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63,119贴子:1,240,653

刘豫与杨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6-01 00:21回复
    小谷传说、139******72、九鼎仓储.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抗日战争最后一年的七夕,陈寅恪听人说张恨水的《新水浒传》,感慨之下作诗云:
    谁缔宣和海上盟,燕云得失涕纵横。
    花门久已留胡马,柳塞翻教拔汉旌。
    妖乱豫么同有罪,战和飞桧两无成。
    华梦一录难重读,莫遣遗民说汴京。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01 00:21
    回复
      张恨水的小说以新编水浒故事影射抗战,陈寅恪这首诗也借两宋之交史事表达自己对将来时局的深切隐忧。这一话题太大,这里暂且不谈。而诗人的隐喻虽借用宋代往事,也未必就是历史的定评。陈诗第五句里的“豫”即伪齐刘豫,“么”即指杨么。在讨论南渡前期政治时,刘豫建立伪齐政权与钟相杨么起事,却是应该一说的人物与事件。
      先说刘豫。宋金战争初期,金朝最初的目标是活捉宋高宗。靖康之变时,金军把全部在京的宋皇族宗室俘掳北上,以后又必欲俘高宗而后已,用意就是将赵宋皇室的合法继承人斩草除根,然后卵翼一个傀儡政权,使之成为金朝的藩属国,构成金宋之间的缓冲屏障。当时,新兴的金朝感到自己还没有力量控制偌大的中原,因而先是立张邦昌,既而立刘豫。
      刘豫原来在宋朝任济南知府,后归降金朝,受命管辖山东河南地区。建炎四年(1130)三四月间,以韩世忠的黄天荡之战与岳飞的克复建康为标志,将南侵金军彻底逐出江南,意味着宋金战争自此进入相持阶段。金帅完颜宗弼每遇亲故便诉说“过江艰危”,当完颜宗翰主张再次南攻时,他以“江南卑湿,恐难成功”为辞,明确表达异议。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6-01 00:21
      回复
        伪齐建立以后,所谓宋金战争,实际上主要在宋齐之间进行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6-02 00:18
        回复
          绍兴三年(1133)正月,宋襄阳镇抚使李横率军北攻伪齐,攻占了颍昌府(今河南许昌东),进而控制了郑州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区域,直逼汴京。刘豫向主子告急,完颜宗弼遂亲率大军增援,金齐联军合力反击宋军。宋朝对义军出身的李横扬言声援,却按兵不动,致使李横不仅丢了颍昌,连襄阳府等襄汉诸州府都被伪齐占领。伪齐既可以溯江而上进攻川蜀,也可以顺流而下直取吴越,对南宋安危构成巨大威胁。次年五月,岳飞奉命出师襄汉,临行前高宗警告他只许收复李横“所守旧界”,不许越界到伪齐领土上,否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岳飞出兵不到三个月,次第克复襄汉六郡。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6-02 00:18
          回复
            豫深知,与南宋为敌是自己存在的唯一前提。绍兴四年(1134)九月,他再次南侵,金朝派讹里朵、挞懒权左右副元帅率兵五万以为声援。金齐联军避开岳飞所在的中路战场,向东线两淮地区发动进攻。宋高宗一方面准备再次出逃,一方面遣张俊往援驻守镇江的韩世忠,命令从淮西前线逃遁的刘光世移军建康府。但张、刘二人畏敌如鼠,张俊压根儿不肯渡江。只有韩世忠移师扬州,诱敌深入,在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设伏,大败金军。
            金军在淮东捞不到便宜,便转攻淮西,但十二月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也遭到前来驰援的岳飞军队的痛击。岁末,听说金太祖病危,金军匆匆北归,伪齐军队失却了后盾,也只得结束“南征”。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6-02 00:19
            回复
              绍兴六年(1136)十月,刘豫征发三十万军队分三路进攻两淮。刘豫之侄刘猊率领伪齐东路军在受到韩世忠军阻击后向西撤退,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与张俊部将杨沂中遭遇,展开激战,杨沂中取得了藕塘之战的胜利。刘豫之子刘麟率中路军与孔彦舟所率西路军闻讯后便仓皇退兵,伪齐三路攻宋的计划被彻底粉碎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6-02 00:19
              回复
                豫在宋齐战争中一再失利,金朝感到伪齐不但不能成为金宋之间的缓冲屏障,反而成为金朝甩不掉的累赘包袱,兼之金朝也逐渐摸索出统治中原的有效形式,便渐生废掉伪齐的念头。刘豫请求立刘麟为皇太子,以试探金人意向,遭到拒绝。绍兴七年(1137)十一月,应实权派大臣完颜宗磐与挞懒的要求,金熙宗废除大齐国,废黜了刘豫,在汴京设立行尚书台,治理原伪齐管辖地区。
                以南宋立场论,无论在宋高宗还是朝野士大夫的言论中,“大齐”刘豫始终是汉贼不两立的叛臣,南宋杨尧弼著《伪齐录》,《宋史》将其列入《叛臣传》,都是这种大义名分的一脉相传。但宋高宗唯恐得罪金朝而有碍乞和,在公开场合却不得不以“大齐”相称。刘豫仅作了八年的“大齐”儿皇帝,却把自己与石敬瑭一样钉上了遗臭万年的耻辱柱。
                至于钟相、杨么,历来被史学界归为宋代三次最具影响的农民起义之一。说到农民起事,在传统中国,土地兼并与赋税繁重,往往是他们揭竿而起的症结所在。宋代在土地问题上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小土地所有者一遇上天灾人祸,便被迫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耕田拱手出让,也是常有的事。至于两宋的赋税,无地的佃户向地主交纳地租,国家则向土地所有者(不论地主还是中小土地所有者的农民)征收两税,夏税征绢麦,秋税征粮食;此外还有“支移”“折变”“和买”“和籴”等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附加税。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6-03 00:40
                回复
                  南宋一建立,就打着抗金的旗号,巧立各种苛捐杂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借口供应军用而新增的附加税中,最苛急的有三种:一是南宋初年东南诸路征收的版帐钱,以两浙路最为繁重。二是绍兴二年起在江南东西路、两浙路和荆湖南路各州县按月交纳的月桩钱。三是绍兴五年新征的总制钱,与北宋徽宗末年开征的经制钱合称为“经总制钱”,有些地区的经总制钱竟达正税额的三倍之多。此外,东南地区还有二税的附加,例如和籴、和预买、折帛钱、预借等。和籴、和预买是沿用北宋旧例。所谓折帛钱就是将和预买中的绢匹改征货币;预借就是提前征收明年或以后几年的赋税,最多的甚至预借到六年以后。另据记载,江西、湖南在正税以外,还有“正耗”“补欠”“斛面”等名目,一石正税米往往要收到五六石;收税钱则还有“大礼”“免夫”“纲夫”“赡军”等名堂,一缗税钱往往要收到七八缗。建炎、绍兴之际的连年战争,军队的馈饷和朝廷的开支,都要由江南农民来承担,不时之需,无名之敛,几无虚日,老百姓简直无以聊生。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6-03 00:40
                  回复
                    与此同时,两宋之际空前残酷的战争破坏也迫使人民铤而走险。建炎三、四年间,金军渡过长江,蹂躏两浙路、江南东西路和荆湖南北路的广大地区,加上望风溃逃的南宋官军与流窜不定的流寇集团,一茬又一茬的烧杀抢掠,硬是把农民逼上了绝路。在这种形势下,哀哭无告的广大农民只有结众自保,才是唯一生路。
                    唯其如此,这十年之间成为两宋农民起事的洪峰期,次数之密集,区域之广泛,在两宋是仅见的。据何竹淇在《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里统计,从建炎元年(1127)到绍兴五年(1135)的九年间,列入《汇编》的群体性事件多达60次,尽管其中也有少数实际上兼有士兵变乱的性质,但农民起事毕竟占多数。著名的有信州(今江西上饶)王念经、建州(今福建建瓯)范汝为、虔州(今江西赣州)陈颙、吉州(今江西吉安)彭友、武冈军(今湖南武冈)杨再兴,但规模与影响最大的还数钟相、杨么。
                    靖康二年(1127)春,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钟相命其子钟昂率义兵三百前往勤王,高宗南逃时被遣返原籍。钟相并没有按朝廷之命解散这支武装,而是结寨自保,抗击南下的金兵、溃军与流寇。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6-03 00:41
                    回复
                      建炎三年(1129)冬,金军南侵荆湖,流寇孔彦舟也盘踞洞庭湖沿岸诸州,为害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次年二月,钟相揭竿而起,建号大楚,自称楚王,建元天载(一作天战),控制了洞庭湖周边诸州十九县,在洞庭湖中建立了水寨。农民军也利用秘密宗教作为组织民众的工具,这种宗教是否摩尼教尚有争议。钟相鼓吹:“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一口号对贫苦民众是富有吸引力的,四方农民络绎前来投拜入法。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6-04 10:12
                      回复
                        二月,孔彦舟被宋朝任命为荆湖南北路捉杀使,让他去对付钟相。孔彦舟派出间谍,混入义军,里应外合,在三月的一个深夜,偷袭了钟相的大营,俘杀了钟相及其妻儿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6-04 10:12
                        回复
                          虽受到重大挫折,但继而推举杨么为领袖。他原名杨太,当地称兄弟中幼小者为“么”,故称其为杨么。杨么自称“大圣天王”,立钟相幼子为太子,鼓吹凡来追随者“无税赋差科,无官司法令”,极具吸引力,很快将队伍发展至二十万人。他以洞庭湖为根据地,在湖里建立了面陆背水的大小水寨数十个,进可陆耕,退可水战,形成了陆耕水战的战略方针。
                          为提高水战能力,农民军让俘获的工匠高宣打造二十三车至三四十车的车船。这种车船形制雄伟,分二或三层,大者长三十六丈,高七丈余,可载千余人,以人踏车,以轮击水,进退灵便,行驶疾速,左右前后各设长达十余丈的“拍竿”,用来发巨石击碎敌船。车船与海鳅等战船配合,使农民军掌握了水战的主动权。朝廷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招安虽令个别动摇者叛变投敌,杨么却始终不为所动。为了粉碎诱降阴谋,他后来对前往招安的官员一律予以镇压。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6-04 10:13
                          回复
                            绍兴三年六月,荆南制置使王躞率兵六万,水军正副统制崔增、吴全领水师一万,与鼎澧镇抚使兼知鼎州程昌寓联合进剿。杨么诱敌深入,在阳武口(在今湖南汉寿东洞庭湖口)大败朝廷水军,崔增、吴全溺水战殁,一万水师全军覆没。而派去招安的官员,一再被杨么处死,大半回不来。宋朝政府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6-05 15:54
                            回复
                              车船,也称“轮船”“水轮船”与“桨轮船”等,始见于东晋末年,两宋使用渐广,形制益多,是一种以轮代桨的半机械装置的先进船型,用于作战时可在船上装备弓弩、抛石机、灰弹、拍竿等。南宋绍兴初年,工匠高宣为杨么打造二十三车的车船,规模前所未见。后在抵御金军与抗击蒙元的水战中,车船也一再使用,显示其威力。这张车船示意图选自《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之《戎正典·武备一》。
                              杨么领导的农民军不断壮大,引起两方面的重视。
                              其一是伪齐刘豫方面。李成投降伪齐以后,绍兴四年(1134)曾奉命派遣密使,游说杨么“联军灭宋,分地而王”,为杨么拒绝。时隔一月,李成又派人携官诰、金束带等前来诱降,被义军尽行杀戮,沉尸入江。关于杨么与伪齐的关系,也有与此截然相反的说法,以为两者勾结,约好李成由陆路、杨么由水路,在两浙会合,要“赴行在作过”。但坚持大义说有已然的事实可以为证,而勾结伪齐说充其量只是或然的道听途说,且未有实际的行动可以证实,即便在后来朝廷大军开赴水寨的情势下,不仅伪齐绝无声援的举动,杨么也绝无逃往伪齐的迹象,故后说未足为定论。
                              其二是南宋方面。对朝廷说来,杨么控制长江上游之地,阻遏漕运,独占一方,已成为与金兵、伪齐鼎足而三的心腹之患,“不先去之,无以立国”(《晦庵集》卷95《张浚行状》)。到绍兴五年,南宋政府或剿灭,或招安,已基本解决了为患江南的各大游寇集团。这年五月,右相兼知枢密院事张浚以都督诸路军马坐镇潭州督战,命岳飞以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从抗金前线调来精锐部队进行镇压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4-06-05 15: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