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三美吧 关注:1,278贴子:5,567

回复:【授转】论变种夫妻离婚的危害性——详拆《X战警前传2》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ngle on角度对准,教授的眼神迷惘怆痛含着泪光,带着很深的疲倦和一种无力感,没有希望找不到出路也不信任一切。十年夺走的是少万的自由,也夺走了教授的才情和自信。此时的他只是个躯壳,一个深陷自毁倾向的患者。
POV视点,老万的眼神有种想拉老友上岸却不知从何下手的焦虑。他知道沉疴下猛药,却不知老友作茧自缚的固守心灵的围栏。他曾差点打开那道门了,可却被他自己搞砸了。
万:(语气带着一丝沉痛,毫不掩饰的忏悔眼神)对不起,老婆。是我无情无耻无理取闹。
(Angle on角度对准,瘫坐在沙发上的教授眼神再次有了一丝昔日的光彩,泪光盈然,笑容疲惫)
万:(很认真的后悔语气,坚定中带着他独有的温暖)以前的事情,真的很对不起。
Angle on角度对准,教授的眼神闪过一丝依赖,然后是下定决心,一口饮尽杯中酒,那一刻,努力的让疲倦一扫而空。他似乎重燃斗志。很短暂,但在这一刻,总归是让人看到希望。
教:(收回无语凝噎的眼神,语调是掩饰什么的不稳)我好久没下棋了。
万:(松了口气,眼神有丝睥睨苍生的霸气,语气调皮轻松)我会手下留情,那样对你公平一点。
教:(眼神闪过一丝不服,随即归于沉寂,语气很平静)那你先下吧。
POV视点,老万的眼神波澜不兴还很平和,只是看了一眼棋盘,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动了。
Angle on角度对准,教授专注的看着棋盘,并没有察觉此时坐在对面的老友已经下定决心••••••
POV视点,万爹的眼神有丝决绝,为了未来,为了自己的种族,他不会允许任何失误。


77楼2014-08-30 12:45
回复
    剧本式解读到此结束。在这段高潮戏中,就“无情无耻无理取闹”这个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透彻愉快的交谈。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真是可喜可贺啊!
    星星被PIA飞,哪里愉快了,从头到尾就是教授在被虐且从未被超越嘛!这个同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对于某个有典型自毁型人格的人来说,他自己是虐并快乐着。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这年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两人的争执涉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多兵种(最后一个划掉)的解读。


    78楼2014-08-30 12:45
    回复
      番外
      关于本剧的背景思考剖析
      剧本式解读到此结束。在这段高潮戏中,就“无情无耻无理取闹”这个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透彻愉快的交谈。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真是可喜可贺啊!
      星星被PIA飞,哪里愉快了,从头到尾就是教授在被虐且从未被超越嘛!这个同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对于某个有典型自毁型人格的人来说,他自己是虐并快乐着。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这年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两人的争执涉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多兵种(最后一个划掉)的解读。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请到著名的教霸星妈老佛爷一起进行深入的探讨。
      简要介绍一下那个教霸,老人家退休前就是文学院中文系必修课《现当代文学》和选修课《影视鉴赏》的老师。她的课从来没有学生旷课,只有坐不下,里面站着上完课的情况。有一次出现窗台边还挤着隔壁自学的学生,最后惊动了系主任和院领导,于是出现了一堆人坐着站着听完她的课的奇景,搞笑的是那个当事人上课上的太投入,根本不知道系主任和院领导当时都在外面一堆人里,以至于期末院领导表扬老妈课上得好时,本尊才知道是什么情况。必修课《现当代文学》和选修课《影视鉴赏》连续多年被学生选为最受欢迎和最想选修的中文系必修课和中文系选修课。是学生心目中德才兼备的教授。退休后接受返聘专讲《影视鉴赏》。结果这门课被她讲成了一门神课——全文学院唯一一门上课要到可容纳500人的学术报告厅上的选修课,且这门课从开课到上年她结课交班给我,几乎每堂课都坐无虚席。可见受欢迎程度夸张到什么指数。(弱弱表示,那段时间我这个秘书干的活一点都不比本尊少,这也是我敢接班的底气吧。)逼得我在一段时间压力山大,还好这学期下来,基本平稳过渡,选修课排名没能拿到第一,但也稳居前三甲。
      不过,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老妈长时间与我关系紧张,她总想帮我做主,我则对此反感至极。我当年看《第一战》的时候就觉得,瑞雯简直是我的翻版,而教授根本就是老妈翻版嘛。她解析教授对瑞雯的心理比我强多了。这次的剧情详拆,巴黎戏和后面教授与瑞雯大段对戏的情感心理,很多就是老妈从她的角度提供的帮助。这里谢谢老佛爷。


      79楼2014-08-30 12:46
      回复
        在开始拆飞机家暴的情感内涵思想深度之前,我们必须来上一节历史心理学混搭课了。原本我写这影评没打算写成正剧,因为我知道一写正剧,就意味着再也不能避重就轻了,也就意味着残酷的真实。结果小雨这一背景提供,搞得我,好吧,我只能认真了。认真的把老妈拉下水。认真的去思考隐藏在故事后的伤痛。
        上课前,我再唠叨一句,在没有拿到中英字幕版之前,所有的文字剖析只能依照电影院提供的翻译字幕,如果有出现分歧错误,不要找我。还有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同好大胆设想,小心论证,严禁互掐。我再表明一次观点,我欣赏教授喜欢瑞雯但爱的是万磁王。不过你们放心,我会尽量客观的。如果偶尔压力大发脾气,请见谅。


        80楼2014-08-30 12:46
        回复
          对应的虚拟历史,接下来的介绍混合小雨的背景提供和我与母亲就那段历史发生的事和官方背景讨论后的推断。
          1962年10月28日第一战结尾,教授坐上轮椅,吻别了那个老想插手他们这个世界的特工小姐,消除了她关于变种人的记忆,开始着手建设学校。这段期间,教授用主脑开始全世界大规模的搜索变种人,并把他们的住址联系方式记录在案,从而编成了逆转中提到的那本电话地址本。
          同期,少万也在招兵买马,他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强调族裔对立,认为人类与变种人不可共存。瑞雯此时应该是跟着少万,但中间有短暂离开过,这里下面说到。
          少万的这种激进观点引起极端反肯尼迪总统有军队背景的种族隔离主义当权者的强烈不满,并进行残酷镇压。于是在1963年5月,矛盾爆发。极端反肯尼迪总统的种族隔离主义领袖被刺杀,刺激大量支持者更加敌视变种人,并转而开始研究克制变种人的武器,应该说也就是从这开始埋下了哨兵计划实施的伏笔。五到六月间爆发了被称为“Summer of Hate”的那场流血冲突。这场冲突导致不少变种人死亡。也导致部分被俘虏的变种人被送上了小恶魔的实验解剖台,其中就有早期追随少万的那批人。也就有了电影飞机家暴那场戏,少万怒火中烧的把教授撂倒后说的那一大段话。这里存在一个疑问,瑞雯在这段期间担任什么角色?教授又担任什么角色?
          我跟母亲讨论后的共同结论是,刺杀那个当权者,瑞雯应该是担任了间谍的角色,但没有参与刺杀。因为少万的那句话“我理解你为什么这么看重她了。” 瑞雯的身上同时兼具了教授的柔和少万的刚。在少万心中,瑞雯也是他的妹妹,他的战友和了解他的亲密伙伴,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少万其实跟查尔斯一样,是不会让瑞雯沾血的。


          84楼2014-08-30 12:48
          回复
            现在说说母亲的观点:瑞雯有回家,这点跟我一致,与教授爆发不可调和的争执也没分歧,有分歧的是回家的时间和教授有没有放倒瑞雯?母亲认为瑞雯在流血冲突期间是跟着少万的,但主要从事的还是收集情报之类的工作,她没有杀人,一方面是少万在保护她,另一方面是查尔斯用主脑阻挠的结果。而后,ZF出面处理此事,造成变种人的大量伤亡,期间瑞雯和少万失散。瑞雯因为一些原因,回了趟家,见到教授,责怪教授在变种兄弟姐妹受难时袖手旁观,两人爆发激烈争执。此时教授并没有放倒瑞雯,而后瑞雯离开了教授。
            以上是母亲和我就瑞雯在第一战后有没有与查尔斯见面的不同推断,大家可以凭自己的理解自由评判。


            86楼2014-08-30 12:49
            回复
              首先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可以连起来回答,教授怎么知道有人要杀总统?他是否知道这件事跟自己的知己和妹妹脱不了干系?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前面说过的瑞雯回家后与查尔斯爆发的冲突上。这也顺便解答了教授在飞机上激动地泪光莹然的冲着艾瑞克发飙“我知道你夺走了我最宝贵的东西。”(这句话还涉及后面的肯总统一案)。
              前面我们的分析已经提到,无论是流血冲突期间还是之后,总之瑞雯一定有回过家,起码一定跟查尔斯呆过一段时间。他们爆发了争执,瑞雯应该在争执中传递出了想要对总统不利的想法,比如她在争执中透露出了如果没有总统签署军队参与的命令的话(在当时的美国,如果军队参与镇压什么运动之类的,一定要国会通过总统签署命令才行,否则是犯法的。),那么兄弟姐妹们就不会死之类的。总之就是瑞雯的字里行间传递出了受到艾瑞克的思想影响的偏激想法,偏激到把这当战争打了,我前面说过,瑞雯的主张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十倍还之。可以说,无论是瑞雯还是艾瑞克,他们都把整个种族的利益化为一种偏执的爱和使命感,这种情感,源于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那么在这情感心理驱使下,他们都可能出现偏激的做法,从而在无意识中把事情越弄越糟。
              但瑞雯作为深受教授大爱主义影响的人,她的内心又有有别于艾瑞克的决绝狠戾,她有柔的一面,有相信爱的一面,有温和正直不忍无辜者受累的一面,这是她的善良。所以老教授那句话其实说的不只是小教授,更多的是瑞雯,“人偶尔会迷失,但不会永远迷失下去,有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人搭把手。”。老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她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节点走入一个困局,只要有人拉一把,她还是那个让我们骄傲的妹妹,别放弃了她,也别放弃了自己。
              当然作为教授,年轻的他还没有经验,一定试图阻挠妹妹的偏激想法。但由于手段过于简单粗暴,结果阻挠未果,反而把她越推越远(这是老佛爷原话,话说老人家直到退休才承认她对我的教育严重失误,她把很简单的事搞砸了。不过是源于对没能陪着女儿长大的愧疚所引发的恐慌。)。最后瑞雯跑了,她去找少万。因为她觉得少万理解她。
              在此基础上,教授应该有设法与少万取得联系。总之就是希望少万阻止瑞雯,因为教授觉得瑞雯听他的,却遭到少万的拒绝。用少万的原型马尔科姆自己的原话说就是“是选票还是子弹。是自由还是死亡。如果你还没有准备付出代价,那么就请不要说什么自由”。在这里可以看出,少万对瑞雯想法的支持。总之两人再次就各自理念争执不下,最终不欢而散。也就是在此时,少万知道教授半身瘫痪。教授无奈下只能通过心灵感应能力警告总统,有人想杀他。但这里他没有说明是妹妹和挚友想杀他。因为他对他们抱有希望,认为他们会想通的,也认为真的有那一天,他可以阻止他们。


              89楼2014-08-30 12:50
              回复
                到了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竟然少万拒绝了教授的求助,最终又为何会跑到达拉斯去阻止瑞雯行刺总统呢?这就涉及我上面提到的问题:少万在这件事发生前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他最后改变初衷。
                要回答以上问题,就得联系一下万磁王的原型——马尔科姆在1963年的经历了。
                我在前面有说过,1963年,马尔科姆•X踏上了去麦加朝觐的漫漫长途。这是第一次,马尔科姆•X与不同文化的人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信念。他带着新的视野和对未来的希望回到了美国。马尔科姆•X说,从此以后,他不仅要为非洲裔美国人祈祷,还要为所有的种族的平等而奋斗。假设虚拟历史来源于真实历史中马尔科姆的经历,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少万虽然出于对人类的严重不信任以及对于教授在流血冲突期间跑路的愤怒拒绝了教授的请求(我跟老妈探讨结果,觉得事态紧急,教授极有可能除了告诉少万,总统可以信任以外,并未提及自己在流血冲突期间做了什么,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提),但心灵还是受到不小的触动,而后为了躲避ZF或者说为了东山再起的需要,他辗转多地,开始了属于他的游历。在这个游历过程中,少万开始意识到,或许教授的想法虽然天真,但也有他的道理。或许他告诉他的肯尼迪总统真的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他或许真的能理解变种人的痛苦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瑞雯将要做的事就无可挽回了。当然他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理由,瑞雯对于他的意义同样非凡。所以他在最后关头选择相信教授,最后一次相信希望。
                说到底少万瑞雯教授的所作所为都源于他们对自己种族深沉的热爱。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他们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然后在希望中创造绝望。


                90楼2014-08-30 12:50
                回复
                  番外
                  (二)
                  肯尼迪被刺案前戏
                  说到这里,我们该来聊聊本剧关键背景中,星星最不想碰的这个事件——一切的转折点,肯尼迪悬案。
                  在开始解释这个悬案对于他们三人的意义和悲剧宿命之前,容星星发一下脾气,嗷呜!为什么是肯总统?我真的很喜欢他,在1963年整个国家的内外局势都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以他的超凡魅力决定了两件事,就是接见金,并决定促成国会尽快通过新的民权法以缓和国内民权斗争的局势和决定从越南撤军。这两件事都很有划时代意义,不过也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第二件事,用我当年论文援引资料的一段话就是“肯尼迪,这位美国历史上伟大的总统,为美国人民挡住了苏联的导弹,却没为自己挡住同僚射出的子弹。他的死,成为美国另一场灾难的预演——几年后,当整个美国在越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时,美国人用这次史上最大的信仰危机,换来了一个肯尼迪至死不悟的教训——与“敌国”在家门口架起的那几枚导弹相比,国内政治野心家和既得利益者的贪欲,对一个国家来说才是更大、更现实的威胁。”
                  (当年大学毕业本人选的毕业论文题材就是写肯总统悬案,为此看了十七本书和无数的报刊杂志,把能找的都找了。最后拿了A,老师当时表示给我A是觉得我的胆子实在很大,敢选这么大的题材,而且居然有毅力把这些资料全统筹明白,说道清楚。所以给A鼓励。话说那段时间我的大本营就是西方当代史老师的家和图书馆。)


                  91楼2014-08-30 12:51
                  回复
                    发完牢骚,我们来看看作为关键节点的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被刺案的真实历史和虚拟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以下的剖析,将把真实历史和虚拟历史混合在一起,若有不明白的,看完留言给我,我会尽力解答。)
                    首先,我们来看看编剧把事情算少万身上的依据是什么?这点得说到真实历史上广受质疑的坑爹报告——沃伦报告。应该说,公布于众的这份报告,在阴谋论不知经历了多少的我天朝国民眼中,百分百是被修改过的。修改者就是那位肯总统挂点后的最大得益者——副总统约翰逊,因为按照美国法律规定,总统在任期内一旦遇到意外,副总统就必须立刻递补上去成为新一任总统,以保证不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况且这个坑爹报告最后是呈交时任总统约翰逊,三天后才公布于众。结果,呵呵。跟我们玩厚黑,总统同志,你还嫩了点。算了,我还是别浪费笔墨吐槽了。我们来看看把事情扣少万头上的依据吧。
                    依据就是沃伦报告中提到,著名的“一颗子弹”理论——魔术子弹理论。
                    报告中提到,凶手奥斯瓦尔德共发射了三发子弹,其中第二发子弹穿越了总统后重伤了州长。“争论由此产生,很多人质疑刺杀现场射击的子弹的数量。因为如果接受沃伦委员会的调查结论,就意味着一颗长3厘米、直径6.5毫米的步(河蟹)枪子弹,在从德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厦6层窗口(河蟹)射出后,先是穿透肯尼迪总统的脖颈,然后再射穿康纳利州长的胸部和手腕,最后射入州长的大腿里,共造成7处伤口。它穿过了15层衣物、7层皮肤、38厘米厚的人体器官,以及总统的上衣领结和4英寸肋骨的阻碍,并彻底击碎了康纳利州长的桡骨,最终射入他的左腿。在帕克兰医院承载州长的担架上,这颗子弹被发现,而且外壳完整,只是在尾部有一点点变形。”
                    不明白?简单说,就是子弹从总统身后六楼高通过总统的喉部入口,到了总统身体里绕了一圈,参观学习了一通后,在留下受伤的买路财后不过瘾,又跑到了他侧前方的德州州长康纳利先生的身体里武装大游行一通,最后心不甘情不愿的被驱逐出境,一怒之下把州长给废了。而且最神奇的是这颗子弹的运行轨迹是《通缉令》中一美射出的带弯的子弹。
                    应该说,扣在少万身上还真不冤枉。因为只有他有这本事。所以说,好莱坞编剧脑洞之大真是我等死读书的人永远学不会的啊!


                    92楼2014-08-30 12:51
                    回复
                      叨咕明白了,我们该结合虚拟历史和真实历史,来看看1963年11月22日到底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了?确切点说是在这场迷局中,瑞雯、少万和教授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在开始具体分析前,来看看电影给我们留下什么提示?从这些提示我们可以逆向推理出什么结论。
                      先从瑞雯开始。还记得影片一开头,老教授跟大家讲哨兵事件时,说到的“有一个变种人发现了小恶魔的研究,那是一个可以变成任何人的人,她开始满世界追杀小恶魔,战争结束后的1973年,她在巴黎和约签订的地方找到小恶魔,杀死了他。那是她第一次杀人••••••”我们先撇开最后一句“那是她第一次杀人”,这句话涉及后面将要提到的问题,在这里卖个关子。
                      我们重点看这里提及的“那是一个可以变成任何人的人。”这句话得出一个结论,真实历史上被认定为唯一凶手的奥斯瓦尔德临终前的遗言“我没有杀人,我是替罪羔羊。”以及有多达十几位为奥斯瓦尔德做不在场证明的人所言非虚。因为开枪的奥斯瓦尔德不是真正的奥斯瓦尔德,而是瑞雯变化的。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关于那件事的第一个结论了,瑞雯参与了肯总统被刺案,而且还是她开的枪!


                      93楼2014-08-30 12:51
                      回复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得先解决另一个疑问,我在前面的分析时说过,在肯总统被杀前一个月,用心灵感应能力通知总统有人要杀他的人是教授,那么教授在肯总统被杀时担任了什么角色?他知道了多少?
                        这点我们还是从电影中去寻找蛛丝马迹。顺便说一下,这也是我跟母上老佛爷争议最大的部分。我们还是先说母女探讨后没有争议的地方。回头再摆上各自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们没有争议的地方是,肯总统被刺案,教授一定参与了。当然,他跟少万一样是去阻止瑞雯杀人的。只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罢了。而结果是他没能阻止瑞雯开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总统死在他面前,他那兵不血刃的永久和平梦想,就这么直接在他面前化为泡影,而毁了他的梦想和希望的是他最爱的两个人——少万和瑞雯(少万的问题回头再说)。
                        教授之所以崩溃,之所以发展出自毁型人格,真正的根源就在这里,强大的能力却不能保证他遇到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他阻止不了悲剧的发生,只能站在一旁看,什么人也救不了。这是真正的绝境。


                        95楼2014-08-30 12:52
                        回复
                          这也就解答了前面那个问题:竟然是瑞雯开的枪,那么教授为何会告诉所有人,小恶魔的死是“她第一次杀人。”呢?老教授不会说谎,这句话也没错。那么哪里错了?
                          我这里说了教授当时是有去阻止的,所以他看到了或者感知到了子弹变道了。而能让子弹变道的只有艾瑞克。这里涉及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理论是格式塔的知觉组织原则。人类在感知事物时,在这件事出现没有闭合的缺口时,主体潜意识会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俗称脑补。
                          作用到这件事上,就是在那个等下我会具体说到的混乱时刻,教授内心的潜意识知觉组织产生了这样的事情经过,瑞雯虽然开了枪,但在他的阻止下,原本不可能击中总统的,但是艾瑞克却使原本不可能射中总统的子弹变道了,从而造成了总统的死亡。那么瑞雯就没有杀人,杀人的是艾瑞克。
                          而无论是他们两人中的哪人,都注定让教授心碎。所以教授会含泪说出“我不再是从前的我了,只要我一用能力,他们就会把彻底我压垮。••••••那些声音实在是太痛苦了!”他害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痛苦,而是当亲人挚友犯错时,他却只能看着,什么也做不了的痛苦。这是他的心结。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教授在说出“这是她第一次杀人”这句话的时候,狼叔并未穿越,也就是说,他说这句话时的历史是没有改变的历史,而没有改变的历史线的1973年,教授还在自毁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他放弃能力,自暴自弃。既没去阻止瑞雯,也没去救少万。自然不可能知道当时少万改变弹道不是杀人而是救人了。
                          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意识到,教授形成睿智从容云淡风轻对所有走投无路的人都报以最大善意,并且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拯救那些迷失的灵魂的性格。理由是因为当年他也经历过这些悲伤痛苦的往事,而直到永远失去,他才意识到那些自毁封闭的岁月自己错过了什么?可惜一切都无法挽回,他最终永远失去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这份遗憾无法弥补。可以说,他走过的弯路,他不希望别人再走。不过正是他对狼叔对所有人的拯救,才换来了《逆转未来》中狼叔穿越对他过去的拯救。说到底,他是自己救了自己。
                          这里就提出第二个疑点,真相是教授想的那样吗?


                          97楼2014-08-30 12:52
                          回复
                            这里就要说到少万了,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艾瑞克是去阻止瑞雯刺杀总统的,这点在飞机那场夜戏上,少万自己就说了,有人认为少万说谎,但我认为少万说的全部都是真的,他在飞机上告诉教授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因为他之所以改变初衷就是出于想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符合历史上对于少万原型马尔科姆的评价“信仰带给他强大的力量,他所表现出的永远是那么坚强、自信;他的言行举止永远显示出他火一般的激情和永不言败的信念。他的生命充满了斗争与愤怒,但同时又涌动着热情与博爱。马尔科姆总能够用犀利的语言,针针见血地击中问题的要害。”
                            从某种意义而言,少万在面临绝望恐惧时表现出的担当是相当值得敬佩的。他从不畏惧挑战,也永远保持一股宁折不弯的傲骨。他的情感永远炽烈如岩浆,烧死别人的同时也烧死了自己。
                            强极则辱,这是母亲在看了前传两部曲后给少万的评价。


                            98楼2014-08-30 12:53
                            回复
                              当然,“杀”了肯尼迪的其实不是瑞雯的子弹,因为瑞雯在开枪时就被教授放倒了,再加上艾瑞克在场,她不可能得逞。那么杀肯尼迪的子弹?不错,杀了肯尼迪的子弹是来自于敌人的B计划——埋伏在教科书仓库大楼对面的草坪附近的敌人,从侧前方射出了杀死总统的罪恶子弹!
                              有人会问,艾瑞克已经阻止了第一次,怎么没有用能力阻止第二次?这个问题就好比你阻止得了想自杀的人第一次自杀,你阻止不了第二次自杀是一样的。更何况,第二颗子弹射中了总统和州长,当时场面的混乱可想而知,而第三颗与第二颗的时间间隔按照历史史料记载其实是很短的。所以艾瑞克应该有努力改变第三颗子弹的弹道,但是他没有想到还有人前后脚射出了第四颗子弹。而正是这颗子弹杀了总统。这就是那一天的真?相。可惜这也是没有定论的真?相。
                              现在我们简单总结一下这个连环局,从最开始的请君入瓮到最后的借刀杀人,三股势力通力合作,各取所需。副总统约翰逊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总统宝座;以德州为代表的军火商得到了越战不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的大礼;以资料中提及的将军和后来的小恶魔为代表的仇视变种人团体则得到了想要的研究材料和所有知道此事却不了解其中来龙去脉的政府高层支持,从此变种人的处境从原本即将到来的苦尽甘来急剧恶化,直到大半年后的越战严冬(为了防止又有人挖坑,我先说一下,如果肯总统没死,全面越战就一定不会爆发,越战不爆发,学校的师生就一定不会被强征入伍,他们没有被强征入伍,就一定不会重大伤亡,那么教授就不会陷入自毁的泥沼不能自拔,他最无法原谅的是自己保护不了同胞,而毁了自己梦想的还是自己的至亲。)
                              可以说,一颗子弹,杀死一人,毁了一切。


                              105楼2014-08-30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