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吧 关注:3,085贴子:27,341
  • 7回复贴,共1

长寿将军--吕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11-14 21:36回复
    出自:北欧海盗Eric


    2楼2010-11-14 21:36
    回复


      3楼2010-11-14 21:38
      回复
        【简介】
          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这段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时期被历史学家称做三国鼎立时期,这是一个干戈纷扰、生灵涂炭的时代,也是一个狼烟四起、英雄辈出的年代,无数才俊之士脱颖囊锥,风云际会,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三国这个群雄逐鹿、刀光剑影的历史舞台上建功立业、演绎人生,历史的苍穹上升起了一颗颗光芒四射的明星,泰州人吕岱就是这三国众多璀璨群星中的一员。
            吕岱(161—256),字定公,东汉广陵郡海陵县人,出身士庶,早年为郡县吏,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东吴政权元勋重臣之一,是史籍担任军政要职最早的泰州人。 


        4楼2010-11-14 21:44
        回复
          【避乱江南 脱颖而出】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飓风无荡涤,风雨飘摇中的东汉帝国大厦无可奈何走向分崩离析,各地豪强一时并起,军阀混乱不已,社会动荡不安,尤以两汉以来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为甚。由于连年兵燹,瘟疫肆虐,以至中原地区呈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惨绝人寰的情景。其时江南地区相对比较稳定,“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是时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步入中年的吕岱也随着北方名流南渡离开故土来到江南。这些客寓江南士人,仅有少数得到当地大族接济得以苟安,绝大部分陷入“方有倒悬之急”恶劣境遇。吕岱颠沛江南之时既无显赫身世,又无郡望重名,囊中羞涩,世态炎凉,遭遇艰辛可想而知。和所有的宾旅之士一样,这位来自大江彼岸的小吏不得不在焦虑中期冀时局尽快发生变化,寻求一展平生抱负的机遇。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东吴开基之主孙策去世,其弟孙权继执江东权柄以后,广揽天下人才,吕岱前往孙权幕府投其麾下,因出身寒微,最初并未像周瑜、鲁肃之辈当即受到重用,孙权只是根据其履历,派他到吴郡(今苏州市)试任郡丞。这种职务对于吕岱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于是很快脱颖而出。一次孙权主持召开各郡郡丞会议,亲自检查各郡仓库管理以及狱中囚犯处置情况,吕岱“处法应向”,大得孙权赏识,于是将吕岱留在身边,任录事掌管文案。不久提升吕岱补余姚县长缺担任实职。吕岱深知要在乱世立业离开武力难有作为,到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募精健”,组建一千余人的部队。当时东吴领兵制度规定,允许将领拥有私人部曲,这些招募来的江南健儿当然就成为吕氏的嫡系武装。 


          5楼2010-11-14 21:45
          回复
            【镇抚山越 屡建殊勋】
                 山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人的后裔,居于今日苏南、皖南、赣东、浙江、福建等地崇山峻岭之中,民风剽悍果劲,加上氏族残留特别严重,在其强宗骁帅号召之下随山屯聚,结寒自保,被统治者视为“山贼”、“宗贼”。这些化外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不仅“攻没城郭,杀略长吏”,而且常为东吴敌国利用成为内应,从而成为东吴政权的心腹之患。只有讨平山越,形成“元恶既枭,种党归义”、“野无遗寇,邑罔残奸“的内部稳定局面,方可放开手脚北与曹魏抗、西同刘蜀争,因此,平定山越成为孙吴政权基本国策。吴国主要将领几乎都介入过平定山越战争,而吕岱就是其中贡献最为突出者之一。
                 吕岱首次参加平定山越战争是在公元204年。其时孙权亲征江夏黄祖,就在胜利在望之际,江东各地山越趁着江东后方空虚群起暴动,后院起火迫使孙权放弃快到手的胜利,撤军打道回府,调兵遗将,分部讨击,手下大将程普、黄盖、吕蒙、太史慈等,全被派出讨伐山越。江东各处山越战争还未结束之际,会稽郡东治等五县山越,也在其首领吕合、秦狼率领之下发动叛乱。此时孙权手下可用之将已经不多,情急之下果断决定起用吕岱。吕岱在余姚县接到孙权紧急命令,改任督军校尉,率领本部人马赶住东治与西部校尉蒋钦均因战最终生擒吕合、秦狼,平定五县。此次战役以后,吕岱、蒋钦均因战功得到提拔,吕岱被崇拜为昭信中郎将、蒋钦升为讨越中郎将。古代杂号将军名将军名称一般均是根据本人功绩命名,“讨越”就是讨伐山越,“昭越”在字面上是“昭明信义”,可以理解为吕岱在这次平叛之役中采取一些“信义”之举,而使山越接受招安。吕岱在孙氏政权第一次大规模讨伐山越战争中立下战功,崭露头角,从此跻身东吴主要军事将领行列。


            6楼2010-11-14 21:45
            回复
              【清身奉公 躬亲王事】
                   史称吕岱清身奉公,所到之处均有事迹可述。
                   公元239年,吕岱奉命屯军薄圻,乃与陆逊共同镇定武昌,负责京师防务。吕岱身为年高德昭老将,凡事均以国是为重,与陆逊精诚合作,格尽职守,做事奋勇争先,论功劳则主动退让,言行符合儒家道义,受到东吴朝野高度评价。奋威将军张承赞誉吕岱德操高尚、政绩显著,说他与陆逊的合作如同周公、召公协力辅佐周王一样,其事迹千古流芳。吕岱在荆州时,同时兼掌荆州文书,军政公务极为忙碌,尽管已是年过八旬,但精力充沛,仍保持“躬亲王事”作风,整日接待宾客,亲自处理公文,“罢不舍事,劳不言倦”。甚至外出巡视时,这们耋耋老人依然身手不凡,“辄自超乘,不由跨蹑”。这种老当益壮精神被同僚誉为超过古代老将廉颇。
                   陆逊去世以后,孙权分武昌为两部,派诸葛亮替代陆逊,吕岱总督武昌右部,负责自武昌起上至薄圻防务。孙权临终前,任命诸葛亮为辅政大臣。赴任前,吕岱诚恳地告诫诸葛恪:“国家现在正是多事之秋,今后您处事时一定要十思而行。”诸葛恪听后大为不悦地回答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二次思考就可以了,今天您老人家要我十思,你这是不是在说明我诸葛恪的水平太低啊!”作为“国之先耋”的吕岱遭到一个晚辈如此骄横的抢白,既未倚老卖老争个高低,也未恼羞成怒拂袖而去,而是默默退去,以至时人都认为吕岱失言,说话没有水平讨了没趣。其实,吕岱当时进言并无恶意,他受讥讽后不发一言不能视为畏惧亲贵,而是对担当国家重任的诸葛恪威信的维护。
                   吕岱为人胸襟开阔。早年担任吴郡丞时,见吴君徐原既有才华,且为人慷慨有大志,认为将来可以有所成就,因而同徐原很亲近,除了赠送头巾、衣服给予帮助以外,还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后来吕岱多次向孙权推荐,徐原终于得到重用,一直做到侍御史。徐原性格忠义仪烈,遇事喜欢直言,只要发现吕岱行事有不足之处,无论吕岱高不高兴,随即毫不客气提出谏诤,且公开议论其得失。有人将此情况私下报告吕岱,吕岱不仅没有猜忌,反而由衷地对告状的人赞叹道:“这点正是我所以欣赏徐原处。后来徐原去世,吕岱哭得非常伤心,说徐原是难得的益友,现在不幸去世,以后将无从了解自己的过失。吕岱这种虚怀若谷的品德甚为当时论者称许。
                   吕岱为官清廉,不事产业,在担任交州刺史期间,作为东吴封疆大吏,多年不寄钱物饷家,以至妻子儿女缺吃少穿家用匮乏。孙权获悉以后叹息不已,并且严厉责备朝中的群臣说:“吕岱离家万里之外,为国家大事操劳,现在家中生活如此困难,我没有及早知道。你们都是股肱大臣,作为我的耳目,你们负的什么责任?”孙权因此加倍赏赐吕岱家属钱米布绢,并且作出规定,每年按例给予供应。孙亮继位以后,晋升吕岱为大司马,不久又升为上大将军,成为东吴后期第一重臣。《三国演义》一百零八回写孙权临终召人嘱以后事,吕岱是在场的两个顾命大臣之一。
                   公元236年,为东吴操劳一生的吕岱终于辞世,时年九十六岁.弥留之际遣令家人:殡葬之时棺木不用油漆,疏巾布衣,丧葬礼仪务必简单节俭.其子吕凯都一一照办,以保持吕岱一贯清廉俭朴作风.
                   吕岱戎马一生,为东吴政权的巩固、发展献出全部精力,其最主要的功勋就是平定山越,克靖岭南.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将其列入东吴“克宁内难,绥靖邦域”诸臣之内.吕岱一生谨慎,恪尽职守,当时就以“忠于为国,通达治体”闻名朝野.晋灭吴后,陆机作《辨亡论》,历数东吴栋梁之才,吕岱被列为东吴四大“以器干任职”的名臣之一。吕岱在《三国国演义》中出现仅有一次,普通读者很难留下什么印象。但作为历史人物,无论其官阶地位,还是实际贡献,这位泰州先贤,较之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所共知的东吴名将,却丝毫不为逊色!吕岱尽忠报国,恪尽职守,顾全大局,以及为官清廉等优秀品质,对于今人来说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10楼2010-11-14 21:48
              回复
                丁奉也活得很长


                12楼2010-11-16 1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