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掉了不少书袋,用了很多典故,拽了不少生僻词,估计能懂和愿意读的人很少,但行文是为了让大家理解,是要与人交流的,没必要设置什么辞藻上的阻碍,所以我帮刘君用现代白话文翻译了下,错误处肯定不少,但求解释作者意思的大方向没错。
---------------------------------------------------------
(楼主)说了半天,一点都没错,楼主的文章上的观点我认为都是正确的,不用修改的。想整理作为传统文化的国学,必须得先辨正名分,此话不假。可想起过去的事情,我就嗓子又痒又疼有刺挠,想说道说道。
首先说,研究国学有两个方法:
国故是一个国家本来就有的学问;“学、问”两个字,大概就是研究国故方法。啥叫“学”呢,就是教学的意思;啥叫“问”呢,就是知而行的意思。古代的学者都是以广博求知、谨慎思考、辛勤实践、行好事为宗旨。所以儒家靠提倡光明正大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佛家用修禅来平息各种恶性,老君利用天地人的规矩来处理风波-----这三个教派的关键理论不就是这回事吗?呵呵。
有了这三个宗教,咱们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所以大家应该知道,国故的精华,除了这三家的东西就没什么东西了。
现在的学者,要是想整理国故,就该研究各种经书。“经”是啥,是宗教的典范、圣人留下的说法。没有不依靠经书就能学好(国学)的人,也没听说先明白解释这些经书的文字的东西然后专门学诗书的道理。这就能知道,研习国学的好办法,必须要“上通下达”才行。啥叫上通?要我说呢,就是向上对各个经文的大概意思、古代圣贤思想的精华都弄明白,然后多了解阅读各家的学术,从一到二再到三,最后达到化有为无、目无全牛的境界。啥叫下达?要明白人情世故和自然的道理,关键要明白事务的道理。啊~~~宇宙那么大,奥妙那么多根本没有办法穷尽,想要探讨古往今来存亡兴衰的道理,独有探索事物的道理才行。大道的妙处,老子可没说,我们咋能知道呢?所以就算你写了再多的论著,你的知识覆盖的范围就像二酉山那么深广,可你不懂事、不能起来实践,这能算对的吗?!
现在我们这帮人研究学问,可以专门研究(实践)这个方法。如果能持之以恒,将事半功倍,这对于立身敦品、养气正心,也是上善的道。----以上算是研究国故的一个方法。
第二呢,不用读各种类型的书,也没必要通晓各种思想流派。只要选择一门学问细细的研究,专心致志,一年年的读,肯定能很有进步。当然这个办法有显而易见的不足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我们要知道,国学这门学问,确实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太深奥没办法没办法探究的学习过程。纵然靠当代教育的力量、人民智慧的开启,还不能不不谨慎的进行。彼如高雅音乐,能应和的人少,如果用通俗音乐的形式,慢慢的把他引导进来,教导他能领略国学的魅力,这种功德比只顾自己研究咋样呢?圣人说了:自己爽了不如大家一起爽。圣贤就是牛!这话说得多明白啊!怎么后代人却总是抱着让世道衰败文化没落的短见,没必要给自己添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