管不敢隐瞒,赶紧将此事上报。慕容彦超知道此事后,灵机一动,命当铺主管连夜悄悄在当铺的库房外墙上打了一个洞,并将里面的东西都搬走。第二天,慕容彦超公告全城:昨夜当铺被盗,所有财物均被窃走!但节度使大人爱民如子,宁可自己赔钱,也不会让典当的客户蒙受损失,所有客户只要拿着当票来到当铺,当铺照样按单赔付!那骗子信以为真,敢情自己的假银子没被发现,还被盗走了,真是好极了!没想到一份假银子还能来回赚两份钱!骗子兴冲冲地拿着当票来换钱,一到,自然就被认出拿下。
      骗子以为自己惨了,谁的钱都敢骗,估计能落个全尸都得算节度使大人宅心仁厚。然后他见到了慕容彦超,慕容彦超说出了一句李云龙的名言:“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人才是宝贵的,这个骗子之后就被慕容彦超留在府中,作为高级技术人员,专门为自己点铁成银,凭空大赚。不过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逐渐发现,节度使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银子的秘密,私下里将慕容彦超的“银子”称之为“铁胎银”,成为五代最知名的假币。
      虽然不缺“银子”了,但这些“银子”购买力如何,大家可想而知。而且对于造反更重要的军力,慕容彦超显然也不够强,他需要寻找盟友。为此,慕容彦超数次派出密使,前往北汉,打算与自己兄弟刘崇协调行动。但郭威出于对慕容彦超的“绝对信任”,早在从兖州前往河东的条条大路上都设下了重重关卡,严防死守,结果这些密使全部在中途被截获,没有一个人完成使命!
      久久得不到北汉方面回应的慕容彦超只得换一个目标试试,又派手下假装成商人,前往南唐求助。这次慕容彦超有了收获,南唐皇帝李璟正陶醉于灭楚的成功,雄心万丈,立即许诺:“只要慕容彦超起兵反周,南唐军队一定会提供支援!”不过,我们已经知道,南唐军队马上就将迎来丢人现眼的湖南之败,所以李璟实际能够提供的支援,是比较有限的。
      而且,慕容彦超与南唐联络的事,也很快被郭威察觉,后周朝廷再次派出使臣到兖州,告知慕容彦超:天子指天发誓,对你的忠诚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怀疑,你完全不用担忧!
      靠,郭威那小子发誓有用吗?是谁发誓说“自古岂有雕青天子”的?不过既然都是做戏,慕容彦超也很配合地演了个全套:他对皇上的信任“感激涕零”,再派都押牙郑麟前往京城,献上一封密信,以证明自己对后周朝的忠贞不二!
      从密信的内容上看,这好像是天平节度使高行周写给慕容彦超的,这个“高行周”在里面大骂郭威,表示愿意和慕容彦超联手推翻后周朝!郭威看罢,不禁哑然失笑:谁不知道你慕容彦超和高行周有仇啊?高行周就算有想法,也不可能和你联手啊!这离间之计也太不高明了。郭威直接命人将这封假信送到郓州交给高行周,老将高行周赶紧上疏叩谢天子的明察秋毫,并表示慕容彦超若反,自己将尽全力帮助朝廷平定叛乱!


      IP属地:云南6楼2023-04-18 20:30
      回复
        破汉平慕容 三
        到了这个时候,慕容彦超迟早要反,在后周朝中已经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只是他为什么还没有动手呢?
        我猜想,慕容彦超迟迟不动手,可能是吸取了上一个在山东造反失败的前辈杨光远的教训。当初,杨光远就是在耶律德光的大军刚刚南侵,辽晋交战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就匆匆起兵。谁料辽兵被后晋军打退,原以为能里应外合的杨光远落了个孤立无援,即便仰天高喊:“皇上,皇上,你误了光远!”也召唤不来契丹人,免不了自己的一死。因此,慕容彦超应该是在等着看晋州战事的胜负,如果辽、汉联军大胜,打过黄河;或者如王峻所说,郭威离开京城,中央空虚,慕容彦超极可能就动手了。但在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前,还是只要整军备战,不要轻举妄动的好,毕竟只要我不造反,郭雀儿也没有动手的口实,嗯,对吧?
        十二月十三日,北方来的冷空气突然席卷华北,气温骤降,下起了大雪。在陕州多日不动的王峻,觉得战机已到,便突然率领大军开拨,北渡黄河,进抵绛州。在绛州与晋州之间,还有著名的天险蒙阬,昔日魏道武帝拓跋珪曾据蒙阬之险大破后秦主姚兴,使后秦因此由盛转衰。王峻最担心的,也正是刘崇会不会像拓跋珪一样,派军队驻守蒙阬,阻住自己的进路。十二月十八日他让大军暂留,只命前锋大将药元福率三千轻骑在前面探路:如果蒙阬没有敌军,就赶快回报,如果有敌军,就赶快回来。不多时,药元福派飞骑回报:先锋已越过蒙阬,没有敌军!王峻大喜:“我成功了!”
        正如王峻所料,刘崇和萧禹厥攻打了晋州五十多天,仍然拿不下来,士气本已降得很低。此时又遇上大雪漫天,附近的百姓经历过反辽大起义的洗礼,都已经磨练成精,纷纷钻进山寨与辽兵对抗,平地只留下一些空荡荡的村庄,连“打草谷”的价值都没有!事已至此,还要我们呆在这大野地里享受饥寒交迫的待遇吗?就在这人人怨声载道,个个思乡欲归之时,他们突然得知:后周大军已经越过蒙阬,马上就要杀到了!
        刘崇、萧禹厥见大势不妙,连夜烧营退兵。等第二天王峻大军到达晋州,围城的辽汉联军已经跑的一个不剩。守城的史彦超建议王峻:应该马上追击辽汉联军,不使其轻松逃脱。王峻迟疑了一阵后,派药元福、仇弘超、陈思让、康延沼等四将率轻骑追击,在霍邑(今山西霍州)追上了撤退中的北汉兵(没提到辽军,可能是辽军走在前面,让北汉军负责断后吧)。一交战,后周军队果然势如破竹,此地地势险恶,慌不择路的北汉兵四散奔逃,有的坠崖而亡,有的滚落山谷,留下一路的尸骨!
        药元福大喜,催后军赶快跟上,扩大战果!但康延沼胆怯,拖了后腿,他对药元福说:“前面地形险窄,很可能有伏兵,反正我们已经胜了一场,不如先回去与主力大军会合,再慢慢考虑进攻的事。”药元福怒了:“刘崇率其倾国之众,加上胡人的骑兵,大举南下,打算一举拿下晋、绛之地。现在他气衰力竭,大败而归,正是将其一举扫灭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将来一定后患无穷!”前方两员大将正争吵间,王峻的命令到了:“穷寇勿追,命前军乘胜回师。”辽、汉联军才算将大部分军队安全撤回。
        回到太原一清点,辽军有十之三、四没回来,主将萧禹厥越想越气,就找了手下一个看着不顺眼的酋长,宣布战败全都是他的过错,将他钉在门板上游街示众,折磨十天后才斩首!刘崇的损失虽然更惨重,但他来不及追究责任,只能陪着小心,送给辽兵大量财物钱粮,免得他们将火气发泄到自己的地盘上。好容易将辽兵送走,刘崇再回头一看,辛苦数年攒下的家底已荡然无存,只能默默叹息:看来上天是不想让我复国了!


        IP属地:云南7楼2023-04-20 00:18
        回复
          破汉平慕容 四
          第二年(公元952年)正月(孙朗、曹进发动兵变的那个月),慕容彦超惊闻辽汉联军在晋州战败,很显然,造反的有利时机不是接近而是更远了!他更加担心自己的安全,虽然不敢造反,但扩充军队,加固城防的工作却更努力了。他给手下将领发了很多军旗,让他们招安附近的山贼、土匪,补充进军队,又调动了大批民夫,开挖沟渠,引导泗水注入兖州的护城河。
          但慕容彦超还是想简单了,你以为你只做准备,不真动手就的没事了吗?正月七日,打退辽汉联军,暂时已无后顾之忧的大周天子郭威突然下诏,宣布曾被他表彰过很多次的“大忠臣”慕容彦超招集土匪袭击四邻,已经发动了无耻的叛乱!从此刻起剥夺其一切官职爵位,同时任命曹威为主帅,会同药元福、史彦超、向训等大将讨伐兖州!就这样,慕容彦超在他还不想造反的时候,却无可奈何地被造反了!
          慕容彦超懵了:我都还没动手,郭威就先下手为强了?前两天的诏书中还是说不尽的甜言蜜语,就算全都是虚情假意,你好歹中间给个过渡嘛!难道是我的选择错了吗?
          不久前,泰宁节度判官崔周度曾劝诫慕容彦超说:“鲁地自古便是诗书之国,民风仁弱,自伯禽(鲁国初代国君)受封以来,从来没有过称霸诸侯的经历,但如果以礼义自守,却最能持久。您与朝廷之间,并无深仇大恨,天子又多次向您下诏示好,消除误会,您又何必自己吓唬自己?您只要取消战备,遣散新募的军队,坐在这里,便可安如泰山!如果扩军备战,挑衅朝廷,那杜重威、安从进、李守贞这些人的下场难道您都没看见吗?”
          当时,慕容彦超的反应是勃然大怒,认为崔周度吃里扒外,没安好心,想把长官推进火坑!他虽然暂时没有加罪于崔周度,但心里记下了这笔账。
          那么,如果慕容彦超采纳了崔周度的建议,他有没有可能活命?也许差不多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可以给我们作为参考。
          后汉太后李三娘有个弟弟叫李洪信,原任保义节度使,在汉隐帝刘承祐诛杀史、杨、王三大臣的时候,他也跟风在自己辖区内搜捕三大臣同党,杀了不少人。但他没想到郭威那么快就起兵,后周朝顷刻间就取代了后汉朝!在郭威主持下,史、杨、王三人得到翻案,重新变回“忠臣义士”,李洪信因此惴惴不安,深恐作为有污点的前朝外戚而受新朝到追究。但他不同于慕容彦超,平日捞钱多用于享受,少用于养兵,手下只有不到一千人的亲军,实在不敢轻举妄动。
          等郭威派王峻救援晋州,抽调附近各藩镇的军队参战,已调任永兴节度使的李洪信也被抽走数百亲兵,更加兵微将寡。李洪信带着忐忑的心情,等来了后周军晋州大捷的消息,仗打完了,那被调走的亲兵是不是应该调回来了?没想兵是调来了,却不是原先调走的那批亲兵,郭威从中央禁军中另抽出一千余人,进驻长安,补充给永兴镇。
          李洪信大惊,他评估了一下形势:造反?肯定是死路一条!逃亡?多半也逃不掉!思来想去,李洪信选择了高举双手,放弃手头那点儿可怜的兵权,进京朝见郭威:我证明自己没危胁,能饶过我吗?结果,郭威果然再也没有追究李洪信的责任,给了他一个左武卫上将军的虚职,长住京城。之后,李洪信还活了很久,活过了整个后周朝,活到赵宋时,才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善终。
          李洪信的故事说明,郭威并不像刘知远那么心狠手辣,并不是一个非要将潜在政敌赶尽杀绝的人,慕容彦超其实是有机会从老虎背上平安下来的,只不过那机会已经让他自己错过了。


          IP属地:云南8楼2023-04-20 21:47
          回复
            破汉平慕容 五
            回到正题,眼见后周大兵压境,刚刚败走的辽国和北汉多半是指望不上了,那南唐呢?李璟倒没有食言,在第一时间便派出了一支援军(此时距离李璟宣称自己将“终生不用兵”的时间还差九个月),不过数量不多,只有五千人,越过唐周边界,攻入下邳(今江苏邳县南)。还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这支出征的南唐军队就听说后周大军将至,他们的表现极为拉胯,不敢迎战,急忙掉头又退回南唐境内。可后周将领张令彬不依不饶,仍率军追入南唐国境,败唐军于沭阳,杀一千余人,生擒唐将燕敬权。
            稍后,郭威下令将燕敬权放回南唐,并让他去给南唐皇帝带个话:“忘恩负义的叛臣,本应该遭全天下所唾弃!想不到你们却不辩是非,要去帮助叛贼,唐国在天下人眼中会变成什么样子,不觉得失算吗?”正为败仗而忧心的李璟又羞又愧,好在看起来郭威并没有要以此为口实对南唐开战的意思,李璟也就赶快示好,下令将这几年从中原流亡到南唐的人,都礼送回北方。至于以前答应过救援慕容彦超的事,当然不再算数了!
            正月十五日,后周的讨伐大军抵达兖州城外,慕容彦超出城迎战,一交手就被击败,只得退回城中。随后,讨伐军沿着兖州城外修筑长墙,慕容彦超知道长墙一旦完成,城池就会被围死,于是又不顾一切地数次开城出击,欲破坏筑墙工程,但每次都药元福打败,赶回城中。十多天后,筑墙工程完工,慕容彦超已经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解围了。
            既然突围无望,就只有固守待援,辽、汉、唐三国,总不可能都放弃与后周的战争吧?现在要做的,只有坚持,坚持的越久越好。要坚持的久,自然需要消耗很多钱粮,于是慕容彦超开始放下底线,开始在兖州城内大刮地皮,强夺民财。那除了自己,这兖州城内最有钱的人会是谁呢?慕容彦超认为,应该是自己的老朋友,前陕州司马阎弘鲁。
            前面说过,慕容彦超有个曾用名叫“阎昆仑”,据说那是因为他年轻时为了往上爬,曾去拜梁晋争雄时代的名将阎宝为义父,故冒姓阎。而阎弘鲁,就是阎宝的亲儿子,双方很可能曾经称兄道弟。阎家祖籍郓州,阎弘鲁从陕州退休后,想回乡定居,慕容彦超闻知,非常热情地邀请他来兖州居住,反正兖、郓相距不远,阎弘鲁也就同意了。
            阎弘鲁初到兖州时,慕容彦超仿佛牢记义父之恩,对他极为照顾,提供了一切便利,两家来往亲密。但稍后,慕容彦超听说阎弘鲁的儿子阎希俊,正在郭威义子柴荣的手下当幕僚,心里就非常不高兴。等后周大军兵临兖州城下,慕容彦超打了败仗,毫不讲理地就把气撒在阎弘鲁身上:“你叫你儿子到朝中告我的黑状,想害死我满门吗!”
            阎弘鲁大惊,急忙献出全部家产,希望能以此避祸。慕容彦超清点完后,认为阎家的钱不止此数,一定还有隐瞒,便派判官崔周度去搜查阎家,把隐藏的财产找出来。崔周度无奈接了这个差使,只得对阎弘鲁说:“你是死是活,就看交上去的钱是少是多,都到这个时候,就别舍不得这些身外物了!”阎弘鲁不是舍不得,而是手里确实没钱了,他只好转身向自己的妻妾们下拜,流泪哀求:“你们谁还藏有私房钱的,请都拿出来救我一命吧!”他的妻妾们也哭着回答:“真的一文钱也不剩了!”看罢这一幕,崔周度回报:阎弘鲁确实已经交出了全部财产,再无余钱了!
            慕容彦超不信,下令将阎弘鲁及其妻妾下狱,不交待藏匿的余财就不放人!阎府有个奶妈无意间挖到一条金臂链,赶紧献出想救主人一人。这下子,慕容彦超大为得意:看我明察秋毫吧,阎家藏起来的财产一定还很多!不打不会交待!最后,阎弘鲁终因再也交待不出藏金之地,在义兄弟的大狱中受尽酷刑,全身溃烂而死!但慕容彦超还不肯罢休,他又想到另一个人,这崔周度先是劝自己自削兵权向朝廷示好,后又包庇阎弘鲁帮其隐藏家产,实属罪大恶极,于是又将崔周度斩首!
            自然,阎弘鲁只是一个代表,不是全部,战事开始,兖州城中有不少人被这时代的一粒粒灰当头砸中,纷纷家破人亡!不过即使如此,慕容彦超对兖州的防守仍然十分得力,讨伐大军攻打了两个多月,也没有明显进展。郭威担心此战如久拖不决,辽、汉、唐有可能再次出兵干涉,于是与群臣商议,打算亲征兖州,尽快解决掉慕容彦超。郭威话一出口,朝中资格最老的宰相冯道反对,认为已经进入夏天,天气炎热,天子最近的身体又不是太好,不宜远征。郭威便道:“贼寇不可久留!如果我不去的话,就让我在澶州的儿子代我出征吧。”


            IP属地:云南9楼2023-04-21 22:03
            回复
              不知道哪个字犯了百度的天条,只得发图


              IP属地:云南10楼2023-04-22 23:15
              回复
                破汉平慕容 七
                对于郭威的的这个决定,李重进没意见,但有人有意见。不久前从晋州凯旋而归的宰相王峻,又发挥了他传统的“不高兴”技能,提醒自己皇帝哥们:“慕容彦超是久经沙场的悍贼!曹威拿不下他很正常,更换前方统帅是可以的,但国家大事,岂容儿戏?总不能换个更没打过仗的人吧?”
                王峻的意思,其实是想让自己再度出任大军主帅,统兵出征。毕竟在这个年代,担任大军统帅,积累军中声望,其潜在的好处不可限量!郭威从初掌帅印到黄袍加身,才用了多长时间?虽然王峻此时未必有这种非份之想,但这样明显的好事怎么轻易让给别人?尤其还是自己一直不喜欢的柴荣!
                郭威被王峻这一阵抢白,半晌没言语。他又不能说王峻讲的没道理,毕竟柴荣从没有过指挥作战的经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要让声望已经很高的王峻再当主帅,就不怕将来王峻复制自己的成功老路吗?片刻之后,郭威终于做出决定:还是由自己亲征,王峻以副手身分从征,讨伐慕容彦超!
                五月五日,后周皇帝郭威留下李谷、郑仁诲、郭崇威守卫京城,自己带着王峻、冯道等重臣出师东征。快到兖州时,慕容彦超的仇人,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带着天平军赶来军前会合,向皇帝进献酒食,并请求担任大军的先锋!郭威盛赞了高行周的忠勇,但没有同意,毕竟高老将军已六十七岁,身体也不太好(两个月后,高行周即病逝),不比当年了。五月十四日,郭威到达兖州城下,然后派人向城上喊话,表示慕容彦超只要马上投降,还可以免其一死!
                慕容彦超当然很在乎自己的命,但他实在信不过郭威的承诺,不敢轻易投降。而且,除了担心郭威言而无信外,慕容彦超还刚刚找到别的“靠山”。在不久前,他曾请了一位术士来看过自己的运势,那术士察颜观色,顺着他的心意一顿胡侃,忽悠曰:“如今镇星(指土星)运行到角、亢,角、亢正是兖州的分野,其下有大福!所以大帅不用担心,一定能否极泰来,化险为夷!”
                我有点儿奇怪,这才过去几年,慕容彦超难道就想不起李守贞和总伦和尚的故事了吗?他一听到这顺耳的话就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大喜过望。随后,慕容彦超命人用最快的速度,在城中建起一座镇星祠,同时家家户户都要竖起黄幡(术士认为:黄是土的颜色,竖黄幡可以让土星高兴),自己更是一有空就钻进镇星祠,钻进自制的信息茧房,向着十多亿公里外的那颗遥远行星焚香祷告。
                所以,就算你郭威再厉害,我有土星老大罩着,你能耐我何?至于土星老大有没有意识?听没听见你的祈祷?肯不肯罩着你?慕容彦超全未放在心上,有此底气,他便让手下破口大骂,把前来劝降的人骂回去!
                先礼不成,那就只能后兵了。五月十五日,郭威下令发起强攻,兖州攻防战进入白热化!城下,郭威亲临一线,冒着飞石流箭指挥攻城,有极得军心的天子亲自督战,后周军队士气高昂,攻势如潮!城上,慕容彦超也同样登城指挥防御,凭借着征战多年的经验,他感到了一阵不祥:照这种打法,如果土星没有及时显灵的话,这城池恐怕坚守不了几天!
                于是慕容彦超向麾下将士许以重赏:“你们一定要拼命顶住啊!我府中有的是堆积如山的银子!只要能保住此城不失,我就将那些银子全都赏给你们!”但麾下将士听罢,一点儿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还悄悄在私下议论:“就侍中大人那些裏了层银皮的铁块,有什么用?用它就想买我们的命?”结果,守军的士气反而降低了,开始不断有士兵乘着战斗间歇,悄悄出城投降。
                经过数天激战,到五月十九日,郭威感到叛军已是油尽灯枯,大军克城在即,决定乘此机会顺手干一件他很可能预谋了很久,说大不算大,但要说小也绝对不小的事。
                当天深夜,皇帝的御帐中传出一声惊呼,护卫的将领大惊,急忙奔赶进御帐,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只见郭威对众人说:“我刚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见到一个容貌奇伟的长者,身穿王者冠冕,对我说:‘陛下明日必得此城。’有这样好兆头,明天都给我拼吧!”


                IP属地:云南11楼2023-04-23 22:11
                回复
                  破汉平慕容 八


                  IP属地:云南12楼2023-04-24 22:28
                  回复
                    广顺之治 一
                    这也是五代的第一次,终于有一位皇帝意识到软约束力的重要性,并且开始认真着手建设了!虽然这种建设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不可能在短期内见到明显效果,而郭威和他的继承人余寿又都太短,后周王朝并没能享受到这种改变带来的福报,但让后周朝之后的下一王朝受益匪浅!这一段历史在后世之所以被叫作“五代”,而非“六代”、“七代”……在某种程度上,是与郭威此时的远见卓识是分不开的。
                    既然要重新向天下推广儒学,那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要身体力行地去推行仁政,去实践孔子“仁者爱人”的理念,才能真正取信于天下之人。所以郭威在很多能代表仁义之君指标方面的表现,都超过了他之前的任何一位五代皇帝。
                    为提倡节俭,郭威在登位之初,就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都搬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在大殿之上打碎!一边打,郭威还一边痛斥:“身为帝王,怎么能用这些东西!”然后,郭威吩咐:今后,再也不许任何人向皇宫进献此类物品。登位六个月后,郭威又开列了一张长长的清单,禁止了各地几十种美食、特产的进贡,大大减轻了贡品出产区的额外负担。至于这些举措会不会降低皇帝自己的生活品质,郭威是这样说的:“我本是穷苦人出身,如今侥幸当上皇帝,怎么能为了自己的享受,就去让百姓受苦呢!”
                    五代有一项延续时间很久的“临时性”税赋,叫作牛租,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朱温都还只是宣武节度使的时候。那时,朱温统领大军进攻杨行密,虽然在战场上没取得什么象样的战果,但也对淮南的经济进行了大肆破坏,光耕牛就抢了几万头回来。班师之后,朱温将抢来的耕牛分配给自己辖区的农夫,但不是白给,分到牛的人家每年需要交纳一笔租金,也就是牛租。
                    就当时而言,如果不考虑被抢的淮南的百姓,那么朱温的做法还是比较合理的。但问题是,收牛租的口子一开,就停不下来了。后梁收,没问题,可后梁亡了,后唐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无功受禄,反正接着收。然后呢,后唐亡了后晋收,后晋亡了后汉收,等到郭威当上皇帝,牛租已经收了六十多年!
                    看过本文的朋友应该都清楚,这六十多年中原大地经历了多少次惨绝人寰的大灾大难?经常性决口的黄河和不时肆虐的蝗灾、旱灾都只能算上不了台面的小角色。横征暴敛的军阀和打家劫舍的乱兵土匪,乃至肆无忌惮制造“三光”的打草谷契丹兵,共同将这几十年的神州大地染满了血色!
                    试想,在这种连人都经常变成食物的大环境中,当年那些从淮南强制移民到河南的耕牛一代们,不被饥民或兵匪宰杀吃掉,还能够找到配偶,并且生下牛二代、牛三代,成为天选之牛的机率能有多大?不说稀松平常吧,至少也是绝无仅有!所以,绝大多数被迫缴纳牛租的人家,早就没有牛了,但习惯了不讲理的五代官府仍然会定期向他们收钱。可能因为牛租收取的范围不算广吧,此前同样被认为有爱民之心的李嗣源执政时,也不曾触动到它,直到细心的郭威当政,才总算将这笔早已不合理的杂税给停了。
                    比起牛租,郭威关于牛的另一项改动,受惠的人更多。出于很好理解的原因,五代时军用物资的消耗量很大,而其中有一项常用物资,就是牛皮。牛皮既可用于制作轻便的皮甲,或覆盖在战船、战车上,充当防火隔层(如本文提到过的“贺壞水堡”),还能熬成胶,在大量军械制造中充作粘合剂。
                    因为战争频繁,军队对牛皮的需求居高不下,而中原耕牛的保有量却持续走低,于是,五代各朝为保障军用,对牛皮征收和使用,出台的制度越来越严厉。
                    在后梁时,还是国家出钱向民间购买牛皮;到后唐时,因为财政困难,改用盐来购买牛皮;到后晋时,朝廷认为:向国家上缴牛皮是每个养牛户的光荣义务!还要什么钱?所以改为无偿征用!到了法令最严苛后汉朝,更将牛皮征收制度彻底发展为暴政:民间牛死之后,胆敢私藏牛皮不上缴,数量超过一寸的,即行斩首!可即使如此,收上来牛皮还是达不到需求,后汉朝干脆缴纳牛皮的任务当成一种特别税摊派到民间,每年都有定额,完成不了就砍头!在那几年,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就因为完成不了上缴牛皮的任务,而家破人亡!
                    好在人们终于熬到了后周朝。郭威认为,国家确实需要牛皮这种物资,民间也需要。但牛皮出在牛身上,国家首先得有人养牛才行。如果国家的制度,让养牛无利可图,甚至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哪谁还愿意养?没有了人养牛,牛皮还能靠横征暴敛不断变出来吗?于是,郭威首先将牛皮的征收标准,降低为后汉朝的三分之一,实在没有的,也可以用钱或粮代替。征收减少后,民间多出来的牛皮,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只要别卖给敌国就行,原先专用于征收牛皮的官方机构“巡检牛皮节级”全部撤销。取消牛租和对牛皮买卖的开禁,让养牛重新变得有利可图,中原的耕牛数量终于越过后汉朝的谷底,开始稳步回升,也为这个时代中原农业的全面恢复助了一臂之力。


                    IP属地:云南13楼2023-04-26 23:24
                    回复
                      广顺之治 三
                      郭威因为亲情而对贪腐手软的事,更明显地体现在被他叫作“叔父”的归德节度使常思身上。常思在当时的节度使级高官中,也是出了名的贪婪,在各地任职,唯以聚敛为务。有一次,常思从宋州调任青州,临行前因为有一笔敛财项目还没有收到手,便奏报郭威说:“我在宋州征收熟丝四万两,都是用来进贡的,现在还寄存民间,等我走后请陛下催促他们赶快上缴!”郭威听罢,不置可否,等常思一走,马上派人到宋州张贴告示,通知百姓:“凡是常思在任时于税外私自征收的项目,全部撤销!已经缴纳了的,也全部退还!”
                      但是,郭威终究没有处罚常思,而常思的厚脸皮,也没有因此感觉不适。
                      除了亲情,时势、权谋等因素,更能干扰制度建设的公平性,比较典型的,如后周的第二号开国功臣王殷。
                      在火神淀之乱发生前,为防备辽国的大举南侵,郭威任命王殷为天雄节度使,邺都留守,代替自己没有实战经验的养子柴荣坐镇河北,准备抵抗契丹。可随后,因为辽主耶律阮暴亡,辽军对河北的入侵并没有发生,但王殷还是就此留在了邺都。这时的王殷,除了节度使的头衔外,还身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并有权节制河北各藩镇的军队,其权力、地位与造反前的郭威几乎不相上下!
                      与当年郭威不同的是,邺都的新留守看起来很贪财,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巨大权力,在河北巧立名目,从民间搜刮了大量财富,填充进自己的私囊。王殷捞钱的数目虽然没有记载,但以常理推测,肯定不是叶仁鲁贪污的小钱能比的。
                      老资格的成德节度使何福进,对这位上司的所做所为非常愤慨,悄悄将王殷在河北专横跋扈、大肆敛财的种种劣迹报到京城,这让郭威非常为难。王殷的声望地位,可远远不是叶仁鲁、郭彦钦、甚至常思能比的,鉴于后唐以来数朝亡国的经历,郭威也不敢轻易拿手握重兵的重臣开刀。但如果对这么恶劣的榜样完全置之不理,天下官员能不有样学样?又如何改善糟糕的官场风气,为新朝开创新气象?思来想去,后周皇帝只是派人去告知自己的这位大功臣:“朕离开邺都的时候,仓库里储存的财物还很多,卿与国家休戚与共,需要多少从里面随便取就行了,何必担心不够用,还要去强征那几个小民的钱呢?”
                      总之,公款随你挪用,但小民就不要盘剥了!王殷是否听从了郭威的劝告而有所收敛,从此对治下的百姓好了一些?因史无明文,我也不知道。但从王殷后来的一些表现看,他可能没把郭威的警告太当回事。
                      由以上几个实例,我们可以大致推断:比起之前的后晋、后汉两朝,郭威时代后周的吏治有所改善,但改善的程度依然有限,地方官员,特别是依靠军功起家,手里有兵的地方大员,无视国法,在自己辖区内推行土政策敛财的事,仍很常见。很多积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如果坐镇地方的二号功臣,都能让郭威对他一时没办法,那么留在朝中的一号功臣,被郭威尊称为兄的王峻表现又会如何?这么说吧,和王峻一比,那王殷实在是太低调,太本份了!
                      开国时的功绩就不用说了,之后,挫败辽国与北汉南侵的晋州之战,是由王峻指挥的;后周有可能涉及存亡的关键时刻,提醒郭威要注意慕容彦超的又是王峻;在平定慕容彦超的会战中,尽管是郭威御驾亲征,但最先攻入兖州的还是王峻!这接二连三的大功,以及郭威对他的特别尊敬与推崇,都让王峻的自我感觉极其良好。此时的王峻,身兼枢密使、同平章事两大核心要职,同时遥领平卢节度使,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还时时要求唯一在上的那个人也要对自己言听计从!不经意间,王峻在朝中的地位,已经与巅峰时期的郭崇韬、安重诲两位前辈不相上下了!


                      IP属地:云南16楼2023-05-04 08:40
                      收起回复
                        广顺之治 四
                        王峻在这个显赫的位子上都做了些什么呢?首先当然是与郭、安两位前辈一样,排挤掉那些有能力、有功绩,有继续上升的空间,有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地位的人。比如郑仁诲,长期担任郭威的幕僚,以其智谋参谋军机,很受郭威的信任,一看就很讨厌;比如李重进,郭威的外甥,骁勇善战,在禁军中有职务继续往上升的潜力,必须阻止;比如向训,追随郭威的时间比王峻还早,同样在击败北汉和平定慕容超彦时立过功,也是个需要压制的对象。
                        所以,王峻也时不时提醒郭威,这三个人不堪大用,三人的职务也就很长时间没什么提升。谁知平定慕容彦超后不久,王峻发现一向驯服的郭老弟突然不听话了,竟然打算同时给郑、李、向三人升职!王峻大怒,马上上表辞职,有他们就没我,你看着办吧!然后也不管郭老弟批不批准,王峻直接罢工回家!王峻当然不会真想退休,所以就在同时,他向各地藩镇寄去多封密信,命令他们造势,配合自己。王峻此时对地方可怕的支配力尽情展现,在他辞职的一、二十天内,各地藩镇的特使前后不绝,飞骑而至,都强调咱们大周绝对不能没有王峻,如此的大贤臣大忠臣如果离任,天下就危险了!
                        看着各地不断压上的奏章,郭威也颇为震惊:王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已经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了吗?郭威可能在哪一刻,已经认定王峻终不能久留,但其势力已强,暂时不能轻易下手。于是,郭威派人去王峻家中,请其复职。一次,王峻不来,两次,王峻不来,三次,王峻还是不来!郭威派人问他:“一定要我亲自到你家中去请你吗?”到这一步,王峻才算给了郭老弟一个面子,前来晋见。王峻总算肯出来,郭威向他说了一大堆好话,安抚慰劳,场面感人:咱们兄弟有什么误会不能解除呢?
                        王峻满意了,这才回到枢密院办公,一切仿佛又回到从前。
                        其实,要论王峻最忌讳的政治对手,郑仁诲等三人还排不上号,在北边的澶州城内,那个大周朝目前唯一的“皇子”,才是最让王峻担忧的存在。王峻与柴荣的私交一直就不好,虽然就目前而言,王峻的权力大过柴荣,但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身为皇位第一优先继承人的柴荣拥有着未来。如果自己活的比郭威久(这种可能性还是很高的,五代的皇位仿佛受到过诅咒,当上皇帝的人都坐不久),那怎么和个性强硬又精明强干的新君相处?
                        为了避免这种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王峻想到的办法,是把柴荣按死在澶州城里,不允许其入京。只要柴荣不能入京,他就很难在朝廷内寻求同党,郭威也就没有机会确认他的继承权,这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可能慢慢变淡。假以时日,万一郭威老来得子,那不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因此,柴荣屡次请求入朝,都被王峻一票否决:澶州可是控制黄河的兵家重镇,身为节度使的人,怎么可以轻易离开?让枢密使大人欣慰的是,郭老弟每次都接受了他的谏言,柴荣一直不得入京。可见,咱们兄弟的交情,还是要胜过郭老弟和他养子的感情!基于这种认识,王峻做事越来越高调,越来越不再乎人言物议。从史书记载来看,王峻并不像王殷那么贪财,但他很看重哥们义气,私人感情,非常维护小团体利益。
                        一次,王峻偶然上了一位昔日的故人赵崇勋,此人是后梁著名奸臣赵岩的侄子。两人见面之后,谈起当年后梁亡国,赵氏破家的往事,都不胜唏嘘。当初,王峻还是一个伶人在赵府唱戏的时候,赵岩待他很不错,现在自己已身居高位,怎么能亏待了恩主后人呢?
                        王峻于是利用职权,准备给赵岩追赠官职,并立碑纪念。这消息一传出,顿时舆论大哗,激起了不少人反对:“赵岩是梁朝的大奸臣,谄媚事君,陷害忠良,最终导致梁朝灭亡!现在人们说起他的名字,无不切齿痛恨!不在铁枪庙前给他塑个跪像已经很给面子了,岂能反过来为他立碑记功?”
                        王峻见反对立碑的人实在太多,这才作罢。不过他还是给赵崇勋弄了一个官职,并赏赐了田地、房屋,报答了一代大奸对他的私恩。至于别人因此会怎么看他,王峻就管不着了。


                        IP属地:云南17楼2023-05-05 14:46
                        回复
                          广顺之治 五
                          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年底,黄河在郑州与滑州之间决口,当地官员组织抢险,但未能堵住缺口,一直拖到第二年正月。闻知水患迟迟不能消除,郭威表答了对京西灾情的严重担忧。王峻见状,对国家对兄弟的责任心又上来了,表示国家有难,我身为大臣责无旁贷,这就前往灾区指挥救灾。郭威很欣慰,有王枢密亲往,一定能处理好灾情。
                          然后,有些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柴荣听说王峻离开了京城,马上请求进京,郭威也立即批准。闰正月十五日,柴荣带着心腹将领马全义(也有记载称为“马全乂”)进入开封晋见皇帝,这也是自后周开国三年来,柴荣第一次见到养父。两人见面究竟说了些什么,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郭威随后将马全义留了下来编入京城禁军,任命为殿前指挥使,并向左右夸奖说:“马全义以前在河中侍奉李守贞的时候,曾多次打败我们的讨伐军,是员良将!你们要学他。”
                          朝中早有人急报正在指挥堵口的王峻。什么?眼中钉柴荣竟乘自己不在,突然进京了!王峻气得捶胸顿足:真是百密一疏啊!那小子来到京城,不知会说自己多少坏话!想到此,王峻顾不上救灾了,立即动身折返,仅仅两天后便赶回开封。这回有好戏看了吧?然而,朝中一切正常,正常到让人感觉都有些不正常的程度。二月三日,柴荣乖乖返回澶州。
                          难道是自己反应过度了?王峻重新放下心来。正好,这一年的科举考试要开始了,王峻正想要照顾一位子弟,便把当时负责科举考试的户部侍郎赵上交找来,装作无心的随口一说:我听说今年有一位考生如何如何优秀。
                          大家还记得赵上交这个人吗?他原名赵远,是后唐皇储李从荣的幕僚,因劝李从荣要亲贤臣远小人,被当作小人给赶跑,从而躲过李从荣造反的大难。后来他又在李从益的小朝廷中当过宰相,参与安排了小朝廷归顺后汉的全套程序,并为了避刘知远的讳,改名赵上交。
                          总的来说,在五代众多经历数朝的文官元老中,赵上交算是能力和品行都相对不错的一个,只是一直没什么施展的机会。郭威在平定慕容彦超后,决定要大兴儒学,重启文官政治,为此,需要规范官员选拔制度,将大批有才华的读书人补充进官员队伍,逐步改变五代那种打而优则仕的不正常状态。为此,郭威特别安排赵上交来主持科举。
                          赵上交果然不负郭威所望,一上任就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全面推广“糊名制”。所谓糊名制,就是将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内容密封,让评卷人在不知道考生是谁的前提下,打出比较客观公正的分数。这个制度最早是武则天时发明的,但可能是它极大妨碍了官员们徇私舞弊,很快就被废弃不用,直到这两百多年后,让赵上交重新捡起来。可以说,科举制度从这时起,才真正走向了规范化,此后虽偶有反复,但大趋势已不可改变,公务员考试作弊不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儿了!
                          在赵上交的努力下,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的科考中,扈载、梁周翰、董淳等当时的名士中举,这个结果得到了舆论的交口称赞,被认为真正为国家选拔了人才。
                          镜头转回,狠抓舞弊的赵上交听了王长官旁敲侧击的闲聊,也不知他是确实没有领会领导的讲话精神,还是假装没有听岀王峻的弦外之音,反正等到中举的名单公布,里面没有王峻提到的那位“优秀”考生。
                          王峻勃然大怒,前几天郭老弟私召柴荣入京的气还没消,现在连个赵上交都指派不动,谁都可以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吗?等赵上交带着中举的考生来到中书省政事堂门外时,只听政事堂内王峻正在厉声大喝:“今年的科考结果不公正,必须重考!”
                          此时政事堂内的同平章事共有三人,除了王峻外,另外两人分别是范质和李谷(冯道此时已经升任太师兼中书令,名位虽极高,但已不是现任宰相)。李谷的来历和事迹,我们已经说过不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范质。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人,生于一个中层官僚之家,自幼就是个神童,九岁能作诗,十三岁通读诗经,十四岁就收徒当老师。在李嗣源当政时期,范质以科举入仕,出任忠武节度推官,到后晋朝,他的才华得到了宰相桑维翰的赏识,将他引入中央,做到翰林学士、知诰制,负责帮皇帝撰写诏书。文书工作,自然是笔杆子范质的强项,所以当契丹大军兵临汴梁时,石重贵献给爷爷皇帝耶律德光的降表就是由范质起草的;郭威要代汉建周时,以后汉太后李三娘的名义下发的,推进改朝换代的那些诰命也全出自范质的手笔。由此可知,范质其人文才很高,但不太重视气节之类的东西,今后还会有所体现。
                          但不管怎么说,李谷、范质同赵上交一样,都是有共同语言的文化人,看着一位唱戏出身的没太高文化的同事,对文化方面的事说三道四,心里多少是有点儿隔阂的。更何况你没有丝毫证据就说赵上交主持的科考不公,就要重考!也太嚣张了点吧?于是,李谷、范质用很委婉的语气反对说:“科举结果已经公布,不好轻易更改吧。何况皇上也没有要重新考试的诏令下达,等皇上下了诏令,再重考也不晚啊。”


                          IP属地:云南18楼2023-05-07 22:29
                          回复
                            广顺之治 六
                            你们居然以为可以两票对一票胜出,是吧?王峻更加生气,当众大骂赵上交:这老东西要识相,还不赶快引咎辞职!政事堂外的赵上交听见王峻的骂声,也禁不住心惊肉跳。退朝后,赵上交赶忙来到王峻府上赔礼道歉,王峻却又若无其事的留下他喝酒。第二天,王峻正式上奏弹劾赵上交:受命主持科举,却营(和谐)私舞(和谐弊,必须依法严惩!郭威又一次按照惯例,同意了王峻的要求(但王峻没有想到,这也是最后一次了),贬赵上交为商州司马。


                            IP属地:云南19楼2023-05-08 22:35
                            回复
                              很好,不过,这还没完。王峻又顺带提出新的请求:范质、李谷二人包庇赵上交,不适宜继续担任宰相,建议由端明殿学士颜愆、枢密直学士陈观接替。郭威终于一反常态,没有马上同意:“任命和罢免宰相,可是国家的大事,不能仓促决定,容我慢慢考虑。”不行,胜利不彻底,等于彻底没胜利!王峻缠着郭威,不肯退下,不把范质、李谷二人赶出政事堂,他就决不离开!郭威只好敷衍说:“现在是寒食节,办事人员都放假了,等假期结束,就按你的意思办。”王峻这才满意退下。
                              看着王峻离去的背影,郭威有些叹息,老兄弟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不过,这样也好,他闹得举朝皆怨,现在收网拿人,也不会让世人说我苛待功臣了。


                              IP属地:云南20楼2023-05-08 2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