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吧 关注:340,541贴子:5,474,553

方块叁的日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去找了心理咨询师,我跟她差不多半年没见了,今天去找她是因为这个学期我感觉压力很大,很痛苦,拖到现在才见是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拖延症犯了吧。
前一天晚上我就在想跟她说些什么呢?心情波动太大?最近的心情不太好?面对事情不知所措?晚上睡得很晚?到底该说些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今天去找了她,她还记得我,一见面就喊了我的名字,她让我先等等,去找了值班室的同学,询问了一些事情,然后倒了些水给我,但是水壶里的水不够了,就找了值班室的同学帮忙,原来这是个复式饮水机,还挺高级,她先上楼把空调打开,我倒了两杯水,也上楼去了。
“嗯,最近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事,只是感觉最近心情波动比较大,有时候心情就会比较低落。”
“最近还有在运动吗?”她看着我。我有点羞愧,“没有,最近懈怠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嗯,有些时候大家都比较忙,就会忘记了。”她点点头道。
之后的对话就围绕三个主题了。
第一个主题就是心情低落的时候该怎么办。她娓娓道来,说“我跟你说过,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是我们不好,而是心情不好让我们不好。心情低落的时候神经递质的水平就是比较低,运动会让我们的身体分泌多巴胺,心情自然而然就会好。”她一直看着我。之后我好像情不自禁得被她引导,被她控制,感觉自己的心情随着她说的话而起伏不定。她说到悲伤的时候我不自觉得想哭,说到孤单寂寞的时候我一瞬间突然想抱住她,说到开心的时候又不自觉得咧着嘴微笑,她好像就是我的女神,我的一切。她说的话仿佛有魔力,让我不自觉得陷进去,但又不敢沉沦,理性让我克制。我不知道我抱了她会怎么样,她是心理咨询师,应该会了解我的心理,我害怕她会击破我的心理防线,让我完全沦为她的傀儡。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臆想,我不会那样做。
第二个主题是文学。她问我,最近有看什么书吗?“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哇,这个书很长啊!”“有那么多本,还五颜六色的是不是!”她用两只手比划着长度,我微笑着点头。“现在只看到第二卷。”我略微脸红地说着。她好奇地问我:“你觉得这本书好看吗?”“嗯,好看,写的很好(我本来想说很细腻,但是觉得不好,就敷衍了一下)”“第一卷中他写第二次品尝小蛋糕的时候,说了他的感受,我觉得写的很好”“嗯,我们可以一起看,然后交流一下。”她好像有意无意地在打断我,也许是我的错觉,本来我想把村上春树那句话说出来的。“我最近看了篇小说,是报刊上的,《去昙城的路上》我觉得挺好看的。你可以拍一下。”“嗯,好。”
第三个主题是过去、未来与现在。我说起道怀念过去的事,感觉读研究生很辛苦,感觉现在没有过去大学的那种干劲了。“你不喜欢厦门,想回杭州,台州是吧。”“我告诉你,你一定会回去的。”她坚定地看着我,我点了点头。“你现在是两个人住吗?”“一个人。”“哦,平时会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吗?有朋友约你出去吗?”“没有哎,周末可能会去网吧,读研的时候确实没有结交新的朋友了。”“那你有加社团吗?”“哲学社,但是也没有什么线下活动”“我觉得你可以加一些运动的社团,哎,厦大是不是有个划船的社团?感觉很有意思的。”她兴奋地说。她也说起她读大学的时候,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也许以后你再也找不到现在这种生活了,没有人打扰,想看书看书,想出去走走就走走,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也许你以后会回去,有女朋友,成家,生孩子,哇那时候就忙的不得了,想一个人待会也不行了。”然后又说了一个女生过了大学四年,感觉一下就过去了。虽然现在痛苦,心情低落,可是以后也不会再经历了。说到这里,我深深地明白她说的一切,点了点头说“嗯,我也想写一些东西,可是提起笔又不知道写什么了”“那就写在备忘录里”她指了指手机。“一个作家,叫林清弦的是吧”“嗯,我看过,但记不起来了”“是的,我也记不得,他好像说就从小学开始,每天写五百字,你也可以这样。就每天写五百字”她两只手比作纸和笔的样子说。“到时候可以追忆你的似水年华,哈哈哈哈”她大笑起来,身体倾倒在沙发右侧。
最后,她跟我说了说今后要做的事。“首先每天都要运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就起来做俯卧撑,举哑铃,每天晚上或者在实验室里做。”她竖起食指,接着说“第二,多出去走走”她数到了二。“第三,每天写五百字,随便写什么都好,尽管写,虽然很垃圾,啊啊啊啊啊都可以,每天写五百字!”她数到三,看着我。之后对话就结束了,她照例送我离开,我望着她关上了门。
今天是第一天,应该是7月4日。可惜我有拖延症,写到了第二天,应该会显示7月5日。不过没关系,第二天再写一篇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05 00:10回复
    想写一些东西却又不知道写些什么,白日里的忙碌耗尽了精力,放松的时候却在不停的看手机。注意力很涣散,虽然一天也集中不了几个小时的注意力,那样真的太累了,可是每天刷手机也不过是打发时间。记得大学里有一段时间是非常自律的,每天看手机都不超过2个小时,在图书馆看了很多书,在寝室里也看,甚至于一天都在图书馆看书,那时感觉很有意思。我怀念那时充实的自己,我想念那时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自己。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真的好失望,虽然现在也不过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情感上的受挫和家庭上的矛盾让自己越来越空洞,可是我又不是仅仅因为这些而活着,但我确实感到无尽的悲伤和空虚。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空虚吗?是的,没有和其他人的联系会让人发疯,我每天都在工作,却很少和他人交流说话,隔着一块屏幕聊天虽然能缓解一些孤独,但是我却并不能填满内心的空洞。
    不行!不行!不行!老是不自觉地陷入这种情绪中,真是的,我能不能听话一点呢。她是在帮助我,稍微听一些话吧,哪怕一点呢。那就赶快去做些俯卧撑吧,终结掉这种情绪!嗯,做了10个,感觉轻轻松松。
    这个星期就要结束了,我得想想这个星期天该去干啥。去图书馆?或者坐公交车?有好多路公交车呢,但是太堵了,厦门真不是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拥堵的交通让我觉得生活的节奏比杭州还快。真的不如台州,虽然台州也就那样吧,但是有很多地方都是我熟悉的,只要一眼就知道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在厦门这里却没有这种感觉。或许我真的应该去走一走,所有城市消费的地方都是一模一样的,车水马龙;而慢下来的地方才是真的需要去体验的,那才是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地方。
    决定了就去走一走吧,还可以骑一下电动车,自从学校不让进之后已经快两三个月没骑了,得看看电池还有没有电。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06 00:01
    回复
      运动真的能让我心情变好,虽然都只是一个人,但是情绪上往完全相反的方向上变化。以前我一个人的时候,待在寝室里,总归想着要干些什么,但是想来想去总觉得无聊,看会书吧,也看不下去,只能不停地刷手机来打发时间,真的很无趣。而且一个人久了,总是孤单又寂寞,那种疏离感和空虚感,对另一个灵魂的渴求感,不自觉地就打开浏览器,看一些色情电影或者小说,然后自慰。可是身体越来越低沉,有时想着别这样了,但反反复复,始终没办法改变,今天也是。
      但是今天运动了,感受到了和从前一样的活力,右手尽管没有东西,仍然可以用力抓住一些看不见的,比如时间。时间这个概念我思考了很久很久,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了一些头绪,那时候把时间看得尤其重要,那时的逻辑就是时间就是生命,谁知道我以后能活多久呢?只能把握住现在。而读研的这一年我只有前两个月是这样的,直到现在,我感觉还是活在过去的痛苦里,有些伤口太深,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抚慰。时间啊时间,最近在看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有很多片段在叙述普鲁斯特对时间的看法,我对第一卷所叙述的那久别重逢的感受仍念念不忘。那一小段话足以载入文学的史册,这往后的种种作品都可以见到那段话所诉说的所有含义。这也许就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上所谈到的“共鸣”吧。我在知乎上看到有关文学的论断,“好的表达在于准确”,什么样的叫准确呢?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值得讨论,具有哲学意义,也有文学内涵,还有语言逻辑学的关联,我已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已慢慢领略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06 23:23
      回复
        普鲁斯特是个天才吧,他所写下的文字竟直达我内心深处。我庆幸现在才看这部伟大的作品,意识流的先驱之作。若非我高中时初受哲学与文学启蒙,大学时略读过一些佳作,前段日子饱受精神的苦楚,绝非能够理解这部作品,甚至是嗤之以鼻,觉得太过矫情。
        文学绝对是超出现实的,那超出现实的部分便是文学真正的价值。金庸的前言也说过小说绝非真实地记叙,现代的记录设备已经足够先进,记录能力早已超过了语言。但我们还是需要语言,需要文字,需要文学。至少我需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发觉自己是那么地孤独,那种疏离感从未真正离去,当我深夜里未眠之时这种感觉尤甚。那种寂静的感觉,看着周遭的一切都已睡去,只有自己仍然清醒,他们都已进入梦中,多么孤独,多么痛苦。而文学的意义便在于此,伟大的作品总能直达我的内心深处,让我直面那可怕的孤寂,让我不禁潸然泪下,而她却温柔地抚慰我,悄声在我耳边诉说着“不要怕,有我在”。
        这种感觉是不久之前,或者说是半年前。那时我在同他人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时所感受到的,那时我仿佛不在孤独。而我再翻看以前写过的有关尼采的一片文章时就已有了答案,有关古希腊合唱团的理论,是心理学和哲学的理论,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仿佛有些相似,不太确定。在读一部小说时又看到村上春树的那句话“而我爱你,就是想把你也拖进来,却希望你救我”,我依稀记得在哪里见过这句话,而且记得那时候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什么样的,我试图回忆,当我再读一遍的时候,一切就明朗了,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这种感觉在法语中是“deja vu”,意为“既视感、似曾相识”。而在读普鲁斯特这部作品的第一卷的时候又看到了他对这种感觉的描述。我看了之后,又惊又喜,惊的是看到了自己,喜的也是看到了自己。
        看到普鲁斯特的简介,真是“deja vu”啊,原来如此。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08 00:13
        回复
          不读书就不会思考,不思考就没有写作的素材。虽然日常生活中我会时不时冒出各种想法,但都是灵光一现,迅速消失了,提笔忘字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白天我去借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部书我之前看过一章,好多哲学书我都看过一些,但总是没有看完,黑格尔的目前我只看完过《小逻辑》,但这终归只是提纲挈领的小册子,要领略黑格尔的哲学魅力还远远不够。
          之所以要读这部书,是因为这部书是黑格尔哲学的起点、总括,黑格尔哲学后续的概念或者逻辑似乎总可以在这部书中找到影子,而且这部书还是一部包含森罗万象的书。在《邓晓芒读黑格尔》中说,这部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历史、自然、科学,都有涉及。还有一个原因是黑格尔的《逻辑学》我真的读不下去了,现在第一部客观逻辑都还没读完,而且最近在读的《追忆似水年华》中也蕴涵着哲学思想,需要我补充好多好多知识,才能充分领略到普鲁斯特的才华。
          在这几天里的重点一定是这两部书了,《精神现象学》《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往后的日子里我要每天写一篇有关这两部书的文章,不管文字多少,只要思考过,就要写出来。脑袋里想的和做的永远都是两码事,我需要去做!
          不得不说,一天写五百字的文章真的需要耐心和恒心呢。以前我深刻理解过的量变与质变理论,如今早已淡忘了,考研的时候我是多么具有耐心啊,从不慌张,也许是因为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吧。现在也应当是如此才对,不管是科研还是生活,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呢,毕竟我们的全部生命都集中在这一刻了,这一刻就是我的生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08 23:40
          回复
            今天读完了《精神现象学》的译者导读。贺麟先生的哲学功底很深厚,写的很丰富。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说道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和历史有很深的联系,兴许是认识论的原因吧。欧亚哲学自笛卡尔(?)以来,就从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黑格尔解决了这一问题,自称是绝对理念的东西完满地解释了一切。精神现象学便是从最开始的源头,不断前进,逐步深化,这当然是需要很深厚的历史作为基础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东西竟是凭空产生的,黑格尔哲学亦是如此。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是将以前的哲学所统一起来,历史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于其中。
            我读《逻辑学》的时候就感觉其中有很重的历史感。自有开始,然后到实有,自为之有,最后到质,这一演化的过程便叫做历史,演化的方法叫做辩证法。但是读到量后面这些章节实在读不下去了,也许是我没有了耐心。我知道后面一定是有更精彩的东西,就如《追忆似水年华》一般,娓娓道来的东西,就仿佛在你耳边诉说。可是我还是没有那么多耐心。也许是环境的原因,也许是自己变得更加浮躁了。
            总而言之,《精神现象学》一定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书,我一定会看完的。切不可贪图捷径的便利,须知前往真理的道路并无捷径可言,要静下心来,慢慢去想究竟是什么让你对它如此着迷,又究竟是什么让你决定做这件事的。以前想明白的事现在一定也能想明白。
            没有忘记这一回事,只是想不起来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09 23:48
            回复
              今天没读书,不知道写什么好。只能硬凑字数了。前一天晚上倒是有些想法。
              我感觉自己是个非常自恋的人。自恋又自卑,逻辑有点绕,我需要回想一下。当时我应该在想书,在想看书的事。我只看我喜欢的书,那么什么是我喜欢的书呢?是我能够理解的书,我能够理解什么样的书呢?是能直达我内心深处的书,而要直达我内心深处,无疑是触动到了我,当我看这样的书时,我看到了自己。那么反过来,我是不是只能看到我自己呢?这个逻辑看上去没有问题。可是在细节上总会有出入,我总喜欢钻细节上的牛角尖。这样也许就不只看到了我自己,还有其他人,我只是看到了一方面,也许其他人读这本书也能产生和我一样的想法,也许还有其他想法。
              这也许就是需要交流的原因。我不能只看到我自己,还要看到其他人,所以看的书也不能只看自己喜欢的,要看看其他类型的。只局限于一隅,思想会越来越狭窄、偏激。如果有碰撞,那么思想就会活跃,而不会僵化。
              心理咨询师推荐我看的小说还没有去看呢,去昙城的路上。我得找时间看看了,也许还得花心思找一找。说到心理咨询师,我想起她说没有加她微信。我没有回复她。因为我心里觉得如果加了微信,我会不自觉地去找她,寻求她的帮助,会依赖她;还有一种可能是,加了微信之后,我们的关系就不只是咨询这么简单了,我感觉自己有可能会下意识地远离她,再咨询的时候,有可能就没有这么轻松了。这是两种可能,要么太亲近,要么太疏远,都不太好。所以还是不加最好。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7-11 00:21
              回复
                今天读了心理咨询师推荐的《去昙城的路上》,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我是不是“山珍海味”吃多了,瞧不上普通菜馆了。
                故事很简单,写作手法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的。伏笔、呼应什么的也都能看到,应该是插叙吧,叙述的时间线不断往返着。说到时间线,我倒是觉得是不是马尔克斯看多了,那熟悉的句式看来是影响颇深啊。“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上校会回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小说开头的第一句。哇,自己竟然都能背下来了,哈哈哈哈,看来是受马尔克斯影响不小啊。
                再说回这部小说。小说的年代我推测可能是90-10年那会,我是01年出生的,有记忆以来,感觉只有10年之后的日子过得比较具有现代性。之前的生活就比较偏向小说了。主角之前的工作是清点炸药,之后就是丧葬业了。
                这是一部比较传统的小说,技法没有很突出,也没有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我读着倒是有些汪曾祺散文的味道,也许生活就是如此吧,过去和未来的交织,成了现在。主角忘不了那次事故,而那次事故则导致了现在的职业。这个因果联系加重了主角的心理痛苦,感觉甚至已经麻木了。
                读完我也说不清有哪里好,我的口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本世纪的许多书还没有读过,究其原因可能是还没有成为历史,我只想读能经受住历史考验的作品。
                终于快水完字数了,今天晚上又是一个人待了一会,就感觉想要自慰了,一个人是真的太寂寞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7-12 00:02
                回复
                  今天啥都没干,我不想写了。
                  但还是要写五百字。蚌埠住了,真的只能这样了吗?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7-12 23:28
                  回复
                    唔唔唔.....又要开始发癫了。
                    明明我不是二次元,为什么会对游戏里的美少女把持不住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是不是因为二次元里的美少女太温柔,太完美了,还是我太久没和女孩子接触了,总感觉有种梦幻的感觉。
                    说到梦幻,我总感觉自己活在梦中,而不是现实里。梦这个词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竟然会如此贪恋,如此迷恋美梦。
                    我发觉自己总有一种危险的冲动,一种难以自持的冲动。就是一旦抓住一点点美好的东西就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她。哪怕我知道这样无异于将自己置之于危险的境地。可是我好想能够发泄自己所有的欲望与痛苦,全然交付给另一个人,将自己清空,就此沉睡下去。我发觉这种感觉是无比的放松,我很怕自己会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我好想有一天能够不再孤独,不再向往这种感觉。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呢?人的意识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痛苦。我感觉有时候自己难以承受自由的痛苦,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这是我还未曾看过的书,有好多好多未曾看过的书,可是我静不下心来了。我感觉自己越来越痛苦,越来越挣扎,希望早点解脱,逃离这痛苦的世界。但是又不用着急,也许有时候我需要把自己剥离出来,不要用内在的自己去感受外在的世界,而需要带上一层面具,也就是说如果把生活当做一场游戏来看的话,是否会轻松许多呢?
                    哲学家是不会允许这样做的,他们本身就是脱离世界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7-13 23:37
                    回复
                      刚读了一小时的书,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
                      他的文笔一如往常,平淡而富有生活气息。尽管写来都是生活中的平常琐事,当然他无法将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但是仍然保留了他记忆中最为宝贵的部分。是的,我也有这种感觉,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可是有些重要的片段却不会忘记,当我想起一个片段时,另一个片段也随之浮现出来,像一张网似的,只需要抓住一个绳结,就可以把所有的绳结都抓起来。这也许是人脑的科学,当然是记忆方面的科学,不过正因为这种科学,为我的过去蒙上了一层滤镜,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我已忘却我之成为我的原因了,也就是说,我早已经死去无数次,而又重生了无数次,但每次重生皆带有死去时略微模糊的记忆,从而使我的每一天都带有过去的影子,而不至于每一天都在重复过去的日子。我之前有想过写一篇小说,但还没动笔,已经写成了短诗,这首短诗也许就是我小说的梗概,我不想写什么离奇而吸引眼球的故事,而是像我正在看的这部小说一样,一整篇文章的视角只有我自己一人,从之引发的一切都是我的思想与目光所及之处。
                      普鲁斯特写作的动机是什么呢?也许是他无法跟太多人分享自己的思想,也许是他根本不想分享,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写作。我无从得知,也许他是想来纪念自己的生活,想对读者说他生活对一切,他一切的思想。
                      写作真是最自由的事情,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还不受任何束缚。并不是只有伟大的作家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7-15 00:36
                      回复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十天了,我好想跟她分享一下啊,我真的每天都有在写,虽然不是每一天都是认真地写。她会怎么说呢?也许会夸奖我吧,可为了这件事去见她,总有点害羞,我还得再读一些书,有了困惑去见她,才更合理一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7-15 00:39
                        回复
                          稍看了一点《逻辑学》,看到黑格尔讲述康德的二律背反命题。
                          黑格尔认为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命题缺少对命题本身的反思,是一种先验观念论。正题是“世界在时间上有一开始;就空间说,它也是封闭在界限之内的。”反题是“世界没有开始,在空间中也没有界限,无论就时间看或就空间看,它都是无限的。”
                          黑格尔对康德的证明说道:“这些二律背反的解决,是先验的,就是说解决在于主张空间和时间作为直观形式,是观念性的;这意味着世界本身并不自相矛盾,也不扬弃自己,只有在直观中的和在直观与知性、理性的关系中的意识才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东西。”他指出康德二律背反命题的本质在于意识本身是自相矛盾的,意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将世界理解为直观的,也就是观念的,进一步地说就是意识认识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只是观念的世界。由于意识本身就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又由于能够直观的理解世界,而又与世界相分离,这就造成了意识的自相矛盾。因此,意识本身的自相矛盾,导致了意识在认识直观性的世界时也受自身矛盾的制约。
                          很明显,这是不可知论的论调,而黑格尔却不是不可知论者,他后面强调“这种看法是对世界的柔情太过,要使矛盾远离世界,并将它移到精神中去,任它在那里悬而不决。事实上,精神是如此其强,必然能够经得起矛盾,也懂得解决矛盾。但是所谓世界,却能无时无地没有矛盾,但又经不起矛盾,所以便把自身付托与发生和消灭。”他强调理性能够认识矛盾,并能够解决矛盾,而世界(这里是观念的世界)却无时无刻没有矛盾,矛盾也无时无刻不在消灭着,因此世界显现为同一的,而意识却能认识到同一背后的斗争。
                          哲学还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和学习的,只凭一小段的阅读并不能理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07-16 00:37
                          回复
                            今天要早点睡觉,要对自己好一点。
                            所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晚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7-16 23:36
                            回复
                              总感觉习惯是把双刃剑。有时候自己会不自主地做一些事情,所以每一次的坚持很重要,好的习惯要坚持,不好的习惯要替换,每天总有一些事情做。
                              在大学的时候,我似乎是很自律的,尤其是考研的时候。那时候的我真的又自律又自由又快乐,难以想象我竟然会有如此完美的状态,可是明明,好吧,已经是两年前了,流光似水啊。
                              我是个很懒惰的人,很不想动脑子去思考。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时候,仅仅是凭机械重复地练习才达到现在的程度,努力吗?很努力吧,可是只是表象。这是被动地努力,不去主动地考虑事情,自己永远也不会有什么长进。可能我永远不会再有什么长进了吧,一个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已经有一个事情要做了,再把时间花在爱好上,剩下的时间是娱乐与休息。很难想象自己还有什么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虽然自己偶尔闲的发慌,总是寂寞的要命,然后诉诸自慰,导致现在身体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活力。锻炼着吧,总是紧一阵子,松一阵子;禁欲吧,心里又受不了那么寂寞;社交呢,又不想认识其他人。自己真是糟糕极了呢。
                              情感上明明很需要,可是总是放不下,最后归于同样的结局。全力投身于工作呢?又想偷懒,不想做。觉得很累,“一个人活着就没那么多要紧的了,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了”,总是这样安慰自己,真想躺平呢?又做不到。
                              哎呀呀,运动吧运动吧。心理已经很不健康了,无论怎么样,身体一定要变得比昨天,比上一小时,比上一秒要更加健康一点啊!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7-18 0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