曈临吧 关注:504贴子:95,398

每天看书浇花晒太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自己看过的书与电影


1楼2014-08-04 20:20回复
    《我们仨》杨绛
    花了两个小时刚刚把它看完,发现最近读书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杨绛的文字很淡,却很真。写作文是一直会用钱钟书的例子,什么在文革时期管锥编什么的,什么不求名利,安然淡泊什么的。但是我几乎都没有去真正了解过这个人,在于之前,他对于我来说只是语文作文中的一个例子,说来惭愧,我甚至连《围城》也只读了三分之一。
    喜欢杨绛笔下的文字,淡淡的,却有种细水长流的味道。旧时的爱情如同平静却不惊艳,艰难却又不离不弃。喜欢他们在牛津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探险,不停尝试着烧菜的实验,以及杨绛在一样的时候,钱钟书每次做错事情,杨绛都会安慰他可以把它弄好一样。
    回国后却是动乱的好多年。读文革时期的时候,我一直在看着上面的时间,从某种角度上希望它快点结束掉,在1966-1976这段时间里,我觉得它太过于漫长,杨绛写的不多,也写得很淡。印象最深的是,某一天夜里煤气忘记关的时候,那个酱香感动了我好久。
    结束的时候他们都离开了,我也逐渐明白了一开始的故事以及那些无数的梦境。
    (最近写作业的,都不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了。)


    2楼2014-08-04 20:45
    收起回复
      《情书》岩井俊二
      很清新很美的片子,没有《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那青春撕裂般的疼痛。片尾的时候虽然有些淡淡的遗憾,但更多的是一种明白心意的释然和满足。
      通往天国的情书,记忆里同一个人,男生和女生之间一模一样的名字,女生和女生之间相似的脸。爱情淡的看不见。只是过了好多年,还会重新回忆起那些细节。
      图书馆里靠着窗户修长的身影,在窗帘下面隐隐约约,拿错了的英语试卷,摇着灯鉴别。运动会上明明在不经意间一直按着快闪,最后却装作不知道地询问。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语文老师评价高中生谈恋爱时说,高中生谈恋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心里都知道,嘴上却又不说。(我们语文老师是一个很开放的人~~),看情书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句话。
      唯一有点缺憾的就是里面有些人有点过于神经质。。。太过于夸张也有些不真实。也很喜欢里面的爷爷,执意要背阿树去医院的场景。
      喜欢电影里漫天下的雪,那么纯粹的感觉。喜欢渡边博子一个人躺在雪地里的时候,以及在最后,她向着雪山大喊,你好吗?我很好。
      呐,你好吗?我很好。


      3楼2014-08-04 21:05
      收起回复
        1.其实这只是一个记录读书和电影的帖子。。。
        2.只不过标题文艺了一点点
        3.大夏天当然在家吹空调喽~~


        8楼2014-08-05 13:28
        回复
          《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
          刚刚看完这本书,很喜欢里面的教授。关于人生,社会的见解。讲的病重的教授和一个学生在每个星期二相聚,谈论很多事情,关于恐惧,死亡,爱,原谅。。。十四个星期,每一个星期二都是如此。一共持续了十四个星期二。
          现在很少有这么好的老师的,每当我们班主任跟我们课上降到升学率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我们与学校的关系不是那么的纯粹,而变成了互利共赢的利益双方了。
          很少有老师静下来和你谈论文化,社会。要你去追寻一些东西和不去追寻一些东西。关于有意义的人生。莫里说,我们的文化并不让人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坚强,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建立你自己的文化。很喜欢他这样的心态。
          喜欢的几个句子: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灌输的吗?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做法。拥有得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他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到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我们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对生活产生了一种幻想破灭的失落感......无论我生活在哪里,我都会遇到一些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占有欲的人,想拥有新的汽车,想拥有新的玩具。然后沾沾自喜地向你炫耀:“猜我得到了什么?猜我得到了什么?”.......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你知不知道真正使你满足的是什么吗?那是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你的时间,你的关心,你的闲谈。
          问题的部分症结,在于他们活得太匆忙了。他们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他们想到了新的车子,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但过后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同样是空的,于是他们重又奔忙起来。
          (这个大赞)
          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只会把你打磨的璀璨发亮,如果你幸运的找到了一条通向他们的途径,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了方向,有时这条途径只在你的脑子里,有时这条途径就在他们的病榻上。
          (我要赞多少rp才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啊。。。其实我们老师也挺好的,这种评价与这种限于学术上,会很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那没有那种类似朋友的,谈论生命,死亡,价值观的这样的老师。。。。)


          9楼2014-08-05 13:45
          收起回复
            4.《傲慢与偏见》
            看了一下午,实在是因为不想写作业。。。果然如同谢尔顿所说的那样一个很傲慢,一个很偏见。。。但是还不错啊~~
            喜欢决绝果断的人~


            11楼2014-08-06 16:52
            收起回复
              Hamlet(2009年版)
              昨天花了两个半小时在看这个电影。其实剧情挺无聊的,其实是冲着主演Hamlet的DTT去的。演的超赞~~特别喜欢莎翁的语言,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有些时候在剧中觉得有些啰嗦和不自然。。。特别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时候。。。
              其实Dtt演Hamlet的时候,有些地方还是挺像Doctor的,特别是一个人有撒谎那个的时候。觉得他装疯卖傻那段超赞~~


              14楼2014-08-10 17:29
              回复
                Doctor Who
                最近特别喜欢的一部英剧,DW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了,演了50年。博士不断的重生,每一次重生之后面容都不一样,性格什么的,各方面都不一样。。。里面最喜欢小十了,就是DTT啦。笑起来的时候像小孩子一样天真,伤心的时候也像小孩子一样难过。他的孤独感仿佛与生俱来,渴望陪伴却又害怕失去。他是Time Lorder,拥有无穷无尽的时间,也拥有无穷无尽的孤独。
                不多说,上图。










                15楼2014-08-10 17:39
                回复
                  Doctor 10th最后与Rose在平行世界分离告终。。。太虐了。。最后doctor乘着TARDIS来告别。特别喜欢他的那一句:
                  I*m burning up a sun,just to say goodbye.
                  我燃烧了一颗恒星,只为来和你说再见。


                  16楼2014-08-10 17:51
                  回复
                    5.《万寿寺》王小波
                    对于这篇小说,我只能很遗憾的说,我没看懂。
                    其实看到这本书也是一个偶然,因为某天正在无聊的逛pku的论坛,后来看到了特别显眼的王小波的论著。其实我一向比较反感论著之类的东西,那种语言基本上看不懂。但是那本书还好,我竟然能把它看下来(《王小波十论——精神游牧和诗意还乡》),于是我就打算去看看王小波的东西。
                    之于《万寿寺》是因为我实在是被那一段关于长安城的描写打动了。
                    冬天,长安城里经常下雪。这是真正的鹅毛大雪,雪片大如松鼠尾巴,散发着茉莉花的香气。雪下得越久,花香也就越浓。那些松散、潮湿的雪片从天上软软地坠落,落到城墙上,落到精致的楼阁上,落到随处可见的亭榭上,也落到纵横的河渠里,成为多孔的浮冰。不管雪落了多久,地上总是只有薄薄的一层。有人走过时留下积满水的脚印——好像一些小巧的池塘。积雪好像漂浮在水上。满天满地弥散着白雾……整座长安城里,除城墙之外,全是小巧精致的建筑和交织的水路。有人说,长安城存在的理由,就是等待冬天的雪……
                    故事的两条线一条关于现实生活中的我失去记忆和白衣女子,另一条我的故事中的大唐节度使薛嵩相交织。他用了无数种开头,无数种可能性。一开始真的无法理解。总觉得有一种危险的偏执。王小波的语言尖锐而又露骨。有时看的人相当纠结,露骨的让人五脏六腑都难受。有时也觉得这种尖锐很有力量,现在敢这么写的人已经很少了。
                    看完之后,薛嵩那条线我是混乱的。倒是在现实生活的我一点一点找回了记忆。虽然自己并不愿意如此。喜欢这本书的结尾部分。我真的不会评价这篇文章了,贴一下我之前看到了评论了吧。虽然他这么写,总觉得过于诗意。没有王小波的尖锐犀利。
                    1
                    让我们进入长诗般小说《万寿寺》的世界。在《万寿寺》中,我们将聆听到一位艺术家最切近本质的孤独。罕有一部作品能将孤独演绎成如此美丽奇绝的风景。此外,我们还将发现,这部小说独特地敞现了王小波艺术诗学的真谛。
                    这是一个失掉记忆,找回记忆的故事。主人公被汽车撞伤头部,丧失了记忆,于是在万寿寺重读和改写自己的小说手稿,不觉沉醉于千年之前红线、薛嵩、白衣女子等人的诗意世界。
                    无奈,现实的记忆一点点回复,诗意的世界渐渐被庸俗的真实侵蚀。当一切最终无可挽回地沦为真实,小说也不得不在哀惋和惆怅中结束:
                    你已经看到这个故事是怎么结束的:我和过去的我(薛嵩)融会贯通,变成了一个人。白衣女人(我老婆)和过去的女孩(薛嵩的情人)融会贯通,变成了一个人。我又和她融会贯通,这样就越变越少了。所谓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
                    2
                    王小波在《万寿寺》中留下了他艺术生涯中最美丽、纯粹、动人的文字,这些生趣盎然、朦胧如梦又清幽迷离的文字载着一位艺术家深刻的孤独和渴望。艺术家正是在孤独的万寿寺,渴望着诗意的长安城——千年之前的长安城是一座如此美丽的城市:
                    冬天,长安城里经常下雪。这是真正的鹅毛大雪,雪片大如松鼠尾巴,散发着茉莉花的香气。雪下得越久,花香也就越浓。那些松散、潮湿的雪片从天上软软地坠落,落到城墙上,落到精致的楼阁上,落到随处可见的亭榭上,也落到纵横的河渠里,成为多孔的浮冰。不管雪落了多久,地上总是只有薄薄的一层。有人走过时留下积满水的脚印——好像一些小巧的池塘。积雪好像漂浮在水上。满天满地弥散着白雾……整座长安城里,除城墙之外,全是小巧精致的建筑和交织的水路。有人说,长安城存在的理由,就是等待冬天的雪……
                    长安城的存在,竟不过是为了等待那些冬天的雪。读到这一句,我们发现那微风中摇曳旋舞的迷人雪片撞进我们温热的心田了;我们被如此动人的“诗句”攫住了。
                    3
                    寻找诗意、表现诗意是王小波一切小说的重大主题。无论小说本身所提示的人类生存处境多么严酷,王小波都从来不放弃对小说诗与美的执着追求。这正如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所说:“小说所发现的存在的所有方面,它都是作为美去发现的。……卡夫卡描写了悲剧性地掉入陷阱的人的处境……即使是这一无法生活的处境,卡夫卡也是把它作为一种神奇的、黑色的美而发现的。美是当人不再有希望的时候最后可能得到的胜利。”
                    在《万寿寺》中,王小波不独以繁复到冗长程度的浓重笔墨生成诗意;甚至近乎偏执地表现了艺术家的一种强烈的、孤独的渴望:彻底迷失在诗意的世界里,永不归返!
                    ……这是我和那位白衣女人的故事,但它也可以是薛嵩和他情人的故事。是谁都可以。在这座城里,名字并无意义。
                    在玻璃一样的地板上,我也想要消失。失掉我的名字,失掉我的形体,只保留住在四壁间回响的声音和裸体的滑腻;然后,我就可以飘飘摇摇,乘风而行,漫游雪中的长安城。
                    4
                    对无名世界的渴望,即是对无蔽的存在之渴望。赋名强行为人和世界万物设定身份。人在遗忘存在之时,反倒为名字而存在,只因为名字而存在,和名字打交道而存在。无名的世界乃是不被设定和规训的世界,自由、纯粹的世界。在无名的世界里,人直接栖居在生命的诗意之中,再无须用对象化的眼光分割世界,肢解一切。在无名的世界里,人拥抱了他的本心。
                    在《万寿寺》中,白色的长安城即是作者精心营造的无名的世界:“……这座城市是属于我的,散发着冷洌的香气。在这座城中,一切人名、地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没有记忆的生活虽然美好,但“我”不得不需要记忆。因为我们无法不在一个异质的世界里生存:“但我又曾生活在灰色的北京城里。这里充满了名字。”因此,当“我”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正在一点点恢复的记忆和生存的角色时,内心却陷入了不可名状的悲哀:“我的记忆异常清晰,仿佛再不会有记不得的事情——我对自己深为恐惧。”
                    作者一再地扮演、重述故事。“我”一会儿是王二,一会儿是薛嵩,一会是表弟,一会又变成白衣女子;“我”老婆与白衣女人混同,刺客头子与田承嗣混同,女刺客一会儿是男,一会儿是女……故事一再的延搁、重新开始,繁复到让许多人觉得过分冗长琐碎。作者如此不情愿结束他的故事,因为,当一切都无可挽回地沦为真实,薛嵩就要回到历史和红线会合,而我不得不回到现实与白衣女子会合。长安城里的一切便将结束,一切都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文本背后的作家对他那无名的诗意世界如此的眷恋不舍。那诗意的世界就在长安城里。而长安城存在的理由,就是等待冬天的雪……
                    虽然记忆已经恢复,我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我还想回到长安城里——这已经成为一种积习。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17楼2014-08-11 23:16
                    回复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
                      很喜欢这本书,她的语言,还有想象力,将那些很抽象的东西划归成一座座城市,欲望,回忆,名字,死亡。。。每一座城市都有它奇特的地方。
                      印象最深的是成吉思汗对马可波罗说,你还欠我一座城市,威尼斯。
                      而马可波罗的回答是,我说的每一座城市都是再说威尼斯。威尼斯是我说的每一座城市。
                      如同矛盾的共同体一般,它有好多面。
                      之于人,之于城市,之于那么我们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东西。


                      20楼2014-08-21 22:20
                      收起回复
                        《不朽》昆德拉
                        其实这本书我真的没看懂,因为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的题目就叫做“不朽”,我才去看的,开头他讲了一个女人,她的一个动作把她定格在了时光之外。但后来又与她毫无关系,他开始讲歌德与一个女人。
                        越接近死亡,越接近不朽。 里面的句子。


                        21楼2014-08-21 22:23
                        回复
                          《素履之往》木心
                          其实并没有看懂里面一些关于一些主义,与人物的评论。只是喜欢这种平静感觉。木心的文字很轻,有些时候也很诙谐。有一次看陈丹青的一个采访,关于回忆木心的。那里面的一个句子,特别的深刻。
                          我是黑暗里大雪纷飞的人,你不来,我怎么下雪。
                          当时就震惊了,这么美的句子。陈丹青说,这么美的句子,没有第二个人能写的出来。是的,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


                          22楼2014-08-22 15:30
                          收起回复
                            《城门开》北岛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童年,在北京三不老胡同。
                            现在已经有很少有这种感觉和活动了,游泳,钓鱼,放鞭炮,割草,听音乐,写文字,养兔子,卖废品。。。现在的我们大多是在上网,或者写作业,再或者,我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只是不再会有他们那个时候最纯粹的样子。和自然真正在一起的感觉,真正触摸到生活的样子。从吗某一方面来说,我几乎要认为我们的生活带有太多的虚假性了。浮在网络里,一遍遍的刷屏,低头看完手机继续走路,现实生活的一切,只不过是容纳下一个自我,内部都是虚无的。
                            游泳池里深水区的水想像北冰洋一样的蓝,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所在抽屉里的处女作,割遍了北京城的草却还是失去掉的兔子,第一次体会到死亡的感觉。那些青春,真实地触手可及。
                            越长大感情似乎变得越敏锐,青春对孤独理解的特质,北岛的文字里的有,但不像现在许多文字里面的无病呻吟,那种孤独若隐若现,它很淡,却很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童年,北岛对文革却触及的很少,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必然是最纯粹的。


                            23楼2014-08-25 22:22
                            回复
                              《丰饶之海 春雪》
                              青梅竹马的爱情悲剧, 喜欢三岛由纪夫细腻的文字,总觉得有一种病态的美。。。
                              《丰饶之海 奔马》
                              叫勋的少年,清显的转世,为忠义而死,在初升的太阳下剖腹自刎。
                              《丰饶之海 晓寺》
                              泰国的公主,小时候知道转世的事情,长大后却忘记了,去日本留学,又本多重逢,在最后死去。


                              24楼2014-09-28 2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