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吧 关注:313,690贴子:2,722,479

【哑舍·图片】想知道哑舍里的古董现实什么样吗?欢迎各位光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欢迎各位客官进来看帖~本人一个月前入坑哑舍,自以为解毒功力深厚,却发现追完文后内心茫然……好吧,我中毒了┳_┳ 为了给自己解毒,开始醉心研究各类哑舍里的古董,然后,又进另一个坑了……独入坑不如众入坑,下面就来展示下本人潜心研(ru)究(keng)的成果,欢迎各位客官品评~小二,上茶!展子虔《游春图》奉上镇楼!


1楼2015-08-03 09:12回复
    1.展子虔《游春图》
    咳咳~关于介个画家和介个绝世名画就不多做说明了,看过小说的亲都能侃侃而谈一番。简单搜索一下发现这个展子虔作品很多都是寺庙壁画,传到今天的除了《游春图》外还有一副——《授经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纵30.1厘米,横33.7厘米。如果真有《四季图》,想必画中人物也该是这样飘逸流畅


    2楼2015-08-03 09:24
    收起回复
      2.兰陵王的黄金面
      上网度娘“兰陵王面具”,结果出来的是这个玩意……呵呵……呵呵……

      你丫逗我呢!!我想要知道历史上真正的兰陵王面具什么样啊喂!!!!淡定,淡定……其实不能怪度娘,就算是《兰陵王入阵曲》都失传几个世纪了,想知道真正的黄金面什么样,只能自己考据了。
      首先找到的自然是传入东瀛多年的《兰陵王入阵曲》能剧所使用面具


      5楼2015-08-03 09:35
      收起回复
        能找到最早的兰陵王舞蹈面具就是这个镰仓时代 福冈县观世音寺收藏不过呢~~~显然这个造型已经经过东瀛人民千年改造,肯定不是原汁原味的样子了。


        7楼2015-08-03 09:41
        收起回复
          不过尼~~既然发源地在咱这里,那多少还是能找到兰陵王面具的影子滴~~《兰陵王入阵曲》是在唐朝随遣唐使带入日本,那日本面具的起源就应该是唐代时期的面具。据记载兰陵王的面具是狰狞鬼怪样,结合唐代盛产的各类镇墓兽,于是乎找到了这个令楼主颇感惊艳的面具
          唐代镇墓兽面具!


          11楼2015-08-03 10:50
          回复
            这个狰狞中带着淡淡忧伤的怪兽才是楼主心中的兰陵王面具该有的样纸啊有木有可惜是石质的,要是黄金制成该是多么炫酷。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黄金面具又是什么样?楼主再一次着魔后发现了介个
            战国黄金面具:高31厘米 宽23厘米 含金量80%,河南省炎黄文化博物馆收藏。最吸引本人不仅是他的材质,还有他的价值——1.2亿!!木有错!!1.2个亿……亿……


            13楼2015-08-03 11:18
            收起回复
              楼主出去觅食了~午休过后马上回来~接下来是骨歙和铜权呦~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5-08-03 12:28
              回复
                3.铜权衡
                看过小说的亲都知道“权衡”是指两件东西,“权”就是秤砣,“衡”就是秤杆。能见到的最早的“权衡器”实物是战国滴~
                就是介个~全国天平秤杆的祖爷爷~
                经过秦朝统一六国车同轴书同文六国的各色形状铜权拿来汇成一锅铜水后出现了小说中划时代的产物——秦权!它们呢是介个样子还有介样和介样


                23楼2015-08-03 15:32
                收起回复
                  还有个偏门小知识~~据说古代权器也是有镇邪岁保平安的功效滴~~古人建房上房梁时会系一个权(秤砣)在梁上,以取平安称心之意。所以天黑出门如果不放心就揣个秤砣吧亲~~真遇到抢劫还可以砸人呦




                  25楼2015-08-03 16:00
                  回复
                    4.骨歙
                    在小说《虎骨歙》里的人开始把“歙”叫成了“扳指”。本楼主研究以为“歙”和“扳指”是不同滴~~下面上图说明~~
                    首先是扳指
                    由图可见,扳指是上下一样粗的圆柱形饰物。据考证,这种筒形扳指主要出土于14世纪以后,是北方游牧民族如满族和蒙古族使用的勾弦器。清入关前,旗军使用的扳指为鹿骨制造,17世纪后质地逐渐变为玉石,最终成了首饰。那么汉族传统的“歙”是什么样尼?


                    27楼2015-08-03 16:45
                    收起回复

                      汉代凤纹韘
                      春秋时期玉虺纹韘
                      西汉中期玉韘型佩
                      商代玉韘纹饰简练,从妇好墓出土和传世品看,均饰兽面纹并有一较深的勾弦用的横凹槽。春秋战国的玉韘则纹饰繁缛,从出土情况看,韘的位置一般放在人骨架的手部,似仍有实用性。及至两汉和魏晋时,玉韘已演变为扁平镂雕器,成为非实用的佩饰。


                      30楼2015-08-03 17:03
                      收起回复
                        所以呐~~汉族的韘经过发展变化最后变成了装饰用玉佩~~也许扳指的老祖宗也是某个中原流传到北方草原的韘,不过那应该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远在遥远的商周,甚至黄帝时期的事情吧~~~虽然周武王的韘什么样楼主不好猜测,但是商代王后的韘还是可以一饱眼福~~请看——妇好玉韘



                        32楼2015-08-03 17:18
                        回复
                          5.织成裙
                          之前查找资料,看到吧里也曾有人扒出织成裙的真面目,然后下面一片小心脏破碎的声音,看到那个图片瞬间本楼主也有点醉,好在凭借强大小心脏本楼主迅速醒过来——
                          介东西不是新版红楼的戏装吗!?充其量只能算鸟羽披风,绝对绝对不是大名鼎鼎的织成裙!!新红楼你还我雀金裘来!


                          33楼2015-08-03 18:23
                          收起回复
                            冷静冷静……其实看看典籍中对织成裙——也叫雀金裘的描述,本楼主惊喜的发现,虽然历史上的织成裙已经失传,但是在近现代凭借出土文物和织锦大师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已经有一件非常接近织成裙的文物被成功复制出来!那就是——
                            金银丝孔雀羽仿万历龙袍!


                            34楼2015-08-03 18:37
                            回复
                              有的亲可能会问:鸟羽在哪里?我怎么木有看到?鸟羽确实有,还有金银,全部织在丝线里了!(脑中忽然浮现某黑色绣赤龙……)具体制造方法请看本楼主截取的某新闻报道片段:
                              “……制作真金线,首先要把金块制成金箔。两人相对而坐,轮流举锤,经过3万多下的锤打,把一块厚重的黄金,变成轻如鸿毛的金箔,再把金箔粘在一种特殊纸张上,压紧抛光,最后裁成条,剥出金线,和蚕丝相互缠绕,捻搓成金丝线。这样的金线制作,需经历上百道工艺。有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金线制作的要求:捶打1克18K黄金,能延展到1平方米。1万张金箔只有1毫米厚,人体的温度就能让它卷起来。……”
                              “……至于孔雀羽,王道惠说,通过放大镜能看出,羽毛是粘在丝线上的,如果没有丝线,羽毛就没法织起来。于是她就通过定陵,找到北京动物园,收集孔雀掉下的羽毛。然后再把羽毛拿回南京,叫人一根根地用手工捻成线。整个龙袍复制所需孔雀丝线长达300多米。
                              这道捻孔雀羽的工艺,后来在写作研究报道时,竟被一些专家在古代文献里找到了依据。
                              比如,《红楼梦》“晴雯补裘”一回里,讲到宝玉的一件“雀金裘”是“俄罗斯国用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在清初叶梦珠的《阅世编》里,有这样一段话:“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五十余两。”研究人员更是确定,明朝是有孔雀羽毛织进丝线的工艺,只是后来失传了。”……
                              so~~~这就是事实的真相了~~向无数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奉献终身的大师和匠人们致敬!


                              38楼2015-08-03 19:21
                              收起回复