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吧 关注:14,191,569贴子:460,692,109
  • 12回复贴,共1

20个勾起儿时回忆的游戏 你现在还玩撞拐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经常跳橡皮筋,不仅有效地增强内脏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增大肺通气量,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灵活性,促进骨盆的生长发育,发展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是提高弹跳力和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体育课上,我经常开展跳橡皮筋的游戏,有针对性地编出各种花样的跳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跳橡皮筋运动具有较强的经济性、适应性和实效性。跳橡皮筋设备简单,只需一条橡皮筋,况且还可用废弃的轮胎内带取而代之。课间学生三五成群轻松地跳一阵橡皮筋,可以使疲劳的脑细胞得到积极性休息,促使脑细胞的兴奋与抑制转换,从而以充沛的精力投入下节课的学习。另外它不需要多大的场地,不受季节的限制,人数可多可少。它具有花样多、兴趣高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对锻炼身体确实行之有效。
小学生每天跳橡皮筋五分钟,并非难事,天长日久反觉有趣,若有音乐伴奏,其效果更佳。


1楼2012-09-01 17:06回复

    跳房子
    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跳房子活动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小朋友们在玩跳房子
    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近几年来还有演变成飞机形状的。
    参加跳房子的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
    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老窝”方格内休息片刻。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地走出方格。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也有的地区跳房子时,全部格子跳完后,可以自由选择一格,据为己有,下次跳至该处时,可双足着地休息片刻后再跳,其他人或瓦片到这个地方时,必须跃过或踢过,不准入境。当一方占格子超过一半时就算胜利。
    当投瓦片时投错地点或瓦片压在线上,跳格时脚不小心踏在线上或瓦片被踢出格外或压线,均算失败,由对方跳。
    江苏各地称跳房子为踢瓦,活动方式与各地基本相同,不同点是:一方将所有格子跳完后,就可以“盖屋”。“盖屋”要求跳格子的人背向“城”(格子),将瓦片从头顶向“城内”丢,丢进“城内”就算“盖屋”成功,再踢时,可以在“盖屋”的格内休息(双足可以落地)。所有的格子都盖完了的人算优胜。


    3楼2012-09-01 17:06
    回复

      丢沙包
      “丢沙包”曾经风靡南北,是一个经典的群体性游戏,极受男孩子欢迎,也有不怕痛的女孩子参与,但大多数只有做观众的份。

      沙包丢到你就算输了
      丢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团围困。圈外的人一声令下,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
      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
      游戏重新开始。圈内的人没有沙包,赤手空拳,还要遭到不断飞来的沙包袭击。他们跳跃躲避,宁可让沙包击中身体,也不愿意让沙包击中脚部。沙包虽然不大,但圈外的人为了准头,
      并不吝惜力气,打在身上也很痛。不过,孩子们玩得兴起,那点痛也算不了什么。在这种玩法中,谁坚强到最后,便谁了不起。但圈中人纷纷淘汰出局,最后只剩下一个,遂成了众矣之的,沙包纷袭如雨,左支右绌,任由他如何灵敏,终究要被击中脚部。
      还有一种玩法也很常见,同样是在地上画上一个大圆圈,通过抓阄之类的方法,选出一个“犯人”,投入圈中。在这里,那个圈子就要表示监狱,倒是颇有画地为牢的意味。圈中人可就惨了,圈外所有人的沙包纷纷向你掷去,他可以躲,也可以接,但沙包纷落如雨,双拳难敌四手,只听得噗噗连声,身上早被击中了十下八下。
      他被打中,也是白打。他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像八臂哪吒一样,双手疯狂挥舞,希望能接住一只沙包。只要他能接住,便能得到解放,提前出狱,否则要一直被沙包掷下去。当圈中人出来,游戏告一段落,要重新挑选“犯人”,方。便重新开始。这种玩法相当野蛮,尽管十分刺激,很少有女孩子敢于参与。当然做投手就很不错了,就怕不幸被关进牢里。


      5楼2012-09-01 17:07
      回复
        骑马打仗
        骑马打仗。骑马打仗,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唐朝李白也曾在《长干行》中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说的是小孩子拿竹竿当马骑,在房间里跑来跑去。长大一些的孩子就不再骑竹马了,变成互相当马,背在背上。

        大多数80后都玩过这个
        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被骑的就是马。主要在沙地上打,否则摔下来太疼。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当马的孩子不准动手拉扯对方,但可以用身体去撞对方的马。做一匹好马是很要学习一些战术的:一般开始对冲的时候都是两三对一起冲到对方最厉害的一对面前,合力给他拉下来。但也不是太奏效,因为对方总会有别的人保护。所以大部分情况是比较厉害人和对方正面拉锯,不厉害的就想办法迂回到对方后面去偷袭。如果迂回的时候受阻**掉也只好认倒霉了。骑马打仗。


        8楼2012-09-01 17:08
        回复

          扇洋片

          当年的纸牌引起你童年的回忆了吗?
          在北方部分地区叫“扇洋片”,南方地区有的叫摔纸板,也有叫做打方牌的,还有叫做打方宝的,总之名字还真是多啊!彩色印刷术刚传入中国那会儿,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五颜六色的小画片。小画片上画着洋人洋船,还有洋枪洋炮,所以人们就把它叫做洋画。
          最喜欢洋画的是孩子们,他们除了欣赏洋画、收集洋画之外,还拿出一些多余的洋画来玩游戏。拍洋画就是其中的一种。孩子们把洋画合在一起,摆在地上,轮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能拍翻即可拿走。那时候经常听到孩子们喊:“谁跟我拍洋画,赶紧跟我走。不跟我拍洋画,那是你没有。
          常见的玩法:
          双方2张,轮流用各自的洋片扇对方放在地上的,以翻过另一面为取胜。
          多张并列,双方扇时手掌稍弓,猛抽向洋片边缘,为了借助风力将所有的洋片都翻到另一面。取胜方法有正反来回,留一张、两张不翻等等
          也称拍画片
          游戏名称:拍画片
          流行年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游戏玩法:拍画片是那时候的男孩们最迷恋的游戏,它的玩法很简单,两个人或者很多人,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一张画片,然后每个人顺次用手去拍,如果有人把画片拍的翻了过来,那么这张画片就是属于他的了。那个时候画片是几角钱一大张,一大张里面有很多小张,用剪刀把大张画片剪成小张,这些小张就可以用来拍了。画片上的图案一般都是卡通人物、葫芦娃、黑猫警长、神话人物之类等。


          17楼2012-09-01 17:12
          回复

            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活动,也是一项令人陶醉的文艺体育运动。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

            跳竹竿,很富有节奏性
            玩法:场地一般为8-12米长,6米宽的平地。这项活动男女老幼都可参加,一般多为男女青年。比赛时,分成两组,每组4——8人。一组打竹竿,一组跳,然后再轮换。打竹竿的人分成两排距离约3.5米,面对面盘腿坐下或双膝跪地,每人双手各执一根竹竿的顶端,成若干组平行状。在音乐伴奏下,由一人统一指挥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随着节拍,同时向下不断地敲打粗竹竿,并且每对细竹竿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时开时合,不断地变换节奏、图形和方位。
            跳竹竿的人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统一从一面进另一面出,可单人跳,双人跳、三人跳或成队跳。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参加者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既不能踩着竹竿,也不能被不断开合的竹竿夹着。跳竹竿者巧妙地跳跃其分合之间,或用单脚,或用双脚,做出各种旋转及舞蹈动作。表演舞花扇、翻斛斗举等高难险技巧花样动作,跳竹竿现有“穿山过海”、“情人上路”、“邀游八卦阵”、“骏马跳桩”、“飞跃龙门阵”、“勇闯斩头台”等多种套路。“跳竹竿”过去是“女打男跳”,如今已形成了“男女混合打跳”。


            21楼2012-09-01 17:14
            回复

              抽陀螺

              男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抽陀螺的游戏历史久远,据《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此游戏从明代就已流行。陀螺是一种木质旋出的,像个漏斗上圆下尖样的一个锥形体,在尖头上安有一个小钢珠。为了转起来好看,亦可在陀螺上着几圈环形色彩,转起来就非常好看,另外还需制作一个鞭子,即用约二尺长的一小木棍,在棍的一头系上一根绳或细皮条、布条即可。
              玩法:玩时先将鞭子的绳在陀螺上绕几下,然后用劲把陀螺放在较平的场地上,让钢珠着地旋转,玩者应用鞭子抽打,使其不停地旋转。
              有些玩技好的孩子,可一人同时抽打2至3个陀螺,亦可2至3人同时各抽陀螺,比谁转的时间最长者为胜利者。
              抽陀螺游戏是一项盛行于上世纪40年代的男孩游戏,当时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因那时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招人恨,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解心头之愤恨。
              抽陀螺是一项很适合少儿们的室外游戏,很值得推广。
              


              22楼2012-09-01 17:15
              回复

                弹球儿

                玩的是不亦乐乎啊
                弹球儿。准备:先在地上画个长方形的小格子,叫"锅儿"。离"锅儿"一丈多远画一横线,先往"锅儿"里续一两个球,而后在距离相等的地方往横线处扔球,按扔的远近顺序开始从横杠处向"锅儿"中弹去。弹出"锅儿"归己,掉在"锅儿"里的为"烧死"。
                玩的人弹出"锅儿"里的球可以接着弹,至弹不出为止。把"锅儿"里的弹完,这一盘就算终止。再玩下盘。在"锅儿"里的球没弹完之前,一方的球(叫老子儿)如被别人弹中,亦叫"死",只得把自己从"锅儿"里弹出的球归胜者。


                23楼2012-09-01 17:16
                回复

                  打水漂儿

                  记得放学了就到河边打水漂,你还记得吗?
                  打水漂儿。玩法:孩子们在河边或池塘边,捡一块块石块或瓦片儿,用力朝水面投出,让它旋转着飞出去,就会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抛出很远;水面上即出现一个一个的水圈,既有趣又动人。要注意,拣的石头要越扁越好,仍的时候,要让石头保持平着飞出去的距离越长越好,于湖面的高度越低越好。


                  26楼2012-09-01 17:16
                  回复

                    翻花绳
                    翻花绳,一种流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八十年代的儿童游戏。又叫“解股”“翻绳”、“线翻花”、“翻花鼓”、“编花绳”、“挑绳”等。土族、满族、蒙古族等称之为“解绷绷”,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有称“解钩钩”或“解勾勾”;“在杭州称为“挑花花线”。

                    胖胖的小手多可爱
                    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你玩过翻花绳吗?翻花绳就是一种利用绳子的游戏,一条绳子加上灵巧的手指就可以翻转出许多的花样,让人消磨许多快乐时光。只是要小心,不可以拉错线,翻错弯,否则绳子可是会打结。其实这项童玩在日本江户时代,也是女孩子之间流行的游戏。在多啦A梦的漫画故事中,孩子们也都是很喜欢玩花绳的。

                    演示图
                    工具介绍:取粗细适中的棉线或毛线,长度一米左右,将绳两头打结,做成绳圈即可。游戏玩法:游戏的玩法是先打个小巧的结,环绕于双手,撑开在空中,准备动作就做好了。翻花绳分单人和双人两种。翻花绳  单人的玩法是将绳圈套在双手上,用双手手指或缠或绕或穿或挑,经过翻转将线绳在手指间绷出各种花样来。双人翻花绳的玩法是:一人以手指将绳圈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不同的花样,相互交替,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
                    线绳翻花在世界上不同地域和种族中都是非常普遍的游戏。现今有数千种翻法,其中一些还非常复杂。一些常见的花样有专门的名称,如“面条”、“牛眼”、“麻花”“手绢”等。
                    一个人就可以玩翻花绳,赶快找条绳线来试试看吧!
                    如果两个人玩时,一定要记住,最好伙伴要跟自己一样的“聪明伶俐”最好,不然就会常常发生打结的现象,而且搞不好还会让你教到气个半死,这是过来人的惨痛经验证明,还有,绳子必须长一点。
                    1.将绳子绕过肥肥的手掌!
                    2.从后面绕过中指及无名指到前方。
                    3.平行穿过大拇指,一定要平行才可以哦!
                    4.再平行套到小指上。
                    5.然后打一个可爱的叉叉。
                    6.将叉叉套在食指上。
                    7.抓住现在我手中抓的那条线。
                    8.往前一拉就出现一个可怜的叉叉被困在正方形中。
                    9.中指跟无名指穿过叉叉下方。
                    10.穿过后就变成这样了,要好好检查喔!不然就功亏一篑了!
                    11.将绳子往下用力往下一扯,用力一扯,绳子就掉罗!...还是不要太用力比较好,不然会痛痛哦!


                    27楼2012-09-01 17:17
                    回复

                      撞拐

                      这个游戏应该影响深刻
                      撞拐是锻炼平衡和耐力的一种游戏。弯起一腿来,北京人叫做拐起腿来。这个游戏,就是一条腿向前拐着,可用手搬住,以另一条腿跳动行走,用那条拐着的腿互相碰撞,谁被撞得失去平衡,拐着的腿放下来了,谁就输了。基本运动形式是以单脚支撑,单膝攻击对方,以将对方击出场外或失去平衡倒下为取胜目的。这一基本运动形式在民间是以童年游戏出现,称谓有多种,北方多称为“撞拐”、“斗拐”,南方多称为“斗鸡”。
                      据了解,绝大多数中国人童年时,都有参与这个游戏的美好回忆,有专家称,这一游戏是中国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是许多中国人最质朴的运动体验。


                      29楼2012-09-01 17:18
                      回复
                        编花篮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头有小孩,小孩名字叫什么?叫钢蹲儿。蹲下,起来,蹲下,起来……这一首童谣,说唱在孩子们玩经典老游戏“编花篮”之时,其韵律此时依稀还在耳边,实为流转岁月的稳妥沉淀之一种。

                        姑娘家最喜欢编花篮了
                        编花篮最好是四个人参加。A曲弯向后抬起一条腿,把脚架在B的手上,C也如势抬起一条腿,将脚架在A的膝弯处,D则将脚架在C的膝弯处,B再将自己的脚腕架在D的膝弯处,并将手擎的A的脚小心架到自己的膝弯上,然后将各自的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右肩上,左手则叉在自己腰间,如此,一个错落有致的花篮就编好了。
                        这是紧凑得恰至好处的花篮。除此也有三个人编的,不过太紧了,很有点儿别腿;也可以多人一起编,但人愈多,花篮愈松,愈不易于长时间转动。
                        说唱前四句歌谣时,朝一个方向回旋跳动,后随“蹲下,起来”之声而连做蹲起动作。有起不来的,或途中有腿掉下了,花篮就散了。再重编。此游戏不讲输赢,只为好玩,而今想来,有助于锻炼孩子的体力、耐力和毅力。


                        30楼2012-09-01 17:19
                        回复
                          过家家

                          过家家那时候真是个有趣的游戏
                          过家家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进行。几个人一起玩时,有当“爸爸”、“妈妈”、“弟弟”;有的去“买菜”,有的“煮饭”,有的抱“娃娃”等,也有摹拟种瓜等生产活动的,模仿大人过日子,十分有趣。
                          也可以认为是玩一种夫妻游戏,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
                          拔根儿
                          拔根儿,又称拔劳根,是一种中国北方儿童在秋季玩的民间游戏,一般多在上小学的男孩子之间的流行,比谁的根儿最结实。

                          谁的结实谁就笑到最后
                          拔根游戏所使用的道具一般是从杨树上凋落下来的叶子。游戏时两个儿童各拿一片树叶,双手抓紧叶柄的两端,并且与对方的叶柄交叉。然后互相用力往自己的方向使劲,叶柄被拔断的一方输掉游戏。能够拔断许多叶柄的称为“劳根儿”。
                          为了让叶柄结实,有韧力,儿童经常会把叶柄放在鞋子里,并且将鞋子穿在脚上,经过数小时被脚掌的挤压,据说能够使叶柄不容易被拔断。
                          在北方又称为拉大宝,秋天到了,树叶都落在地上,我们就找那些坚硬的带叶子的杆,拿在手里,两个人交叉使劲往后拽,看谁的杆最坚硬,把另外一个拽断,谁就是大宝,,哈哈,真的很有意思。


                          31楼2012-09-01 17: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