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光秀吧 关注:1,498贴子:16,767

回复:明智光秀续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节最后,再发散一下之前提到的光秀一些不广为人知的小爱好。
其中,“喜好背叛和密会”是弗洛伊斯一家之语,背叛这个后面本能寺动机篇再详说,而光秀除了发动本能寺之变外,也没有其他背叛实证。喜欢密会倒是有可能,毕竟常给主公送礼……但也没有实证。
对美食有研究,这个我觉得应该是真的,毕竟被信长委任御膳奉行接待家康,对整治宴席没点手段是不可能的,而且还有明智家的料理(野猪肉味噌汤)这种东西流传下来(而当时贵族习气是不吃肉的,虽然料理一说只是传闻,但光秀一副名流作派却会对美味妥协这种设定有种微妙的萌感2333333)……虽然肯定还没达到伊达政宗美食达人的那种程度,但应该对食物是有讲究的。
喜好汉文化,光秀有熟读中国古书和军法书、最喜欢的诗人是白居易的逸话(最喜欢的诗句是“松树千年终是朽,瑾花一日自为荣”),再加上本能寺众多起因说中有一种“阻止入唐说”(也就是反对信长出兵大明的计划),光秀在传说里,一直对中国是抱有各种好感的。
喜好刀具,这点是从明智秀满的逸话得知的。据说秀满最后为了避免坂本城的文物毁于战火,亲自制作目录交给敌人,却被接收方质问“怎么这里面没有吉广江之?”秀满回答说那是日向守大人最心爱的胁差(一种短刀),我要带到地下给光秀大人,可不能交给你。这个逸话我觉得应该是真的,毕竟此事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场成千上万个人,总有那么几个八卦的会说出去。
以事实说话,除了最后在本能寺突然搞了个大新闻外,几乎找不到光秀这人有实证的黑点(比叡山还是后面再说),可以说公德私德都堪称一流。
还有个很有力的旁证就是,光秀本能寺谋叛,秀吉讨伐他之后,(哪怕秀吉厌恶光秀到了把他几乎所有功绩都抹杀掉的情况下),在秀吉亲自监修关于此事的官方公告《惟任退治记》里,也将这事定性为私人恩怨,说光秀是因为遭到种种苛待怨恨信长,才发动的谋反,包括之后各版太阁记对光秀谋反动机的定性也都大差不差,认为是光秀受不了委屈报私仇。虽然这些东西本意明显都是为了抬太阁黑光秀的,但实际看下来却是捎带着把信长公黑了一圈……这让人不得不认为,光秀人品太好,秀吉也黑不动,只能把他相关史料全部销毁算了……当然秀吉曾想用光秀所作的愛宕百韵首句来搞文字狱,就是那个著名的“时在今日,天下当倾”(土岐将统治天下),但在当时就被里村绍巴等人陈情了,说没这回事,人家原句写的很正常的……所以到底也没搞成,这事最终就只能当成逸话流传了。
因此,所有关于光秀性格的关键词分析到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画像:
在不考虑本能寺事变这条事件线的情况下,明智光秀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作为臣下,他敬爱主君,本分恪己,恭谨奉公,非常听话但直言敢谏……还很会送礼;作为领主,他在意领土,珍惜家臣,体恤领民,但在领内治下严厉,说一不二;作为一个风雅人,他擅长茶道和歌,知书达理;作为一个武将,他头铁刚胆,富有谋略;作为一个朋友,他有同理心,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考虑周全;作为一个人,他温柔和善,不贪财好色,对妻子忠贞,心思缜密,做事细致,为人贴心,雅量能忍……但似乎情商确实比较低(头铁的人一般情商都不怎么样),还可能有点迷信和多愁善感。
有较高可信度的兴趣爱好是汉文化、美食和刀剑。根据性格能延伸出或许喜欢密会的猜测,但可信度存疑(也可能他喜欢密会的原因是方便给主公偷偷摸摸送礼23333)。
其他负面部分就只剩下了比叡山烧讨和本能寺背主了。
不过先不用急着写本能寺,我打算下面用两三节的篇幅,归纳一下被人称为“六边形战士”的明智光秀,技能点都加在什么地方,以及分析看看他的文治武功到底怎么样。
(六边形战士这个新称真是太贴切了,单纯的文武两道已经装不下他了。)


IP属地:山西20楼2024-05-28 21:18
回复
    8:“全才”明智光秀的为官之道
    即使本能寺谋叛后,明智光秀的相关资料被当权者几乎涂抹殆尽,但仅凭留存的零星记载,都能发现其才华横溢,让人忍不住惋惜……毫不夸张的说,明智光秀是一个少见的日本战国史上稀世全才,以前对他的正面评价基本无外乎什么“文武两道”(文武双全)、“政战全能”,但近来我在论坛上看到有人使用了一个新词“六边形战士”来称呼光秀,登时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这个新称实在是太贴切了,我就毫不客气的拿来用吧。
    (六边形战士,网络新兴用语,指某角色各方面能力均有爆表数值。源出日本媒体对乒乓球大师马龙的赞誉,称其“力量、速度、技巧、发球、防守、经验”各方面都是满分,因配套描绘的六边形图表阈值全部顶格满框,故得名“六边形战士”,现在这个词用来形容能力全面且出类拔萃之人。)
    本文之前举例说明过的部分不再赘述,因此以下直接出结论:
    六边形战士这个词用来形容明智光秀是毫不过分的,文化方面,雅号“咲庵”的明智光秀是茶道、和歌的名流,还精通礼仪和汉学,书法苍劲优美(见下图);




    IP属地:山西21楼2024-05-28 21:19
    回复
      (虽然我觉得字如其人这个说法很扯淡,但客观说不管人品到底咋样,光秀的字是真的相当漂亮。)
      武略方面,明智光秀是织田四天王之一,身为有名的智将却也不乏刚胆,稳近畿,平丹波,定丹后,还是块好砖哪里有事被老大往哪里搬称得上指哪打哪(具体后面武略篇再说),信长本人数发感状(奖状、表扬信)称其军功彪炳无人可及……他还建了支水军,拥有不错的战绩,就连打仗都是水陆兼修,我怀疑这种人在现代没准还能抽点时间了解一下空军……
      内政方面,兴水利轻赋税农民之友(有实证),所到之处也都留下了称赞他善政的传说。御下严格,织田家第一个详细制订明智军法和家中法度的存在。
      带兵方面,独一档万石能爆600兵,神奇的人(当时正常情况下通说万石出200-300人,极端情况才可能爆400左右)。有着敢在一波带走主君父子后且没有任何大义的情况下,领一万多人主动迎击三万多敌军,在自家中高层军官团灭之前,都没有发生任何兵变的惊人威信。
      外交方面,长期负责与朝廷的联络,后期负责与四国的联络,哪里有问题,信长第一选择就是派光秀去问话(劝降浅井长政,问讯荒木村重、松永久秀)。打完仗想要安抚地方,首选人就是光秀(京都奉行,朝仓安堵等)。
      其他方面,信长想举办大型阅兵仪式,交给他搞,搞得上至天皇下到公武都齐声称赞,信长本人也十分满意。想招待客人,也交给他搞,只有最后一次搞砸了,但这次不满意的是信长而不是客人,搞砸了的理由现在也众说纷纭,谁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他办事不力。


      IP属地:山西22楼2024-05-28 21:19
      回复
        个人武勇方面,相传有着天下无双的铁炮技术,虽然多半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有所夸大,但光秀擅长铁炮应该是真的,毕竟有信长交代他负责家内铁炮、火药事宜的实证,还有光秀早期参战的本圀寺之战、金崎殿后战等都有铁炮队表现优异的记录,以及有征伐武田时的铁炮三段击也是光秀发明的这种逸话流传。
        其他技能点则加在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方面:
        1、明智光秀是有实证的筑城名手,是织田家第一个获封一郡筑起名城坂本的高手,他利用琵琶湖的水运优势,傍水建城的思路,后来还被信长、秀吉等人借鉴参考,坂本城也被多人称赞其雄伟壮丽天下有数。还有信长筑城时专门听取光秀意见并要求光秀监工的事迹流传。
        2、懂医术,有明智光秀开过的药方留存。
        3、除了以上实证,还有光秀精通算术的说法。
        以上各项能力要想归纳汇总,别说一两个成语词汇了,估计没个三五段话都说不完,“全才”这词用来形容明智光秀都嫌失之平淡,说是“六边形战士”当真一点不为过。


        IP属地:山西23楼2024-05-28 21:20
        回复
          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情商低,到哪都不够团结同事,总被排挤(《细川家记》和逸话都提到过),在各种记载里还都出现过被主公暴揍的记录,多半还是由于其人不够长袖善舞,做不到八面玲珑。
          但从其总被信长委任外交且效果拔群来看,不应该是不善言辞之人,相反,只有能说会道、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的人,才会擅长此道,再者还有明智家臣大都十分信赖光秀、愿意为光秀尽死忠的事实表现来看,明智光秀又不像是个不会搞人际关系的人,魅力值应该是相当高的,即使不以这些事实反推,只用常理看待,一个性情温和又位高权重的贴心人,气度风姿还出众,只要他想要广交朋友,不可能会被讨厌。
          再考虑到信长对光秀与众不同的信赖,很显然能得出的结论就是:明智光秀应该是刻意减少甚至尽量避免与同僚的密切交往,给自己安排的政治路线和自我定位是“孤臣”(也可以理解为独臣、纯臣),意思就是远离同僚,只依靠主君而生存的家臣,因为交际圈的过分狭小,会导致朝中没有任何团体为其背书,没有任何同僚声援,除了主君的眷顾之外,自身没有任何倚仗和底气,可以说一旦失去了主君的宠信就活不下去……是一种非常决绝而极端的为官之道,但同时,正是因为“孤臣”这种将自己生死安危全部赌在主君身上的做法,这种家臣才会得到破格的宠信和重用。在发现臣下将全身心献给自己的时候,主君也肯定是震撼而感动的——相信看过《资治通鉴》的都应该明白这一点,越是孤臣、独臣,越受主君信赖。
          不知道精通汉学的明智光秀是否也是从《资治通鉴》中找到的灵感,但看他孤直不群的做法,显然是选择了这条路。至于一个擅长外交的人为什么偏偏要将自己放在孤立无援的境地,应该是有以下两点考虑:


          IP属地:山西24楼2024-05-28 21:20
          回复
            第一、织田信长得到了明智光秀的充分认可,愿意放下所有身段为之尽死忠,所以人前人后恭谨本分,处处为主君考虑,把主君写的字、赐的茶壶都当宝贝。
            第二、明智光秀在织田家身份地位尴尬,新参时年纪已不小,既非谱代也没有根基,想要尽快出人头地建立功勋,想要得到土地重建家门,最快的途径就是取得主君独一份的信任,你一个能说会道看上去特别容易给人好感的家伙,再天天和其他重臣打成一片,家里人际关系是搞好了,但想迅速获得主君的信赖就很难了,毕竟在领导看来,这种行为严重点说无异于结党营私,日后你在评定会上所有发言,主君都必须得先想一想你最近跟谁走得比较近,是不是在给别人抬轿子,这是你的真实想法还是给别人帮腔,你们这群人到底想干什么……之类的。反之,孤臣定位就大不一样了,信长肯定会觉得:光秀这么有才能,又和家里其他人都没有交往,只愿意听我的话,一心为我着想,他说的话我必须认真考虑……对吧。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明智光秀在织田家中不被同僚待见的根本原因:虽有才干,却表现得过于孤傲不合群,只对主君“献媚”,设身处地想想,谁和他同朝为官都难免会觉得这种家伙看上去讨厌极了。
            而光秀在织田家中的好友目前来看只有两个,一个是细川藤孝,一个是筒井顺庆,都是多得光秀帮助的文化人,都在织田家中没有根基,实力也不突出,根本混不到核心圈,影响不了家中决策,光秀和这俩混在一起开开茶会连歌会啥的,也多半不会招致主君的猜忌。
            再看结果,明智光秀以一个外来新参者的尴尬身份,却拥有火箭般的晋升速度,不仅短短几年就成为织田家中第一个获封一郡的领主,还让信长为他向朝廷申请官职贵氏,这段时期光秀的风头甚至一度压过了多年老臣柴田胜家、丹羽长秀和侧近亲随情商爆表的丰臣秀吉,乃至后来,四大天王都独当一面的时候,柴田胜家、丰臣秀吉这种开荒野战军团里,充满了信长塞过去的与力(协助者),这些与力都跟信长关系更亲近,说是协助,也有眼线的作用,防的是什么还用说?丹羽长秀干脆就打发去给自己儿子信孝当副手去了。而光秀,不仅被称为“近畿管领”,是信长卧榻之侧的近卫军团长,而且其与力还是光秀的姻亲好友细川藤孝和筒井顺庆,光秀最后直领石高确实不如柴田胜家和丰臣秀吉,但若加上细川藤孝和筒井顺庆,明智军团在近畿一代的压迫感无人能及,敢将这样一个军团放在自己身边,还敢只带着几十个人出门闲逛,最后本能寺事变时,信长宁愿怀疑是自己儿子信忠反了,都不敢相信是光秀,这份信重显然是独一无二的。
            说白了,如果不是信长这么信重光秀,再给光秀乘以十倍的心机谋算,他都不可能兵变成功,因为信长根本不会给其他人这个机会。而如果不是人算不如天算,光秀心目中的老铁们细川藤孝和筒井顺庆都背叛亲友当了墙头草,山崎胜负真还未可知。
            信长信任光秀,却被光秀背叛,光秀又何尝不是信任着藤孝和顺庆,恐怕直到最后一刻,他都在期待着心目中的援军……但也被亲友们抛弃背叛,只能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在这点上,信长和光秀临死前的悲凉心境,应该如出一辙吧。
            不过孤臣的为官之道,就是这么残酷啊。能够扶摇直上尽展所长,靠的只能是主君的爱怜,而一旦失去主君的信赖和眷顾,原是不会有任何援助的。


            IP属地:山西25楼2024-05-28 21:20
            回复
              再看看后来和明智光秀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的石田三成,三成之所以能够得到太阁独一份的宠爱,权倾一时,也是因为类似的自我定位,对其他同僚都是不假辞色,唯对太阁极尽恭谦十分贴心,同时也有反对太阁决策直抒己见的记载,在秀吉死后,三成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众矢之的——这根本不需要过多去考虑冲突双方的是非曲直,因为有些时候,对错是没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阵营”,而孤臣是没有“阵营”这种东西的,失去主君眷顾的孤臣,若无自保之力,下场就是如此。石田三成最后机关算尽,耗费了全部才华心思,才拉起了关原顶上场面,这一系列举动固然称得上是要为太阁一脉尽死忠的忠臣表现,但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是他不能及时舍弃自身权势地位去归隐,才导致嫉恨他的昔日同僚纷纷投入东军为德川家康效力的结果。但话又说回来了,太阁死后没多久,三成就曾当街遭到昔日同僚刺杀,就算三成放弃一切去归隐,他的安全显然也是没法得到保障的,聪慧如三成者,必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所以提前说一下我的结论之一:光秀本能寺发动谋叛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判断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信长的宠信,甚至还遭到信长的嫌恶,而孤臣一旦失宠、被讨厌,下场绝对凄惨,这让他不得不考虑先下手为强,尝试把命运抓到自己手里。(具体论述过程放到本能寺篇再详细分析),虽然这可能不是本能寺之变的所有原因,但绝对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与几乎所有信长公粉丝都敌视光秀、痛恨光秀,极尽言语之羞辱不同,作为明智光秀死忠的我,却始终对织田信长抱有一份尊重和敬意,尽管对信长部分政策和做法并不认同,但总的来说,我还是认为信长公是日本战国史上最强者,没有之一。
              在君臣同心的那段时间里,信长和光秀都是可以把性命交托给彼此的存在,无论是天王寺亲自紧急救援,还是把明智军团放在榻侧,都表明了信长对光秀的看重和放心,而光秀也对主君献上了自己的全部才华,不仅勤勉奉公,还处处留意主公好恶,连在自家招待客人时,都不忘考虑在外出征的主公感受,可谓恪守臣格。
              这样堪称君臣表率的亲密关系,最后竟然产生巨大裂痕,乃致走到刀兵相见的地步,我对此是非常不解也十分痛惜的,所以几十年来,从未停下一探究竟的想法。
              不过,关于本能寺之变的问题还是照例放到最后两章再说吧,下面我还是按照原计划,来记述一下光秀的文韬武略。
              待续


              IP属地:山西26楼2024-05-28 21:21
              回复
                9:军功彪炳!明智光秀历年战绩
                织田信长曾数度亲发感状,表扬明智光秀“劳苦功高,无人可及”,“是光秀的奋战让我在天下人面前保住了颜面”,并以光秀为正面榜样要求大家学习,《信长公记》的作者对此感慨道“我真是从未见过信长公这么高度夸赞一个人”。
                但现在网上却不知为何,充斥着“明智光秀只会搞内政,打仗不行”“没什么战功”“军事能力一般般”“战下手”这种毫无道理的负面评价,似乎这些网民比光秀的主君信长本人了解得更清楚一样。
                那么在具体分析之前,我先将自己所知有实证的明智光秀参战记录做个简单汇总吧。
                本圀寺之变(又称六条合战)
                永禄12年(1569)正月5日-6日,今京都府京都市下京区堀川六条
                三好三人众X细川藤贤、明智光秀(胜)
                (《御汤殿上日记》《言继卿记》《信长公记》)
                金崎殿后
                元龟元年(1570)4月26日,今福井县敦贺市金崎町
                朝仓&浅井联军X池田胜正、明智光秀、木下秀吉(胜)
                (《御汤殿上日记》《言继卿记》《信长公记》)
                石山砦之战
                元龟4年(1573)2月24日-26日,今滋贺县大津市石山寺
                暹庆X柴田胜家、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
                今坚田砦之战
                元龟4年(1573)2月29日,今滋贺县大津市今坚田
                渡边昌、矶谷久次X明智光秀(水)、丹羽长秀(陆)(胜)
                (《信长公记》)
                (这场战斗从清晨打到中午,由光秀方率先攻陷今坚田城)
                龙门寺城之战
                天正3年(1575)8月15日,今福井县越前市本町
                三宅权之丞X羽柴秀吉、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
                天王寺之战
                天正4年(1576)5月3日-7日,今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区
                本愿寺X织田(明智光秀救援战)(反败为胜,后叙)
                (《信长公记》、《言继卿记》、《兼见卿记》)
                黑井城之战
                天正3年(1575)11月-天正4年正月15日,今兵库县丹波市春日町
                赤井直政X明智光秀(遭到后方背叛而撤退,后叙)
                (《信长公记》、《细川家文书》、《兼见卿记》)
                龟山城之战
                天正5年(1577)10月16日-19日,今京都府龟冈市
                安村次郎右卫门X明智光秀(胜)
                (《细川家记》)
                八上城之战
                天正6年(1578)3月14日-天正7年6月2日,今兵库县筱山市
                波多野兄弟X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兼见卿记》)
                (注:八上城支城林立、易守难攻,光秀围攻八上城属于断粮包围战,在3月中包围八上城后,4月光秀接到信长要求其率军支援其他战场的命令,在写信劝降波多野兄弟未果,留下围城部队后,光秀本人便分身带着麾下本队精锐参战了本愿寺征伐、三木城之战、有冈城之战等等,最后终于搞定了支线任务的光秀,带着本队回到丹波攻略,便在很快的时间内搞定八上城的支城冰上城,立即迫降了弹尽粮绝的波多野兄弟。)


                IP属地:山西27楼2024-05-29 15:44
                回复
                  细工所城之战
                  天正6年(1578)4月10日-26日,今京都府南丹市小樱町
                  荒木氏冈X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
                  冰上城之战
                  天正7年(1579)5月5日,今兵库县丹波市冰上町
                  波多野宗长、宗贞X明智光秀(胜)
                  (《细川家谱》《总见记》)
                  宇津城之战
                  天正7年(1579)7月19日,今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宇津町
                  宇津赖重X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御汤殿上日记》)
                  鬼城之战
                  天正7年(1579)7月19日,今京都府福知山市大町
                  赤井幸家X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总见记》《阴德太平记》)
                  黑井城之战
                  天正7年(1579)7月下旬-8月9日,今兵库县丹波市春日町
                  赤井直义、幸家X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
                  岭山城之战
                  天正7年(1579)7月-8月20日,今京都府丹后市峰山町
                  吉元西云X明智光秀、细川父子(胜)
                  (《细川家记》)
                  弓木城之战
                  天正7年(1579)8月下旬,今京都府与谢郡与谢野町
                  一色义定X明智光秀、细川藤孝(胜)
                  (《细川家记》)
                  (在指挥军势包围了上面那个岭山城之后,光秀顺便带着藤孝攻击了这个弓木城,一色义定扛不住主动求和,因为一色家属于名门贵族,所以光秀这边也比较给面子,同意了求和的请求,和谈条件便是细川家和一色家结了姻亲。之后光秀便带着藤孝去安土城向织田信长做了丹波&丹后的平定报告。)
                  纪伊平定战
                  孝子峠之战、中野城之战、平井城之战
                  天正5年(1577)2月22日-3月1日,今和歌山县和歌山市
                  杂贺众X织田家(胜)
                  (《信长公记》)
                  (本此合战总大将应该是织田信忠,不过信长的其他两个儿子信雄、信孝也都参战了,这个军团配置相当豪华,不仅有明智光秀,还有泷川一益、丹羽长秀,以及光秀把两个大亲友细川藤孝和筒井顺庆也带来了,近畿军团应当是出了不少力,虽过程描述的并不十分详细,但记载了光秀、藤孝先拔头筹。)
                  片冈城之战
                  天正5年(1577)10月1日,今奈良县北葛城
                  海老名胜正、森秀光X明智光秀、细川藤孝(胜)
                  (《信长公记》《多闻院日记》《细川家记》)
                  本能寺之变
                  天正10年(1582)6月2日,今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
                  织田信长X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多闻院日记》《兼见卿记》)
                  (这个属于大军压境的突然谋叛,胜负毫无悬念,也不重要了)
                  二条御所之战
                  天正10年(1582)6月2日,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区
                  织田信忠X明智光秀(胜)
                  (《信长公记》《多闻院日记》《兼见卿记》)
                  佐和山城之战
                  天正10年(1582)6月5日,今滋贺县彦根市佐和山町
                  丹羽长秀X明智光秀(胜)
                  (《多闻院日记》《武德编年集成》)
                  (这一战是丹羽长秀和明智光秀双方部下交战,结果是明智方攻落此城)
                  长滨城之战
                  天正10年(1582)6月5日,今滋贺县长滨市
                  羽柴秀吉X明智光秀(胜)
                  (《丰鉴》《天正记》《京极家谱》)
                  (这一战是丰臣秀吉和明智光秀双方部下交战,结果是明智方攻落此城)
                  山崎之战
                  天正10年(1582)6月13日,今京都府乙训郡大山崎町
                  织田信孝、羽柴秀吉X明智光秀(败)
                  (《兼见卿记》《多闻院日记》《言继卿记》)
                  还有元龟2年(1571)5月开始的长岛一向一揆征伐(7月近江宇佐山城に在城、比叡山焼き討ちに向けて坂本近在の土豪を懐柔する。9月12日比叡山焼き討ち。その功で近江志賀郡を与えられ、坂本に築城開始)
                  【7月光秀在近江的宇佐山城(担任城将),并为比叡山的征讨做准备,拉拢了坂本城附近的豪族。9月12日光秀火烧比叡山,因为这个功劳,被封了近江志贺郡,开始在坂本建筑城池。)(《信长公记》《兼见卿记》】
                  此外,还有一些虽有实证,但时间和过程记载得不够具体的战役汇总如下:
                  元龟3年(1572)的7月,光秀在琵琶湖与浅井军作战并取胜(《信长公记》);
                  元龟3年(1572)的8月,光秀在静原山用计逼死山本对马守,兵不血刃获得完胜。(《武家事纪》)
                  元龟4年(1573)2月,光秀已攻下今坚田城,征服了大半志贺郡,同年7月,光秀与藤孝攻击义昭取胜。(《信长公记》);
                  天正三年(1575)4月,光秀出征河内,进攻三好长康取胜。(《兼见卿记》)
                  天正6年(1578)5月,光秀为了支援秀吉出征播磨,在姬路北的书写山上摆阵。7月,攻陷了播磨的神吉城,12月,光秀进攻播磨三木城。天正8年(1580)4月,光秀奉命出兵备中,再次支援秀吉。(《信长公记》)
                  此外,《信长公记》中还记载了在对松永久秀的战斗中,光秀表现十分活跃。
                  以上是有实证的光秀参战记录。
                  另外,还有各种资料里虽存在但一时不能认定的孤证,比如明智光秀在越前征伐中立功、随信长进攻东美浓等【但如果用常理推测大多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越前征伐结束后,是由明智光秀负责朝仓安堵的,有他签发的安堵状为证(安抚民心的公告)】。
                  当然我也只是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单凭一腔热爱为光秀奋迅不止而已,既没有博览群书的精力,也缺乏博闻强识的智力,有可能还存在我没有了解到的光秀战绩,也希望学识渊博的大人们看到后能不吝相告,我好加以补充。
                  但从现存史料的记载中可以得出很明显的结论,明智光秀戎马一生,是完全无愧名将之称的,除了最后山崎之战那个神仙难救的场面外,光秀所主导及参战的战役几乎没有败绩,唯有两次可遭质疑的败退记录,一次是丹波攻略时的撤退(败走),一次是天王寺救援战。
                  但这两次都是有说法的。一次是因为后方突遭背叛,为了求稳不得不撤,一次是总大将战死,本来在边缘OB打酱油的光秀只得接过指挥权。不过本章内容主要是记录一下明智光秀有实证的战绩,由于篇幅有限,其他解析还是放到下文再统一说吧。
                  总而言之,或许是因为光秀相关史料稀少,才能拥有如此惊人的胜率,但就事论事,以现有的资料来看,任谁也没法从战绩上踩明智光秀一头,所以开篇所提到的网上质疑明智光秀军事能力的那些论调,是毫无历史根据的。
                  待续


                  IP属地:山西28楼2024-05-29 15:45
                  回复
                    10:“救火队长”“善后专家”明智光秀丹波平定的含金量
                    在现存的明智光秀参战记录中,只有三场需要在此加以注解,既然如此,我不妨从这三场战役入手,并将与之相关联的部分内容解释清楚:
                    第一、比叡山烧讨,此战具体过程我以前在《正传》写过,此处就不赘述了,以下直接出结论。
                    现在有一些论调是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或许并不存在,但不太站得住脚,因为这是场有多方记载实证存在的屠杀,不但主将明智光秀事后凭此功劳获得顶格封赏,且丰臣秀吉后面政治宣传时还拿来说事,称当时自己心存不忍偷偷放走了很多老弱病残,以此仁义之举来反衬光秀无论男女老少斩尽杀绝的冷酷无情。
                    但是,光秀在比叡山烧讨发生前是有明确记载屡次劝阻过的,劝谏无效后,才亲自上阵,作为一个军人,严格执行了当家主公的命令。
                    之前我也写过这件事,武士道中有句名言“为了情义,我不能坚持正义”,光秀正是这样做的,为了回报主君的知遇之恩,泯灭良知,违心将残酷军锋对准了主君的敌人。这场杀戮是明智光秀一生中少见的黑点之一。但我只负责解释,并不打算推说“此事或许并不存在”来洗白。
                    在光秀获封滋贺郡建坂本城时,领内也发生了一揆,想当然便是比叡山烧讨的后遗症,不过很快被光秀镇压下去了。之后,光秀领下便几乎没有一揆记录,民安度相当高。
                    光秀在领内兴修道路、水利(之前当地就总有灾患报告但领主置之不理),还数次减轻赋税,这些都有实证留存,因此,时至今日,光秀曾治理过的大味城、龟山城、福知山城还有歌颂光秀善政的歌舞祭。
                    在光秀带兵参战的记录里,不管面对何等敌人,哪怕是可以一举踏平的小股部队,他的作风都是先行劝降,这几乎成了光秀出征的常规流程,不走完这个流程就打不起来,所以有段时间我戏称他仿佛有强迫症一样,是“不劝降会死星人”。
                    在打了胜仗后,光秀通常会立即安抚当地,尽可能劝说俘虏降归麾下而不是屠杀,做法是相对温和的。丹波攻略时,信长的指示是将抵抗者斩尽杀绝,为了让信长网开一面,光秀还特地写信陈情,希望主公能同意自己将俘虏收编而不是杀死,而当时两人的关系正在蜜月期,信长也很快同意了他的要求,所以光秀平定丹波后,收编了很多当地豪族,家臣团得到了明显扩容。
                    明智军团也称得上军风素良,多有打完仗帮助当地修复被战火波及的道路和建筑的记录流传。
                    以及现在还有光秀于各处签发的安堵状留存。
                    在丹波攻略前,光秀也是做足功夫,先给自己领内发了安堵稳定民心,之后便制定策略,兵马未动,流言先行,搞得丹波国内怨声载道,因幡的山名政丰还在苦战中便受不了日复一日或真或伪的传言,草草交出但马的出石城和竹田城,向织田家投降了。丹波土豪写信给毛利家诉苦都说“丹波大半国人都支持光秀”。光秀作为侵略者反而得到民众支持,也是奇事一桩。
                    战前招降,多用调略,战后纳俘,广发安堵,还给修复街道房屋,也是相当老派的武士集团作风。从中我们也能窥得光秀不仅性情温和,政战方面也都是偏向怀柔的,比起用杀人盈野、尸山血海来铸就武名,他更偏向于兵不血刃,将敌我损失都降到最低的做法。因此,在各类记载中,对光秀行军打仗风格的相关描述,都是“智将”、“儒将”,比叡山烧讨之残酷,在光秀征战一生的记录中都是比较特异的存在。这其中除了要以新参身份献上“投名状”,讨主君欢心的原因外,应该也有他自己迫切追求武勋的因素。
                    第二、在丹波攻略时,光秀有过一次紧急撤退,就是我上一节写过的波多野背叛。当时情况比较危急,虽然有部下认为完全可以顶着两面夹击继续强攻,但光秀认为后防空虚,有可能被敌人偷家,为了稳妥起见,立即下令撤退,并将此事汇报给了信长。在各项记录中,这场战斗的结果有被记载为“未与敌人接触便撤退”,也有记录为光秀“败退”“败走”的。但不管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光秀这一次败退非战之罪,信长了解了事情前因后果后,并未发怒,认为光秀这次败退“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所以依旧非常看好光秀,仍将丹波攻略继续交给光秀去做。(横向对比,信长一旦认为战败甚至有战果但不够令人满意的责任在己方的话,对主将的处理一般是轻则解除职务,重则降职流放。)


                    IP属地:山西29楼2024-05-30 15:03
                    回复
                      最后便是天王寺救援战。这一战在各种资料里记录的都很清楚,一直极受信长宠信的近畿军团长、也是负责此战的总大将原田(堀)直政于正面战场兵败身亡,织田家兵败如山倒,当时奉命在附近建砦待命的光秀只得临时接过指挥权,收拢残兵败将退守天王寺,得到求援报告的织田信长心忧如焚,等不及军势集结,便亲自带着几千人先去救援光秀了,即使动作如此迅速,织田家众人也都认为赶不及了(惨遭新败军心不稳,几百对一万多的兵力对比又这么悬殊,天王寺也不是啥易守难攻的坚城),但信长带人赶到时,没想到光秀仍指挥若定,天王寺稳得和塔一样,看到援军到来,光秀当机立断,将军队重新分组为两段,配合信长的攻势杀了出来,前后夹击直接击溃了敌人,并一路追杀取得两千七的首级,这在被戏称为村长打架的日本战国历史上,算是很牛逼的战果了,不信可以去查查二十万大军对冲号称顶上大战的关原之战才死了几个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网上说起这一战都拿来当成光秀的黑点,明明应该算是高光才对。
                      显然织田信长也认为此次战败跟光秀无关,首罪原田直政指挥不当,所以在总大将都为他战死的情况下,信长仍余怒未消,事后严厉处罚了直政一族。同时,信长很可能反而认为光秀此战表现相当优秀,果断配合夹击直接反败为胜的做法更是为织田家挽回了脸面,所以后来才让光秀成为管领近畿的继任者。
                      结合上文我上过的实证,从中任谁都可以发现,明智光秀打仗是很有一手的,他不但水陆兼修,有谋略,有胆识,治军严谨,还有善后的手段,作战对策也多,既有丹波攻坚之侵略如火,也有六条、天王寺守备之不动如山,算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攻守兼备的将领。和光秀并称“织田双壁”的丰臣秀吉以兵粮攻闻名后世,但早在光秀八上围城时就用过这招,而秀吉另一成名作“水攻”,光秀也是擅长的(光秀麾下有支水军,曾在近江大放异彩,不仅烧光了海津浦、盐津浦、余吴以及琵琶湖沿岸的浅井家据点,同时,还侵攻了竹生岛,光秀的水军除了使用火箭以外,还利用铁炮大筒向岸上轰击。这支水军很快消灭了浅井家煽动的一揆势力,并攻陷了今坚田城)。
                      现在有些人认为光秀啃丹波这个软柿子都啃了好几年,因此判定他欠缺军事能力,是织田家中四大军团长中垫底的存在,但完全没想过,我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这么一说大概就都懂了。


                      IP属地:山西30楼2024-05-30 15:03
                      回复
                        日战圈曾有句很著名的诙谐总结是这样说的:(前提是对比武田信玄和织田信长的军事能力)武田信玄将周围都打成了名将,而织田信长剿灭的势力都不以武力著称。
                        这句话是在调侃被称为当世有数名将的信玄公战绩其实不那么好看,几代人才稳住甲斐基本盘,对外扩张也屡屡失败,导致周围小势力因打赢过武田家而显得名将辈出。但织田信长桶狭间之后席卷风云,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平定周遭,敢和他作对的都是没几年便被剿灭,很少有人能和织田信长打出什么有来有往的好看局面……
                        但是这个理论放在明智光秀身上也是完全说得通的,且不说其实当年“’丹波的赤鬼”等人相当有武名,丹波的国人众势力也是非常根深蒂固令人头痛的存在……就说丹波没有名将的原因,难道不正是因为明智光秀仅用三四年的时间就夺取丹波顺便平定了丹后吗?这期间除了波多野反叛那次让光秀感受到了些许危机,其他大多时候光秀打的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势均力敌的对手,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丹波好打,而是光秀太强了呢?如果光秀打得再艰难困苦一些,可能丹波也就被迫名将如云了。
                        而且,光秀顺利平定丹波后,为什么从不过分夸人的织田信长要发感状诏告天下“明智光秀军功彪炳无人能及”,给出了这世上最高的评价呢(太田牛一语)?难道不是因为这份功劳让他喜出望外吗?
                        我们先看光秀这边,丹波攻略前,他只领志贺郡大约五万石(下注①),按照推算,五万石正常爆兵数是一千人到两千人之间。而攻略丹波时,信长是没有给过光秀别的支援的,一切都得靠光秀自己来办。光秀作为外样又没有根基,只有本队一门众算是精锐战斗力,唯一能使唤的外援是细川藤孝,不过当时藤孝的势力还远不如光秀呢,只是聊胜于无的存在。
                        而丹波国的石高是多少呢?二十九万石。
                        时人多认为丹波很小,因为他们觉得,即使是后来身为近畿管领权势如日中天的光秀,身份地位也远不及柴田胜家和羽柴秀吉,理由就是光秀直领只有不到四十万石(丹波一国加近江部分领地),而胜家和秀吉的石高要高出光秀不少。
                        这个论点对错暂且不论,先来看丹波二十九万石真的很小吗?
                        甲斐国,22万石左右。
                        相模国,20万石左右。
                        骏河国,15万石左右。
                        远江国,25万石左右。
                        三河国,29万石左右。
                        当时织田信长公的尾张基本盘也就五十多万石。
                        其实丹波和甲斐是有些相似之处的,都是非常多的山地,易守难攻,这也是很多信玄粉丝认为信玄处境艰难仗难打的原因。可是同理,丹波国也是一堆易守难攻的山城,却似乎没有人认为光秀面临的处境很困难。
                        而光秀四年时间,以自己不过几万石的封地,却实打实的拿下了丹波和丹后四十多万石的土地,这份工作结果无论用时还是质量,都是异常出色的,完成度简直匪夷所思,就这竟然还有人认为他没什么军功,如果这些人穿越成织田信长,对光秀这份功劳表现得不屑一顾的话,恐怕家中人人都要心寒得准备跳槽了。
                        什么叫实打实呢?意思就是,光秀拿到丹波和丹后,几乎完全是武力碾压过去,战后做到了领地一元化的。而有些人拿到土地,是靠拉拢、姻亲、安堵等联盟方式,将敌方连地带人一起招到自己麾下,但因为是所领安堵嘛(承认此人仍保有自己的土地),所以对这块地盘并没有完全的统治权,一旦发生战乱,该城很有可能再次倒戈。光秀靠武力压制丹波丹后,可以随意支配这块土地,享有完全的人事权和统治权,是没有这些后顾之忧的。
                        更不用说前文我上了一堆实证说明,光秀在丹波攻略期间,忙得跟个救火队员似的,到处参战,本愿寺征伐有他,荒木村重叛乱是他讨伐的,松永久秀叛乱也让他去打,中间还数次救援秀吉出兵播磨,除了这些实证,甚至还有丰臣秀吉和柴田胜家内讧时,信长让光秀去善后的说法。这些年光秀曾一度累的要死(非形容词,物理意义上的),在本愿寺征伐期间,光秀一病不起,直接被送回坂本,甚至传出了他活不过第二天的死讯(《言继卿记》《兼见卿记》),这场大病养了几个月才好。看看这南征北战的还要顺便完成自己的KPI,能不累吗?现在留存的各种织田信长签发的命令书信中,让光秀善后都快成其固定格式了(基本都是某某开头负责什么,某某协助负责什么,最后固定一句话是让明智光秀做好统筹策应。)
                        也正是因为光秀这份世所罕见的勤奋努力和实实在在的功劳,信长才将丹波国赐予了他。
                        后面信长奋笔疾书写公开信痛斥佐久间等人尸位素餐没一点用准备流放他们时,还把明智光秀树成了顺位第一的正面典型:你这废物和一帮和尚打了5年,不但寸功未进,连计策都不会用,看看人家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柴田胜家,哪个不比你强?!


                        IP属地:山西31楼2024-05-30 15:04
                        回复
                          注①:“志贺郡”通“滋贺郡”,在日文资料里也常见到混用。在日本有研究者认为,光秀在比叡山烧讨之后,可动用的兵力达到30万石,远远超过了同期其他名将。不过这个30万他怎么算的呢,是志贺郡5W+延历寺押领所得+义昭当时交给他指挥的上山城地区。这个计算方式多少有点离谱,而且显然,光秀丹波攻略时是没有对山城国的指挥权的。(明智宪三郎老师开了神论先河后,现在日本的研究者们也好多离谱的。)
                          同时,有说法是光秀比叡山烧讨后,得到的并不是完整的志贺郡,而是和佐久间信盛分这块地,光秀得到的大概在2-3万石之间,直到佐久间信盛被流放后,光秀才完整得到了志贺郡。这个说法也是没有实证的。
                          现在有实证的记录就是信长将滋贺郡赐予了光秀,并且在命令里明写了“一草一木均可自取”,光秀也确实有押领行为,但所得多少到底也没个准数(相关来往书信里只有几处山门领地名称的记载)。不过按照常理推算,这个灰色收入不会太高,你实封按最高算才不过5W石,且这些山领很可能包含在志贺郡5W石内,何况灰色产业要是能捞太多,这产业你还把握的住?光秀押领行为是遭到天皇亲自过问的,要是灰色收入超过工资,信长能视而不见嘛?至少也得借机略施小惩敲打敲打吧。
                          所以正文里采用了志贺一郡5W石的表述,这已经是有实证且最高的记录了。
                          关于天皇投诉光秀押领的相关事情,早在2018年出版的《明智光秀残虐と谋略》(桥场日月著)里,便有相关论述,但这个作者出身是个历史作家,算不上什么正经大佬,其感情比较丰富,个人倾向也很严重,所以在他的书里对光秀是没啥好意的。而国内有段时间充斥的光秀押领、不敬天皇、贿赂山科言继的文章,大都是出自这位的观点,全文几乎都是日译中后再次二创,利用国内没有中文版的信息差,还自己添加了很多关于光秀品性的恶意创作,恶意程度比原文更甚,这位原文虽然倾向已经很严重了,但相对国内还算克制的。(这位原文没有写任何对话,国内小作文居然还捏造了光秀与山科言继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可以说叠了满层的恶意buff,虽不能说完全没有靠谱的地方吧……只能说不太多就是了。



                          IP属地:山西32楼2024-05-30 15:04
                          回复
                            7:明智光秀,你是这世上最危险的忠臣
                            本能寺之变是织田信长和明智光秀二人君臣关系彻底决裂的结果,显然我们只了解光秀的相关情况还是不够的。但在考虑信长对光秀到底抱有何种看法前,就又衍生出了一个问题:光秀是什么时候加入织田家的?他又是为什么从将军家跳槽,转投信长麾下呢?
                            现在有些厌恶光秀的人,认为他数度易主,本就没有忠诚心可言,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首先,如果光秀当时经常跳槽的行为,会被认为忠诚度不够,那么为什么他几任领导,包括但不限于朝仓义景、足利义昭、织田信长等人,却毫不怀疑光秀的忠贞,都愿意重用他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光秀才能特别出众,出于爱惜人才的心理,明知对方缺乏忠心,也要试试依赖他吗?在经常发生下克上的战国乱世里,没有高位者会愿意起用自己眼中的“没有忠义之心的背主者”吧?
                            其次,在现在无法被认定信史的各种史料和传言里,光秀(本能寺叛变之前)是完全的忠臣,没有人弹劾过他的品性。就连坚持认为光秀谋反是出于自身野心欲望的史学泰斗高柳光寿,写书论述自己观点时,所依靠的证据也只是一则过分程度直逼文字狱的毫无根据的逸话。(《老人杂话》里说,光秀于龟山北的爱宕山筑城,而爱宕山又名周山,所以光秀自比周武王,将信长公比作商纣王,说明光秀早就想要效仿武王伐纣,有谋反之心。)
                            而在确凿的实证里,也没有出现过光秀有过任何不臣之举的记载。
                            从《细川家记》中说“光秀因遭朝仓家重臣嫉妒而进谗言,导致义景疏远”可以得知,光秀侍奉朝仓义景时,有段时间相当受信赖,也只有受主君宠爱之人,才会遭到重臣的嫉妒和排挤。
                            而之后没多久,光秀便成为了足利家的奉公众,在朝仓受到冷落的光秀,其选择是换个领导,跟随了有名无实的将军家,众所周知,在当时,朝仓是有权有钱有地盘的大大名,而相对的将军家地位一落千丈朝不保夕,谁也不知道将军家能不能复兴,所以光秀的选择并非出于利益得失,只可能是“不屈”和“道理”。
                            “不屈”,不受委屈,不弯腰献媚。既然你不信任我,那我就换个信任我的,也不愿意在你这苟图衣食混日子。光秀这一点很有意思,当信长信任他、重用他时,他就不惜将自己置身于“孤臣”绝境,一心回报信长,各种恭谨贴心,看上去很媚上。但主公如果对他冷淡的话,他却压根没有靠“献媚”来讨对方欢心的想法和举动。所以这个人内里应该是相当孤傲的。
                            “道理”,将军家虽然没权没势,但理论上仍然是武家之首,“我投奔过去日子虽然可能过的大不如前,但道理上我却是换了个比朝仓更名门的名门,而正因为将军家没落,所以更得倚重我们这些忠臣,如果在我的帮助下,将军家能够有所改善甚至发展良好,那么在朝仓那边得不到的尊重,在这边我可以得到。”只有抱着这种想法,光秀才会毅然放弃朝仓家不错的待遇,选择投身于比较清贫困苦的将军门下吧!
                            所以从这次跳槽可见,光秀更在意的是“名声”“尊重”及“人才通道是否通畅”,而不是眼下看不见的“利益”。
                            这次跳槽朝仓家根本没法责备他什么,理论上任何武家都没法跟将军抢人……何况人家为了义理上站得住脚,选的还是更羸弱贫困的一方——当时谁也不敢肯定足利义昭有没有将来可言。
                            而跟随了义昭的光秀,也是有本圀寺为保护义昭不顾生死的忠义之举的,且义昭此时显然是没有实力赐给光秀值得如此回报的重恩。
                            在没有领受主君重恩的前提下,光秀都有为其尽死忠的事实表现,谁也没法指责光秀缺少忠诚度。我们只能从中看出,在得到主君的倚重和信赖后,光秀就能为之付出一切。他似乎是一个比起实际封赏,更在乎情绪价值的人(如果还有实际封赏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所以通说里,是织田信长在本圀寺之战后,看上了明智光秀文武两道的惊艳才华,试图招揽却遭到光秀拒绝,信长便转而向义昭施压要人,义昭也感激信长数次帮助自己的义举,便将光秀当做谢礼送给了信长。
                            也有说法是义昭不满信长的态度,试图摆脱信长控制,光秀与义昭政见不一致,认为将军家必须继续依靠信长才能再图日后,而光秀那段时间总跟信长打交道,义昭既然有反抗信长的心思,想当然也不会继续信赖光秀这个可能向信长泄密的侧近,所以在多次争执后,义昭也渐渐疏远了光秀。
                            不管过程到底是怎么样吧,反正结果是对义昭失望后,光秀选择跳槽侍奉织田家。但走之前有实证表明,光秀给义昭写了封辞职信,托同事转交给义昭,可想而知那时义昭和光秀之间分歧何等严重,已经到了不想再看到彼此的地步。如果不是抱着“上样(将军)现在根本不想看到我吧”这种心情,很难想象知书达理注重细节的光秀,会不亲自面见义昭递交辞职报告。同时,也很难想象,如果不是义昭明确对外表过态“我tm再也不想看到明智光秀那张脸”,同事怎么敢擅自收下光秀的辞职信,答应替他转交——奉公众可是最讲究礼仪规范的一群人。这么不合常规流程的事情,只有大家都知道义昭和光秀之间感情破裂,光秀本人见不到义昭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答应替光秀转交吧。
                            即使如此,光秀在这封满怀失落递交给义昭的辞职报告里,还写了一句话“如果您对我跳槽去织田家的这事不满意,就说一声,我立即找个山门去出家。”——那样的话,您可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秃子”了啊(我真是太不义了。)不过在这种时候,光秀都表态自己会听义昭的命令,哪怕让他出家都行,可想而知,这个时期是义昭疏远光秀,不想看见光秀,而不是光秀自己不想侍奉义昭。
                            说一个虽不甚恰当但我找不到其他方式来形容的比喻,这封辞职报告,在我看来,很像痴情女子的分手宣告……你再和我冷战下去不理我的话,我可不是没人要的啊!你难道真的绝情到了看到这个也不挽回一下吗?哪怕你表现出丝毫还在乎我的做法,让我不要接受别人的表白,就算命令我从此出家一生不嫁,我也做得到啊。
                            光秀做事,一直是给双方都留有余地的。可惜这次俏眉眼做给瞎子看,反正义昭对此没有什么回应。
                            那这段感情的结束,就是有始有终的。义昭疏远光秀,不想看到光秀,用冷暴力的方式逼迫光秀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将来,在光秀传达最后一次善意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只言片语的不舍挽留,显然光秀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反而很像是彻底心碎之后,才给自己另谋出路的。
                            这一次跳槽,虽然看上去很像是为了“利益”,但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理念”和“信任”的问题。因为从之前朝仓跳槽的实际情况来看,光秀是没有考虑太多个人利益问题的,同样,光秀选择离开将军家,侍奉织田信长时,也根本没有得到信长任何的承诺和许愿,后面光秀步步高升所收获的各种功名利禄,都是光秀实打实自己努力奋斗挣回来的,而不是跳槽的酬劳。只能说,平台很重要,绝望离开义昭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后,在英明神武的织田信长麾下,光秀才终于发挥出他的全部才干。
                            看看光秀这几次跳槽的原因和结果,也不难发现,光秀为什么这么敬爱信长,愿意尽其所能为信长鞠躬尽瘁还真的积劳成疾差点死而后已了——因为朝仓义景和足利义昭,都没有给予光秀这种程度的信重。你们俩既提供不了情绪价值,也不给实际的东西,还冷落别人捧上来的一片真心,义景好歹还给了光秀一块偏僻地方养老,再看义昭这种毫无实力的将军随口把别人家的领地封给光秀的做法简直就是搞笑了。就这光秀还为义昭尽过死忠,好话说尽你爱理不理,真当别人是条舔狗没一点骨气嘛?前面我就上事实出结论了,光秀这人,内心其实相当孤傲,肯放下身段舔主公他肯定是期待着对方给出回报的,这回报不一定是利益,但至少得是信任和尊重,情绪价值满足不了的话,他这种人不可能毫无底线的伏低做小。
                            不过由于光秀给义昭的辞职报告落款并没有写清楚时间,所以现在很难断定光秀加入织田家的具体时间。
                            我个人偏向于相信本圀寺保卫战后,信长看到光秀的才能,提出招揽,而金崎殿后时期光秀就已经加入织田家的这种通说。
                            现在有些人认为光秀一直是织田、足利长期两属状态,同时认为在比叡山烧讨之后,光秀都是奉公众的身份,我不这么想。
                            因为就算按现在某些说法,义昭派出以光秀为首的奉公众去协助信长进行朝仓征伐,信长也不太可能用义昭的人金崎殿后,这种做法无论情理上还是道理上都不合适。
                            其次,比叡山烧讨这件事,明确是以光秀为主将的,若认定此时光秀新参,是为了给信长交“投名状”,所以即使很不情愿也严格执行主君命令搞了场大屠杀,那是说得过去的,事后信长还给了光秀称得上是家中无二的顶格封赏。但如果此时光秀仍属于奉公众的话,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就算义昭再无能,也不可能同意用将军家的人去搞屠杀,这会对将军家的名望损害到什么地步啊。退一万步来讲,信长当时动了雷霆之怒,要严惩敌人,向天下展示违逆自己的后果,彰显织田家的武名,却不派自家武将去做,反而用将军家的奉公众去搞屠杀算怎么回事?而比叡山烧讨后,光秀是从信长那里得到的封赏,因此相关“押领”行为,天皇也是向织田家要说法的,显然朝廷和公方(将军家)都认为此时的光秀归属是织田家。
                            而认定比叡山烧讨后,光秀仍是奉公众的直接证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同年12月,明智光秀向公方递交了下京区的地子钱,这个钱的征收权在幕府,所以光秀收钱并将之交给幕府的行为,被认为他此时还是奉公众。
                            但众所周知,光秀曾是京都奉行嘛,就算辞职,也肯定有很多事务需要交接,有可能光秀当时仍然是代表织田家处理京都事务的代官,而幕府方面的继任者对相关政务的处理没有头绪,又或者人手不够,所以请求精通此道的光秀协助,因此光秀帮忙收缴地子钱后,按规定交给了幕府。在前文性格篇我也总结过了,光秀对待朋友,一向有助人为乐的作风,曾同为奉公众的朋友请求他帮些举手之劳的小忙,而当时织田家和足利家关系也还没有恶化,光秀没理由拒绝。
                            除此之外,还有人以兴福寺的记录来判定光秀的长期两属关系,在这份时间为元龟3年4月的记录里,兴福寺的和尚仍把光秀记成奉公众。但这也是可以用常理推定的,当时没有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明智光秀也不像后来那般名动天下,那么光秀从义昭处辞职,转侍织田家的事情,只能通过相熟的几个人口口相传,至于什么时候传到兴福寺,那就天晓得了。
                            所以光秀具体于何时从足利家辞职,转投织田麾下,是没有实证的。按照情理判断,就算金崎殿后时,信长敢用奉公众送死,但义昭是绝不会同意由将军家动手搞无差别大屠杀的,我认为至少在比叡山烧讨前,光秀就已经是织田家臣了。
                            那么截止本能寺之变前夕,信长又对光秀到底抱着什么感情呢?真的是如光秀所想,不再信任光秀,甚至很讨厌光秀吗?


                            IP属地:山西33楼2024-06-01 15:36
                            回复
                              8:知人善用的织田信长,唯一的错判和失误
                              前面我不惜用几万字来全方面记叙、分析明智光秀的性格、行事作风和有实绩的文治武功,是为了在写最终本能寺之变及山崎之战时,不必再反复上论证过程,方便直接出结论。
                              通过前文的详细叙述,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家,现在应该对明智光秀是个什么人,做过什么事,立过什么功,对待主君、同僚、臣下是什么态度,有什么样的政见,又是用什么风格去做事等等等等,都有了具体了解和自己由此产生的判断。
                              但在具体分析本能寺之变的因果前,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考虑,那就是织田信长到底是怎么看明智光秀的?
                              真的是如光秀所想,不再信任光秀,甚至很讨厌光秀吗?
                              其实这件事吧……你让信长本人活过来讲讲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肯定觉得自己挺冤的。
                              虽说织田信长从小就是行为标新立异的倾奇者,还有人把这风格延伸到方方面面,认为他在选拔人才的想法上也是十分与众不同的,但纵观信长这一生的用人风格,其实和大部分领导的态度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有亲选亲,无亲选贤,两者兼得最佳,喜欢又亲近又能干的,讨厌敢于违抗顶撞自己的,十分讨厌混饭吃的。比较特别之处在于会因为个人喜好对有趣的人另眼看待。
                              在不考虑血缘关系的前提下,信长喜欢的只有两种人:有用的和有趣的。
                              有用如柴田胜家,即使有前科,信长防归防,但还是予以重任,虽然予以重任的同时,还是防得很紧。
                              有趣如松永久秀,信长对之也比较宽宏大量,最后忍无可忍才讨伐了他。
                              既是亲密侧近,还有用又有趣的丰臣秀吉,完全戳中信长口味,信长很难不喜欢。
                              无用又无趣,还敢顶撞自己的,果断流放了。
                              而在君臣同心的蜜月期,光秀在信长眼里,显然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有用就不必多说了,前面举了光秀很多文治武功多才多艺的实证,还有初期信长因光秀在京中很有人脉而高看一眼的说法。
                              “有趣”该怎么说呢……光秀的“有趣”,和秀吉情商高为人风趣容易讨得主公欢心是有本质区别的。光秀这种情商不高、端庄雅正还总跟主公唱反调的人,行为又循规蹈矩,按理说不该被信长归为有趣一类,但还记得我最前面写的,关于他为什么被信长当武将使唤吗?
                              一个看上去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居然本圀寺之战大放异彩,有趣。调来身边看看他到底有多能打吧。
                              嚯!还真的挺能打。
                              恩?还懂水战??
                              什么?他还会筑城??
                              遗留问题这么快就搞定了??
                              内政也是个高手??
                              聊个天发现还懂医术??
                              算术也不错??
                              你这家伙到底还有多少本公不知道的技能?
                              光秀的多才多艺让信长始终对他抱着一份“奇货可居”的兴趣,总有种想探究的新鲜感吧。
                              何况这段时间他也确实很有用,战功彪炳。
                              更而且奉公态度还十分恭谨,哪哪都挑不出毛病。
                              只有一个地方遭人讨厌,就是比较顽固,当不同意主公政策时会坚持己见持续唱反调。但架不住他干啥都有一手,十分有用,还很会送礼看上去对主公特别贴心啊。
                              所以瑕不掩瑜,信长对光秀整体表现是超出期待的满意,因此那段时期君臣关系好得蜜里调油,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层出不穷的新鲜感渐渐褪去,“有趣”的属性随之消失直至不见,反而政见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发生争执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光秀对信长来说,恐怕就只剩下了“有用”但“不好用”了。
                              在打天下的时候,光秀虽然也曾头铁直言,但看在他有趣有用又忠心恭谨的份上,自己这边也外敌林立,正是用人之际,信长对不同意见也是在忍耐着的。
                              而织田家马上就要坐天下时,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既无趣又似乎不那么听话,总和主君意见不一致,看上去就很欠敲打啊。
                              你这家伙究竟还记不记得谁是主公?到底能不能给我乖乖办事,少说些有的没有的?本公靠自己的雄才伟略,已经快成为天下之主了,轮得到你来指手画脚?
                              此时的信长,对不想听的话,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忍耐了。
                              这也是在很多人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权柄威势的增加,没有必要再那么依赖臣下,行事便更加随心所欲起来。
                              连公认胸襟一流的李世民,都有面对诤臣直谏十分恼火想要处死对方的典故,显然能否理智面对诤言,就得看作为人主的器量了。
                              而信长后期对下的态度,不得不说是有些苛刻的,虽然流放佐久间等老臣时,他怒气冲冲写了很长的公开信痛斥佐久间等人尸位素餐没一点用,但其中有一条理由是“佐久间信盛曾公开顶撞信长,此举令信长大失颜面”,怎么品那味道都不太对,观之难免让人有种“织田信长在算旧账,而且特别记仇”的不快感。佐久间信盛自己大概也想不到,在早年顶撞信长之后,他表面上依旧重用自己,但无时无刻不把这件事当成奇耻大辱一直记挂在心吧。


                              IP属地:山西34楼2024-06-02 0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