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r系吧 关注:2,767贴子:51,256

闲谈下俺对日本战车的认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7-14 19:58回复
    从小就是个军迷,喜欢各种飞机,坦克。特别是二战时期的 那时候看武器还不用国家去区分,因为自己的小脑袋还没装下几个国家 只知道坦克有履带和炮塔。 真正注意到日本坦克还是在自己在家里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发现对付坦克中国只能靠敢死队抱着一捆子手榴弹自爆…… 后来,在电视各种讲解下,才发现日本战车和别的工业国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甚至就是群破铜烂铁!


    2楼2014-07-14 20:07
    回复
      后来,我渐渐迷上了各种电脑游戏。小时候最喜欢打红色警戒了。那时候知道德国有坦克杀手还有豹式坦克。日本的特殊武器居然是神风特攻队。那时候,我更加认为日本战车就是群垃圾。要不然怎么没有些特殊战车呢


      4楼2014-07-14 20:16
      收起回复
        后来被无德游戏发行商坑了,自以为买下了《红色警戒3》,谁知道那其实是《轴心国与同盟军》 刚进游戏,我真是完全不懂,全英文呀 我小学英语课天天都是捣乱的,老师天天都打我,后来在街上遇到老师时,老师过意不去还给我买了零食
        小时候智商低,游戏内的各种参数完全看不懂,还好之前玩过帝国时代,我就照葫芦画瓢,按玩帝国时代的编译器的样式玩这个游戏的编译器 (我真机智)
        我就把各种武器都带上,把这些武器摆好位置,分清敌我 然后就测试。 测试时发现我方的坦克和人还没打就先掉血了 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的部队太多,自己的后勤完全支撑不了了 这垃圾游戏! 再测试时就给敌我双方都加上足够的基地(基地产钱)
        经过,我长期的测试,我终于发现 恩 这个游戏里越大的坦克越牛逼,越小的越垃圾。很不幸,我发现日本没有大的坦克
        同时,这些测试也让我有机会看清一些日本坦克的形状。一看到这些坦克脑海里就能浮现出日本的各种形象


        5楼2014-07-14 20:38
        收起回复
          再后来,我玩这个游戏时,我发现这个游戏其实也并不真实。有些设定简直可笑之极 这个游戏完全打压各种日本坦克,日本的95式,97式扛着各种37,75还不过带20机炮的各种德国,苏联的小坦克。日本的四式中战居然要靠数量才能战胜德国的三号坦克 后来删了游戏,就觉得从此不再受坑。结果我还是被坑了。游戏里,日本的Ho-Ni III型的炮塔是可以转动的。我也深信不疑。直到@真猫失前爪 给我上了一课
          还有《战地1942》 这个游戏告诉我们,97式打m4永远只需要2炮


          6楼2014-07-14 20:49
          收起回复
            然后是国产精品《血战上海滩》 这个游戏我完全不知该怎么理解 话说主角轻松打进了日本司令部,然后遇到了日本的97式坦克。那个97式倒是用啥做的啊?TM,我扛着巴祖卡至少也打了20来发了,这个97一点事也没有呀 尤勇手榴弹炸,炸也没有用,就这样又打又炸的,直到点出剧情猪脚手控马克沁,发发子弹穿97 我TM真心无语了
            听说这游戏还有个姊妹篇——《血战缅甸》 那游戏才牛的,2个97式靠近了(不重叠),一发巴祖卡就全秒了


            7楼2014-07-14 20:58
            收起回复
              然后就是我对日本坦克的看法的转变了
              恩,以后再说


              8楼2014-07-14 21:10
              回复
                我记得我还玩过一个游戏,可以选美英法苏德日意 这个游戏我没玩几盘就删了。因为bug太多了,一玩10分钟就坏
                名字我也忘了。不过这个游戏里日本坦克的表现还差不多,达到了游戏的平均水平。不过这个
                游戏的猪脚不是坦克,而是各种远程火炮 而日本恰恰没有远程火炮……这个游戏里四式
                中战车是日本最强战车,参数完全和德国的黑豹坦克相同


                13楼2014-07-16 08:20
                收起回复
                  还有个战争之人。这个游戏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一炮入魂。玩日本第一关,小95一炮秒杀T26
                  97式怒草BT-7 第一关就怕苏军的大口径火炮阵地,我的坦克根本冲不过去。后来,我还是靠小兵绕道才消灭这些炮兵的。总体上,日本出场的坦克在初期还出不多
                  然后是第二关,这一关告诉我们研发数350点的日本TD比1200的三式中战车还厉害……
                  日本低级车完全打不穿英国的那些车。只有靠扛巴祖卡的反坦克兵和各种自走炮了……
                  在苏联第三关了,乍一看敌方日本实在是垃圾。炮兵阵地里就没几个大口径炮 不过日本的坦克还真难对付。像我这样的渣渣,现在还没通关呢……


                  14楼2014-07-16 08:32
                  回复
                    最后一个游戏叫兵者诡道,这个游戏也是美英法苏德日意 而且这个游戏里日本的实力说是第一也无可厚非。坦克在不算短板了。日本的O-I战车实在是勇冠三军,对步兵,建筑,坦克的伤害都是5星!装甲是4星 五式ho-ri对战车伤害是4星,装甲防御是5星 而且日本的初级坦克及好用又便宜呀 就是放空实力不咋地


                    15楼2014-07-16 08:41
                    回复
                      俗话说,物极必反。此话不假。我在上网之后,发现了不少关于日本坦克的文章。比如虎王狂虐小豆式
                      M4横扫东南亚之类的。那时候也对日本反感到了极点,觉得日本人作什么都是垃圾。当时我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完全是听网络上的各种发言而已。那时候,一听到日本这个国家,心里就恶心。
                      可是,我也在渐渐的转变,进化。我发现自己比之前更关心日本的事了。对日本的了解也不断加深
                      终于,转折点来了。我看了一部日本拍的二战片 《音速雷击队》。从那时起,我对日本的看法开始改变了


                      16楼2014-07-16 08:42
                      回复
                        视频来自:土豆
                        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不可多得的好片子


                        17楼2014-07-16 08:44
                        收起回复
                          我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没错,世界上的人也许不应用国家来区分善恶。我那时虽然喜欢各种德国的重型坦克,可我还是对日本的那些特立独行的坦克更感兴趣。
                          有人一提到日本,特别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就各种歧视日本的陆军,被歧视最深的当属日本的各种战车了。其实呢 日本战车完全适应于当时的环境。对于这点要以一切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日本民族是海洋民族,日本最需要的不是虎王,鼠式 而是赖以生存的制海权。制空权。更何况当时的中国还是农业国,对于日本的各种战车是没有招架之力的。在东南亚,美军英军的装甲武器甚至还不如日本 再加上中国和东南亚的特殊地形并不适合大型的战车 日本杀鸡何用宰牛刀?


                          18楼2014-07-16 08:46
                          回复
                            也就是说日本不是没有能力制造出强大的装甲部队。而是需不需要的问题
                            一旦有相应的机会,日本就会加强自身的装甲实力 为了北进支援德国,日本甚至专门研发了超重型战车,用于对付苏联的KV.IS系列 但要求南下的呼声更高,日本最终还是没有北进
                            在制空权和制海权完全丧失后,日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各种导弹,电器炮横空出世 日本的装甲武器也得到了更高的重视。为了抵挡美军舰炮、日本计划制造一种全身200mm装甲的超重战车,这种战车完全可以抵挡住美军战舰最大的406口径的近失弹。日本还制造了150mm多管火箭炮用于本土决战


                            19楼2014-07-16 08:47
                            收起回复
                              请大家做好准备 国产良心战争巨作——血战上海滩!登场
                              视频来自:土豆
                               


                              22楼2014-07-16 19: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