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剑侠传吧 关注:8,573贴子:153,080

还珠之后:渐失本色的巨侠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25 19:45回复
    从庄子、史记开始,经唐传奇、明清侠义小说,再到民国武侠小说,以我的阅读经验来看,也许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强势,文人心中和笔下的侠客本色一直没有改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3-25 19:47
    回复
      这种本色是什么?是重诺好义、扶弱锄强还是为国为民?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里给出了更加深刻的揭示。“侠以武犯禁”,在张扬个体力量和精神的过程中,他们身上最重要的特质是拒绝组织化或者说社会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3-25 19:49
      回复
        侠客们飘然一身自来自去,与主政当权者乃至帮会首领们,有着天然的鸿沟。侠客们的使命是去破坏旧的秩序,而不是重建。
        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最早的武侠小说到还珠一代,侠客们的本色还是一脉相承的,无论他们的光环多复杂多大,哪怕是为国为民,也没有到治国治民的极限。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3-25 20:06
        收起回复
          还珠之后的武侠小说,我只看过梁羽生、金庸和古龙三大家的作品。下面就结合还珠,逐一讨论这三位现代武侠小说宗师笔下的侠客到底还有多少本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3-25 20:21
          收起回复
            梁羽生:试水半组织化的虬髯客们
            梁羽生被公认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人。但是这个说法也有着不小的争议,一些人从作品格调、创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指出梁的种种守旧,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侠客的反组织化这一特质来看梁著,其中的创新则更是显而易见的,更有开风气之先的意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3-26 13:13
            回复
              在梁著中的唐代系列中,本来直接就有虬髯客的后裔。到了宋金、明清系列,虬髯客一支已经淡化隐约到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因此虬髯客式的角色人格,一开始就被梁羽生努力转嫁到男主人公身上。
              从李逸、唐晓澜、檀羽冲这些皇室血统,到唐圭璋、卓一航、云重这些官宦子弟,最典型的则属张丹枫,简直就是虬髯客的鲜肉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3-26 13:15
              收起回复
                梁著中的男主人公们正是带着侠客望族的光环,在武林实际上是绿林中去寻找曾经的家国梦想。而绿林一方面是低贱粗俗的,一方面是半组织化甚至是低组织化的,因此侠客望族们的高贵品位和管理才干,在妥协中总是有着面对乌合之众的成见和不耐,而他们本身固有的缺点也在低俗现实的掣肘中不断被放大,最后还是拂衣而去,兜兜转转重回侠客的个体独立性,做一个遗世独立的化外高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3-26 13:19
                回复
                  梁著中还有一个男主人公——铁摩勒,最后身兼绿林盟主和武功天下第一。
                  他一方面天然对抗当权贵胄,一方面凛然痛击安史叛军,既有着虬髯客们最理想化的大局观念和立场,也有着江湖世界的现实权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3-26 14:53
                  回复
                    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在梁公的侠客望族圈子里却是格格不入的,他最终在梁著中没有什么嫡系后代和衣钵传人,就像一个无意闯入的流星。
                    究其原因,他本来就是绿林出身,与虬髯客们的高贵血统生来有别,有高下之分,我想这也是梁公不自觉的一种创作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3-26 14:54
                    回复
                      总之,无论是由虬髯客式的贵族侠客去改造绿林的主流方式,还是由绿林好汉承担家国抱负的剑走偏锋,这种侠客向组织化的努力,最终都在梁公笔下成为不能泊岸的萍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3-26 14:54
                      回复
                        另外,在细节方面,梁公小说中的很多主要角色经常饮酒吟诗,不愁金银,同样因为他们都是世家大族之后。而还珠一代笔下的侠客们,经常要为日常生活用度大加盘算和纠结。蜀山中的剑仙不食人间烟火,尚且要借银行事,而王度庐“鹤铁五部曲”小说中的大侠李慕白,从北京到安徽,一路典当绸缎、卖鞍具和卖马来换钱使用,其中的窘迫才是本色侠客任性背后的真实。
                        光天化日的太平世界中,他们就是一群被边缘化甚至是弱势的普通人,一旦有不平事,他们才是早已磨好的宝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3-26 14:55
                        回复
                          插话:关于墨侠的一点浅见
                          几位吧友都很推崇墨侠,因为我对墨家的认识也只是粗枝大叶,在这里就说说自己的一点初步想法。
                          侠义是利他精神,也是个人行为。这不是墨家首倡和独有的,只是墨家把它经典化和职业化了,同时也把这种个人行为组织化,破坏了侠客的独立性。因此墨侠在个体行为的层面上才能称之为侠,一旦分工合作则是帮会的性质,只是宗旨和侠义重合而已。在还珠《翼人影无双》里写到一个以墨子为宗的连山教,帮会组织一贯的先天不足,不断地背叛和分裂,最终导致该教无以为继。这也暗合了侠客文化和墨家的难以相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3-27 23:05
                          回复
                            金庸:郭巨侠们的不归路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和空前的巅峰。因为他本身比较全面的学识和创作上的极限发挥,再经影视改编的助力,给我们打造了一批经典的武侠明星。
                            与梁羽生相比,金庸小说的主人公起意于同样讲究出身的贵族侠客,但是很快就摆脱这个套路,当然他的主要作品还是熟用于此,只是隐晦淡化了一些。在设计侠客的新型价值观上,他和梁公更是不谋而合,也许是两位宗师的文化素养和时代理念都有相近之处。当然,众所周知,查老比梁公走得更远,也更成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3-27 23:06
                            回复
                              金庸十五部小说里,除掉女性抒情特色的白、越和轻喜剧风格的鸳鸯刀三部,其它十二部的男主人公最经典的要数郭靖和乔峰。恰恰这二人也是惟二的治国治民的巨侠,并且在武侠小说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03-27 2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