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58,851贴子:1,733,792
  • 0回复贴,共1

老北京的记忆--葡萄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年北京人住得起四合院的
当院除了石榴树和鱼缸之外,通常还会种一架葡萄或者紫藤。
跟每年搭棚相比,同样遮阴避日,更雅致,更实惠。特别是种葡萄
都是成串的,而且结果多,有开枝散叶,子孙繁盛的好意头。
北京栽种葡萄从宋代就开始了,其源头是门头沟和百花山一带的野葡萄。
其中百花山的野葡萄最为珍贵,是咱北京的特有品种,八十年代田野调查,仅存二铢。
现在人讲究喝外国红酒,其实清朝的时候,门头沟一带的村民就开始用野葡萄酿酒,据说还送到宫里,获得了
嘉庆帝的赞赏。
后来除了民间栽种之外,皇庄上也开始大量养殖,品种达十数个,包括:“黑葡萄 ,玛瑙葡萄,琐琐葡萄,哈密绿葡萄,哈密红葡萄,哈密黑葡萄,哈密白葡萄,马乳葡萄。硃砂葡萄、红棣棠葡萄、黄鸟玉葡萄等等
至于在城里栽葡萄是洋人开始的,当时阜外有个石门教堂,法国修士沈蕴璞从老家带来的葡萄苗,开园子住葡萄
,还有专门的酿酒作坊。后来改名叫上义酒厂,咱北京第一瓶国产香槟酒,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而一般人最知道的北京葡萄品种就是玫瑰香,虽然果实不大,但甜度巨高。比现在那些大得像兵乓球,却徒有其表,淡而无味的洋葡萄,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可惜这么好的葡萄,从来没人拿它大规模的酿造好红酒,而且品种逐渐退化,近些年,想吃到正宗玫瑰香都不容易了
除了真葡萄之外,咱北京还有玻璃做的葡萄工艺品,晶莹剔透,几可乱真。旗人,老常家的绝活。独门手艺,至今
仍有传人在世。
现在大部分都搬进了楼里,除非住在郊区或者大富大贵。想在自家住葡萄已经不太现实了。
汪曾祺老曾经写过一篇《葡萄月令》,曾经入选过语文课本。很多人都学过,希望还有人记得
“二月里刮春风。 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 葡萄出窖。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摽紧。然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够了。
...........


IP属地:加拿大1楼2024-06-26 21: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