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吧 关注:712,439贴子:11,360,512
  • 10回复贴,共1

送给所有进了冷门专业的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纯洁的生命诗篇 孔庆东 1998-07-22
臧力送我一本《北大诗选》和他自己的《燕园纪事》,顺便让我写点感想。臧力是我的“大哥”,我们同窗十载,世所罕见。关系太密切了,使我们不得不人为地故意保持距离,以免在一见面就口没遮拦的调侃中互失了尊敬。所以,每当他正经地说点什么事时,我总是很往心里去的。
关于臧力,关于北大诗歌,我以后迟早要写一篇大文章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拥有我这样的优势。我不属于“他们”,但我是“他们”之外最近距离的观察者。15年来,我像关注着一群“不务正业”的弟弟一样,始终关注着他们。我也写诗,但我很早就讨厌校园诗歌团伙中的黑社会气息,加上当时大部分人的诗作令我不敢恭维,我觉得没有必要与之交流,因此我不愿和他们“鬼混”,一直以“独行侠”的姿态写自己的东西。我知道世上还有不少像我这样的人,有时偶然遇见,诗酒一场,便又如鱼儿,相忘于江湖。


1楼2015-07-25 16:30回复
    上面引述臧力的话中,都保留了“他妈的”这一不雅词汇。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和韩毓海都大声呼唤:“诗人也是人,诗人首先是人。”从人的立场去理解和分析诗人,才能更准确地判定诗人和诗歌的价值。我特别欣赏西川对海子之死的客观剖析,因为西川首先把海子看成人,然后再看这个“人”与“诗人”的关系。我坚持称“臧力”而不称“臧棣”,也就是这个道理。“臧棣”不是人,只是个诗人,是“臧力”虚构出来的艺术替身,是继他的私生子“海翁”之后正式报了户口的又一个儿子,他长的再像臧力,也不可能达到神似。只有从臧力、王清平、黄亦兵、徐永恒、姚献民、陈国平、蔡方华去理解臧棣、清平、麦芒、徐永、郁文、西渡、橡子,才能更切肤地感到他们忍受的强度。作为生活中的人,他们有时把自己打扮成粗俗者,颓废者,但这正是为了捍卫他们作为一个诗人的纯洁和高贵。他们的心中住着一个流氓和一个公主。当正人君子们前来对公主品头论足时,是流氓扑出去捍卫了公主的宁静。你如果有机会被臧力捉住看手相,你会觉得他粗俗得那么和蔼可亲。然后你去读一下他的《相手师的独白》,你就会明白那个叫“臧棣”的东西有多么高大、多么庄严,须仰视才见。


    4楼2015-07-25 16:31
    回复
      《北大诗选》所选的78位诗人中,至少有一半我认识,有三分之一同住过32楼,我们83级本科班的有7人,跟我同过宿舍的有5人——包括与我邻床,先称我为保镖后称我为司令的蔡恒平。在生活中的熟悉使我批评起他们的诗来既可以不留情面又觉得如抉心自食。对于那些在当今诗歌面前或顶礼膜拜,或嗤之以鼻,或不知所措,或东施效颦的朋友们,我要像麦芒赠韩毓海那样说一句:“诗歌没有什么秘密……”萧三有诗云:“不以诗篇作生命,而以生命作诗篇。”真正的北大诗人就是这样一群以生命作诗篇的人。麦芒写得多么好:“我作为野麦芒与针尖对立写作早已逾满十年/迟迟不愿成熟让镰刀驯服因为/感到自己还应加倍锐利扎进大地的手掌。”读着他们忍受着孤独、歧视、嘈杂、污秽、苦难所写出的一行行纯洁、高雅、有力的诗句,我们真应该像尼采抱住街头被鞭打的瘦马一样抱住他们喊一句:“我受苦受难的兄弟!”


      5楼2015-07-25 16:31
      收起回复
        @ypsPshu 吧锤,可以射吗?


        7楼2015-07-25 16:32
        收起回复
          阿 忆 的 勇 气 (2006-09-20 01:33:06)
          这几天网络上都在炒作阿忆公布的“北大副教授工资单”。网络上炒作的经常是无聊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话题,不过这次的炒作是正确的,应该予以表扬。瞎猫还能撞死几个笨耗子呢,何况咱们的新狼和馊狐啊。 我本来对此没什么要补充的,可是有一些网友和媒体来跟我核实,既然阿忆跟我是大学室友,于是我就仿佛具有了替阿忆验明正身的义务。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特务头子带着古兰丹姆来到解放军的哨卡,他向解放军证明古兰丹姆“是好人”,杨排长冷冷地说:“你证明她是好人,那么你就是好人啦?”我又想起十七年前,我的敬爱的导师去向某领导证明“孔庆东绝对是爱北大、爱国家的”,他用自己的人格担保“孔庆东绝不是坏人”,某领导冷冷一笑:“可是谁担保你呢?”所以,我也担保不了阿忆,我只能担保一份我自己的“举贤不避亲”的傲骨就是了。


          8楼2015-07-25 16:32
          回复
            社会上动不动就说北大清华拿了国家多少钱,我给你们算算。国家允诺给北大清华各18个亿,于是那些没见过钱的伪自由主义混蛋就大叫大嚷说不公正啦,不民主啦。他们连基本的算术都不及格。这18个亿分三年给,每年6个亿。实际上根本没有到位,据说只到位了2亿4。咱们假设都到位了,那么北大师生员工总有3万人吧?一年6个亿,3万人,平均1人只有2万,分到12个月,每月只有不到2千。这里面还要包括北大的水电费、卫生费、粉笔钱、黑板钱吧?那些不了解情况就以攻击北大清华为乐的人,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知道吗?国家给北大的钱连基本工资都不够,你以为18个亿都给了你爸爸一个人吗?


            10楼2015-07-25 16:33
            回复
              我以前不想说这些,即使媒体再三追问,我也王顾左右而言他,原因我已经在《千夫所指》的最后一页写清楚了:我不愿意给北大领导丢脸。如果深究一下自己的心理,应该承认,我不如我的老同学阿忆有勇气。当年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对社会黑暗面过于宽容,总是主张“团结一致向前看”,远不如阿忆兄的爱憎分明。现在,既然阿忆挺身而出了,我也就不该继续混在群众队伍里享受阿忆给我们带来的同情了。我需要补充的是,我的基本收入跟阿忆差不多,他的那张工资单绝对真实,但是我们中文系还有许多年青老师的收入连这个都达不到,有的每月只有2千元左右。我们中文系,不但没有给老师发过电脑,连个闪盘、连个手电筒都没发过,报销一张火车票,都要再三核实。我们中文系的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办公桌都没有,连中学老师都不如。没有地方指导学生论文,更没有脸面会见外国朋友。一位德国学者来北京拜访我,我请他在建国门吃饭,花了200多元,谈天说地,然后无耻地指着窗外高耸的每平米6万的豪华公寓说:“喏,我就住在那里,我太太今天生病了,下次请你到家里喝茶吧。”等他坐上出租车离去,我就钻地铁回西三旗了。北大领导多年前就许诺要为我们文史哲几个系修建一座“文科大楼”,但是现在连砖头也没有看见一块。


              12楼2015-07-25 16:33
              回复
                不过,说话总要客观,我想阿忆跟我一样,我们不恨北大,相反,我们知道北大为什么这么穷,我们知道是什么力量使北大最王牌的院系过着最寒酸的生活,我们知道是什么力量不但从政治上、而且从经济上要制裁这些真心弘扬中华文明的学者。我们的物质生活,我们自己去改善好了。既然父母没有力量让孩子吃饱穿暖,那我们当孩子的,就自己去“半工半读”吧,我们可以发牢骚,可以跟父母吵架,但总不能因此就“认贼作父”啊。我们愿意跟北大一起,在艰苦中忍受着劳累和误解、压迫和陷害,为了减轻哪怕一点点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那黑暗坐穿。 今夜,北大星光灿烂。


                13楼2015-07-25 16:33
                回复
                  @剃头洗脚平天下 @左御宁


                  14楼2015-07-25 16:45
                  收起回复
                    在“岔路”上找回自信
                    2008年高考,他以660多分、青海省理科第五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可是,专业课枯燥乏味,让他感到很不适应。他不想成为只会搞理论的学究,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想换个专业,由于绩点不够只能作罢。于是,他开始放纵自己,在网络游戏中醉生梦死。通宵“练级”“做任务”,他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暂时休学回家静养。身体稍微好一点,他又决定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到社会上“闯荡”一下。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只能干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休学期满,他辞去工作,再次回到宁静的校园,希望重新找回自信。
                    可是,现实再次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对未来越来越迷茫。就在此时,朋友邀请他参观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课堂上,学习内容不只是枯燥的理论。来自生产第一线的老师傅,手把手地传授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一个念头在心里萌发:从北大退学,到这所技师学院继续学业。
                    “什么?你要从北大退学,去一所从来没听过的学校?你是不是疯了?”很多人对他的想法难以置信。父亲在电话里和他吵了好几架,气得撂下几句话:“技校是什么地方?那是读书不好的人去的地儿。你这个高才生去那里读书,不是大材小用吗?如果不听我的话,以后有你后悔的。”


                    27楼2015-08-26 12:20
                    回复
                      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决定先说服母亲。听到儿子的决定,母亲也很震惊。不过想到儿子在北大读书的痛苦经历,做娘的心还是软了下来:与其让孩子一天到晚生活在苦恼中,还不如顺着他的兴趣尝试新的道路。终于,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同意他的决定。
                      2011年冬天,他来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求学。考虑到他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让他直接进入技师班学习,并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他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十几台从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他学得格外认真:总是第一个来到实验室,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连饭也忘了吃。直到实验室管理员在一旁催促,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他成为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2014年11月,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会场上,他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比赛中,他的一招一式都显得那么娴熟,最终夺得数控技能大赛第一名。好多企业向这位行业技能高手伸出橄榄枝,他用成绩证明曾说过的话:“如果一辈子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的一生就毁了。”
                      他叫周浩,是一名从北大退学、在读的技校学生。面对媒体采访,他自信地说:“我所学的技术在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
                      正如乔布斯所说:“你必须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在别人认为的“岔路”上,周浩找回了自信,找到了他所热爱的事业,由此成就了精彩人生。


                      28楼2015-08-26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