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吧 关注:727贴子:11,495
  • 12回复贴,共1

【桂色满粤】【搬运】中国国家地理11.10卷首语——桂林为什么不申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我都说了是直接搬运的了,版权全部归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以及原作者所有
我只是个搬运的……
其实我更想把这期所有说到广西的文章全部搬来……但是我找不到电子书……………………
于是我慢慢搬……


IP属地:天津1楼2011-10-19 20:16回复
    如果不想等的,可以先看看原日志。。
    单之蔷总编大人【五体投地膜拜总编大人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2dtao.html
    桂林竟然不是世界遗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2dtbz.html
    桂林:绝对够但却不是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2dtd5.html
    桂林,绝对符合“双遗产”
    


    IP属地:天津2楼2011-10-19 20:19
    回复
      桂林竟然不是世界遗产
      撰文/单之蔷

      【此景只合天上有:金宝河是漓江的一个支流,发源于阳朔西部的瑶山。两岸林立的峰林和峰丛沿着河流的方向,由近而远地铺陈开去。山麓是世代居住于此的乡民,以种植为生。山峰如屏障,将村庄围合、保护起来。此时正值盛夏,金宝河迎来丰水期,河水充沛,河面丰盈。河流迂回前行,与岸边的水稻田交织缠绕。桂林山水的美,在漓江的一条支流上也展示得淋漓尽致。摄影/滕彬】
      中学时,我就对桂林很是向往了。语文老师这样描绘桂林:“那里的山小巧玲珑、拔地而起;不像北方的山,高大魁伟,连绵起伏。”说桂林的山时,他的手从下向上划动,突然像交响乐的指挥遇到了休止符一样,停在了空中,接着他的手好像波浪一样画出一道连绵的曲线。
      紧接着他给我们读了诗人贺敬之的诗《桂林山水歌》。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美妙的诗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山几重啊,水几重,山环水绕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后来,我知道了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年以后,我去了桂林,而且是与几位研究喀斯特的专家一起去的。这时我早已过了背诗句的年龄,但我对喀斯特已经有了许多专业知识和考察经历。我曾两次去云南石林;钻洞的经历就更多了,张家界的黄龙洞、富春江畔的瑶琳洞、重庆武隆的芙蓉洞等,我都去过,北京的石花洞我钻到了地下第七层;甚至越南的下龙湾、泰国攀牙湾的海上喀斯特,我都看过了。还有那被称为亚洲喀斯特的圣地——马来西亚沙捞越的巫鲁山,我也朝拜过了。这时的我对“喀斯特”景观似乎已经“曾经沧海”了,对桂林已经没有了学生时代的向往和期待。但是当我来到桂林,船行漓江时,我得承认我无法掩饰内心的愉悦,我被桂林山水折服了。

      【云雾漓江:桂林虽然不是我国云雾最多的地方,但也位居前列,因此云雾也是桂林山水的又一重要角色。水汽和阳光交融出或浓或淡的白雾,飘浮于山间;峰林、峰丛交错偎依,漓江蜿蜒流淌。桂林象鼻山至阳朔碧莲峡之间的江景,是漓江最美的一程,乘舟而下,青黛的石山和不缓不急的流水展示着最具中国风范的桂林式喀斯特景色。摄影/滕彬】
      尽管有的美学家说,美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确,对于雪峰冰川,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对于西湖和黄山,也是有人爱之若狂,有人无动于衷;但是对桂林的山水,我看到听到的都是赞美。无论是爱旷景者,或喜幽景者;追求闲适者,酷爱体验者;隐者与显者;出世者与入世者,对桂林都是赞赏者。
      目前世界上,评价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是否佳绝,有一个很有权威性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当我被桂林山水折服,叹为奇观时,我发现一个问题:桂林山水还没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甚至还不是世界或中国的地质公园。更有甚者,中国南方三个地方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打包申请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且获得了通过。但是没有桂林。
      TBC。。。 。。。
      


      IP属地:天津3楼2011-10-19 20:22
      回复
        桂林:绝对够但却不是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
        撰文/单之蔷

        【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为特色的桂林山水,向以千姿百态与诗情画意著称,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江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几程漓江水,万点桂山尖”,是桂林生动的景、境写照。
        “喀斯特”地貌应改为“桂林”地貌
        怎样才能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呢?我知道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美,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美。标准是这样说的:异乎寻常的自然现象,要有自然美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当然遗产不是选美,遗产还要求入选名录的自然景观是反映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难道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不美吗,难道它不是反映地球演化阶段的典型吗?
        我把电话打到了地处桂林的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岩溶地质研究所”,找到了研究喀斯特地貌几十年的著名学者朱学稳教授。
        “其实,Karst(喀斯特)这个词,不如改为‘桂林’。用‘桂林山水’来代表地表上‘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为主的侵蚀和再沉积造成的地上地下的各种形态’,更形象,更准确,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朱教授说。
        “Karst”(喀斯特)这个词是亚得里亚海北岸一处高原的地名,这里位于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交界处。这个词的词意是“石头”,意思是这里是一处满布石头的地方。但是这里的石头组成的地形有些奇特。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寿越教授多次去那里考察。他和我说,那里的地形起伏不大,是微微起伏波状的石灰岩地面,低洼处有漏斗和竖井。从外观看很平淡,不是很引人注目,更谈不上壮丽迷人,但是这里地下的洞穴还是比较独特和出色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外观看起来很平常的地方的名字成了一种地貌和一门学科的名字。这是因为19世纪末一个叫斯维伊奇(Jovan Cvijic)的学者对这里的地貌和水文进行了研究,于1893年和1918年分别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并以“Karst”一词称呼这里的地貌和这种地貌的形成过程。从此“Karst”就成了这种地貌类型的名称,这个词有时也是动词,表示这种地貌形成的机制和过程。斯维伊奇也成了“喀斯特之父”。
        可是斯维伊奇不会想到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这种所谓的喀斯特地貌,分布更广,规模更大,类型更多,发育得更完美,更壮观。

        【在20元面值的人民币上,背面即是桂林山水的风光。渔翁、竹筏、碧水、秀山、倒影……似乎已经成为桂林的形象名片。当我们看到图片中如此奇秀山水、如诗胜景,又怎能不对之心生向往呢?】
        斯维伊奇更想不到,比他早200多年,一个叫徐霞客的中国人已经跋涉在中国南方的广大喀斯特地貌中,开始探究这种地貌的奇特之处。他攀登过无数无以立足的石灰岩山峰,他探过数百个石灰岩的溶洞,他早已看出这种地貌与其他地貌之不同,他把石灰岩的山称为“石山”,把非石灰岩的山叫“土山”。既然“喀斯特”不过是“石头”的意思,那么徐霞客的“石山”不是更形象吗?况且徐霞客的命名要早200多年呢。从这种意义上说,“喀斯特”这个词不如换成“石山”。
        斯维伊奇如果看到中国广西的桂林山水的话,他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他应该感到震撼。中国的桂林山水与喀斯特高原波状起伏的岩石平原洼地比照,简直就是大厦与茅舍比。我想正是源于这种原因,朱学稳教授才说:“喀斯特”不如改成“桂林”吧。
        “如果喀斯特这个词晚一点出来的话,这种地貌就叫‘桂林’了。”没想到当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陈安泽教授咨询他对桂林山水的看法时,他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样,几乎与朱学稳教授的话意思一样。
        


        IP属地:天津4楼2011-10-19 20:28
        回复

          理解桂林山水的两个关键的概念:峰林与峰丛
          要理解桂林山水的美和价值,我们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峰林和峰丛。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有地上的有地下的,有正地形有负地形。比如地上的有峰林、峰丛、石林;有峡谷、坡立谷、盲谷;地下的有溶洞、天坑、漏斗、地下河、伏流、竖井等;溶洞中又有各种沉积物:钟乳、石笋、边石坝等。

          【丰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这张手绘图基本涵盖了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所有类型,并且对其中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这些地貌景观中,峰林、峰丛最值得关注。这是因为这两种地貌是形成大地景色的主导因素,在尺度和规模上又是大数量级的,其他景观大部分发育在这两种地貌组成的景观之中。它们就像一个城市中的建筑物,其他喀斯特地貌就像是街道、地下管道、家具等。在卫星遥感图中你可以看到和识别出这两种地貌,可以这样说,峰林、峰丛是喀斯特地貌的一张脸,一张名片。
          什么叫峰丛和峰林呢?我打个比方。
          如果你把手掌朝上,然后把五个手指掬起来,这看起来就是一个峰丛了。如果再多一个手指就好了,因为假如一切都很理想的话,比如石灰岩质纯,孔隙均匀,裂隙和节理分布也很均衡,降水对石灰岩溶蚀的结果:平面投影应该是一个六边形,有六个石峰,围着一个洼地,洼地中间应该有一个漏斗或落水洞,把水排走。这道理就和城市地理学中说的中心地理论一样,商业网点最后的分布会出现多层次的六边形结构。因为就像蜂巢的结构一样,六边形最节省材料和力。如果说你的五个手指是峰丛的尖峰,那么朝上掬起来的手就是一个峰丛洼地了。
          如果你再戴上一个无指手套,让手指露出来,然后手指间的距离尽量拉开,离得远一些,再把无指手套理解为覆盖在石灰岩上的一些土、砾石、沙等松散沉积物的话,那么你的五个手指就组成一个峰林了。你的手指与手掌还有无指手套合在一起,就是一小块峰林平原了。



          【桂林之美,源自喀斯特奇观:桂林山水风光之美,就是源自这里举世无双的峰林与峰丛喀斯特地貌。桂林城在峰林之中,它的周边镶嵌着巍峨壮丽的喀斯特峰丛。这些罕见的喀斯特地貌缔造了仙境般的美景。】
          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们还是看一下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吧。
          “峰丛”是指有共同基座的一些石峰构成的地貌。石峰之间常有封闭洼地,其组合地形称为峰丛洼地。
          “峰林”是指被平坦的常有较薄的松散沉积物覆盖在基岩面上的地面隔开的一些石峰构成的地貌,峰体之间常为平原,其组合地形称峰林平原。
          同样是可溶岩地区,为什么有的地方发育成峰丛洼地,有的地方就发育成峰林平原了呢?
          按照朱学稳教授的解释,主要是水的作用方式不同,峰丛地区是“入渗型喀斯特”,降水就地直接入渗。为什么会直接入渗呢?因为这里的地壳处于抬升阶段,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低,所以地面的水会垂直下渗。这种就地入渗的天上降水对岩石进行垂直方向的溶蚀,最后就形成了峰丛洼地。峰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低,降水下渗,无法汇聚成地面河流,即使有河流也大多是“过境河”。发育成熟的峰丛地区最后会在地下深处形成地下河水系。
          


          IP属地:天津5楼2011-10-19 20:28
          回复
            无数个峰丛组合起来,指尖点点、万峰汇聚,很有气势。在广西的西部、贵州的南部分布有大片大片的峰丛地貌。峰丛地貌,石峰密集,规模宏大、气势有余,但由于无河缺水,因此景观壅塞干涩,疏朗含蓄的情调不足。
            峰林地貌则是“流水型喀斯特”。除了天上降水对其进行垂直方向的溶蚀外,从非喀斯特地区流来的河流,也就是所谓的“外源水”,还对满布裂隙和节理的石峰进行侧向即水平方向的溶蚀,这种“挖墙角”的行为,使石峰的外缘边坡不断平行后退,最后一个个石峰越离越远。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又填塞在石峰间,最后一个个石峰好像伫立在平原上的巨石。外来的河流之所以能在石峰间蜿蜒流淌,是因为峰林地区地壳稳定,或相对周边地区抬升缓慢,形成一个汇水盆地,并且远离深切的河谷。因此地下水位接近地面,一场暴雨或者雨季,地下水就会涌出地面低洼处,因此峰林地区的地面多湖泊、池塘等。
            峰林地区平畴展布、山峰突起、河流缠绕、湖泊点缀,你完全可以把峰林平原想象成江南水乡,但是你要在水乡的平原上摆上一些错落有致的翠绿挺拔的山峰。因此这种景观的风格在温润婉约中添加了一些硬朗和刚劲。



            【碧水绕指柔:流水在喀斯特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桂林地区可溶的碳酸盐岩在流水千万年的侵蚀切割下, 逐渐形成了如今桂林的地貌形态。在广阔的峰林峰丛平原上,流水如飘带般缠绕在壁立的群峰之间。水给山以灵气,山则给水以豪情。】
            峰林与峰丛这两种景观无论哪一种,单独存在都是不完美的。它们二者像太极图中的阴与阳,水墨画中的黑与白,计算机中的0与1,又像交响乐中的双主题。
            峰林的疏,峰丛的密;峰林的塔,峰丛的锥;峰林的润,峰丛的燥……这二者合则美,离则伤。
            桂林山水为什么美?因为她是——峰林和峰丛的对手戏和双人舞。
            据朱学稳教授调查,桂林漓江流域中的峰林和峰丛分布区几乎是平分秋色,各占流域面积的一半左右。
            然而它们不是泾渭分明地一半对一半地分布,而是疏密有致,均衡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镶嵌式地展开。
            峰丛也不是单一的样式,而是有几丛团聚形成岛状,或排列有序成条带状。峰林中的石峰也非仅为塔状,亦有锥状;有的如刀似刃,有的像柱若桶;有时峰林平原中的石峰并非独立的孤峰,而是一个个岛状、条状的峰丛。总之,桂林拒绝单调,拒绝重复,而是一与多、有与无、虚与实的多样性统一。
            桂林山水就是由这样两个喀斯特中的明星围绕着一条玉带一样的漓江,用华尔兹一样的舞步,左旋右转,辗转腾挪描绘的。
            峰林与峰丛并不仅仅意味着地面上的喀斯特,它们的地下部分,也是喀斯特地貌的大舞台。峰丛中的漏斗可以演化成深邃的竖井、巨大的天坑,地下河又可以演化成溶洞,溶洞中可以发育各种钟乳和石笋等沉积物……
            桂林山水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桂林的石峰,“无峰没有洞”,几乎每一个石峰都有溶洞,而且有的石峰有多个洞穴。看一下徐霞客游记就知道了,徐霞客来到桂林后,除了游漓江、攀山峰外,主要就是钻溶洞了。有统计桂林漓江流域有几千个溶洞,其中著名的,早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游览的就有好几个。
            TBC。。。 。。。
            


            IP属地:天津6楼2011-10-19 20:28
            回复


              【“石山”与“土山”如此有趣的投影: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考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人,他最先指出了喀斯特地貌与非喀斯特地貌的区别。他把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区的山称为“土山”。“石山”与“土山”的区别当然有许多,一下子也难以说清。有趣的是,无意中我们发现了一张等高线图,刚好有“石山”和“土山”,没想到它们在等高线图中的区别是如此的鲜明。左边是“土山”,也就是非喀斯特山,这些山的等高线是一些不封闭的曲折线条;右侧一处处圆圈,大圆套小圆,则是“石山”,也就是喀斯特山的等高线投影。非喀斯特山与喀斯特山——在等高线图上的差异让人一目了然。】

              【花海浮锥峰:站在高处望去,云南罗平的锥状喀斯特山峰星罗棋布,峰下是一片油菜花海。这是典型的峰林平原景色,早春油菜花开,峰林如花海中的岛屿泛着青铜般的光泽。山麓界线清晰,平原是沃土,山体是坚石。若非如此,油菜花也许早已将一处处山头也变成金色花园了。摄影/燕飞】
              桂林符合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标准吗?
              桂林山水岂止是应该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她还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她是当之无愧的双遗产。因为她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滴水都浸透了诗情画意,她已经是“人化的自然”了。
              桂林的官方之所以不申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桂林山水的知名度已经足够了,中国大多数地方申遗是为了借遗产的广告效应搞旅游。而桂林不需要世界遗产名录来做广告,她早在千年前就有无数大诗人做的广告了。
              唐代有一位叫任华的官员在漓江边给朋友送行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大诗人韩愈这样描绘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杜甫诗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据考证,韩愈、杜甫从没去过桂林。没去过,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定是耳闻了。可见在唐代桂林已经知名度很高了。
              有人统计过唐代有30多位诗人写过桂林,宋代就更多了。如果说唐代的诗歌是对桂林山水情景交融的描绘的话,那么宋代的诗词对桂林山水就是直接的赞颂和打分了。
              张孝祥的诗句“云山米家画,水竹辋川庄”,还算是含蓄的;李纲的“雁荡武夷何足道,千岩原是小玲珑”;大诗人黄庭坚的“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张洵的“桂林山水冠衡湘”;邓公衔的“桂林岩洞冠天下”;曾几的“江山清绝胜中原”;张孝祥的“桂林山水之胜甲东南”等,就是直接的评判了。
              过去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不知起于何时。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对独秀峰石刻进行清理时,意外发现这里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原来早在801年前的宋代,时任广西提点刑狱兼权府事的王正功,在为赴京城赶考的桂林考生饯行的宴会上,当众赋诗,最早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说。
              历代诗人描绘桂林山水的诗歌,至今已有1万多首。这些诗描写山水之准确,比喻之贴切传神,情感之真挚,炼词造句水准之高,都是文学的奇葩。
              对于诗人们从古到今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我并不感到意外。但是有一个现象让我感到意外:诗人们对桂林山水的描绘与今日地理和地质学家用科学语言对桂林山水的解释竟然相互呼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好像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一对孪生姊妹。诗人描述现象,抓住特征,科学家则分类命名,解释原因。
              如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如中原)的山不同。按照地质学家翁文灏对山的分类,山有褶皱山、断层山、蚀余山、火山等,但桂林的山的确无法归到以上几类中,勉强归的话,归到蚀余山还算差强人意。
              


              IP属地:天津9楼2011-10-19 20:38
              回复
                褶皱山和断层山等抬升以后,受到河流的侵蚀,都会形成脊线,一条大山脉的脊线或者呈鱼骨状,或者呈梳子状等;但是在桂林的山上找不到山脉的脊线,山峰一个个是独立的,拔地而起;峰丛则一簇簇地像莲花一样,也无脉。
                一些诗人注意到了桂林的喀斯特山峰与褶皱山、断层山的不同。如唐代的柳宗元在《訾家洲亭记》中说:“桂州多灵山,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这样说桂林的山:“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清代诗人袁枚说得就更清楚了,他的《独秀峰》一诗这样写道: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这还不算,他后来直接在散文中写出对桂林山的这一看法:“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随园全集?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九)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些像地理学论文了。
                南朝颜延之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唐代张固的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上青云势未休”,说的都是喀斯特峰林平原上孤峰的特征。
                宋代诗人刘克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句诗就是对喀斯特峰林平原的形象化解释了。
                诗人们用诗说桂林的气候。杜甫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诗:“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今天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漓江流域由于季风的影响,5月至8月为雨季,与盛夏伴行,可为游客带来凉意。又因桂林在地貌上处于湘桂走廊,是南北气流的通道,这也是桂林夏日凉爽的另一个原因。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漓江水色的美和清澈是闻名的,假如漓江的水是浑浊的,那么桂林山水就黯然失色了。
                韩愈的诗千古传诵: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蓟北处士的诗: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袁枚的诗: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他们写的都是漓江水的清澈。
                漓江的水为什么清呢?地理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喀斯特地区,降水对地表和河水对流经地区的侵蚀是一种化学过程,并以化学溶液的形式搬运,这是喀斯特地区河流水体泥沙含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非喀斯特地区,山坡和地表会覆盖一层风化壳,或者发育成土壤,降水和河水侵蚀产生的是泥沙,河流以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形式把这些泥沙搬走。因此在非喀斯特地区,河流在雨季经常是浑浊的。

                【船在青山顶上行:漓江是世界上风光最秀丽的河流之一,长160公里,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程,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漓江里的倒影催生了“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诗句,而这样的句子似乎也让漓江愈发地清平如镜。】
                到了徐霞客这里,他则把诗人与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优美的文学游记,而且还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著作。他已经不是对山水游览赏玩,也不满足于对山水美的歌咏和赞叹,他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科学探险和考察。桂林山水吸引了他,让他在此驻留了一月之久。他在桂林探索了100多个洞穴。他两探七星岩,按他对七星岩的描述画下图来,几乎就是现代洞穴探险家对洞穴的实测图。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陈述彭、施雅风、周廷儒对七星岩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画出图来,他们发现徐霞客的记述精准无误。
                


                IP属地:天津10楼2011-10-19 20:38
                回复
                  他辨析了“石山”和“土山”,他分清了“峰林”和“峰丛”,他命名了一系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他称石芽地貌为石齿、石萼,岩溶漏斗为井和龙并,洼地中积水为石潭、天池,称地下河为伏流,称天然桥为天生桥,称岩洞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为石乳、乳柱、石笋、石盆、石田、石丸等。他对钟乳石的成因说是“皆**之所融结”,“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对石潭的成因说是“皆平地下陷”,落水洞的成因说是“由于水捣成井”尽管这些发现和思考并非都是在桂林山水的考察中得到的,但桂林的确是他喀斯特考察用力最勤,也是他最喜爱的地方。
                  说到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桂林山水的文化意蕴了。
                  在中国还没有哪里的山水得到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大诗人和文学家的歌咏与赞叹。如果比之,西湖和泰山还勉强可以与之并肩,但西湖文人气太重,自然韵味不足,泰山则皇家气派太大,政治味太浓,与百姓何干?
                  桂林不申遗背后的隐忧
                  桂林不申遗,有几种可能的原因,一是无需申遗,因为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大名鼎鼎了。那么多中国的大诗人与像徐霞客这样的大旅行家和大科学家已经对桂林山水进行评价了。也许桂林认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权威性还不如上述那些有权威性的人。就像萨特拒绝诺贝尔奖,他认为那些人无资格给他颁奖。如果真是这样,桂林不申遗就令人放心了。因为他们以桂林山水为傲,他们知道桂林山水的价值。因此他们会知道应该怎样珍惜这上苍赐给中国人的珍宝。
                  但是也可能他们不申遗另有原因。他们知道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全世界人民都会关注这块土地发生的一切,而他们想要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GDP的数字。
                  他们不愿意受到世界遗产严格保护的约束。他们要发展房地产,他们要和中国其他城市一样,要加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合唱。
                  我看到宽大的漆黑的像蟒蛇一样的高速路盘旋在“青罗带,碧玉簪”间;一幢幢高大的水泥楼正在发育成一个个“峰林与峰丛”;桂林已经成了一个有着200多万人口的大型城市。
                  桂林山水就像一个女神,嫁给了一个绿林好汉,他让她成为压寨夫人。
                  这是我对桂林不申遗的隐忧。

                  【高速好比镶在峰林中的黑带子:在桂林的城市发展进程中,道路交通建设一直都充当着“先锋队”的角色。无论是2009年的“三桥十路”建设,还是2010年的“1212”工程,这座旅游名城的道路日益展现出四通八达。图为2009年12月全线通车的桂梧高速。其中,桂林到阳朔段一路上奇峰茂林不断,整条高速路好比镶在峰林峰丛中的一条黑色带子。摄影/滕彬】

                  【漓江俨然是“水上高速路”:如今的漓江,一到旅游旺季,游船就像“下饺子”,漓江的江面也像是一条“水上高速路”。在巨大的突突声里,柴油驱动的船只每天迎送着来去匆匆的游客。摄影/马宏杰】

                  【城市建筑与峰林相依相偎:这张图片是桂林七星区远眺图景。“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如今,奇峰耸立、漓江蜿蜒的桂林,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与亭亭而上的峰林亲密无间,相偎相依。摄影/韦重杰】
                  


                  IP属地:天津11楼2011-10-19 20:38
                  回复
                    最后是科普时间。。

                    【图1】

                    【图2】

                    【图3】
                    真假喀斯特
                    粗看之下,湖南新宁的崀山(图1摄影/文少军)和湖南张家界的武陵源(图2摄影/孙建华),与广西桂林的喀斯特峰林(图3摄影/滕彬)形态近似,但它们都只是形似而已,而不是真正的喀斯特山。因为喀斯特即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而崀山和武陵源的山峰群则是在非可溶的岩石中发育而成的,许多人将此也称为“峰林”。国外称之为“假喀斯特现象(PeudoKarst)”,国内学术界称之为“类喀斯特”。一场大雨后,崀山和武陵源都像是从云海里长出来的绿岛,与桂林的峰林确实可以相媲美。
                    于是卷首语部分结束了。。


                    IP属地:天津12楼2011-10-19 20:41
                    回复
                      我弄完了【趴】累死我了……【趴】


                      IP属地:天津14楼2011-10-19 21:22
                      回复
                        抚摸之。。国家地理同学接受邮政订阅的。。


                        IP属地:天津17楼2011-10-22 10:23
                        回复
                          呃……乃还好吧【抚摸】
                          于是难道连稍微一点都不能明白么。。
                          果然这本书是要把地理学的好一点才能看的咩…………


                          IP属地:天津19楼2011-10-23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