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利用遗忘规律来帮助记忆
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记忆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记忆和遗忘的规律性,对我们的记忆将大有帮助。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了长时间研究。他选用了部分无意义音节,每8个分为一组,共分为8组,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测定完全记住所有音节的时间,结果发现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艾宾斯浩把这个实验结果绘成了一张图表,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斯浩遗忘曲线”。从艾宾斯浩的遗忘曲线可以看出,在记住某种材料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那就是:在识记之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快而且多,之后逐渐慢而且少。从记忆到复习的时间间隔越长,需要重新恢复记忆的时间就用的越多在时间的运筹上就越不合算。所以,当我们记住某种材料之后,必须及时复习巩固。
我国著名漫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在学习外文时,要求自己每篇文章都读22遍,这其实就是一种及时记忆方法的运用。他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天,读第一课10遍。
第二天,读第二课10遍,第一课5遍。
第三天,读第三课10遍,第一课5遍,第二课5遍。
第四天,读第四课10遍,第一课2遍,第二课5遍,第三课5遍。
这样,每一课都读22遍,分四次读完,随后做上记号。
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几个月后,丰子恺就能看长篇外文小说,并从事翻译工作了。这种好方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